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大一统政府——西汉王朝为饱读儒家经典的儒生们提供了参政平台,身处太平盛世的儒生们在对儒学的实践中纷纷偏离了传统圣人理想,更多地向中央政府妥协,丧失了独立人格,甚至成为权世阿谀之徒.但儒生们多自幼深受圣人教诲,仍怀有正直忠君本性,对西汉政治的影响无疑是积极的。  相似文献   

2.
秦末陈涉的传记,在《史记》中列为"世家类",在《汉书》中归为"列传类"。两部史书归类的不同,不仅是写作体例的不同,更是因于时代思潮的影响。陈涉起义是西汉士人阐发儒家理论的现实标本,体现了他们积极干政的意识和批判精神。在西汉子书中,"陈涉"成为西汉儒生反暴政、倡王道的符号,彰显了他们兴儒学、求仕进的愿望。西汉儒生群体对"陈涉"符号的积极诠释,在历史上是一个特例。两汉之际以后,随着皇权的巩固和儒学的独尊,且伴随着谶纬思潮的泛滥,儒生对"陈涉"的认知趋向淡化,直至走向贬抑。  相似文献   

3.
新时期以来,汉初墓葬的陆续发掘与相关学术研究的深入讨论,揭开了汉初儒学与儒生研究的新篇章,"汉初统治思想为黄老学"说开始受到质疑。围绕汉初儒学及儒生的研究大致有三个方面:汉初儒学发展研究,儒生生存状况研究,以陆贾、叔孙通、贾谊为代表的主要思想家研究。但是还有一些问题尚需关注,如传统观念的束缚、缺乏内在统一性的把握、人物研究缺少深度、多学科研究方法的借鉴等。  相似文献   

4.
两汉之际儒生价值取向探微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西汉末年儒生之归附王莽是因为西汉在制度及其运作的两个层面均不能满足其入仕的要求,而不是为了通过王莽实现其千百年来的“政治理想”。刘秀“尊祟节义”重用儒生的本质一方面是满足儒生的利禄追求,一方面是在精神和制度两个层面加强对儒生的控制,把儒生彻底地吏化;儒生遂彻底放弃其批判、改造现实的传统而以“吏事”为业,导致了儒学衰退的同时,也消弭了儒生的伦理实践。  相似文献   

5.
叔孙通、陆贾与汉初的儒学走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叔孙通、陆贾与汉初的儒学走向黄宛峰汉代儒学的兴盛是在汉武帝以后。儒学被奉为独尊,是因为它逐步适应了统治阶级的需要。过去史学界较多注意的是董仲舒对儒学的改造,实则这种改造在汉初即已开始。活跃在当时政治舞台上的两位著名儒生──叔孙通、陆贾,便是汉代儒学改...  相似文献   

6.
宋明儒学的修身工夫大体分为两种路径:一种是对至善的道德主体的涵养与扩充工夫,另一种是对私意欲念等内在昏暗面的省察与改正工夫。宋明儒学主流多强调涵养工夫在实践上的优先性,反对一味地关注省过。自明代以来,记录内心世界真实层面的修身日记在儒家群体内部兴起,逐渐成为儒家改过实践的重要手段。在此过程中,修身日记还受到晚明善书运动中出现的《功过格》的冲击,在形式和内容上变得更为细密、严格,反映出这一时期儒家内在省察改过工夫的深入。然而由于儒家内部反对过度关注省过的声音一直存在,加之暴露内心昏暗面会对自我形象造成负面影响,修身日记在具体实践中面临着质疑和压力,折射出宋明儒学修身工夫的内在张力。  相似文献   

7.
儒家不仅关注社会和谐,而且关心人与自然的和谐,由此产生了儒家生态意识。儒学是传统中国的主流意识形态,儒家生态意识诞生于中国传统社会,其生态意识具有既区别于现代生态伦理学、又有别于道家等其他传统生态意识的显著特征,这些特征贯穿于其发生、主张内容和实施要求等各个方面,从而将其生态意识落到实处,在中国古代的环境保护实践中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汉初儒学的历史命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儒学自先秦初创到汉武帝时期被定为官方统治思想,走过了一段曲折艰难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一方面由于汉代儒生的不懈努力和对儒学的改造融通,另一方面,更主要的是儒学本身道德教化的政治伦理及其积极有为的入世精神。儒学的政治实用性成为其从备受冷落而走向繁荣的主要缘由。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国学术界对现代新儒家进行了初步而热烈的研讨,现将其主要观点综述如下:一、现代新儒家的内涵目前,我国大多数学者基本上肯定现代新儒家这一说法,但对它的理解仍有分歧.主要是:1、现代新儒家是指在本世纪20年代产生的,以接续儒家道统为己任,以服膺宋明儒学为主要特征,力图用儒家学说来融合、会通西学,以谋求现代化的一个学术思想流派,由于相对于先秦儒学来说,宋明儒学在历史上被称为新儒家,因而本世纪这个以复兴儒学为帜志的学术思想流派可称为现代新儒家.2、现代新儒家是针对近代西方实证主义思潮传入而形成的,这个学术思想从反实证主义回到儒家的心性之学,突出人作为认识主体、道德主体的观点.因此,现代  相似文献   

10.
汉代皇帝宗庙祭祖制度考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汉初,叔孙通采撷先秦古礼及秦制,确立汉朝皇帝宗庙祭祖制度。其中既不乏沿袭传统的因素,也混杂有当时不同地域的文化,还有出身于庶民阶层的汉统治者所熟稔的民间俗文化的因素。汉武帝以后,儒学在思想意识和社会生活领域中的主导地位逐渐确立。儒家若干典籍记载的所谓周代天子祭祖礼制,对汉代皇帝修订宗庙祭祖制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不过,两汉时期皇帝宗庙祭祖制度,与儒家典籍的相关记载以及若干儒生的诠释相比,二者并不完全吻合,而是前者依据现实需要,对后者多有变通,由此导致制度本身时刻处于调整、变化的动态过程之中。  相似文献   

11.
董祥勇 《黑龙江史志》2013,(23):167-168
孔子作为其先儒学的集大成者,在不懈的努力中创立了儒家学派,并为其奠定了理论基调。孟、荀作为继孔子后影响甚大的儒家代表人物,分别对儒学理论作了丰富和发展,但孟、荀对儒学思想的阐发并不是按照同一理路展开的,尤其是在基点和角度等方面,两者相异甚巨。  相似文献   

12.
“竖儒”“腐儒”“鄙儒”的来历张燕欣中国古代称学者为儒,有"博洽多闻,时称通儒"之谓。因孔子创立的一个学派叫儒学,故对崇信孔子学说的人称儒生或儒士。儒生也泛指一般的读书人。《论衡·起奇》曰:"能说一经者为儒生。"人们称赞学问精粹的儒生为醇儒;称赞学识...  相似文献   

13.
焚书是可靠的史实,史料来源于《奏事》。坑儒是三重伪造的历史,其第一个版本是收入于《说苑.反质》的历史故事,第二个版本是《史记.秦始皇本纪》,其定本是《诏定古文尚书序》。焚书坑儒,是一个用真实的焚书和虚假的坑儒巧妙合成的伪史。编造者,是儒家的经师,编造的时间,在东汉初年,编造的目的,在于将儒家的经典抬举为圣经,将儒生们塑造为殉教的圣徒,为儒学的国教化制造舆论。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 80年代中国大陆学术界兴起了儒学研究热 ,至今方兴未艾。 90年代儒学研究取得了许多喜人的成果 ,其中一个重要表现就是出现了几部儒学发展史专著。赵吉惠、郭厚安、赵馥洁、潘策主编的《中国儒学史》(中州古籍出版社 1 991年 6月 )是“国内外第一部全面、系统论述儒学发生、发展和演变史的专著” ,开了儒学发展史通史研究的先河 ,第一次从历史的高度对儒学的发展作了全面的审视。吴龙辉的《原始儒家考述》(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 996年 2月 )从崭新的角度将儒家作为一个学术流派和社会政治群体来考察 ,旨在对原始儒家的演变过程及其学…  相似文献   

15.
张晴 《黑龙江史志》2014,(12):38-40
三教合流后,佛教和道教的地位日益上升,儒学地位日渐衰微。为了复兴儒学,北宋时期的理学家张载以气为本体,批判佛教和道教中对于轮回、鬼神的解释。通过太虚与气之间体用不二的关系,建构了儒家天道本体。与传统儒家宗教观不同,张载以气化实体论建构的儒家宗教观摆脱了鬼神、天命对于人性的束缚,从礼制的角度证明了祭祀的合理性。总之,张载对儒家宗教观的建构,促进了儒学在北宋时期的复兴,推动了理学体系的建立。  相似文献   

16.
孔甲是历史大英雄,从他开始,儒学运动从理论发展到实践.后来的改朝换代,基本都是这一儒者革命的形式.儒生与农民相结合,形成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一支革命队伍.这是儒家有史以来,第一次用真刀真枪印证了他们替天行道的革命理论. 孔甲是谁?是孔子的八世孙.秦末群雄并起之际,他没有去投奔六国贵族的复辟革命,而是投奔了揭竿而起的农民起...  相似文献   

17.
对历史上儒家孟荀的褒与贬 ,是一理论问题 ,又是有深刻历史背景的问题 ,是一个解释历史、重构价值的史学问题。孟荀的褒贬变化自唐始 ,至宋元 ,恰是在古代社会的转折、政治主流思想的变迁、古典儒学的转型和宋明“新儒学”生成之时。褒孟贬荀不在于其理论本身 ,而在于理论是否适应时代以及适应的程度和方式如何。司马迁是孟荀皆重 ,韩愈由辟佛而至崇扬孟子的卫道精神和人格 ,程朱因兴起性命之学而重孟轻荀、显孟隐荀 ,这一思想变迁历程勾勒出“新儒学”的成长轨迹。  相似文献   

18.
接续是指对儒家道统在承继基础上予以新时期之创发,是接与续的统一.在承继先秦儒家道统论、宋明儒家道统论基础上,现代新儒家吸纳新鲜元素而充实之,以重构现代儒家道统论.异构是接续传统儒家道统,构建现代道统的一种方式.通过对佛学、西学的批判、比较,以求其异,以此来彰显和重构儒家道统."五四"时期,在国内思想界人文主义回归的背景下,熊十力、梁漱溟、张君劢、冯友兰通过反省传统儒学,以宋明儒家道统论为其理论渊源,通过中、印、西之比较而进行批判,分明壁垒,吸纳佛学的思辨体系或西学某些概念,以中西比较的方式凸显儒学特质之优长及其现代价值,现代新儒家试图以异构来接续儒家道统,复古有余而创发不足.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初,儒家文化逐渐丧失了它的主体地位,再也不是合法的主流文化.但儒家文化在中国社会仍然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同时,随着梁漱溟对孔子学说的重新阐释,儒学在历史的舞台上再次发出光芒.梁漱溟开启了现代新儒家的思想历程.在梁漱溟看来,儒家文化作为一种人生哲学,指明了人类社会将如何生活的道路.他预言,世界文化的未来就是中国儒家文化的复兴.  相似文献   

20.
<正>古今贯通性认识是思想史研究中一个普遍性的认识方法。这些年,有关国学、儒学复兴论大规模铺张,古今直接贯通、甚至古今一体论甚为时兴。下边先罗列一些大论,以彰其要:1.或曰:"中华民族的复兴要靠中华民族文化的复兴来支撑。孔子的儒学在中国历史上一直处于主流地位,影响着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需要我们世世代代传承。""它(儒家)曾是中华民族发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