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凯  易静  李皓 《人文地理》2014,(1):134-140
以区域经济非均衡增长理论为基础,采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对1991—2010年中国入境旅游发展水平差异变化的时空特征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20世纪90年代,我国入境旅游发展水平的省际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均在逐步收敛;进入新千年以来,尽管相对差异仍在逐步缩小,但绝对差异有所扩大;我国区域入境旅游经济发展总体上呈现出典型的非极化不平衡发展态势,局部地区两极分化现象严重,新的次级入境旅游增长中心凸现,三大地带间入境旅游经济发展水平的梯度差异明显。基于上述结论,提出调控区域差异、实现区域旅游经济统筹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主要包括客观看待入境旅游的区域差异,优化旅游产业的地域分工体系和重构区域旅游统筹发展战略等。  相似文献   

2.
1987年以来我国入境旅游区域差异特征与演变趋势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使用基尼系数分析了1987年以来我国入境旅游的区域差异特征及演变趋势。分析表明:一方面,1987以来我国入境旅游区域差异非常明显,入境旅游在全国省区之间、东部与中西部地区之间以及东、中、西部地区内部存在广泛的差异;另一方面,这种区域差异总体呈现缩小的演变趋势。通过使用分省的面板数据模型进行计量检验,发现经济发展水平、国际航线数、旅游产品丰富程度、海外市场接近度和基础设施状况是决定入境旅游区域差异的显著因素。最后,本文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江苏省入境旅游流的时空演变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入境旅游是衡量一个地区旅游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本文以2000~2012年江苏入境旅游人数和外汇收入数据为基础,运用定量方法、GIS软件等对江苏入境旅游流的时空演变过程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江苏入境旅游流及外汇收入稳步上升,2005年后江苏入境旅游经济逐渐走向成熟;在2000~2005年期间,港澳游客占据江苏的主要入境客流市场,2005年后外国游客成为江苏入境旅游市场的主角;入境旅游流流质不断提高,各市入境旅游流流质空间分布差异逐渐减小;江苏入境旅游流流量受民航客运量及经济社会发展影响较大;而交通线路长度及星级酒店对旅游流质量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4.
广东入境旅游流西向扩散时空动态演变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刘宏盈  马耀峰 《人文地理》2009,24(4):124-128
广东入境旅游流的西向扩散是我国入境旅游流运动的一个缩影,其动态演变规律对了解我国入境旅游流运动模式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扩散转移态、时间和空间分布集中指数及转移密度等的计算,对广东入境旅游流西向扩散的演变特征进行了定量描述和刻画。结论显示:广东入境旅游流西向扩散呈现随距离递减的特征,其动态扩散年际间变动不大,但空间集中性日益增强并流向旅游资源富集的省区,相应地这些省区入境游客的转移密度也较高。  相似文献   

5.
西安旅游区入境旅游流时空演变及系统调控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马晓龙 《人文地理》2006,21(4):88-93
旅游流时空演变及其动力机制的研究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区域旅游产品的开发和线路组织方式,对规划发展方向和旅游环境容量的确立具有指导意义。通过对旅行社线路组织方式的调查和实地踏勘,界定了西安旅游区的空间范围,按照旅游年鉴提供的统计数据,分别采用时间序列分析和回归分析方法,对西安旅游区入境旅游流时空演变特征进行了定量模拟与刻画。研究结果表明,西安旅游区入境旅游流强度随时间的演进逐渐增大,空间流向上逐渐分散,基尼系数降低,对个别旅游线路的依赖性逐渐弱化。按照宏观背景、原生动力、外生动力、目的地属性和偶发性事件等几个维度,解释了这种时空演变特征形成的动力机制。从系统调控角度,提出拓展旅游区域空间、构建大西安旅游圈、开发多元化旅游产品等措施对西安旅游区入境旅游流进行调控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根据城市化的内涵及推进城市化的目的,从人口城市化、经济城市化、居民生活城市化、景观环境城市化和基础设施城市化等五个方面,构建区域城市化质量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对2001-2009年江苏县市城市化质量进行综合测度,并以此为变量,运用差异系数,对江苏县市城市化质量差异的演变过程与空间格局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发现:2001-2009年江苏区域城市化质量差异总体扩大的基础上呈现先扩大后缩小趋势,且主要表现为经济发展质量差异、基础设施质量差异和居民生活质量差异,人口发展质量差异和景观环境质量差异则相对较小;在空间上,县市城市化质量提升有向环太湖地区不断极化的态势。其中,地级市区以向下收敛为主;苏中和苏北县域以向上收敛为主,而沿海地区县域以向下发散为主;苏南地区的沿江县域以向下收敛为主,环太湖县域则以向上发散为主。  相似文献   

7.
江苏省区域经济差异与发展战略演变初探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省分别实施了区域均衡发展、非均衡发展、区域共同发展和苏北大发展战略,造成了各区域间经济增长速度的差异,导致区域经济发展失衡,其主要表现为苏南、苏中与苏北三大经济区域间的差异和县域经济差异的不断扩大。在分析了现阶段江苏省沿江开发战略对区域发展差异的影响,立足区域整合的角度,提出加快沿江开发与苏北互动发展的对策与措施,以期实现江苏省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扭转南北经济差异进一步扩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黄河流域区域经济差异的时空动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黄河流域的各地级市为研究单元,人均GDP为测度指标,综合运用不同时空动态分析方法,在Open Geoda和Pysal2.7软件支持下,对1990-2013年黄河流域73个地级市经济发展水平空间格局和演变过程进行分析。研究表明:黄河流域整体区域经济差异呈现先扩大后减小的趋势,东部地区内部差异最显著对整体差异贡献最大,中部、西部区域经济差异相对稳定;流域经济空间异质性明显,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区域经济格局两极化明显且东部经济水平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流域经济发展的热点区主要分布在山东省内,冷点区主要分布在甘肃、陕西、青海等部分州市;通过分析黄河流域73个地级市经济发展类型时空演变特征,反映出黄河流域经济发展存在俱乐部趋同趋势,初始状态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区域背景亦具有一定作用,区域经济水平的跨越式发展基本不存在。  相似文献   

9.
东西部区域发展差异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多杰 《攀登》2009,28(4):70-75
我国东西部发展差距不断扩大的问题仍未得到有效地解决,有些方面还在进一步拉大,有些问题甚至更加突出。本文从经济、社会、科技和对外开放等几个角度对此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河北省入境旅游规模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河北省2008-2013年入境旅游数据为基础,运用标准差、变异系数、基尼系数和首位度等指标测度河北省入境旅游规模差异,运用位序-规模法则洛特卡一般模式分析河北省入境旅游位序规模分布规律,运用相关系数法、多元线性回归法探索影响河北省入境旅游区域差异的因素。发现:1河北省入境旅游规模绝对差异先增大后减小,而相对差异在波动中下降,规模差异呈缩小趋势。2基尼系数、首位度表明河北省入境旅游呈集中分布,位序-规模分析表明河北省入境旅游规模呈首位型分布,但洛特卡模式集中指数q从2008年1.73到2013年1.53,表明入境旅游差距在逐渐缩小。3以入境旅游规模和地域邻近特征为基础可以将河北省入境旅游划分为冀东北、冀西北和冀东南三大旅游区。4影响河北省入境旅游区域差异的主要因素是旅游资源丰度和区位条件。  相似文献   

11.
谢辉  李新元  王海燕 《旅游纵览》2014,(11):219+222
一、新疆发展入境旅游的基础(一)优势1、旅游资源丰富按《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新疆旅游景点共1171处,分别归入67个基本类型,占全国74个分类系统类型的90.5%,资源赋存位居全国之冠,其中部分旅游资源属全国独有或世界稀有。2、地缘优势新疆地处亚欧大陆腹地,边境线长达5400多公里,从东北至西南与蒙古、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选取作为入境口岸的上海和长三角入境旅游市场为研究对象,以入境旅游线路为切入点,从入境首站地比重、空间关联特征等方面展开分析,对上海与长三角区域入境旅游市场的关联现状进行了初步探讨,揭示了上海与长三角区域在入境旅游市场上的关联特征,即区域核心城市地位突出、区域关联性不强、关联带动作用不均衡、空间关联范围集中。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平衡线路比重、共推精品线路等合作建议。  相似文献   

13.
<正> 人口既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也是社会财富的消费者,因而它既可以成为社会发展的动力,也可以成为社会发展的阻力。在封建的农业社会,人口本身就是一项极为重要的经济指标,人口发展速度的快慢,反映出社会经济发展速度的快慢;人口空间分布  相似文献   

14.
通过分析我国30省(市、自治区)产业结构和能源效率演变特征,建立向量自回归模型,揭示能源效率对产业结构演变的响应机理及区域差异。结果显示:东部地区产业结构演变高度大于中西部和东北地区,我国能源效率总体呈自东南向西北递减态势,同时,两者在地区内部均存在较大差异;北京、上海第二产业对能源效率提高的抑制效应已经显著显现,天津、辽宁和黑龙江初步显现,其他省份尚未显现;东部、中部与东北、西部地区产业结构演变对能源效率提高总体分别呈正向推动、负向抑制和前期正向推动后期负向抑制效应。  相似文献   

15.
李凯龙 《区域治理》2022,(10):108-111
粮食安全对我国经济发展具重要作用.长江流域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该地区的粮食安全关乎国计民生.基于2000、2005、2010、2018年长江流域县域单元粮食产量为指标,运用洛伦兹曲线、空间相关分析方法、泰尔指数、重心转移模型的数据分析方法,揭示了2000—2018年长江流域县域粮食生产的时空格局变化特征.研究...  相似文献   

16.
利用改进引力模型并结合GIS 方法,分析2000 年以来南京都市圈县域尺度空间相互作用的时空演变,探讨圈域发展的问题与对策。结论如下:南京都市圈县市空间联系强度不断增强,南京主城与其它县市相互作用强度最高,其次为沿江各县市间、地级市主城区与其郊县间,南京、扬州、镇江、马鞍山等所辖县市间出现了联系强度较高的网络,有一体化发展趋势;历年县市潜力值都由最高峰的南京主城区为中心向四周递减,呈圈层式结构,在向外扩展过程中存在空间变异性,高潜力区沿江伸展,随着圈域内其它地区的发展,单一核心的结构开始发生变化;最后总结都市圈发展过程,提出圈域一体化发展的政策、交通、产业措施。  相似文献   

17.
江西省区域经济发展空间差异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俞勇军  陆玉麒 《人文地理》2004,19(3):41-45,30
区域差异历来是政府关注的重要问题,也是区域发展理论研究的主要课题。江西省受周边强经济中心的影响,经济区位边缘化趋势明显。近年来江西省突破原来农业大省的发展思路,致力引进发达地区和国外的技术和资金,工业化水平明显提高。目前江西省内部地区差异较1990年明显扩大,而且表现出各地区相对波动较大的特征。本文采用偏离一份额模型,对江西1990-2001年间11年来的发展状况分两个阶段进行分析,探讨江西省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空间结构特征,将江西划分为4种发展类型。江西省各地区区位条件的变化是其经济发展空间差异的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18.
杨明婕 《区域治理》2022,(10):72-75
我国县域面积广、经济总量大,县域经济发展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部分,也为乡村振兴提供重要基础.本文结合全国县域经济发展评价报告,从全国县域经济综合发展排名、品牌化发展等,分析了县域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结果表明县域经济发展质量较高的地域主要分布在东部和中部地区,其次为西部和东北地区.全国县域经济发展差异也体现出东西部经济发...  相似文献   

19.
王善军 《安徽史学》2013,(1):91-102
在唐宋变革的社会大背景下,宋代宗族处于明显的变动过程中。这种变动过程,在不同区域内又表现出各自的特点。北方地区传统上是宗族势力相对比较强的地区,但进入宋代,宗族形态相对松散,在新式宗族组织形态建设方面,明显落后于东南地区。其特点是:崇尚同居共财,注重亲族间的经济互助;祖先崇拜观念较强,注重宗族成员间的亲情关系;宗族关系与乡党关系相纠缠,血缘关系与其他社会关系相纠缠;富贵家庭在宗族中具有较强的号召力和凝聚力。东南地区在宋代"敬宗收族"宗族组织的建设方面表现突出,新的组织方式和手段不断涌现并得以迅速发展,比较明显地具有以下特点:宗族聚族而居比较明显;宗族公有财产建设成效显著,注重以经济手段收族;宗族组织手段较为齐备。四川地区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社会历史原因,在宗族发展方面有其自己的特点:宗族内部具有较强的人身依附关系;宗族注重在社会上的等级地位,有较强的门阀等级意识;宗族组织手段相对齐全。宗族发展的地区差异,其形成原因主要是唐中叶以来社会经济关系发展的不平衡,传统政治观念和社会习俗的影响,人口迁徙带来的多种影响以及地理环境和经济开发情况不同对宗族社会功能的不同要求。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基尼系数及其分解法对1997-2009年中国入境旅游收入地区差异、收入结构分项差异及其演变做测算。研究发现我国入境旅游收入地区差异呈缩小态势;旅游外汇收入构成各分项基尼系数都呈下降趋势,交通、购物收入基尼系数对总基尼系数贡献度较大;结构效应对总基尼系数的减小贡献不是很大,集中效应是总基尼系数变化的决定性要素。分析指出,要缩小地区入境旅游差距,必须在坚持发展地区经济和开发高级旅游景区的前提下,关键点在于改善落后地区交通条件和开发地域特色的中高档商品以扩大旅游外汇交通收入及购物收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