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道教是以中国古代流行的鬼神崇拜、神仙方术和黄老之学的某些宗教观念与修持方法而形成的,以“道”为最高信仰,以中国古代哲学家老子为宗祖,相信人们通过某种修炼就能够成仙得道的中华民族的传统宗教。道教历史若从老子写《道德经》算起,距今有2500年了;若从东汉张陵正式建立教团算起,距今  相似文献   

2.
道教是以“道”为最高信仰的中国本民族固有的传统宗教。它是在中同古代宗教信仰的基础上,沿着方仙道、黄老道等宗教观念和修持方法于东汉顺帝时期(126~144年)逐渐形成的,至今已有1800余年的悠久历史。先人善于用传统方式将民俗文化思想寓意到“外圆内方”的钱币之上,将传统民俗、宗教与生产、生活不可或缺的货币有机相联,形成灿烂的中国货币文化。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历史上,具有独立教团组织的诸多宗教中,惟有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它源于古代的黄老之道、神仙之说和方士之术并我们祖先的鬼神崇拜,是多种原始宗教意识和合的产物。  相似文献   

4.
正中国和日本传统文化均有三根支柱:儒佛道。不同的是,中国的道是道教,日本的道是神道。神道也称神道教,是日本的本土宗教,对日本文化有深刻影响。被称为"中国知日第一人"的戴季陶,在《日本论》一书中写道:"表面上,日本最盛的宗教是佛教,而骨子里日本人普遍信仰的是神道。"但是,神道也是在与外来思想文化和宗教的影响下形成和发展的。  相似文献   

5.
李萍 《南方文物》2002,(2):66-70
在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里,道教是封建统治阶级的精神支柱之一,对我国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和化思想都产生过深刻影响,它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宗教神秘主义体系。道教以“道”为最高信仰,奉老子为教祖,以《道德经》、《正一经》、《太平洞极经》为主要经典。道教累积了大量遗存和献资料,是我国传统化遗产的一个组成部分。江西是道教活动和传播的主要地区,道教物极为丰富。  相似文献   

6.
罗文华 《故宫博物院院刊》2022,237(1):89-103+134
自雍正以降,养心殿一区成为清代宫廷的政治枢纽和帝王生活起居之所,其中至少分布着四个佛堂区。通过对这些佛堂及其内部供奉的梳理,作者发现该区域的佛堂以藏传佛教佛堂规模最大;而同样以佛堂命名的东佛堂(东配殿),其实是以祭祖为主要功能的亦佛堂亦宗庙的建筑;此外在养心殿天花上还供有雍正九年安奉的藏汉佛教与道教混合的五块一组符板。作者认为,养心殿一区佛堂体现出汉藏佛教、汉地传统祖先崇拜与清宫满族传统信仰等多元并存的现象,清帝在对待祭祖、佛教与道教方面表现出实用主义的态度。  相似文献   

7.
太原纯阳宫现存七通与其建造及宗教活动相关的碑刻,依照碑刻内容,笔者从始建年代、道教仪式扶乩和洞天福地思想、观音信仰、民间宗教皈一道等方面对太原纯阳官进行剖析,简述了太原纯阳官是受到佛、道、民间宗教影响的建筑。  相似文献   

8.
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也是世界四大宗教之一。关于道教的产生,有的学认为系渊源于先秦道家,奉先秦道家代表老聃为道主。因老子本人并不宣传宗教,故奉老子为道主当是后人所加上的。它实系源于古代的巫术和秦汉时期的神仙方士之术。其名称一般认为始见于东汉末年成书的《老子想尔注》。道教在漫长的发展演变过程中,糅入了儒家和佛教的某些理论、教规和仪式等,因此,其宗教思想体系十分庞杂,同时又形成了众多的教派。  相似文献   

9.
李浩 《民俗研究》2017,(4):79-89
自魏晋南北朝以来,佛教和道教都在不约而同地对自己的宗教仪轨进行整理。到隋唐五代时期,这些仪轨已经以一种相当成熟与规范化的面目运用于各自的宗教活动中,同时也被普遍应用于民间的信仰活动中。过去仪式相对简单、粗陋的民间信仰活动出现了程式化的趋势。民间信仰在吸收、整合了佛道仪轨后,以一种十分复杂的面貌出现,深刻地影响着宋明以后民众的诸类信仰活动。  相似文献   

10.
李浩 《民俗研究》2013,(5):82-89
隋唐五代时期民间信仰的组织形态发生了明显的分化,其中一支与佛教的异端、民间道教相结合,发展出自己的教义与教团,日益组织化、制度化,以秘密宗教的形式向民间渗透。始终存在的民间信仰传统、佛道两教的深刻影响与隋唐五代纷乱的社会状况,为民间信仰的组织化和民间宗教的形成提供了历史之源。  相似文献   

11.
轩辕黄帝作为中华民族始祖,既是中华文明开始发生并逐渐形成的标志,也是我国成文历史上第一位古代帝王。从现存文献和考古资料来看,轩辕黄帝集古代帝王、天神和动物图腾特征于一体,身世交织着神话、传说、历史、宗教等多种因素,颇具神秘色彩。本文结合文献考古资料,通过对轩辕黄帝史迹的考察,探讨古代黄帝信仰的内在特征。  相似文献   

12.
冕服,是中国古代帝王特有的服装。它以其独特的形式,特殊的用途以及神秘的纹样,成为古代帝王至高无上权力的一种标识。由于冕服是古代帝王在礼仪性活动中所穿的服装,自其产生以来一直受到统治者的重视,对其款式、用途都有着严格的规定,特别是十二章之制,历代相沿不改,在中国服装史上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所谓冕服十二章,是指冕服上的十二种装饰纹样,这些纹样无不与当时的宗教观念有着密切关系,弄清冕服为何要以十二章作装饰,也是解开冕服最初用途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3.
邵正坤 《史学月刊》2008,(12):23-31
北朝时期道教的广泛流播,使得家庭成为宗教信仰的基本单位。北朝家庭的道教信仰具有极为鲜明的特点。它以家庭和家庭成员为关注焦点,表现出极强的功利性,并且对宗教实行高度重视。从长时段的角度观察,道教信仰对北朝家庭的规模结构、生活方式、日常消费、亲属关系甚至于家内子孙名字的择取都产生了或隐或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马钧 《中国土族》2004,(4):51-56
本教、萨满教信仰与审美体验在自发的原始宗教之后,自为的系统宗教出现之前,存在过渡性的宗教,在西部,就是以藏民族先民为主信仰的本教和维吾尔、哈萨克等族先民信仰的萨满教。本教:脱胎于原始巫术信仰佛教正式传入吐蕃之前,西藏高原各部族信仰本教穴也有译为本波教的雪。这个宗教可以说是藏族地区固有的一种宗教,是产生于原始社会瓦解时的宗教。据藏文史料和有关专家的研究,本教最初是在今天阿里地区的南部,古代称作象雄的地区发展起来的一种过渡宗教,以后沿着雅鲁藏布江自西向东广泛地传播到整个藏族地区。同时它是一个不断吸引周围原始巫…  相似文献   

15.
郑艳 《民俗研究》2011,(1):229-241
精怪信仰是我国民俗信仰的一个方面,也是民众宗教观念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器物精怪属于精怪族群中较为特殊的一类,它是由人造物件幻化而成的自主且具有灵性的生命个体。古代文献中描写的器物精怪具有类似于人的思想、情感、生活等,但它也作祟于人,并遭到人的厌镇和剿灭。器物精怪的特点既来自于原始性宗教思维观念的形塑,也受佛道二教的侵染,并包含着古代文人的创作意识。在统治力量和正统宗教的长期围剿下,器物精怪被异端化,而人们对待器物精怪的态度又彰显了人类自我意识的张扬。  相似文献   

16.
道教是中国原生的本土宗教,在山西保留了大量的道教建筑,是研究道教文化及道教发展的重要实物。在山西,道教建筑分布广泛,类型丰富,遍布全省各个地区。山西道教建筑全国之最较多,道教诸神的信仰种类齐全。  相似文献   

17.
基于对女娲城民间祭歌田野考察,民间女神信仰首先以女娲为代表,起于远古图腾早期的原始宗教,发展为众多的自然神及地方俗神;其次,以西王母为代表,起于远古至青铜时代的氏族图腾中后期信仰,并为后世道教推崇,形成庞大的道教神系;其三,以观音为代表,起于中古异域的中国化的佛教神谱;各宗各教万善归一汇入儒家“宗亲”“仁礼”学说,形成中国民间信仰的多元建构。  相似文献   

18.
良友 《巴蜀史志》2000,(4):47-48
会道门是以民间宗教形式结成的社会团体的总称,民间旧称“道门”。作为民间信仰形式之一,其与中国传统化和正统宗教有密切联系,尤与道教关系为甚。  相似文献   

19.
道教造像和佛教造像相比为数甚少。因此,四川保存的二十余处道教造像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大足石刻中的道教造像,因其系统和完整性,更加值得重视。对这一课题的探讨,不仅可以弄清道教石刻的艺术特点、渊源,同时还能寻觅到道教神系与民间信仰发展的历史踪迹。本文就其中有代表性的几组造像的渊源作一探讨,以求正于学术界。 一、自成系统的三清尊神 道教的神系十分复杂。它是在我国古代传统的鬼神信仰的基础上,以国家敬祀和民间崇拜的诸神为主体,并吸收了一些儒家的先王圣人及佛家的菩萨罗汉,从而构成了一个庞大奇异的鬼神体系。  相似文献   

20.
正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道经作为传播道教的典籍和道教文化的载体,可以说历史久远,根深叶茂。东汉魏晋南北朝时期,是原始道教从民间兴起,并逐步演变发展为成熟的官方正统宗教时期,与之同步发展,道教典籍也与日俱增。道教的宫观藏书,开始于晋宋之际,并随着道教的发展而日臻完善,成为我国古代藏书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东汉的道教与道经中国道教的前史特别长,其创教活动分散而缓慢,道教的产生过程是多源的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