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于阗文《使河西记》的历史地理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一、文书内容简介俄人钢和泰(Stel—Holstein)所收敦煌写卷包括古藏文与于阗塞语文书两种,1927年他将照片分别寄给英国的托马斯(F·W·Thomas)与挪威的柯诺(Sten Konou)后,1929年以《敦煌所出两种中世纪文书》为题,刊于印度研究所丛刊中[1],藏文部分由托马斯评释,于阗文部分由柯诺转写,仅作部分解释。当时对于阗塞语所知有限,未能完全通读。1947年柯诺又将于阗文书详加解释,并附英译及全部词汇,刊于《东方学报》20卷2期[2],虽远较初刊详细,但他自称不很满意,有待改订。1951年英国贝利(H·W·  相似文献   

2.
光绪《于阗县乡土志》与《于阗县志》实为同一部地方志,前者源于林出贤次郎携往日本的抄本.后者则是流传于国内的民国抄本,成书时间是光绪三十三年(1907),编纂者为时任县令贺家栋。贺氏出生于同治九年(1870),由附生捐纳入仕,历任库尔喀拉乌苏直隶厅同知、洛浦县知县、于阗县知县、伊犁府知府等职。从目次的编排顺序和文字内容的清晰完整度来看,民国抄本《于阗县志》的文献和史料价值要优于《于阗县乡土志》。  相似文献   

3.
于阗佛教的传入与兴衰,是史学界十分重视而又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的问题。本文就于阗佛教在西域佛教中的地位、对中原佛教的影响,以及于阗佛教文化的成就等问题,作点粗浅的探索,抛砖引玉,求教于同行前辈。 一、佛教最初传入于 阗的时间 佛教于公元前六世纪产生于印度北  相似文献   

4.
发表在匈牙利学者哈尔玛塔主编的《前伊斯兰教时期中亚史资料绪论》(Prolegomeno to the Sources on the History of Pre-Islamic Central Asia,Edited by J.Harmatta,Budapest,1979)一书中。作者埃默瑞克(R.E.Eminerick)是国际上研究古和阗历史和语言方面的权威学者,现任西德汉堡大学教授,其代表著为《关于和阗的藏文文献》(Tibetan Texts concerning Khotan,Oxford,1967)、《金光明经》(The Sutra of Golden Light,London,1970)、《和阗文献指南》(A Guide to the Literature of Khotan,Tokyo,1979)等。本文为节译,删略部分正文和全部注释。记于1985年9月。  相似文献   

5.
一、密宗和密宗造像密宗是中国佛教宗派之一。它源于古印度佛教中的密教。密教是大乘佛教的一部分派别同婆罗门教的某些教义相结合的产物。唐玄宗开元四年(716年),中印度僧人善无畏携带梵本经吐蕃到长安,翌年开始译《大吡卢遮耶经》。南印度僧人金刚智于开元七  相似文献   

6.
关于贝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物》1986年第6期所载李更旺同志的《古书史中梵夹装并非经折装考辨》辨别清楚二者之不同,同时还说明了以前常与经折装混同起来的叶子装即旋风叶的形制,读后很受教益。但李文中说,"梵夹书是以印度所出的贝多树叶(亦称贝多罗树叶,或称贝树叶)和多罗树叶作为书写材料的。"又说,"贝叶是贝多树叶和多罗树叶的简称。"这一说法不知何所依据。玄奘、辩机所著《大唐西域记》中恭建那补罗国条提到多罗树,说"其叶长广,其  相似文献   

7.
<正> 后晋天福三年,供奉官张匡邺假鸿胪卿出使于阗国,册封国王李圣天为大宝于阗国王,归来后其随行判官撰行程记一卷,记于阗国风土及沿途道里山川。这篇行记是研究五代时期西域地理和历史的重要文献,欧阳修撰《新五代史》,其《四夷附录》于阗国部分即主要依据此书,同时并录有行记节文。《新五代史》引述行记,谓作者为彰武军节度判官高居诲,《文献通  相似文献   

8.
《贤者喜宴》是一部内容广博而厚重的藏文历史著作,涉及到了中原、印度、于阗等地的帝王世系和佛教历史,而全书叙述的重点在于藏传佛教史。作者重视史料的搜集,言之有据,其吐蕃史部分和噶玛派部分的史料价值尤为突出。《贤者喜宴》对研究藏族历史、民族关系史、佛教文化等方面的重要价值,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挖掘。  相似文献   

9.
中国人对外国的游览和了解,可推溯到一千多年前.其实,从客观上讲,唐僧到西天取经,也带有旅行的成份.因而,史书《大唐西域记》(简称《西域记》),或称《西域志》、《西域传》、《西域行传》、《玄奘别传》和小说《西游记》,亦可看作是海外游记专著之始.《西域记》是由唐释玄奘(602—664)口述,释辩机编的,共计十二卷.唐释玄奘是洛州缑氏(今河南偃师缑氏镇附近)人,俗称唐僧,通称三藏法师,佛教法相宗创始人.辩机为道岳法师弟子,曾参与玄奘译经,后被腰斩.书成于唐贞观二十年(646年).以玄奘赴天竺(今印度、巴基斯坦一带)求法亲历和闻见的138个城邦、地区、国家为目,记其历史、地理、交通、物产、民俗、文化、宗教、政治、经济等情况,共12万余字.范围西抵今伊朗和地中海东岸,南达印度半岛和斯里兰卡,北至中亚南部和阿富汗北部,东迄中南半岛和印度西亚一带.此书既是研究佛教、中国新疆和中亚、南亚社会历史与中西交通的珍贵文献,也是窥见各国名胜古迹、风光风物、民俗风情的开山之作.书中所记阿耆(焉耆)、屈支(库车)和波谜罗川(泊米尔)、恒逻斯城(江布尔)等,多为史传所未载,有裨于唐西北民族与地理的研究.而且对摩揭陀国事叙述特详,尤为治印度史所必不可缺.现代学者对印度王舍城旧址、鹿野苑古刹、阿旃陀石窟  相似文献   

10.
韩建武 《收藏家》2000,(4):22-29
唐代文治武功,均臻极盛,其时蕃胡,慕义向化,辐凑并至。上至审相、都督,下至烽堠守卒,都有胡人踪影,使唐都长安沉浸在一片扑朔迷离的胡风之中。在唐人意识中,有广义和狭义胡人之别,狭义者似专指西域人。《安禄山事迹》载安禄山曾谓哥舒翰:“我父是胡(安父为昭武九姓人),母是突厥女,尔父是突厥,母是胡(哥母为于阗人)”。高僧金刚智则自称“吾是梵僧,且非蕃胡”(宋《高僧传》)。可见  相似文献   

11.
正自西汉武帝经略西域以来,于阗国成为汉王朝的属国,称臣纳贡。但公元7世纪初,玄奘在游历中亚、印度后撰写的《大唐西域记》则说贵霜伽腻色伽"威被邻国,化洽远方,治兵广地,至葱岭东,河西番维,畏威送质。"~①对此,有学者认为,在东汉时,塔里木盆地诸国有可能同时向东汉和贵霜称臣纳贡,派遣质子,即同时隶属于东汉与贵霜。~②而有学者更是将明显模仿贵霜钱币打制的汉佉二体钱及出土于和田的贵霜钱币视为贵霜国曾短暂占领过于阗国的一个实物例证。~③以下,笔者尝试从汉怯二体钱上怯卢文铭文考证于阗国与东汉、贵霜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襄阳耆旧记》是东晋习凿齿撰写的自战国时期至东晋期间襄阳地区风土人情的地方史志,该书成书后有所散佚,后经学者搜集整理出一些辑本。中州古籍出版社曾于1987年出版了该书的校注整理本——《校补襄阳耆旧记》,中华书局于2018年出版的《校补襄阳耆旧记(附南雍州记)》,在原书的基础上又做了进一步的修改与完善,不失为学习、研究《襄阳耆旧记》的一部重要参考书籍,但仍有个别值得商榷之处,现以卷1《人物》为例,将其中疑误之处胪列于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鸠摩罗什(344—413),生于龟兹(今新疆库车东郊)。祖先是婆罗门贵族,在印度世袭国相高位。祖父达多,倜傥不群。名重于国。父亲鸠摩罗炎,聪懿有大节,在他将要接任相位的时侯,辞避出家,皈依了佛门。他东渡葱岑(今帕米尔),来到中国.龟兹王闻其名,亲自郊迎,请为国师。龟兹王有妹妹耆婆,年方二十,才悟明敏,过目必解,一闻则成诵,是位才女,诸国争聘,她都不应,但一见鸠摩炎,便锺情于他,龟兹王强迫鸠摩炎娶了她,她就是鸠摩罗什的母亲。结婚后生下鸠摩罗什和弗沙提婆兄弟二人。鸠摩罗什的汉意是童寿,他父亲是印度移民,母亲是龟兹人,生于国内,因此他是有印度血统的中国少数民族。龟兹是汉代西域五大国之一,位于天山南麓塔里木河之北的丝绸之路要道上。汉武帝初年张骞通西域  相似文献   

14.
清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敦煌发现了藏经洞,出土了4至14世纪的书、刺绣、绢画、纸画等物5万余件。其中义书,大部分是汉写本,少量为刻印本。汉写本中佛教经典占90%以上,还有传统的经史子集,具有珍贵史料价值的“官私扩等。除汉外,还有^藏、梵、同鹘、于阗、龟兹等多种少数民族字,敦煌书的发现是研究中国与中亚历史、地理、宗教、经济、政治、民族、学、艺术、科技等的重要资料。莫高窟臧经洞发现后历经幼难,大批敦煌  相似文献   

15.
根本説一切有部《律事》的第七章《衣事》(梵語Cīvaravastu,藏語Gos kyi gzhi)是了解印度佛教敍事傳統和戒律體系的重要文獻之一。由於《衣事》僅有梵本和藏譯本存世,缺少漢譯本,其研究價值長期以來爲國内學術界所忽視。本文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系統介紹了根本説一切有部《律事》的梵藏漢版本和國内外研究現狀;第二部分考察了《衣事》的主要内容和結構,提供了該文獻的吉爾吉特梵本和藏譯本的内容對照表,首次將《衣事》的内容佈局呈現在學術界面前;第三部分以阿闍世故事爲例説明《衣事》對於佛教和耆那教的比較研究,具有其他佛教文獻所不可替代的獨特價值。  相似文献   

16.
夏鼐 《文物》1962,(Z2)
这一枚所谓"和阗马钱"系黄文弼先生于1929年和阗北的阿克斯比尔的旧城所得。黄先生的《塔里木盆地考古记》中,对于这枚铜币曾加描述和考释如下:  相似文献   

17.
《敦煌佛教感通画研究》以敦煌感通画为研究对象,内容涵盖了与古代印度、于阗、汉地三个区域有关的瑞像类、圣迹类、神僧类、传说类图像,时间从北朝跨越到宋元,考察视野则以敦煌为中心,扩展到丝绸之路沿线各大重要佛教中心。此文是对该书研究内容和研究角度所作的介评。  相似文献   

18.
霍旭初 《丝绸之路》2013,(15):44-45
被誉为中国四大佛经翻译家之一的鸠摩罗什,公元344年,出生在龟兹。父亲鸠摩炎是印度人,母亲耆婆是龟兹国王之妹,鸠摩罗什自幼聪慧,初学小乘佛教,后改宗大乘。至青年时,鸠摩罗什在大乘学上成就斐然,他"道震西域,名被东国"。鸠摩罗什的巨大声望,成为中原前秦皇帝苻坚发动西伐龟兹战争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9.
《梨俱吠陀》时代的印度人信仰多神,将自然现象人格化而出现密特拉(Mitra)、阿耆尼、因陀罗、伐罗拿(Varuna)等众多大神,此类崇拜并非都起源於印度,一些是从原始印欧人(或称雅利安人)传入。  相似文献   

20.
和田的魅力     
<正>和田古称于阗。自西汉始,于阗就统一于祖国的版图,两千多年来始终是祖国不可分割的部分。和田地处新疆塔里木盆地南部,其北为广袤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南为连绵的喀喇昆仑山和昆仑山,与我国西藏以及克什米尔印度实际控制线交界;西连喀什地区,东接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发源于喀喇昆仑山和昆仑山的大小河流,哺育了一片片的绿洲,为人类提供了生存与发展的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