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世界遗产》2015,(3):124-125
1月30日,由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联合国家林业局、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共同主办的"IUCN绿色名录中国自然保护地颁证仪式"在北京举行。章新胜、封加平、章林伟等出席了本次仪式,并为首批入选绿色名录的我国6个自然保护地颁发证书。IUCN绿色名录于2014年世界公园大会期间首次发布,收录了澳大利亚、中国等8个试点国家的24个自然保护地,其中包括我国6个自  相似文献   

2.
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和自然保护地体系逐步建立的过程中,自然保护地的相关规划和国土空间规划之间的衔接问题还不够明朗。目前,风景名胜区体系被予以保留,风景名胜区作为自然保护地体系的一部分,各项规划编制工作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停滞不前。为推动风景名胜区保护和利用工作的有序进行,现以三清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编制面临的情况为例进行探讨,提出推进当前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编制工作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3.
正3月2日,中国北京——在中国自然保护区事业六十周年到来之际,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携手国家林业局保护司和中国科学研究院生态中心,将《IUCN自然保护地管理分类应用指南》及《IUCN自然保护地治理指南》中文版引入中国,希望借力国际经验,促进中国自然保护地体系进一步发展和国家公园的建设。自然保护地体系是最重要的绿色基础设  相似文献   

4.
程燕 《风景名胜》2021,(4):0297-0297,0299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构建对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本文探讨了我国自然保护地体系的现状及分布情况,分析了我国自然保护地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后相关问题提出合理的整合优化措施。从而更好地促进人和自然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5.
中国自然保护地立法模式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本鑫 《旅游科学》2010,24(5):17-24
建立自然保护地是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重要举措。法制建设是自然保护地建设和管理的重要基础与有力保障。自然保护地建设过程中发生的种种矛盾,归根到底是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冲突,为此政府必须提供平衡各方利益的制度保障。中国现有的类型化部门立法与其他法律规范相结合的自然保护地立法模式存在立法层级低、法制协调性不足、立法体系封闭、保护对象不明确等缺陷。考虑到自然的整体性和调整利益冲突的有效性,我们应该选择综合性框架立法作为中国自然保护地立法的理想模式。  相似文献   

6.
相对于国外强调自然保护的国家公园,中国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具有自己的特点。中国风景名胜区与国际上的国家公园相对应。中国还在逐步建立和完善国家自然保护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国家湿地公园等保护地体系。  相似文献   

7.
绿色的雄心     
<正>1963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开始编制,根据严格的准则,评估世界上繁多的生物物种及其亚种的灭绝风险,给国际社会避免物种灭绝的工作提供参考。有了红色名录,政府决策者和广大公众能够有的放矢地分配自己的生物物种保护力度,处于濒临灭绝边缘的物种,需要更大力度的保护;那些灭绝风险较低的物种,则不必用力过猛。如今,IUCN开始推广一种新的名录——自然保护地绿色名录。这是一种聚焦于大量自然保护地更好管理的名录,希望能够用绿色名录的评价与监督体系,推进自然保护地管理水平的提高,从而保护生物多样性,推进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本期特别策划,即聚焦这一名录。可以看出,绿色名录有着承接红色名录的意味。红色名录指示,哪些物种乃至生态系统更  相似文献   

8.
2014年11月14日在世界公园大会上首次发布的绿色名录,是全球自然保护领域中新的倡议概念,是IUCN重点推出的国际荣誉,也是世界上第一个判定管理良好保护地的国际标准,在自然保护领域有重要的意义和影响。什么是绿色名录?对大多数人而言,"绿色名录"还比较陌生。2014年11月14日,在澳大利亚悉尼举行的世界公园大会上,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发布  相似文献   

9.
罗志强 《风景名胜》2021,(2):0253-0253
《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指导意见》为自然保护地工作推进指明了方向。在总结湖南风景名胜区现状的基础上,对风景名胜区管理中存在的三个问题:构建权责清晰的管理体系、构建保护与利用的平衡关系、引导居民融合进行探讨,并对湖南省风景名胜事业的发展做了展望。积极融入、传承智慧、借鉴创新,推动湖南风景名胜事业进入优化发展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10.
黄山风景区作为世界双遗产、世界地质公园、山岳型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生态环境价值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黄山是中国名山的代表,与黄河、长城、长江被海内外华人视为中华民族的象征。2014年,黄山风景区又入选全球首批IUCN自然保护地绿色名录。  相似文献   

11.
徐晓安  李晋 《风景名胜》2020,(2):0133-0133
生态文明建设是当今社会发展的重点之一,我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在自然资源方面在世界上也是独树一帜的,因此,要求我们建立起整体、协调和系统的自然保护区域。但由于我国的自然保护地过于碎片化,数量繁多,对于许多保护区边界模糊,有许多交叉重叠的保护区,为了更好地保护自然的多样化、方便对自然资源进行管理,国家也出台了相关的政策来对自然保护地进行优化整合,其中也包括对风景名胜区的调整。敬亭山国家级森林自然公园的整合优化,是对敬亭山区域原有保护地的资源整合利用,对我国现今自然保护体系的同类的现状提供了参考,以此探析国家通过对自然保护地优化整合对风景名胜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正>中国的世界遗产保护体系,涉及很多保护地类型,也涉及很多法律法规,这是履行《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的必要基础。比如风景名胜区依托《风景名胜区条例》,文保单位依托《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自然保护区依托《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历史文化名城和古典园林依托《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等等。  相似文献   

13.
正2017年5月3-6日,IUCN、中国林科院森环森保所、中科院生物多样性委员会在湖北神农架共同主办了自然保护地绿色名录及管理培训。在开幕式上,国家林业局场圃总站副总站长杨连清、神农架国家公园管理局副局长王文华、IUCN驻华代表朱春全、北京巧女公益基金会副会长方仪分别致辞。来自IUCN总部的绿色名录全球负责人James Hardcastle、绿色名录亚太区质量控制负责人Matt Durnin和法国绿色名录负  相似文献   

14.
卢冠亮 《神州》2012,(34):239
区域经济是在特色经济发展中的不断组合。它的一个明显特征是经济特色突出、经济发展方向明确的地域,生产要素比较齐全,产业分布比较合理,基础设施比较完善的一定经济发展空间。这个区域既不同于自然区域,也不完全是行政区域。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区域经济已突破人为划分的地域和  相似文献   

15.
徐徐 《旅游纵览》2015,(2):204+207
西安临潼的旅游资源尤其是人文旅游资源的开发已日趋成熟,但长期以人文旅游为主导难以招徕回头客,因此如何更合理地开发临潼自然旅游资源是值得深思的问题。以临潼自然旅游资源为研究对象,并通过对其开发现状的分析,针对性地提出合理开发自然旅游资源的策略,促进区域旅游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6.
河南省县域贫困程度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贫困地区的地理识别,是区域扶贫政策精准、有效实施的前提。以经济指标衡量河南省县域相对贫困程度,并借助有序logit回归模型分析社会经济发展、自然条件、区位交通、历史基础4类变量16个影响因子对区域贫困状况的影响程度。分析发现,河南省县域综合经济发展水平存在较大的区域差异,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的县域多分布在豫西和豫东南,且区域内存在部分潜在贫困县。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工业化水平、居民储蓄水平、气温、湿度、到最近城市的距离、国道道路密度、期初经济水平7个因子对县域贫困程度影响显著。地区扶贫政策实施过程中,在重视经济因素的减贫效应时,也应重视自然因素的致贫效应,政府主导,因地制宜,逐步实现区域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7.
城市与城市之间的竞争,除经济发展水平硬实力外,还潜藏着自然和人文包容的软实力竞争。别具一格的城市文化最终必将转化为巨大的创新能力和现实的城市核心竞争力。贵阳市现有两张城市名片:避暑之都和温泉林城,这两张名片均是根据贵阳自然地质、气候特征量身打造,充分彰显了贵阳别具一格的自然造化,成为贵阳城市软实力的有力推手。笔者不才,觉得贵阳还应再打造第三张反映贵阳历史积淀、民族文化多元、推出恰逢时机的城市文化名片——自然和人文宽容的“心灵家园”。  相似文献   

18.
我国古代经济区的划分原则及其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古代经济区是由自然和人文环境所决定 ,以劳动分工为基础 ,各具产业特色的地理区划。大约自春秋至西汉武帝时代我国经济区的雏形开始形成。我国古代经济区具有自然、民族、政治三大特色。划分经济区有区域性、综合性、专业化和经济中心四条原则。经济区与自然区、行政区是三个不同性质的区划 ,其间既有联系 ,又有区别。研究我国古代经济区的形成和演变 ,对了解我国历史时期经济发展和地域差异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苏多杰 《攀登》2002,21(1):91-95,102
通过分析三江源城镇化的双重任务,提出了三江源城镇建设和生态经济发展应根据自身的实现,选择不同的发展模式,创造自然与社会相协调的生态经济系统--生态型城镇。  相似文献   

20.
张耀文 《旅游纵览》2013,(9):215-216
近年来,以走向保护区、亲近大自然为主题的生态旅游热在个球兴起,但生态旅游发展的广度深度都远远不能适应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本文从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现状进行研究、分析,试图对辽宁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提供思路。生态旅游是一种以保护自然环境和维持生物多样性,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旅游模式,是指在一定自然地域中进行的有责任的旅游行为,为了享受和欣赏历史的和现存的自然文化景观,这种行为应该在不干扰自然地域、保护生态环境、降低旅游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