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正>初识可可西里,是因为索南达杰,那个为保护藏羚羊与偷猎者血战到死的藏族汉子,他用自己的生命警示世人关注雪域上的生灵。藏羚羊是动物保护界的明星物种。从古代开始,人们就使用藏羚羊的羊绒加工一种叫做"沙图什"的高档披肩,这种披肩如此的轻盈,号称可以穿过一只戒指,于是上流社会趋之若鹜。这样的流行风气给藏羚羊带来了灭顶之灾,导致  相似文献   

2.
图说     
<正>拍摄人:赓熙伟拍摄地点:西藏阿里藏羚羊,是我国特有的珍稀物种,生活在中国青藏高原,被称为"可可西里的骄傲"。它精灵般的身材和优美的跑姿将我的视线定格——夕阳西下,一只孤独的藏羚羊奔走在暮色中,为这片天地增添了无限生气。  相似文献   

3.
藏区要闻     
《中国西藏》2000,(6):59-61
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受到社会关注可可西里地区是世界濒危野生动物藏羚羊的最大栖息地。近年来由于十分严重的盗猎和走私,致使可可西里地区的野生藏羚羊数量急剧下降,由原来的10万只骤降到现在的5万只左右。今年元月至今,以捐款捐物等形式参与保护区藏羚羊保护的国内外各种社会团体、组织及个人不断增多,累计捐助已达20多万元。除此之外,前往可可西里进行生态环境与野生动物保护考察的国内外专家、学者及志愿者也越来越多。我国最大规模的青藏高原冰川科学考察正式启动去年,中美科学家在西藏中部发现了一处巨大的冰川——普若岗日冰原…  相似文献   

4.
邸皓  奚志农 《中华遗产》2007,(3):130-139
在可可西里,一只公藏原羚炫耀似的转过身,把它醒目的白屁股朝向大家,还故意翘了翘,似乎在说:“你们可看清楚了,我不是藏羚羊!”无论乘坐火车还是驾驶汽车去拉萨,藏原羚都是最容易被看到的野生动物,也是经常被误认的一个物种。  相似文献   

5.
商品信息     
《华夏人文地理》2004,(8):146-146
佳能DV见证环保实录 6月30日,华谊兄弟广告有限公司联合佳能(中国)有限公司在北京宣布共同举办“用佳能DV寻找绿色世界,重返《可可西里》”的电影活动,此次在宣传电影《可可西里》的同时,向大众宣扬正确的DV文化,唤起大众对于身处各种形态环境的关注。《可可西里》通过猎杀藏羚羊和阻止猎杀藏羚羊这个故事,讲述人在绝境中的挣扎,人从自然中获得的力量,并用这种力量来拯救濒临灭亡的藏羚羊的故事。  相似文献   

6.
石榴花的艳美,怎么赞也赞不够;石榴果的传奇怎么说也说不完。叶城,石榴花盛开的地方,你是亘古荒漠中的人间乐园,生活的甜蜜与火红,全都写在了你的脸上;硕果累累的叶城啊,你像凌空万里的大鹏,带着希冀,充满向往,朝着更加美好的明天,展翅飞翔!  相似文献   

7.
一只母鸡正在一座空瓦窑旁边找食吃,狼看见了,急忙向母鸡扑去。母鸡吓了一大跳,“呱”地飞上窑顶。狼急忙追上去,猛不防掉进了空窑里,急得它大声呼喊救命。这时,瓦窑前的草地上,有一只小羊正吃着青草。听见呼救声,小羊跑上窑顶去看。狼一见小羊,就恳求道:“小羊小羊,谢谢你,请你把我拉上去吧!”小羊回答说:“拉倒是可以拉,但你爬上来后可不要吃我啊!”狼说:“小羊啊,你这是哪里话?你救了我,我感激不尽,咋个会吃你  相似文献   

8.
藏羚羊跪拜这是听来的一个西藏故事。发生故事的年代距今有好些年了。可是,我每次乘车穿过藏北无人区时总会不由自主地想起这个故事的主人公——那只将母爱浓缩于深深一跪的藏羚羊。那时候,枪杀、乱逮野生动物是不受法律惩罚的。就是在今天,可可西里的枪声仍然带着罪恶的余音低回在自然保护区巡视卫士们的脚印难以到达的角落。当年举目可见的藏羚羊、野马、野驴、雪鸡、黄羊等,眼下已经成为凤毛麟角了。当时,经常跑藏北的人总能看见一个肩披长发,  相似文献   

9.
《西藏人文地理》2020,(1):158-159
《亲历可可西里10年:志愿者讲述》作者:志愿者讲述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内容简介:一群快乐的人:健康、开朗、崇尚行动;不同年龄、不同职业,来自不同都市;选择在可可西里无人区相逢.徒手建造中国第一座民间保护站;深情守望青藏高原旷野上的野生动物;韧性抗争藏羚羊生存的权利:甚至牺牲年轻的生命……荒原岁月是骨头上的烙印,新鲜而疼痛;可可西里是内心深处的情结,生命因之而动听。  相似文献   

10.
蓝莓 《风景名胜》2016,(9):60-62
祖国的正北方,有一个神奇而美丽的地方,她形似一匹腾飞的骏马,亦似一只展翅的雄鹰.巧合的是,骏马和雄鹰,正是马背民族所崇拜的动物.古今往来,内蒙古自治区,这片神奇的土地孕育了草原民族和草原文明. 带着对马背民族的无限向往,我们制定了一条从通辽到呼和浩特的自驾线路,穿草原、越沙漠、跨河流、翻山岭,欣赏了内蒙古最美丽的风景,也体验了内蒙古最纯正的民俗,更感受到最淳朴的民风.我们一路疾驰、一路惊喜、一路感动,风景也一路辽阔、一路变幻.不必追逐景点,无论在哪里停车驻足,任意一瞥,都是令人惊叹不已的风景.  相似文献   

11.
12.
论"夷"和"东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栾丰实 《中原文物》2002,2(1):16-20
“东夷”本是传世和出土文献对古史上某一时期东方居民的称谓。近年来,随着考古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把黄淮下游海岱地区史前考古学文化的族属称为东夷。本文旨在根据传世和出土文献的相关记载,廓清“夷”和“东夷” 的产生、发展、流变和消失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13.
“素心”与“史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古代史学理论发展史上,关于史家主体修养的探讨是一个重要问题。梁启超所谓“史家四长”说即是对这个探讨的总结和概括。在这一理论成就的形成过程中,唐代史家刘知几的“史才三长”说及清代史家章学诚的“史德”说是关键环节。当然,任何学术成果尤其是理论上的突破,都必须以一定的思想积累为前提与基础,这种积累首先必须是学者个人的,而从更为普遍的意义上讲,它更是社会的与时代的。因此,从孔子、孟子的时代起,我们  相似文献   

14.
晚清之前,中国始终认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将中国之外的其他一切民族都看作是未开化的“蛮夷”。特别是明代朝贡制度形成后,“夷”“夏”卑尊泾渭分明。晚清从鸦片战争到中日甲午战争近六十年间,实现了从“夷”到“洋”的艰难转变。本文从“中国中心观”的形成入手,对这一转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古代的"邛"究竟是族名还是地名,曾有一些不同看法.关于"邛竹杖",也历来看法不一.文中对此作了探讨,认为"邛都夷"人属古濮越系民族,"邛竹杖"则由于年代久远现已不甚明了,可能"邛人"所居地方所产之竹杖皆可谓之"邛竹杖".  相似文献   

16.
庄子《大宗师》集中出现了四则有关"真人"的论述。"真人"思想具有丰富的内涵。作为庄子自身理想人格的画像,"真人"等同于"至人"。真人一旦上升到"道"的层面,又等同于"神人"。真人思想的矛盾性源自《庄子》一书内容的复杂性。作为天道哲学的真人,其思想源自《道德经》、《山海经》等典籍;作为生命哲学的真人,源自《黄帝内经》、《周易》等。由后者形成一种"葆真"的生命哲学观,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Museum learning的相关研究范式和成果主要集中在博物馆学观众研究和教育学教育技术研究领域中。国内这两门学科对museum learning的翻译存在分歧:博物馆学界将其译为"博物馆学习",而教育学领域则将其译为"场馆学习"。原因在于二者对museum learning的研究方法存在分歧,以及二者对"博物馆"一词本身范畴和概念存在认知差异。"博物馆学习"不仅保持了museum在跨语境研究中的一致性,更重要的是在概念上确保了自然科技类博物馆和历史艺术类博物馆在museum learning研究中的相同地位,这是"场馆学习"一词无法体现的。  相似文献   

18.
王三义先生认为,以国家起源的“民族模式”代替传统的“部落联盟模式”,易建平这种做法是不对的。本文认为,王三史先生的观点难以成立,原因在于,他混淆了“部落联盟”与“部落联盟模式”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并且,把希腊人和罗马人国家起源的例子当作了“特例”,而这摩尔根与恩格斯是当作典型例子的。  相似文献   

19.
本从都市平量器字入手,结合东汉相关的度量衡制度和两汉中遗存的刻铭陶、漆器字、以及东汉相关历史,考证都市平量器并非成都市平量器的简称。  相似文献   

20.
本对于古籍献中“百工”一词的多义和歧义现象进行分析、考证,发现它与“百官”一词的关系错综复杂,于是从字形、声音及化历史的研究对比中取证,认为“百工”作为上古一官职名,后世直接对译成“百官”实际上存在混淆和误解,却也可从中看出它们意义上的联系与区别,对这一特殊语词的变化的历史考证将对训诂学有所补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