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懂得休息的人,才懂得工作。”这句话是列宁说的。但把这句话发挥到极致的人,当属英国首相丘吉尔。  相似文献   

2.
领袖的特质之一.就是情商要够高,抵得住如山压力,在关键时刻,沉着应变,敢于决断。  相似文献   

3.
kurt 《世界》2014,(4):138-145
幽蓝的光影在天边舞蹈,让人目眩神迷,那是女神之舞。她用这光照亮了似乎永远无法到达的冰原尽头,也依稀勾勒出丘吉尔小镇空灵迷离的午夜传奇。  相似文献   

4.
二战中最困难的时期,英国首相温斯顿·丘吉尔以其雄辩慷慨的演讲口才激励了广大军民的土气。鲜为人知的是,青年时代的丘吉尔由于20多岁时便掉光前上齿,说话漏风,一开口就脸红。后来,他找到英国著名牙医威尔弗莱德·费希为其量身定做了一口上好的假牙。几经磨炼,丘吉尔终于练就了铿锵有力的演讲风格,成为反法西斯英雄。早在丘吉尔16岁时,便饱受牙病的困扰。那时母亲经常抱怨,家中大把的银子都花费在了他的牙医账单上。一次,丘吉尔的牙龈发炎化脓,使得面部比平时整整肿胀了一倍。还有一次,丘吉尔的一颗智齿由于疼痛不堪,不得不让医生拔掉。他在被麻醉后昏昏睡去,甚至在整个拔牙过程中“鼾声如雷”。  相似文献   

5.
欧洲联合的思想源远流长,二战后整个欧洲百废待兴,欧洲联合也提上了各国的议事日程,各国的政治家纷纷根据本国利益提出不同的欧洲联合方案,这其中,丘吉尔提出的大西洋路线是最具影响力之一的计划,虽然这一设想最终没能成行,但丘吉尔无疑为战后欧洲的联合做出了独特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王海桃 《沧桑》2012,(2):49-51
温斯顿.丘吉尔对二战英国胜利所起的作用是无可辩驳的。二战前,他反对绥靖政策,力主对法西斯进行战争。二战中,他取代张伯伦,在军事上采取正确的战略战术,抵抗法西斯军队对丹麦、挪威、比利时等的入侵,援救敦刻尔克,促使诺曼底登陆成功;主张与苏美结盟,筹建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使二战英国取得最终胜利。在战争期间,虽然他拥有阶级偏见及敌视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立场,但不能因此就否定他对二战英国胜利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赵北平 《沧桑》2014,(3):44-46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由一流国家沦为二流国家,经济受到沉重打击。战后英国政府积极摆脱战争对自身的影响,在经济、政治上做出了一系列的改革。而战后上台的丘吉尔政府为英国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形成了战后长期的共识政治(经济)的局面。丘吉尔政府时期英国失业率降低,通货膨胀得到抑制,国际收支平衡改善,经济迅速恢复与发展,并且为保守党政府连续执政13年奠定了良好基础。国内学术界战后英国的经济史只是简单的介绍,并未有详尽的研究,因此把国外学术界对此时期的经济历史介绍到国内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8.
张勇 《文史天地》2010,(6):78-83
<正>丘吉尔是一个全才。因此,他的人生确实只能用两个字来形容,精彩!温斯顿·伦纳德·斯宾塞·丘吉尔,1874年11月30日凌晨1时30分出生于英国牛津市布伦海姆宫,1965年1月24日因病逝世,享年91岁;二战英国战时首相,集政治家、画家、演说家、作家多重身份于一身,英国最伟大的  相似文献   

9.
有人搞政治,讲的是伟大的理想;有人搞政治,讲的却是实际的利益。如果你问老谋深算、在国际政治舞台叱咤风云两百多年的英国人,他们的答案,准会是后者。事实上,“政治上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这句名言,便出自两度出任英国首相、三度出任英国外相的19世纪政治家帕默斯顿爵士?(palmerston)之口。  相似文献   

10.
英帝国向英联邦的转型,经历了较漫长的渐进过程。二战后,丘吉尔政府继续推行非殖民化政策,继续推动英帝国向英联邦的转型。其政策原则和目标是在英联邦的框架内逐步实现殖民地的自治。导致这场转型的因素有:第一,民族主义运动对英国的殖民统治造成巨大的冲击;第二,英国国家利益是决策的基础;第三,冷战的新形势促使英国调整其政策;第四,反殖民主义运动成为世界潮流;第五,英国的资源和力量已经难以维持庞大的帝国体系。就丘吉尔个人因素而言,还在于:其一,丘吉尔将英国国家利益置于政府决策的优先位置之上;其二,丘吉尔在冷战中的立场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其三,丘吉尔将维持英美特殊关系视为对外关系的基石。总之,丘吉尔在相当程度上顺应了非殖民化的潮流,实际上违心地成为了大英帝国的掘墓人之一。因此,丘吉尔政府的非殖民化政策对英帝国向英联邦的转型的继续和完成,起到了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在加拿大东海岸的哈德孙海湾,有 一个名叫丘吉尔的地方,紧靠着海岸,那是一个小镇,也是一个港口,丘吉尔河流过几百里后经过丘吉尔镇流入大海。丘吉尔因为北极熊而出名,那里的人骄傲地称之为“北极熊之都”,而且得到了世人的认可。因为丘吉尔附近的马尼托巴湖大约有 1200头北极熊。每年的 10月初到11月中旬,约有一半的北极熊从马尼托巴湖走出来聚集到哈德孙湾西岸。因而那个地方是世界上秋季北极熊最集中的地方,而最终约有 100到 200头北极熊就留在那里过冬。那是一片广阔的冻土地带,位于丘吉尔河的东面,约有56公…  相似文献   

12.
黑的哥     
前几天回老家,在县城火车站打了辆黑车回村。黑的哥是个自来熟,车还没开出多远,就已经嘴里含着个棒棒糖,聊起了他的幸福生活。  相似文献   

13.
北京的哥     
许多人来北京听到的第一句京腔来自北京的哥。在西客站阴暗又气味可疑的停车道里,你会听见的哥对着后视镜问:“您去哪儿?”你要去公主坟,或者宣武门,或者马连道,那张脸立刻因失望而黯淡下来,嘴里咕哝两句,不情愿地踩下油门,极个别的还会扭过头来看着你:“您会走吗?”潜台词是:我排队排了一小时,  相似文献   

14.
丘吉尔与一战时的英国海军刘波人们所熟知的丘吉尔是一位在二战中力挽狂澜、使英国免遭法西斯涂炭的著名政治家和外交家。但是,对于在一战时任海军大臣的丘吉尔则知之甚少。长期以来,学术界一直认为,“两强标准”是战前英国海军的发展战略,这有失偏颇。因为丘吉尔出任...  相似文献   

15.
Pan 《世界》2012,(7):194-201
对于卡斯特罗、丘吉尔甚至更多的普通雪茄客来说,对雪茄的沉溺很少是生理上的,而更多是精神上的寄托。它是消遣、是信念、是情绪的释放、是自由飞翔的思想延伸,更是一种个性与力量的宣示。  相似文献   

16.
刘彦顺 《百年潮》2010,(4):69-74
打开人民波兰(1944--1989)不足半个世纪的短暂历史,谁在波兰政坛和国际舞台上留下了历史的足迹?谁的名字还留在人们的记忆之中?  相似文献   

17.
此文主要是依据沃伦·金博尔的《魔术师:战时的政治家富兰克林·罗斯福》(Warren F.Kimball.TheJuggler:Franklin Roosevelt As Wartime Statesman[M].Princeton:Princeton University,1991)的第五章《"家庭圈子":罗斯福对战后世界的构想》("The Family Circle":Roosevelt’s Vision of the Postwar World),加以翻译,并通过参照其他资料,试对罗斯福关于美国能与苏联成为战后合作伙伴的理想主义想法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8.
“麦雷尔的掠夺者”史迪威决不轻言放弃。2月下旬,他决定再次对日军实施包围。此时他从华盛顿得到了道义上的支持:罗斯福总统完全同意进攻密支那的计划。史迪威平淡地对身边一名军官说,他宁愿用这个支持去换一个师的美军。可是,罗斯福的支持真的就好像送给了他一个美军师。总统告知英国首相丘吉尔,如果英国人能在缅甸坚持住,他相信史迪威在旱季结束之前定能拿下密支那。丘吉尔重申,蒙巴顿不会因为他自己的计划而把把英军撤出缅甸。此外,史迪威真的得到一支美军战斗部队——到达亚洲大陆的第一支美国部队。这支部队的编号很累赘:第5307混成旅…  相似文献   

19.
政治婚姻     
上期谈到英国威廉王子与其未婚妻凯特·米德尔顿的婚姻,意犹未尽,这期再多谈几句。丘吉尔曾说过:“国王的婚姻,可以是邻国之间的和平纽带,也可以是赢得战争的保证。”皇室的婚娴,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曾经是十分政治性和工具性的。  相似文献   

20.
许信良 《世界》2003,(8):34-35
写《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的时候,丘吉尔的心境其实是相当落寞的。他是才子,他是英雄,他是得意的才子,却是落寞的英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