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齐家古玉是齐家文化类型出土的古玉。齐家古玉和辽宁红山古玉、江浙良渚古玉并称为中国三大古玉,也是西北地区史前古玉的代表。齐家古玉的出现和消失都充满神秘色彩。4000年前,一个神秘的骑马部族带着他们精湛的玉石加工技艺出现在甘肃大地上。于是,齐家文化和齐家古玉如春笋般出现在历史舞台上,然而三四百年后又倏然消失,只留下了一件件精美的玉器诉说着昔日的故事。这背后究竟是一个怎样的故事?那些神秘的齐家古玉现在怎么样了?  相似文献   

2.
张皛雨 《丝绸之路》2011,(14):14-16
齐家玉器文化是齐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玉器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通过解读甘肃省会宁县博物馆馆藏的一件半成品琮形器,探讨了齐家玉器的来源、材质、制作工艺和用玉观念。  相似文献   

3.
三星堆遗址祭祀区三号坑遗物埋藏层出土1件神树纹玉琮(K3qw∶236),其平面位置靠近三号坑南壁,紧邻青铜顶尊跪坐人像。玉琮材质为透闪石―阳起石玉,整体呈较规整的方柱体,中有周正的圆孔,器表无节槽,有线刻纹饰,刻痕甚浅。玉琮四面均饰弦纹与窃曲纹条带,其中相对的两面各线刻一株神树,形象与三星堆出土青铜神树有颇多近似之处。其原先应为一件素面玉琮,在经历一段时间的流传、磨损后,才被刻上纹饰。器物形制与齐家文化玉琮高度相似,无疑是受甘青地区文化影响的产物,甚至不能排除这件器物原本为齐家文化产品的可能。神树纹饰具有鲜明的三星堆文化特征,雕刻线条却又略显潦草,或说明玉琮在三星堆文化中尚未被视作礼器。  相似文献   

4.
陕西省澄城县,有一处刘家洼东周遗址,这就是2700年前东周时期芮国后期都城遗址。芮国,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古国,史书中对它的记载寥寥无几。令人惊奇的是,这个遗址出土了一个更加神秘的齐家文化玉琮。齐家文化是距今4000年前的史前文化。2700年前的东周古墓出土4000年前的齐家文化玉琮,然后被2700年后的现代人发掘了出来,这背后究竟有怎样的玄机呢?  相似文献   

5.
戒指浅说     
刘朝霞 《收藏家》2020,(3):83-86
戴在手指上的环形饰物,在中国出现颇早,历史悠久。考古发现新石器时代已有,山东滕县北辛遗址北辛文化层出土石指环,山东诸城呈子遗址大汶口文化层出土陶指环,江苏花厅遗址出土玉指环,甘肃永靖秦魏家齐家文化墓地发现有铜环二件,均在人骨架的手指旁。依据目前的考古发现,它们在商周时期已分为两支,一支是用以开弓拉箭等军事用途的实用物件。  相似文献   

6.
正说齐家文化,必说陇县,原因是据专家考证,齐家文化东至于陇县。玉加工技术从东而来,玉石的原料则由西向东输入。玉礼器的加工技术(即片切割技术)是从山东大汶口起源的,期间经过中原龙山文化和陕北的石峁文化,逐步传播到西北的齐家文化。中原缺玉矿,玉来自西方,近至武山、马衔山,远至祁连山、昆仑山。从最早说起,西北有玉,玉的开发又早,这样想,肯定就缺技术,而  相似文献   

7.
李天明 《丝绸之路》2013,(11):58-60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即以崇尚玉器并创造了独树一帜的玉器文化而遐迩闻名。中国最早的玉器可以追溯到8200年前,如出土于内蒙古敖汉旗兴隆洼文化遗址的一对玉玦和辽西查海文化遗址所发现的管状玉玦和匕形饰等。中国西北地区的黄河流域和渭河流域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也是中国远古三大玉文化之一——齐家玉器的重要发现地。齐家文化因1924年首先发现于甘肃省广河县齐家坪遗址而得名。分布范围东起泾、渭流域,西抵河西走廊东部及青海湖畔。玉琮一玉琮二玉琮三玉琮四  相似文献   

8.
玉琮浅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琮的缘起和功用,自古至今众说纷纭,迄无定论。从时代最早的良渚文化玉琮形制和纹饰考察,玉琮初创时当具有图腾柱性质。良渚玉琮传播到他种文化地域后,图腾柱性能随之消失,只保留了沟通天地祖先神灵的意义,并最终在周代贵族社会玉礼器体系中,定格为大地的象征物。在这个漫长的演化过程中,甘、青地区的齐家文化玉琮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甘青地区是史前时期重要的用玉地区之一,其用玉进程表现为从前仰韶时期至马家窑时期,一直处于相对沉寂的状态,而大规模和较成体系用玉文化的兴起应始于齐家文化。齐家文化巫玉色彩浓重,玉器更多被用来祭祀。从用玉进程和用玉动机看,甘青地区用玉文化并非独立起源,而是从东部和中原引进与兴起,同时促进了甘青地区玉矿的开发与利用。  相似文献   

10.
玉酒泉小考     
正酒泉,是河西走廊的重要节点城市,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中国文化发展与传播的速度加快,再次唤醒了这块土地的文化热情。2010年以来,以叶舒宪为代表的中国玉文化研究学者把眼光聚焦甘肃,进行了多次地方文化调研,如发起组织齐家文化研讨会暨玉帛之路文化考察活动,为甘肃玉文化研究开启了新的征程。近几年来,随着马鬃山古代玉矿遗址的发现和研究,为酒泉在中国玉文化史上的地位问题,提出新的探索空间。同  相似文献   

11.
两汉诸侯王墓出土葬玉及葬玉制度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玉文化发展进程中,两汉是一个重要的转折时期,玉器的神秘作用在经历了新石器时代和商周的发展之后达到了巅峰。汉玉的一大特色是走向极端迷信化的葬玉,而这也是玉器神秘化在汉代达到巅峰的标志。这之后的玉器,佩玉逐渐融入了现实生活,葬玉逐渐消失,进入了中国玉器发展的新阶段——世俗化发展阶段。因此可以说汉代是葬玉的黄金时代。  相似文献   

12.
本文先探讨约于战国时代《周礼》成书时,为何选择了璧、琮、圭、璋、琥、璜,这六种玉器成为祭祀天地及四方神明的玉礼器,即所谓"六器"。经研究可知,是约战国时代博学的儒者,广纳了周文化里的璧、圭、璋;楚文化里的琥、璜;以及春秋晚期以后三晋地区复古风潮下的玉琮;组装了"六器"的架构。从庙底沟文化、先齐家系、齐家文化、春秋战国、汉代至明代,一以贯之的玉琮文化确知,玉琮的必要条件是方形、主要功能是祭地。黄河上中游史前玉琮是原生性玉琮。反观考古学界近30年来,一直被清末金石学家误导,将良渚文化早期弧形器壁的玉方镯误命名为"琮"。事实上良渚晚期突变出来外壁平直方正厚实的才是玉琮。此类次生性玉琮的发生成因值得探索。晋南清凉寺墓地出土的玉琮,有光素的齐家文化玉琮。1件器壁刻有垂直阴线者,是受到华东风格影响的"晋陕式齐家文化玉琮"。  相似文献   

13.
杨谊时  陈国科  刘冯军  张鹏  康禹潇  任乐乐 《文物》2023,(11):4-27+2+97+1
海藏遗址位于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金羊镇三盘磨村,地处石羊河支流海藏河东岸台地。为配合基本建设,2018~2019年,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堆积可分为早、晚两期,早期堆积为齐家文化时期,晚期堆积为战国时期。其中齐家文化时期清理出墓葬、房址、灰坑等遗迹,出土了陶、石、玉、铜、骨器和玉石料等,从大量的璧、璧芯等玉石器,带切割痕迹的玉石料,废弃的玉石坯料以及加工玉石器的磨石和切割工具等遗物判断,该遗址早期为一处齐家文化时期玉石器加工聚落遗址。本次发掘对于研究河西走廊东部的齐家玉石器手工业考古、早期玉石之路及认识早期东西方文化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古墓魅影     
祝伟慧 《风景名胜》2009,(9):121-129
赶尸是流传于湘西地区的一个神秘骇人现象,靖安古墓是江西考古的又一重大发现。尸体和墓穴,都让人不敢正视,但在它们的背后,都有着自己的故事,更可能是一段历史文化的传承。  相似文献   

15.
故宫收藏有上万件玉器,其中有上百件齐家风格玉器和数千件乾隆玉器原料来自西北,河西走廊玉门地区是必经之道。本文结合实地考察探讨河西走廊的历史地位:作为《禹贡》九州雍州的重要组成部分,羌人、月支、匈奴等古代民族活跃于此,留下了丰富多样的文化遗存,如马厂、西城驿、齐家、四坝、骟马、沙井文化,为探讨夏、周、秦、汉文化来源提供了线索。  相似文献   

16.
从“西汉四乳镜“的图像演变看其设计理念的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金平 《文博》2008,(2):73-78
中国古铜镜上出现乳钉乃是在西汉早期,它们打破了齐家文化以来镜背图像平面浅浮雕塑型的工艺手法,首次采用四颗高起的乳钉界定画面,使以往各种具有运动感的纹饰拥有了稳定性,从而产生了动静结合的新图像,它们的出现和使用开创了西汉以降各种以乳钉为主划分多种纹饰布局的先河,极大地丰富了传统铜镜里的文化内涵和表现内容.  相似文献   

17.
正沿着玉石之路,长而又长,良渚人奋然北上,不像是逃难,反倒像扩张。虽然战争难免,死人的事会经常发生,但良渚人还是锲而不舍,逐玉远行。他们往西北去,最远到了哪里?考古人在齐家文化发现了良渚玉器,是良渚人追求玉石到了这里,还是良渚玉文化的影响到了这里?在这一追求中,良渚文化的"越禹"变成了"戎  相似文献   

18.
为分析判断齐家文化玉器的材质,利用X射线荧光光谱技术对宁夏博物馆藏5件齐家文化玉器进行无损检测分析。结果表明,5件玉器所含元素及相对含量与和田玉相似。再借助齐家文化历史史料的有关信息,可推断为和田玉成分;利用拉曼光谱技术测得5件样品的拉曼光谱图,通过与和田玉样品拉曼光谱图比对,最强及次强特征峰位整体与之相似。可以明显看到透闪石矿物的特征峰,两种检测分析结果相互验证。研究结果为探索齐家文化玉器的玉质和玉料来源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和准确的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9.
正2017年8月举行的第十三次玉帛之路文化考察,对西北史前玉文化发展的一个关键问题的探究有所推进:谁是最先发现和开采马鬃山玉矿的人,谁又是最早开采敦煌三危山玉矿的人。前者可能是距今3700年左右的四坝文化先民,后者则可能是距今4000年左右的齐家文化先民。这是五年来系列考察所获得的新认识。把敦煌玉矿与齐家文化联系起来,将有重要的学术突破,即这个西北史前玉文化的分布区,越过整个河西走廊,到达敦煌三危山地区。  相似文献   

20.
<正>今年6月14日,全国第九个文化遗产日在景德镇开幕,"让文化遗产活起来"成为本次遗产日的主题。在民间的收藏热潮中,古瓷器吸引了大批公众的视线。最近,一只明代成化斗彩鸡缸杯拍出了2.8亿港元的高价,令人瞋目结舌。但是各位看官,且慢喝彩,老祖宗的东西真的被我们拥有了吗?面对一件古代瓷器,把写着许多零的标价牌放在一边,我们也许该问这样一些问题:古人是如何把器形做的如此具有曲线美感的?颜料和坯料里隐藏着怎样的古代技术故事?瓷瓶上的绘画是如何运笔的,画中蕴含着怎样的文化和历史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