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岭海亦称岭南,指称的历史上最宽地域范围"包括广东(含港澳地区)、海南、广西大部分地区和越南红河三角洲一带及以北地区。"[1]约为秦汉时南越国范围,与汉武帝所置交阯刺史部统一监察的九郡面积相当。这一地域最古的名称是交阯还是南交,有不同见解。一种见解是:岭海最早名称应是"南交"。此立论多以《尚书·尧典》为据。屈大均说:"论地名以南交为古,论事以宅南交为古。"[2]仇巨川  相似文献   

2.
华越之文化交流之轨迹,可以追溯到上古时代。《尚书·尧典》:“申命羲叔,宅南交。”《尚书》:“尧南抚交阯,……交阯之南有越裳国。”  相似文献   

3.
中越陆路边界源流述略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中国与越南山水相连,两国陆路边界线长达1347公里,在中越特定的历史关系中,其形成和演变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中越陆路边界史有异于其它地方的边界沿革,从而在中国与周边国家的疆界史上有其独自的内涵。中越边界线形成以前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秦汉时期.当时的越南(古称交阯,又作交趾,指今越南北部和中部)尚属中国封建王朝统治下的郡县,其地尽入中原王朝的版图,不存在任何意义上的、国与国的边界线概念,所划各郡、县四至与以后形成的边界线亦不完全吻合.宋太祖开宝元年(公元968年),越南摆脱中国的郡县统治、建立自主封建王朝,中越双方国与国的关系形成之后,才有了正式的、但又不甚  相似文献   

4.
一位在小说《三国演义》中不算知名的将领,大约因其功绩主要在平定南疆吧。交州,古地名,包括今天越南北、中部和中国广西的一部分。东汉交州治番禺,即今广州,辖今两广及越南北部。吴分交州为交州和广州,广州治番禺,交州治龙编(在今越南河内东),交州辖今越南北部和两广的雷州半岛和  相似文献   

5.
一九八四年雁塔区文物普查时,在鱼化乡东晁村征集到北宋墓志一方,志高78厘米、宽55厘米。现将墓志全文抄录於后:宋庄宅副使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太子宾客兼御史大夫广南西路兵马都监骑都尉清河县开国子食邑五百户张公墓志铭熙宁八年冬交阯叛陷钦廉攻邕州广西搔  相似文献   

6.
据南京大学藏清刻本《安南志》,结合其他中、越古代文献,《安南志》可能为明代佚名的《交阯志》,后为清人高熊徵增补刊刻。高氏增补是书后,其逐渐在中越两国流传开来。现存的中、越《安南志》诸本可能均为高氏增补《安南志》残本,应综合清刻本《安南志》和标点本《安南志原》来还原《安南志》的原貌。  相似文献   

7.
神的结盟——广西漓江上游流域马援崇拜的地方化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树海 《民俗研究》2007,26(4):103-118
马援崇拜主要存在于广西漓江、西江、左右江流域,两广、海南环北部湾沿岸地区及湖南湘西地区,云南、四川也有零星分布。马援字文渊,东汉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县)人,是东汉初年的一代名将。马援崇拜在岭南分布与其一生中最重要的一次军事征伐活动密切相关。《后汉书·马援列传》载:"(东汉建武十七年)交阯女子徵侧及女弟徵贰反,……寇略岭外六十余城,侧自立为王。于是玺书拜援伏  相似文献   

8.
正越南(在中国古代文献中,越南曾有交趾、交州、安南和越南等多种称谓。968年之前,越南是中国政治版图的一部分。为了行文方便,本文通用越南这一名称)在古代是中国岭南地区(岭南,即南岭山脉南面的广大地区)的一部分,其北部虽然与中国接壤,但由于北有南岭山脉,西有云贵高原,而东南濒临大海,使得这一地区很难与外界联系和交往,因此在语言上形成了不同于中原地区的、相对封闭的独立体系。刘向《说苑·善说》就曾讲到,春秋晚期,楚令尹鄂君子晰泛舟于河中,欣  相似文献   

9.
本文选择小岭华侨农场越南归侨为研究对象,运用田野调查和历史档案资料,阐释了在特殊迁移经历、政府倾斜性扶持政策及现实利益等因素的影响下,华侨农场越南归侨实现和巩固了对难民身份的想象与认同。  相似文献   

10.
论香港越南难民和船民问题的缘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肖英 《史学月刊》2006,36(8):55-58
越南难民和船民问题长期困扰香港之原因,可运用“推拉理论”做一解释。美国发动越南战争及其后来的败退,越南新政府在对内和对外政策上的失误及越南当局为牟利而参与实质上的“难民贸易”活动等,成为难民流动的推力因素;而香港宽容的难民政策、特殊的地理位置及西方媒体的信息诱导等因素,成为吸引难民外流的拉力因素。  相似文献   

11.
正《考古》2012年3期刊载汪勃《再谈中国出土唐代中晚期至五代的西亚伊斯兰孔雀蓝釉陶器》(下简称《再谈》)。该文有多处失误,择要略述如下。(一)第85页英文提要第2行Jiaozhou(in guangxi)译为"交州(在广西)"。唐代交州的地理范围在今越南北部,与广西无涉。(二)第93页左12行,"《新唐书·地理志》中载……从广州海行经环王(交州,即今河内)……"。环王在今越南中南部,与交州并非一地。《新唐书·南蛮传》云:"环王,本林邑地,一曰占不劳,亦曰占婆。直交州南,海行……"。  相似文献   

12.
清代越南华侨矿业与矿工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越南的五金矿藏十分丰富。而越南历史上大规模对矿产资源的开采则始于 18世纪初的清康熙年间 ,乾隆年间最为兴盛 ,一直延续到 19世纪中叶的清嘉、道年间。受中国当时采矿潮的推动和越南政府的政策鼓励 ,不少中国商人前往越南 ,向越南封建政府申请开采各矿 ,并大量招徕中国移民劳动力 ,充当矿工。于是 ,前往越南采矿佣工 ,成为这个时期华侨出国的特殊现象。一  越南的有色金属矿藏主要集中在北圻。据说 ,越南北部的少数民族如岱依族、侬族很早就用原始的方法开采了一些小规模的露天矿 ,并曾经出现过专门的矿户和矿村。但是 ,随着社会经济的…  相似文献   

13.
黎痢,字景高,号东山、静乐,约生于13世纪60年代,古代越南史学家、文学家。黎尉为东晋交州刺史阮敷后裔,世居爱州(今越南清化),幼时过继给舅父黎薛为子,改黎姓,教习书,九岁试童科。青年时,仕安南国(越南古称)陈朝,为侍郎,后为陈圣宗侄、静海军节度使、彰宪侯陈键幕僚。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  相似文献   

14.
(一) 本书的撰著缘起《安南志略》是越南人黎■于十四世纪在中国撰著的一部越南史志。黎(?)字景高,号东山,约生于十三世纪六十年代,约卒于十四世纪四十年代。他自谓:“■,安南人,东晋交州刺史阮敷后也。”(《卷十九·叙事》)幼过继给舅父黎璋为子,因改黎姓。早时仕越南陈圣宗侄彰宪侯静海军节度使陈键为幕僚。键部奉命与元军  相似文献   

15.
北宋的化外州是指在唐代中后期至五代这一时期从中原王朝化内(正州)演变为化外(正州以外)的地区,既可以涵盖被辽、西夏、吐蕃、交阯等政权占领的正州,也可以指称虽处于羁縻统治,但曾为正州的地区,与其他从未直接统治的羁縻地区区别开来。作为前代正州的化外州,自然成为北宋疆域扩展的主要目标。这一概念在舆图和地理总志中的形成、异化、消失,与北宋恢复"汉唐旧疆"的诉求及实际疆域变化密切相关。宋代历史地图中已形成由正州、化外州及其余羁縻州共同构成的历史中国疆域观。  相似文献   

16.
自宋元至明清,我国南海疆域的范围与界限已有了明确的划定。南宋时.越南北部的交趾洋与印尼的纳土纳群岛.被看作是与我国南海疆域西面和南面接境的两个地方。至元代,我国南海疆域的界限已基本确定:其西面与越南北部的交处洋接境,西南面到达越南东南端的昆仑洋面,南面与印尼的纳土纳群岛相邻,东南面到达文莱与沙巴洋面。明清时.进一步把越南中部的外罗海,与从海南岛南面一直延伸到昆仑洋面的七洲洋,一起确定为中国海域与外国海域的天然界限,而位于七洲洋东面的南沙群岛海域亦普遍被认为是中外海洋的分界。我国的南海海域,在清初属海南岛管辖,广东水师官兵经常至西沙群岛海域巡视,代表当时的中国政府行使主权与管辖权。  相似文献   

17.
根据散落于相关研究文献和数据中有关越南华裔的资料,对1975年以后华裔逃离越南并定居美国的历史过程、生活适应、地位获得和族群认同等方面的大致状况作一个梳理,旨在加强越南华裔问题研究。结果表明,两次移民潮中,抵达美国的越南华裔难民约30-50万人,寻找亲人、取得族裔社区的支持和族裔聚居区的形成成为应对政府分散安置政策的方案;文化适应与经济成就落后于越南裔,但近20多年来取得了一些值得称道的成就;其族群认同建构于以共同的原居住地、居住国为背景和多元文化的基础之上。结论是,越南华裔还没有完全融入其他美国华裔之中,而是形成了一个既认同于美国华裔、又与越南裔有一定联系的相对独立的华人“次族群”。  相似文献   

18.
简析了华侨华人移居南河的背景并重点对南河政权的华侨华人政策进行了研究探讨。结果表明,17—18世纪,越南南河阮氏政权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对华侨华人实施的是相较北河而言更为灵活的入境政策,更为宽松的居住政策,更为自主的行管政策,更为优惠的经济政策,更为开放的文化政策。这种政策对阮氏政权和华侨华人的生存和发展都具有积极意义,是一种双赢的政策。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关于战后越南问题的对策 ,经历了由中国单独托治实现越南独立到同意法国战后重返越南的转变。处于历史演进过程中的中国国民党人对战后越南问题的认知 ,受到法国国际地位的变化、日本突然接管法国在越统治以及美国从罗斯福到杜鲁门过渡期间对越政策的改变等诸多变数的影响与制约 ,致使这一转变既有因突生变数而导致的戏剧性变化 ,也有因未知变数而导致的自相矛盾与彷徨观望。战后中国在入越受降的有利形势下 ,却在法、越间两不讨好 ,最终招致内外俱失的后果。  相似文献   

20.
民国时期,杨增新、金树仁、盛世才及国民党先后主新,对新疆的哈萨克、蒙古、柯尔克孜等游牧民族采取了不同的统治政策.杨增新实行抚绥、羁縻政策,金树仁实行民族歧视政策,盛世才实行假民主下的民族压迫政策,国民党政府实行民族同化和安抚政策,从而使新疆游牧社会处在或表面稳态或突显动荡的境况与态势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