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贪钱财,用华侨捐助的巨款挥霍享乐戊戌变法失败后,康有为流亡海外,组织保皇党.随行的弟子梁启超有改弦更张之意,欲与孙中山联手改组新党,拯救中国,康有为闻之色变,称我等与孙文这帮乱党决无妥协余地.  相似文献   

2.
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后,清政府四处通缉维新派人士,维新派领袖康有为不得不流亡海外躲避抓捕,从1898年至1915年共在国外漂泊了16年。在此期间,他依然心系祖国,经常饱含热泪,遥望神州,为祖国的命运担忧。  相似文献   

3.
康有为偷书     
雷克昌 《文史月刊》2010,(11):47-47
<正>戊戌变法失败后,康有为仍坚持改良立宪主张,决心保皇。晚年时,因复辟梦想不能实现,康有为不免萧条悲凉,转而沉溺于收藏书画古董。他漫游各地搜罗藏品,所到之处,书画古董屡遭窃获。当时报章上常披露他在什么地方偷走了一批书画或古董、在什么地方又捆走了一大包书的消息,一时其"偷书贼"之名,世人皆知。  相似文献   

4.
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后,清政府四处通缉维新派人士,康有为不得不流亡海外躲避灾难,前后共在国外漂泊了16年。  相似文献   

5.
王澍  维力 《文史天地》2002,(9):24-25
康有为是一个名字系于伟大历史事件的伟大人物。这个事件即戊戌变法。评价戊戌变法也就等于评价了康有为。现在已鲜有不仰视戊戌变法者,康有为自然也就成为举世推尊的贤哲。虽然变法未竞全功,建立“一姓王朝”的宏图赉志而没,然其精神已人人心,其影响已达黔首。  相似文献   

6.
袁进 《岭南文史》2008,(1):19-23
康有为(1858-1927年)又名祖诒,字广厦,号长素等,时人称南海先生,广东南海人,近代戊戌变法运动的领袖。康有为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有着多方面成就的历史人物,他不但是位爱国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和书法艺术家,而且是中国博物馆事业早期的热心倡导者和先驱者之一。他的许多有关博物馆的见解与理论,在今天看来仍具有现实意义。康有为是中国博物馆事业发展史上一位值得重视和深入研究的历史人物。下面笔者仅就康有为有关博物馆的见解与主张作些概要论述,力求能使人们对这位在中国博物馆事业发展史上曾起过重要作用的著名历史人物,有个全新的、客观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文峰 《文史天地》2008,(3):45-46
纳妾制度已不复存在,但纳妾的陋习却死灰复燃,那就是“包二奶”。我们深信,随着两个文明建设的加强,这陋习终有完全消亡的一天。  相似文献   

8.
芳村花地的康家产业——“康园”,包括康有为的别墅及其祖父购置的“小蓬仙馆”。从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戊戌政变起至民国三十六年(1947),历经60年时间,先后有两次当逆产抄没充公,又两次归还,康家后裔又两次申请办理业产契证  相似文献   

9.
论维新运动领袖康有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康有为作为戊戌变法核心人物和维新运动领袖的历史地位是不容怀疑的,因为他对主持戊戌变法的光绪皇帝有决定性影响,正是在他的影响下,变法有了比较明确的发展方向,即以日本明治维新为法,并使变法围绕开制度局这一改变专制政体的政治改革开展下去,从而使从洋务运动开始的改革运动进入政治层面,并具有了比较鲜明的资产阶级色彩。  相似文献   

10.
11.
基于对民族富强(外在历史价值)和人性圆满(内在人生意义)的追求,早期康有为毫不留情地批判了传统政治中的君主专制制度诸多弊端。康氏认为,由于以壅塞与自私为基本特征,以因循与愚民为基本国策,君主专制制度既违背了万物日新的宇宙运动规律和因时制宜的人类历史运动规律,不能适应近代世界的生存环境,又和使人民得所的人(仁)道精神相悖,具有非人化效果。  相似文献   

12.
丘菽园与康有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戊戌变法时期,丘菽园在新加坡创设颇具影响的《天南新报》,宣传维新变法;政变发生,他除继续在《天南新报》和澳门《知新报》刊登大量诗外,又出资捐助保皇会,邀请康有为居住他家。至今他的亲属还保存一批康、梁函札。对这样一位爱国侨胞,过去因为  相似文献   

13.
论戊戌百日维新忽起忽落的原因及教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戊戌百日维新之所以会“忽起忽落”,是因为康有为不恰当地介入了光绪和慈禧之间的矛盾和斗争。康有为的扶光绪抑慈禧之策,迎合了光绪的某种需要,故戊戌百日维新“忽起”;而所谓的“尊帝讨逆”、救光绪,康有为、谭嗣同谋诛荣禄、兵围颐和园,直接威胁了慈禧的地位,致使戊戌百日维新“忽落”。  相似文献   

14.
《近代史研究》2021,(4):34-54
康有为《戊戌奏稿》作伪,康著《我史》(即《康南海自编年谱》)和梁启超著《戊戌政变记》多有夸张,然而,从今存《杰士上书汇录》和康有为、梁启超的多部著作进呈本,仍能清晰地看到康有为与光绪帝之间的思想交流。光绪帝采用了康有为的建策,5次保全康有为,并在百日维新的后期,准备设立懋勤殿以安置康有为。康有为仍是戊戌变法的主要推动者之一。  相似文献   

15.
《文史博览》2014,(9):43-43
传统观点,常把戊戌维新的失败,归咎于“顽固派”的阻挠。其实,在1898年,求变已是朝野内外一致的共识。康有为流亡海外后,不断宣扬“顽固派”绞杀了改革。确实,戊戌年朝野内外大多数官僚、士大夫都站在康有为的对立面,但需要澄清的问题是:为什么这些支持改革的人,不愿意支持康有为的改革。  相似文献   

16.
姬群 《史学月刊》2005,(11):124-125
康有为、梁启超作为叱咤风云、家喻户晓的近代名人物,他们的名字是与戊戌变法紧紧联系在一起的。他们两人曾经生活在中国近代政治斗争的漩涡之中,对近代历史的演变发挥过极为重要的作用。值得注意的是,在他们为实现改良政治、救亡图存而进行的教育改革中,音乐启蒙教育也成为他们思想主张中一个极为重要的内容。  相似文献   

17.
《湖南文史》2012,(7):42-42
中国古代有一类图书一直很畅销,比如《广嗣宝集》,相当于现代的育婴宝典,读这种书是想生孩子的准爸爸妈妈必须要做的功课。这种书里头就少不了收有“仙传种子丹方”、“种子法”。  相似文献   

18.
马忠文 《近代史研究》2012,(1):4-28,160
既往研究认为军机大臣翁同龢是联系光绪帝与变法领袖康有为的桥梁,他曾向皇帝举荐过康氏,在戊戌变法中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然而,这种说法并无事实依据。真正的荐康者应是户部左侍郎、总理衙门大臣张荫桓。甲午至戊戌时期康有为在京政治活动的“谋主”正是张氏。他不仅全力支持胶州湾事件后康氏的上书活动,并且在召对时推荐康氏的变法书籍,积极推动康氏进用。翁同龢作为知情者,在办理公务的层面,曾给予谨慎的支持,但并未“荐康”。翁、康关系始终比较疏远。翁同龢“荐康”的说法出现于政变后,首倡者为流亡海外的康有为。翁氏“荐康”的官方定论,则是政变后清廷派系斗争的产物。  相似文献   

19.
《湖南文史》2011,(8):44-45
康南海致徐总统论焚土电云,北京徐菊人(徐世昌,号菊人)仁兄焚烟除害,深服大勇。惟政贵有渐,昔者涣汗(指皇帝的旨意),誓禁则复开之。今虽严禁,亦应分期,乃忽焚之,虽甚果决,似非行政之宜也。  相似文献   

20.
在康有为接触的西器中,显微镜的影响至为深远,它促使康有为完善了对宇宙的看法,形成了绝对相对主义的思想,并且萌生了唯科学主义的思想因素。然而,这并不必然改变康有为的认知结构,而是进一步印证了他从旧学中得出的某些哲学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