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20年,对全球所有博物馆来说都是历劫与新生的一年。4月,因新冠肺炎疫情而闭馆数月的三星堆博物馆,别开生面地举办了全国第一个“云上开幕式”。改造提升后的综合馆,以沉浸感十足的VR“云展厅”的形式开放,公众足不出户,就可“云逛三星堆、梦回古蜀国”。《环球人物》记者对三星堆的探访,就从文物的数字化技术应用开始。  相似文献   

2.
随着信息科技的飞速发展,数字化多媒体技术出现并日益发展,新技术带动了新媒体的发展,让博物馆文化传播也有了全新的概念。本文从新媒体技术与博物馆整合的必然性、新媒体在博物馆展示中的作用、新媒体展示技术的定位与“尺度”等三个方面展开论述,试图讨论在新媒体技术的指引下,如何重新认识并定义博物馆,如何更好地发挥博物馆价值,发挥数字化博物馆优势,使博物馆建设更加符合时代需求,更加贴合大众需求。  相似文献   

3.
后疫情时代,走进博物馆的人数已不再是衡量博物馆观众量的唯一标准,社交媒体正在成为博物馆人气比拼的新战场。如何突破传统的策展模式吸引更多的观众,是后疫情时代博物馆策展人面临的危机与挑战。作者认为,多感官认知、沉浸式体验与"云展览""云传播"的紧密结合,是后疫情时代博物馆满足社会公众需求、更好服务大众、扩大博物馆影响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宗苏琴 《东南文化》2021,(2):172-177
2020年新冠疫情成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国际形势更趋复杂化、极端化,博物馆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疫情期间,博物馆纷纷采用线上展览、云直播等方式,力图使博物馆转"危"为"机".扬州博物馆顺势而为,在常态化服务中彰显平等理念,通过云上观博、提高馆内人员业务素质、传承创新等方式推动博物馆平等化建设.在后疫情时代,博...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大力发展,以互联网为代表性的新媒体技术应运而生,也在无时不刻给人们的生活方式、交流方式带来重大的改变,新媒体技术的应用也对我国经济、政治、文化、思想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这股新媒体的巨大潮流推动下,博物馆应该如何适应新媒体技术带来的冲击,如何有效利用新媒体技术推动博物馆的宣传教育?本文就新媒体技术的基本内容,探讨了博物馆在应用新媒体技术之后在宣传教育中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随着信息科技的飞速发展,数字化多媒体技术出现并日益发展,新技术带动了新媒体的发展,让博物馆文化传播也有了全新的概念。本文从新媒体技术与博物馆整合的必然性、新媒体在博物馆展示中的作用、新媒体展示技术的定位与"尺度"等三个方面展开论述,试图讨论在新媒体技术的指引下,如何重新认识并定义博物馆,如何更好地发挥博物馆价值,发挥数字化博物馆优势,使博物馆建设更加符合时代需求,更加贴合大众需求。  相似文献   

7.
宋华 《黑龙江史志》2013,(11):210-211
近年来,新媒体在博物馆中的运用收到了许多博物馆的关注,本文分析了新媒体在博物馆工作中的作用;同时提出了虚拟展区的开办、社交平台的应用,还有运用数字手段丰富陈列展览,对手机、平板电脑的功能进行积极地开发和利用等新媒体运用的方法;最后还总结了新媒体在国内博物馆中运用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8.
黄兰婷 《旅游纵览》2023,(12):90-92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基于智慧旅游的“云旅游”作为信息时代整合旅游资源、学习革命历史、传承红色基因的线上旅游新模式,给红色旅游带来了生机与活力。本文将在智慧旅游的大背景下深入研究5G时代博物馆数字化建设的文旅内涵,在此基础上结合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全州县的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馆的实际情况,研究其红色“云旅游”模式的发展现状与策略,以期助力博物馆“红色文旅+智慧旅游+云旅游”创新性发展。  相似文献   

9.
当前我国博物馆以及新媒体事业取得蓬勃发展,人们消费、传递信息的方式正日益接受着新模式以及传播理念的影响与改变,博物馆的信息传播也得到了发展的新契机。在当前这种新媒体的大环境下,博物馆应该对自身做出改变,以此适应当前的传播环境,实现博物馆自身文化特色的凸显,完成自身传播博物馆信息以及社会价值的使命。本文就新媒体的定义进行透彻的研究,分析了当前区县级博物馆信息传播的现状以及困境,并且针对相关问题给出了适合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随着当前信息技术的持续性发展,新媒体时代已经来临,新媒体已经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与工作进行了相互渗透与融合。对于博物馆来说,要结合当前新媒体时代的发展方向及新媒体背景下的新产物,对博物馆宣教形式进行有效的创新以及调整。如此不仅可以使博物馆有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还可以促进博物馆在新媒体时代得到稳定发展。因此,博物馆在新媒体时代对宣教形式进行创新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1.
新媒体舆论环境下,尤其是自媒体高度发达的今天,个体的选择看似随机,但汇聚在一起就成为趋势性的流动,偶然性的某个随机事件就会被网络急速放大,最终演变为城市流量。突然火爆的“淄博烧烤”给当地带来了流量,淄博的博物馆作为城市社会系统的子系统,通过高效的客流管理、周密的观众服务、完备的传媒矩阵、丰富的博物馆文创产品等确定性的行为策略来积极应对这种偶然性事件引起的城市流量的变化,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2.
新媒体在博物馆中的出现,使现代信息传播发生了巨大变革,并广泛地改变了人类的欣赏方式。如今新媒体已经开始全面渗入各种媒体和信息服务业中,新媒体技术和文化内容相结合正在形成一个更为庞大的内容产业。新媒体在博物馆中也正在为越来越多的人们所认识,由于其本身所具有的新颖性、娱乐性、视觉冲击力强等特点,使得大众在接受其作为博物馆讯息媒介时会形成强大的吸引力与好奇心,加上工作者人性化的介入,必然对于博物馆本身的传播形成巨大的优势。  相似文献   

13.
突如其来的疫情改变了博物馆原有的展出和教育格局,让以“互联网+”为基础的“线上文化”迅速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随着疫情的持续,线上展览已经是博物馆文化展出的唯一途径。国内数千家博物馆的两千多项网上展览,以其多样化的内容和新颖的手段受到广大群众的好评和欢迎。另外,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全民覆盖以及汹涌的文化消费潮的到来,我国文化相关部门几年间陆续出台相关的政策,明确鼓励虚拟博物馆的建设,构建起与之相适应的展陈数据库。由此,线上展览方兴未艾,不仅是博物馆数字化程度的“标配”,更是博物馆发展的风向标。  相似文献   

14.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博物馆的宣传教育工作也要做到与时俱进。将新媒体技术与博物馆的宣传教育工作进行有效融合,不仅广泛宣传了博物馆的藏品文化,更体现出了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文章阐述了新媒体时代下新媒体技术在博物馆宣传教育工作中的优势,以及当下博物馆宣传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策略,以期为博物馆宣传教育工作长足发展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5.
以新媒体时代博物馆展陈创新为研究内容,首先阐释了新媒体时代的内涵与特征,剖析了新媒体时代博物馆展陈创新的意义,继而结合国内博物馆展陈创新的实践,总结归纳了博物馆展陈创新的路径,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博物馆承载着服务社会和促进社会发展的职责,是大众不可缺少的文化资源库。作为非营利性的机构,博物馆在互联网时代,要积极应用新媒体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模式,以满足大众对文化的要求。博物馆在服务大众的目标指引下,积极开通微信公众号和微博等等,借助新媒体加强和大众的互动和交流。本文主要介绍借助新媒体提升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的意义,分析新媒体对博物馆发展的良性影响,以及新媒体提升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7.
陈乐 《文物春秋》2015,(1):61-64
数字技术、新媒体应用可以使博物馆无处不在,这就是博物馆泛在性理念。本文以故宫博物院近几年所做的探索为例,介绍了故宫博物院积极利用数字技术、新媒体等手段为观众打造以人为本的学习型平台,从而发展出新的博物馆模式和相应的交互手段所做出的尝试。泛在性博物馆架起博物馆与观众之间的桥梁,改变了博物馆以往庄严肃穆、清冷高峻的形象,拉近了博物馆与观众的距离,让观众感到亲近,让进入博物馆的观众不单单是到此一游,还可以从中学到知识,并愿意再次走进来,进而逐渐把逛博物馆变成一种习惯。  相似文献   

18.
苗岭 《东南文化》2022,(2):163-168
博物馆新媒体展示通过对科技的创新应用,实现由物质化向非物质化方向的转变,成为博物馆展示设计发展的趋势。情感化设计体系的构建研究可以使博物馆新媒体展示更为精准地捕捉观众的内心需求和情感变化。博物馆新媒体展示的情感化设计可以合理利用技术优势推进我国博物馆展览与观众之间的情感交流,激发观众的本能、行为、反思以及表达,并且通过情感共鸣在时间和空间等多层面使展览对观众的影响不断延展,从而赋予博物馆展览更深层次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前依然在全球肆虐的新冠疫情深刻影响着博物馆的当下与未来.纵观欧美各大博物馆,短期来看,疫情导致的闭馆直接引发了系列财务、减员等问题,而包括系统性歧视的平权运动在内的各类全新的社会议题同样亟待博物馆关注;长期来看,在疫情这场"持久战"面前,博物馆面临着应急、恢复、提升等三方面困境,以及将困境转变为机遇的挑战.为此,加拿...  相似文献   

20.
后疫情时代,博物馆服务出现了安全性作用更为凸显,观众观展需求强烈反弹,观众对服务质量的要求进一步提升等新特征,社会对博物馆承担的社会责任和义务有了更多的期待。博物馆既要有效发挥“大学校”和“城市会客厅”的服务功能,又要勇于承担应对和处理公共卫生事件的义务。为此,博物馆需要完善常态化防控机制,助力城市提升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综合能力;在抗疫宣传、文物征集和科学研究等方面要因时而为、因势而为,回馈社会;通过线上和线下有效联动,丰富教育服务形式,充实活动内容,满足社会公众对文化产品更高层次的期待和要求,推动自身服务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