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8 毫秒
1.
郑州唐丁彻墓发掘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0年3月,郑州高新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在重阳街西段拓宽工程中,发现一座砖室墓(图一),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闻讯后,派人进行了清理,现简报于后。图一 郑州唐丁彻墓位置示意图 一、墓葬形制该墓为单室砖券墓,方向180°,深5.4米,由墓道、甬道、墓室三部分组成,编号2000ZKCM1(以下简称M1)。墓道位于墓室南侧偏东,未清理,宽1.1米,甬道位于墓室与墓道间,内置石墓志。墓室大致呈方形,南北残长2.6米,东西宽3.06米,北壁、东壁较直,西壁略斜,墓室自1.22米起券成穹窿顶,顶已坍塌,墓室…  相似文献   

2.
1998年,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在配合巩义市基本建设过程中,在巩义市区内发掘清理两处晋墓,出土了一批晋代文物。(图一)现分述如下。 一、巩义木材公司晋墓 木材公司位于巩义市交通路西侧,东100米为431铁路专用线。共清理2座,其中一座(98GYMGM1,以下简为GM1)保存较完好,出土物较丰富,现介绍如下。 (一)墓葬形制 该墓为单室上洞墓,平面呈“甲” 字形,由墓道、甬道和墓室三部分组成,方向160°。墓道残长4.9米,南宽0.96米,北宽0.88米,深度5.1米~6,5米,南宽北窄(南端因故未发…  相似文献   

3.
陕西卷烟材料厂汉墓发掘简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95年4月,为配合陕西卷烟材料厂厂区建设,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对其在西安北郊经济开发区纬二路西段北侧的征地范围进行了考古钻探,钻探中发现汉墓5座,随即配合工程对其中的2座进行了清理,现将此次发掘简报如下。 一、墓葬形制 2座墓均为斜坡墓道砖筑洞室结构,墓向呈东西向,据其平面形状可分A、B两型。 A型 编号95SJMS(图一)。前“堂”后“室”结构,平面略呈“中”字形,由墓道、前室及后室三部分组成,全长16.14米。墓道位于前室之东,口长8.7、宽1.3米,口距地表1.5、深3.5米。墓道西侧径直进入墓前室,未见甬道。墓门为单砖券成,券门下系条砖砌成的横人字状封门。封门宽1.24、高1.72、厚0·34米,仅相当于一砖之长。前室平面呈方形,穹窿顶,中间塌陷,边长3.3、  相似文献   

4.
黄卫国 《南方文物》2001,(4):111-114
1998年12月,南康市横寨中学建房时发现一座古代墓葬(M1),并从甬道前半部分取出几件青瓷器。南康市博物馆接到报告后,迅即赶赴现场,进行了抢救性清理。于此同时,在该墓的附近又发现了另一座同时期墓(M3)。 墓葬位于今南康市横寨乡黄田村横寨中学校园边缘的山坡上(图一).南距康鏊公路900米,再往南二公里处有一条赤土河。 一、1号墓 (一)墓葬形制 M1距地表深80厘米,墓向正南.平面为凸字形券顶砖室墓(图二、图三)。墓室分甬道、前室、后室。墓长7、宽2.1、高1.64米。其中甬道长1.96、宽1.6…  相似文献   

5.
1992年12月初,河南省巩义市食品公司在院内新建职工住宅楼,从开挖的基槽内发现古代墓葬一座,上报文物主管部门批准后,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巩义市文物保护管理所配合下进行了抢救性发掘,现将发掘情况报告如下。一墓葬概况巩义市食品公司位于孝义镇西部,陇海铁路北侧的孝西村。墓葬位于食品公司院内东南角,编号GS92M01。该墓是坐北朝南的土洞墓,由墓道、过洞、天井、甬道、墓室和耳室等部分组成,方向181°(图一)。墓道长方形斜坡状。墓道南部大部分  相似文献   

6.
山西离石石盘汉代画像石墓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石盘村位于离石市城西4公里的307国道旁 (图一 )。在该村村北的二级台地上曾出土过陶片、绳纹砖等汉代遗物 ,并在该村征集过汉代画像石。1997年4月 ,该村农民在建窑时发现一座砖石墓 ,市文物管理所随即派人进行了清理 ,现将抢救发掘情况介绍如下。一墓葬形制该墓坐北朝南 ,为砖砌墓葬 ,由墓道、甬道、前室和后室、左耳室和右耳室组成 (图二 )。该墓已被盗 ,墓顶全部塌毁 ,墓内积满碎砖、淤土 ,墓底距地表深4 3米。因条件所限 ,无法对此墓进行完全的清理、发掘。墓内未见骨骸。墓门在甬道南端 ,通高1 64、宽1 62米 ,石质 ,由门楣、门框和两扇…  相似文献   

7.
洛阳东汉光和二年王当墓发掘简报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1974年7月,我们在洛阳东方红拖拉机厂40分厂清理了一座东汉墓(编号M1),墓内出"王当、当弟伎偷及父元兴"买地铅券一件,简报于下。一、墓葬形制墓葬为土圹前堂横列墓,方向南北。墓由墓道(未发掘)、甬道、前室、后室、耳室等五个部分组成(图一)。甬道:位于墓南头前室偏西的部位,长1.4、宽1米。甬道南与墓道相接处有残存的封  相似文献   

8.
<正>2015年10月~2016年1月,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与偃师市文物旅游局对偃师聚贤路建设区域地下文物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共发掘大型夷平封土墓三座。墓葬自北向南排列,形制均为长斜坡墓道明券砖石混筑多室墓,墓道朝东。M26、M27为三室墓,由墓道、前室、耳室、甬道、横室、侧室、后室组成。M28少一个前室。三座墓葬均铺设两重壁砖和顶砖。壁砖下普遍铺垫一层宽约50厘米、  相似文献   

9.
1999年9月,南京市博物馆为配合基本建设,在南京市北郊的郭家山清理了1座六朝砖室墓。(图一)由于此前我馆已先后在郭家山清理了7座墓葬,①所以此次将这座砖室墓编为郭家山8号墓。现将此墓的清理情况简报如下。 一、墓葬形制 该墓为前、后室砖墓,墓门方向170°。(图二) 由于此墓系基建中发现,故其前室东侧的墙已被推去一半,墓顶也部分被毁。前室南部中间有短两道,而道券顶,壁采用三顺一丁砌法,铺地砖为平铺,封门墙则采用侧“人”字相交砌法,南道长0.7米,宽0.9米,高1米。 前室略呈方形,长2.65米,宽2…  相似文献   

10.
2001年11月,山西省襄垣县煤运公司在家属楼建设过程中发现一座古代墓葬。县文博馆工作人员闻讯赶到时,墓顶已被破坏。经观察,这是一座前后室砖墓,后室已经在早年被盗,遂通知建设方停工并做了抢救清理。墓葬编号2001M49,现将清理情况简报如下。一墓葬形制墓葬位于襄垣县城新建西街中段(图一),墓葬坐北朝南,为双室砖墓,由墓道、甬道、前室及左右耳室、后甬道和后室组成(图二)。墓道长约103、宽约11米,斜坡状,南高北低,两壁修整较平。甬道砖砌,长18、宽113米,拱形顶,高155米,甬道南端砌有砖墙。墓门宽113、高约135米,从09米的高度开始用砖砌出…  相似文献   

11.
198 9年 8月 ,为配合焦枝铁路复线工程 ,河南省文物研究所派员对邓州市穰东镇的一座汉墓进行了发掘 ,清理出土了一批陶器。该墓年代为西汉中期或稍偏晚。  相似文献   

12.
河南巩义市新华小区二号墓发掘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 0 1年 ,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巩义市新华小区发掘的二号墓为中型东汉墓 ,与此前发掘的一号墓 (载《华夏考古》 2 0 0 1年第 4期 )相比 ,形制略小 ,但两墓的随葬器物有明显的演变关系 ,这对研究东汉中后期墓葬形制及器物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次一墓葬形制分析二随葬器物类型学研究三墓葬分期与变迁分析四墓葬区域特征分析五结语四川地区(包括今重庆市)西汉时期的墓葬,以土坑墓为主。该地区20世纪90年代以前发现的西汉时期墓葬虽然数量相对较多,但大部分材料较零散,且多数墓葬中的器物保存较差,资料不够完整。正是由于上述原因,迄今未有专文对四川地区西汉土坑墓进行研究,仅有个别文章有所涉及,始终无法深入。何志国对四川地区西汉土坑木椁墓进行了初步分析后,做了大  相似文献   

14.
广西西林县普驮发现的“铜鼓葬”是古句町一种较为特殊的葬俗,时代为西汉晚期至东汉初,其特殊的葬俗、独特而丰富的随葬品,暗示此类葬俗是专为某类特殊的人群使用。我们认为西林普驮铜鼓葬的主人身份是句町部落集合体中具有显赫权威的精神领袖-巫师。  相似文献   

15.
河南卫辉市唐庄东汉墓葬发掘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年 3月, 新乡市文物工作队配合基本建设在唐庄镇东发掘一座东汉墓, 出土随葬器物上百件, 为研新乡东汉时期汲县的地方官吏埋葬情况等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相似文献   

16.
试论汉代的仓囷明器与储粮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从汉墓中出土的陶质仓困建筑明器,以及汉画像中所见的粮仓建筑资料中撷取若干,初步探讨了汉代地上粮仓建筑的形制以及当时的储粮技术等问题。  相似文献   

17.
郑君雷 《考古》2012,(3):74-84,109
在部分岭南战国秦汉墓葬中,随葬器物的空间分布和保存状态显示出"架棺"的迹象。结合广州汉墓中"架棺"和"架举棺室"的实例,以及部分岭南战国秦汉墓葬中墓底柱洞和凹槽的发现情况,推测"架棺"葬俗在战国秦汉时期岭南地区的越人墓葬中使用较为普遍。"架棺"的方式较为复杂,此葬俗的文化含义也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8.
为配合国道主干线连霍高速宝鸡至牛背梁段高速公路建设,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与宝鸡市考古研究所对宝鸡市西郊的苟家岭村西汉墓葬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共发掘清理出10座墓葬,其中部分墓葬保存完整,随葬器物丰富。这也是首次在该地发掘的西汉时期墓葬,为进一步研究关中西部西汉时期聚落分布及丧葬制度增添了新的考古资料。  相似文献   

19.
帛画是楚汉时期楚文化流行地区及受楚文化影响较大地区丧葬礼仪过程中使用的一种画幡,文献中未见有对其名称的明确记载,马王堆汉墓遣策中所称的非衣只是帛画在特定历史环境下的称谓。楚地帛画与中原地区的铭旌从图像形式上来说是源于各自文化系统所固有的信仰意识,由于两地在不同时期死亡观念的不同,因此帛画在丧葬礼仪中所起的功能也不相同,帛画的主题在不同阶段也有不同的内容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20.
岭南地区汉墓出土陶囤的作用是存储未脱壳的粮食,其根据盖顶的不同可分为两型,岭南地区陶囤最早见于西汉中期,当时仅出土于南海郡,根据墓葬和其自身特点,可将岭南地区陶囤年代从西汉中期至东汉晚期分为五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