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林世华 《神州》2013,(31):268-268
林业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提供生态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传播生态文化的作用。为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新时期我国应加强森林资源建设开发,优化林业经济结构,完善林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和制度,推动林业生态文化发展。  相似文献   

2.
张凯 《风景名胜》2021,(4):0254-025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项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可喜成果。我们国家越来越重视生态文明建设,逐步加快了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并积极推进各种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建设生态文明离不开林业发展建设,林业建设对环境绿化、空气净化、水土流失防治等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必须提高认识,引起重视,积极推进绿色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3.
贾胜利 《沧桑》2009,(2):49-50
生态文明是指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建设科学的生态运行机制和良好的生态状况支撑的物质、精神、制度方面成果的总和。党的十七大首次把“生态文明”写入了政治报告.这说明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发展的趋势以及规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更准确的把握,这是加快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决策和战略举措。生态林业是极具多重生态意义、社会效益和发展潜力的新兴产业。生态文明和生态林业建设在本质、目标和任务上具有高度一致性。加快生态林业建设是“生态昔阳”建设的重中之重和必然要求,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新举措,也是把昔阳建设成为全省园林生态城市和造林绿化先进县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4.
张宜军 《神州》2013,(19):251-251
林业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作为一项重要的公益事业和基础产业,承担着建设林业生态体系、林业产业体系和生态文化体系的历史重任,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历史进程中,负有重大的使命和光荣的任务。本文首先指出生态林业的含义、目前在森林生态环境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然后提出森林生态环境建设的有效策略,最后总结出森林生态环境建设在实现可持续发展中的战略地位。  相似文献   

5.
黄文 《风景名胜》2020,(2):0163-0163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态文明愈发成为了世界各国可持续发展的风向标。森林作为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建设生态文明具有突出作用。当前,我国林业造林技术还不够成熟,如何依托现实情况,提高造林技术,是实现生态发展赶超国际步伐的重要课题。文章将从论述我国森林以及造林技术现状出发,分析林业造林技术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改善对策,以期对林业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张文晓 《攀登》2020,39(2):25-29
中国共产党生态文明建设思想是我们党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形成的重要理论成果,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党的十二大至十九大报告的分析研究,根据时代背景、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生态文明在现代化过程中的地位等因素,可以将中国共产党生态文明建设思想发展历程划分为萌发时期、发展时期和成熟时期。总结中国共产党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发展历程,分析中国共产党生态文明建设思想发展的特征,对于解决当前生态问题,促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生态保护是构建生态文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基础,一个国家经济的发展不应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这不仅仅是法人及法人组织应该遵循的基本要求,更是每一位自然人应该认可和奉行的准则.本文基于生态文明的视角,对文化产业的内涵、特征及发展展开了详细论述,同时根据现阶段林业生态文化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几点自己的浅薄见解供参...  相似文献   

8.
李学军 《攀登》2009,28(1):59-61
生态文明建设思想,是对我国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理念的升华,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新发展。建设生态文明,体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文明与进步,是总结世界各国发展经验教训的结果,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步伐,必须在全社会加强生态文明教育、建设生态文明产业、完善生态监管体系。  相似文献   

9.
李恒 《风景名胜》2021,(1):0290-0291
在建设生态文明和推动绿色发展中,林业被赋予了新的使命、地位和任务。当前,中国林业的发展方式有了很大的变化,由一味的资源索取转向为可持续发展,并开始了林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改革。林业的发展与改革从来都离不开林业技术的支撑,而科学技术则成为推动林业发展的不竭动力。下面我就针对我国林业技术现状进行了浅薄简单的分析,与此同时也提出加快林业技术发展的办法和对策,以供大家进行参考。  相似文献   

10.
生态文明建设思想是党中央在新世纪新阶段提出的一个重大战略思想,十八大报告中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论述体现了我们党关于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新发展。主要体现在,对生态文明建设内涵进一步拓展,对生态文明建设意义重新定位,对生态文明建设途径进行新的概括。  相似文献   

11.
袁剑越 《风景名胜》2021,(8):0231-0231,0234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各行各业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趋势。林业技术在生态林业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推动和支撑作用。通过发展林业,不仅可以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而且可以提高林业的经济效益。通过探究林业栽培种植技术与方法,从中找到栽培中的难点,通过解决问题提高栽培质量,推动林业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不断改善国民的生活环境。  相似文献   

12.
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在我国已得到广泛共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道路模式也各具特色。结合甘肃省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通过深刻认识省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立足省情区情,加快甘肃省生态文明建设,有效地促进了该省经济社会可持续的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李俊洲 《风景名胜》2020,(3):0277-0277
传统的林业经营模式已无法满足林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在这种背景下,提倡发展生态林业模式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与认可。这就要求相关从业人员必须要加强对生态林业建设的重视,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的建设方案,不断解决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争取在提高生态林业建设的整体质量的同时,也能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4.
姜国京 《风景名胜》2021,(6):0272-0272,0274
当今时代 , 在国家和地方政府的号召下,“生态文明建设”意识深入人心 , 如何实现林业经济发展已成为时代的主要议题。人和自然能否和谐相处 , 如何做好在保护自然环境和节约地球资源的前提下 , 推进发展林业经济,必须要全面性、细致性的制定可持续发展策略。文章就林业的可持续发展进行小心分析与大胆提议 , 希望能对提升我国林业资源利用及可持续发展规划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5.
图书馆是人类社会文明发展进程中的必然产物,同时也是一种体现人类文明的实体方式。人类文明发展已经走过农业和工业文明阶段,而逐步向生态文明阶段过渡。在现代社会构建与发展生态文明的文化浪潮中,推动图书馆深入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可以说是大势所趋。而要想真正推动图书馆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深入开展,分析图书馆的结构与功能就显得极为必要,同时也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基于此,本文阐述了图书馆生态系统概念,并分析了图书馆生态系统功能结构,以图书馆建筑、信息生态以及文化生态等角度为出发点对如何构建合理的图书馆生态系统功能结构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新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经历了从萌芽认识到明确提出生态文明概念的历史过程。以对生态文明的认识深度和建设广度为标准,以自然观、发展战略、生态环境建设手段的历史演变和特点为内容,新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历程大体可分为起步、全面展开和质的飞跃三个阶段,认识的深化以及实践经验为进一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历史启示。  相似文献   

17.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期中国共产党治党理政的重要指导思想和行动纲领。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既符合人类文明发展的趋势,又顺应当今时代的潮流。科学发展观和生态文明建设是辩证统一的,科学发展观是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科学理念,生态文明也体现着科学发展观的内涵。一方面,科学发展观指导生态文明建设;另一方面,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  相似文献   

18.
青海是一个生态地位极为重要,生态环境十分脆弱,而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的省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以建设生态文明作为自身的发展定位和目标选择。为此,本文立足于青海的省情现实,在阐述小康社会与生态文明关系的基础上,分析了建设生态文明的必然性与可能性,提出了加快青海生态文明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9.
"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十八大报告的亮点之一,对这一内容的科学解读,可以使我们加深理解为什么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以及怎样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一、为什么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作为重大理论的观点,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到从未有过的高度。第一,全面提高生态文明建设的地位党的十七大报告已经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但只有百余字篇幅,内容主要是讲在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上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十八大报告则用1300余字把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40年,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实践走过了极不平凡的发展历程,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生态文明建设之路。本文在回顾梳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40年发展进程的同时,客观分析了取得的主要成就及存在的突出问题,并提出了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些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