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教育视导是教育行政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清末建立了近代意义上的中国教育视导制度。民国成立后,四川省视导制度有一定发展。1938年,四川省兼采浙江省教育辅导制度与山东、安徽等省教育视导制度之精华,结合省情创立了教育视导网制度。此后省教育厅制定视导法规,选拔优秀的视导人员,不断充实和完善视导制度,使得抗战初期教育视导制度对于全省教育的发展起到了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2.
国民政府迁川后,四川一省的汽车燃料消耗顿时大增,而在日军的封锁下,汽油难以进口,油荒日益严重。为了应对这种困难局面,国民政府逐渐放开对汽油的进口,鼓励官商运送汽油到川云贵腹地。同时,国民政府还严格控制汽油的消耗,努力寻求汽油的代用品,比如酒精、木炭和桐油。在这一系列的努力下,四川公路运输终于熬过了最艰难的岁月。  相似文献   

3.
4.
抗日战争时期浙江半壁江山沦陷,然而,在游击区和未沦陷的山区,浙江人民仍进行着艰难的开发与建设。建设离不开资金,金融业无疑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浙江地方银行作为一家省级银行,在浙江南部的艰难环境中,运用各种手段从事经营活动,在自身获利的同时,也为浙南山区的开发和坚持抗战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战祸、自然灾害与难民迁移——抗战时期安徽省个案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根福 《民国档案》2004,(4):105-111
抗战时期,日本的侵华战争和自然灾害造成了260多万安徽难民。其迁移情况极为复杂。就省内而言,主要是迁入皖南、皖西山区、中小城市及本县或邻县安全区域;就省外而言,主要分布于湘西、西南、西北各省及浙、赣等邻近省份。难民迁移给迁入地社会带来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6.
抗战爆发后,贵州人口增加,为保证全省军民食盐供应,贵州省在实行食盐统制的同时,执行运盐工人缓服兵役制度,发动民众赶运川盐,同时,对盐运工人实行半军事化管理,在保证津贴发放的同时,适时调整运价,以保证抗战时期川盐运输与供应。  相似文献   

7.
抗战时期是四川近现代史上公共卫生事业大发展时期。从发展速度、规模,开展工作的数量、质量等方面看,战时四川公共卫生事业与全国其他省份相比更具特殊的地位和价值。经过抗战时期的发展,四川奠定了在全国的公共卫生事业大省的地位。疫病防控、空袭救护、医药治疗是战时四川公共卫生工作的三大主要内容。但受经费的短绌、质与量发展的不协调、卫生行政体制的弊端等因素的制约,战时四川公共卫生事业还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和民众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抗战时期,为推行国民教育,江西保学在经费筹集、师资培训、教师待遇、教学方法和校舍与设备等方面进行了充实与改进,使保学得到迅速发展。战时的保学教育,虽存在经费缺乏、教师待遇低等不足,但它注重民众教育,积极宣传抗战。保学教育在提高民众识字水平和认知能力的同时,培养了民众爱国、爱家乡的情感和仇恨侵略者、敌视汉奸卖国贼的态度,对唤起民众保家卫国起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国民政府于1935年结束地方军绅势力长期控制贵州的局面,随后在县以下推行保甲制,加大国家权力向地方社会渗透的力度,希望将基层社会全面纳入国民政府的掌控之中,但收效甚微。1940年,谭克敏就任贵州省政府民政厅长后,开始大力推行新县制,内容包括整理行政区域、调整行政机构、创建民意机关、训练基层干部等诸多方面。谭克敏作为贵州出生的本土官员,其主持的民政厅成为贯彻中央意志和协调地方利益的关键机构。在人才缺乏、经费拮据的情况下,通过新县制的实施,国家权力在贵州基层社会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向下渗透。  相似文献   

10.
吴元康 《安徽史学》2016,(5):156-160
1945年抗战胜利前夕,安徽省政府编辑出版《安徽省战时损失概况》一书。该书认为,战时安徽存在宿县等15个完全沦陷县份。种种史料表明,此说不能成立。  相似文献   

11.
本组史料系1943年1月国民党政府水利委员会奉行政院之命草拟之西北水利建设十年计划(稿)。计划详细阐述了陕西、甘肃、新疆、宁夏、青海五省水利建设目标及其进行步骤,对我们研究民国时期西北开发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2.
张赛群 《民国档案》2005,18(3):75-81
太平洋战争爆发以前,托庇于上海两租界特殊的政治、经济环境,上海本埠贸易在经历短暂萧条后得以迅速恢复和发展,并呈现出了市面供不应求、物价上涨、贸易管制加强、外货充斥、投机盛行等特征,体现了战争环境下的一种非正常发展。  相似文献   

13.
夏军 《民国档案》2007,(3):35-39
虎门要塞是广州的重要门户。抗日战争期间,驻虎门要塞的海军官兵对来犯的日本海军进行了坚决抵抗,并在虎门口外海面上与敌展开激战。虎门作战是抗战时期我海军与日军唯一一次在海上的正面交锋。  相似文献   

14.
抗战时期广东国统区保甲长群体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抗日战争这一非常时期,敌我双方为争夺战争资源而强力控制基层社会.保甲长作为基层行政人员成为国家进行社会控制的践行者.只是,强制性的国家控制和传统地方精英势力的强势存在使保甲长如同婆姑间的媳妇,往往无所适从,且恶名昭彰.然而揆诸史实,保甲长只是国家政策推行的棋子,决定其作用大小、良窳与否的标尺,在很大程度上是国家的政策,及政策被贯彻的程度.  相似文献   

15.
江苏教育发达,藏书丰富,近代图书馆建设颇具规模.抗战时期,由于日军掠夺和破坏,江苏公私图书损失严重.战后,省府虽制定<江苏省公私文物损失数量及估价目录>,但统计缺漏甚多,损失数量失之偏少.由于种种原因,迄今尚无关于江苏图书损失的专题研究.本文发掘史料,对照战后省府的初步统计,梳理和考证各类图书馆及民间藏书、学校图书损失,探析战后损失统计不足的原因,为准确理解<中国战时文物损失数量及估价目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朱琪 《民国档案》2007,(1):20-40
本组史料涉及抗战初期中央研究院人事更替、经费预算、辗转内迁等方面内容,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特辑出刊布.  相似文献   

17.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教育部、侨务委员会为促进和发展侨民教育采取了种种措施。本组史料反映了国民政府教育部与侨务委员会为解决香港侨校学生转学、设置驻港澳侨民教育专员等问题所进行的工作,对教育部为应对汪伪在港澳活动情形所拟办法亦有所反映。  相似文献   

18.
19.
20.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国防用铜量急剧增加,但国土大部沦陷,云南成为抗战军需用铜唯一的供给地。国民政府经济部所属资源委员会与云南省政府共同组建"滇北矿务局","彻底管理"云南铜业,有效整合云南铜矿资源,把云南铜业完全纳入国家军事战略资源的范畴。国民政府在云南采取积极措施,使云南军需铜材产量大幅提升,保证了抗战的铜材需求,有力支持了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云南铜业的生产规模和技术也在抗战期间得到极大提升,加快了云南矿业现代化发展步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