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珂  刘娇 《区域治理》2021,(3):91-92
近几年,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我们在利用自然资源时给自然资源所带来的干扰愈发剧烈,盲目的进行城市开发和资源使用导致城市内的水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比如,不透水路面增多,雨水无法收集,不仅会造成城市内涝,更会对径流污染以及水资源保护造成不良影响.在此环境下,本文将对海绵城市建设中黑臭水体整治技术进行研究分析,希望能够为我...  相似文献   

2.
许敬新 《区域治理》2022,(5):154-157
在我国各大城市的规划建设中,给排水系统十分重要.而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若遇到较为严重的内涝、水资源缺少或者河流污染等等问题时,则需要将海绵城市所具备的特点相结合.只有采用适当的技术,才能使城市中自然水资源的利用率有所提升.而对于海绵城市概念来说,其能够较好地解决我国部分城市中水资源缺少、内涝频发等等城市给排水系统问题....  相似文献   

3.
文琦 《风景名胜》2020,(1):0130-0130,0133
我国是相对淡水资源比较匮乏的国家,尤其是针对我国北方地区降水的时间只集中在夏季短短几个月之中,社会中对于水资源回收利用的呼吁越来越高,并且人们也越来越重视针对雨水综合回收利用的技术,在发展雨水收集技术时,要加强雨水的综合利用,这样才能够符合我国海绵城市的综合性发展,本文将主要总结针对北京国锐金嵿项目景观工程进行总结和分析,希望能够通过针对雨水综合回收利用在海绵城市中的建设进行更加详细的说明。  相似文献   

4.
韩晓  乐杉楠 《风景名胜》2021,(1):0048-0048
近年来,城市内涝与雨水之间的矛盾实际上是由城市雨水资源管理不合理造成的.海绵理论为城市建设和城市发展提供了一种新技术,城市原来就像一块海绵,具有吸水和蓄水的功能"海绵".这一概念的指导下,以海天大道绿化养护提升工程为例,分析城市景观道路设计策略基于海绵城市的概念,并提出了具体的方法,来提高城市水资源利用和美化道路提供一...  相似文献   

5.
苏慧 《风景名胜》2021,(8):0069-0070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城市建设规模大力提升,不透水硬化地面逐年大幅增加,雨渗不进、汽蒸不出,富含丰富自然资源的天然河流、湖泊面积不断减小,自然水循环被破坏,城市内涝频发、水环境污染、水资源短缺、水生态损害等问题亟待解决。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国家确立了建设海绵城市的发展目标,旨在于突破传统的建设模式,将景观作为海绵载体,运用低影响开发的理念实现对雨水的生态景观化管理。文章主要结合四个不同类型景观项目案例,对其中海绵城市理念的应用进行分析,总结实践经验,创新设计思路,为同类工程提供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6.
如何建好"海绵城市"?如何利用好原有的"城市海绵体"中城市绿地及河岸带湿地?如何维护好自然水系的水文平衡?建设海绵城市的核心就是雨水管理,现阶段,我国雨水管理方法正处于不断探索发展的过程中,找到适合我国的雨水管理措施仍是规划设计者不断探索的内容。尤其在城市空间建设中地面硬化设计建造中,采用必要的高效透水铺装材料,增加城市绿地面积,形成必要的人工湿地等可高效渗透性结构。  相似文献   

7.
李晓斌  周倩 《风景名胜》2021,(6):0294-0295
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不合理利用,致使我国的生态发展出现不协调趋势,很多城市呈现洪涝灾害和水资源贫乏现象,因此海绵城市理念应运而生。海绵城市主要是针对城市雨水系统的良性循环及各类城市绿地建设而提出的新型理念。文章在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基础上,以蒲河廊道景观改造为例,对其在城市绿地中的实践应用进行深入研究,期望可以更好地保护城市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8.
近些年,我国城市内涝事件频发,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负面影响,严重时还造成人员伤亡和重大财产损失.国家及地方政府高度重视城市内涝治理,相继出台了相关政策文件,目前,城市内涝治理已取得积极进展,但仍存在自然调蓄空间不足、排水设施建设滞后、应急管理能力不强等问题.本文综合各地区内涝事件的发生时间、积涝位置及表现等,就城市内...  相似文献   

9.
储婉君 《风景名胜》2020,(3):0027-0027
伴随我国城市化建设的整体发展和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的提升,但是对于城市的相关建设和发展来说,城市对水资源有着较为严重的影响,所以在整体的建设过程中导致了人们生活水平受到了一定的影响,所以在整体的建设过程中需要对水环境进行良好的生态修复,通过全面系统的修复能够让城市得到良好的规划和发展,同时在相关的建设过程中可以对景观绿化等都进行全面的规划,所以在当前的相关建设过程中需要完成对水环境生态进行良好的修复,确保不会出现一定的质量问题,通过相关的工作进行良好修复,能够完成对此技术的合理有效开展,最大程度的使其能够符合社会整体发展需求。  相似文献   

10.
唐立新 《神州》2013,(13):275-275
中国城市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要依靠有力的理论手段,针对新世纪我国城市水资源供需矛盾将进一步加剧,水环境保护难度将进一步加大的双重压力,应将"节流优先、治污为本、多渠道开源"作为城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新战略,并且最大限度的有效的利用雨水等天然水资源以及城市污水的水资源重复利用,逐步调整城市水资源的供需平衡。  相似文献   

11.
湿地公园一般占地面积较大,但其植物体系却较少,人类活动也不多。植物系统为公园的主题部分,大片的植物能有效地对生态系统进行调节和保护。近年来在中国,合理的利用湿地和保护湿地被越来越多的人重视起来,城市湿地公园的建设对于城市绿地系统的多元化和湿地的保护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城市湿地的绿植又是城市湿地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因此,值得我们探讨。  相似文献   

12.
随着人们生活追求质量越来越高,城市公共空间的建设规模也不断变大,城市公园是城市景观重要的组成部分,公园景观的合理性对城市建设有很多大经济、社会以及生态的意义。本文结合柳州市中心的柳侯公园改造实际案例,分析了公园景观现存的问题并提出改造意见。  相似文献   

13.
潘淼  魏静宇 《风景名胜》2021,(2):0070-0070
近年来,我国不断提高建设数量,许多大型湿地公园也逐渐成为旅游胜地,并且低位逐渐增强。西溪湿地公园是国家级湿地公园位于浙江省杭州市,面积约10平方公里,属“杭州三西”之一。无论是湿地规模还是公园建设水平都是在城市次生湿地中罕见的。本文主要对西溪湿地公园的立意、主题、布局、要素组织等方面进行分析,来为今后湿地公园的建设和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高秀红 《风景名胜》2020,(3):0346-0346
在目前我国的农业发展和生产的过程中,利用丰富的地面水资源进行的灌溉建设是田间施水的重要方法和手段之一,这种农业灌溉的方法在我国具有较广泛的经济应用。由于目前我国水资源的缺乏,所以为了有效的控制和减少农业灌溉过程中水量的快速蒸发和水资源的损耗,则我们就需要针对性地建设农业的水利工程,使农业在灌溉的过程中能够及时达到有效的节水,使灌溉的水资源也能够及时得到合理的开发和利用。而且在农业灌溉的过程中还需要对于地表水和灌溉的地下水进行了统一的管理,强化对于灌溉的建设和生产经营管理的认识以及科学技术研究,从而更好的对于农民生产经营管理进行了指导。  相似文献   

15.
王曼曼 《风景名胜》2021,(1):0363-0363
社会的不断发展让人们越来越重视城市管理问题,并且对其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城市化推进过程当中,海绵城市在其中的建设作用更是不容忽视的。从概念的角度来看,海绵城市指的是顺应自然发展需求,合理对城市土地进行开发管理的一种建设方法,能够通过综合考虑多方因素形成人与自然共存的一种优化状态,最大程度的发挥出城市的生态功能,具有防止径流污染、预防内涝灾害、控制水生态破坏方面的作用。本文选择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作为研究的对象,将其运用到园林立体绿化的施工现状当中,结合施工情况提出具体的施工策略,从而为城市发展提供更多的可参考的举措。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市政公园基础设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市政公园基础设施不仅关系到国计民生和社会发展,还是城市规划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市政公园基础设施建设具有投入资金大和建设周期长等特点,一旦出现资金运转问题,就会影响到整个市政公园基础设施建设,另外还会受到传统融资模式的影响,导致市政公园基础设施建设困难,所以可以充分利用PPP模式,拓展融资渠道,实现社会资本以公私合营的方式进行融资,弥补市政公园基础设施建设中资金缺陷问题,确保城市化发展健康持续运行。本文首先介绍PPP项目运作方式,接着分析城市市政公园基础设施PPP项目运作方式,最后提出实现PPP模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葛佳威 《风景名胜》2020,(2):0042-0042
随着城市进程的加快,城市规模逐渐扩大,城市建筑数量也在不断增多,与此同时城市中水资源的需求量也在增加,为了使城市中的水资源得到合理应用,不会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现象,就需要在建筑中做好给排水系统的设计工作。通过合理高效的设计方案,使建筑给排水系统可以提升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对水资源发挥出一定的节能作用。文章就绿色建筑中给排水系统的设计方案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8.
闫晓云  李宇辰 《风景名胜》2021,(4):0370-0370
伴随我国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城市出现各类公园。人们对于城市公园建设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公园植物配置由之前对满足使用功能的要求逐渐转变为适应人们心理要求的功能。对于公园景观主要构成来说,植物配置是否成功对公园环境审美评价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就近几年的公园植物造景来看,多数园林设计师主要将注意力集中于植物及视觉空间之上,较少考虑园林植物景观环境组成因素,其最终设计景观未满足相应设计相应意图。  相似文献   

19.
何林飞 《风景名胜》2021,(6):0287-0288,0290
公园城市建设体现新时代的生态文明思想,是我国基本社会矛盾转变的体现,对接国土空间规划中对空间可持续发展、生态保护与城市空间形象塑造的内容,有利于推进我国“碳达峰”与“碳中和”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文章在对建设“公园城市”重要性意义分析基础上,从定性与定量两方面总结了公园城市的建设方法,阐述了公园城市建设的两个重要转变。从区域、城市、社区等三种空间尺度,分析了不同层级的“公园城市”建设路径中建设目标与实施手段。  相似文献   

20.
刘水涛 《风景名胜》2021,(1):0275-0275
我国的经济在近年来得到了较为迅速的发展,同时,城市化建设的规模也在不断的扩大,为了优化城市环境,需要建设好基础的配套设施。城市公园的建设是城市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内容,而公园内部的植物景观也会对整个公园的建设质量造成影响。为了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城市公园植物景观也需要结合现代文化进行恰当的调整。根据公园的实际应用需求,将植物景观进行恰当的改造,能够让城市公园充分的发挥出本身的价值。因此,本文对城市公园植物景观的改造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