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绿釉陶水榭(东汉)现藏于河南博物院,该件文物存在的主要病害有:四根支柱残断、池垣上二人脱落并其中一人头部断裂、二鹅脖子开裂及马脖开裂、弓弩手左上臂开裂、丁字架上一鸟禽脱离并另一鸟禽尾部开裂、迎宾俑手上仪仗器物断裂及29处脱釉等等。为了使该器物得以稳定保存及出国展览,对该器物进行了制版、补配、粘接及着色等修复工作。  相似文献   

2.
陕西历史博物馆收藏的东汉绿釉陶孔雀灯,1964年出土于陕西省潼关吊桥镇,是一级文物。四川汶川5·12地震致使其在陈列柜内倒翻,断裂为70块碎片,为了能够重新展览该件珍贵文物,必须对其进行修复。本工作在东汉绿釉陶孔雀灯每件碎片(块)的现状调查记录的基础上,通过陶胎和修补材料的XRF、SEM分析,制定了修复方案。采用预加固、清洁、拼对、黏结、补全、补色等措施,完成了复原性修复工作。修复后的东汉绿釉陶孔雀灯已能够达到陈列展出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1954年,河北省进行第一次全省物普查时,在赵县各子村征集到一件绿釉陶踏碓模型,现藏河北省物研究所。该踏碓模型底座长6.5、宽4.1、通高11.3厘米。泥质红陶,陶质坚硬,正面施一层绿釉,但剥落严重。上部为浅浮雕,下为底座。浮雕的主体为双人踏板捣碓状,两人侧身手扶长方形碓架,头右顾,眼平视,上身前倾,左腿紧绷,右腿高抬,踩于踏板之上。前面为一高高翘起的碓头,碓头呈长方体,前面出榫。底座似船形,前有圆臼窝,上承碓头。  相似文献   

4.
釉陶     
正汉代出现了一种在釉料中加入助熔剂——铅的釉陶,又称"铅釉陶"。铅釉陶的成功制作,是汉代制陶工艺的杰出成就。釉料中加入铅,可以降低釉的熔点,还可使釉面增加亮度,平正光滑,使铁、铜等着色剂呈现美丽的绿、黄、褐等色,但绿釉为最多,绿如翡翠,光彩照人。墓葬中出土的铅釉陶器表面,有时会出现一层银白色光泽,有人误称为  相似文献   

5.
安徽省寿县出土了两件汉代绿釉陶模型,简介如下。绿釉陶楼 1975年秋寿县迎河区东汉墓葬出土(图一)。通高98厘米。共四层,各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山西墓葬和城址出土北魏釉陶材料的整理,归纳总结了山西北魏釉陶的器型组合、胎釉特征、主要器型的发展演变规律以及不同时期的时代特征。同时对其产地和用途进行了简要的阐述。  相似文献   

7.
<正>~~  相似文献   

8.
釉陶桃都树     
桃都树高63厘米,1969年济源泗涧沟西汉晚期墓出土,现存河南省博物馆。该树通体施釉,上半部为暗绿色,下半部呈红褐色。树顶端立一浅冠长颈的大鸟。树干为圆柱状,树枝九出,上面塑着猴、鸟、蝉等动物。树座呈三角锥体,上面饰有飞蝉、奔马、踞坐的狒狒、三个裸体人和草叶纹等。据《玄中记》载:“东南有桃都山,上有大树,名曰桃都,枝相去三千里。上有一天鸡,日初出,照此木,天鸡则鸣,天下鸡皆随之。”“下有二神,左名隆,右名?。并执苇索伺不祥之鬼,得而杀之。”据此可知,树顶之鸟应为“天鸡”,三个裸体人大约  相似文献   

9.
浅谈古代三彩釉陶的源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唐三彩”名称的由来“唐三彩”是盛行于中唐时期的一种低温三彩釉陶的简称。它用白色粘土作胎、用含铜、铁、钻、锰等元素的矿物作釉料着色剂,用铅作助熔剂,在大约800℃的温度中烧制而成。用以上几种矿物作釉料着色剂,根据各种元素的含量多少,釉色分别可呈现深绿、浅绿、翠绿、蓝、黄、白、储、褐等多种色彩①。“唐三彩”集各种色彩于一体,交错融合、斑斓华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唐三彩虽说是中国陶瓷发展史中的一个伟大创举,但这~名称,古书中却缺乏记载。开始因出土器物多为红、绿、白三彩,又多出自唐墓,故人们俗称“…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山西太原东太堡出土青铜灶的保存现状、腐蚀产物观察和制作工艺分析入手,介绍了如何根据观察和科学检测的结果,制定详细的保护修复计划并开展保护修复工作。最后谈到在保护修复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和想法,以期对今后国内在青铜或其他金属文物的保护方面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1.
<正>一般认为,伊斯兰白釉陶开始繁荣的时间,是公元9世纪阿巴斯王朝时期,由于中国陶瓷进口白瓷的刺激,其需求量及产量都大幅的增长。而奥利弗·沃森(Oliver Watson)提出,伊斯兰白釉陶的兴起源于公元8世纪的埃及和叙利亚。当时,阿拉伯军队的到来摧毁了当地红泥釉陶器的窑址,使得地中海东部的陶器供给出现枯竭。为填补空白,埃及和叙利亚陶艺便随之发展,并出现了玻璃釉陶。伊斯兰釉陶常用的黄、绿釉装  相似文献   

12.
<正>灵宝县汉绿釉陶器在海内外享有盛誉。美籍华人、著名文物鉴定专家丘小君先生来灵宝时说,国际市场对灵宝汉绿釉也赞不绝口。面对众多的赞誉,好像有无穷的动力,激励着笔者对汉绿釉陶奥秘的探求,在几十年的探究中记录了整整两本学习心得,现做整理奉献给广  相似文献   

13.
汉代铅釉陶发展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熠  田卫丽 《文博》2010,(2):17-23
铅釉陶是我国陶瓷发展史上一项重要成果。自西汉早期出现于关中地区,依托于制陶工艺的进步和对铅釉的认识逐步成熟起来,开始数量和种类都很少,西汉中期以后获得了很大发展,尽管仍比较集中于陕西和河南,但分布已经扩展到广大北方和部分南方地区,还出现了一定数量的复色釉。虽然铅釉陶的数量不多,但其种类和反映的形象却非常丰富,是研究当时物质文化的重要资料。由于所含金属的不同。铅釉陶釉色呈现出棕黄、深绿两大面貌。绿釉开始并不流行,东汉则成为主流。铅釉的使用打破了当时彩绘为主的装饰局面,又影响了后代三彩等低温釉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襄阳出土汉绿釉陶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物》1979,(2)
1977年10月,在襄阳县伙牌公社张元大队发现的东汉砖室墓中,出土一座绿釉陶楼(图三)。该陶楼出于墓室头箱的东南角,通高56、宽为28厘米。共分二层,上层门口有守门人,周围有栏干。栏干外的屋面上有蛇、龟等动物。在两汉时期的陶楼中,这种造型是较别致的。  相似文献   

15.
汉代釉陶属低温铅釉系统。它以普通黏土为原料,以铅的氧化物为基本助熔剂,以铁或铜的氧化物为呈色剂,在700~900℃的低温下烧成,器表呈现出红褐、绿、黄等色。釉陶器的产生丰富了陶器的装饰技法,是中国工艺美术史上不可缺少的一环。而且,汉代釉陶既秉承了原始青瓷和印纹硬陶的施釉或装饰工艺,又影响了唐宋乃至明清的三彩或低温颜色釉的产生和发展,所以,汉代铅釉陶在中国陶瓷史上具有独特意义。低温铅釉陶产于何时迄今未有定论。传统观点认为,以关中地区发现的西汉武帝时期的墓葬所出之釉陶最早。此外,其产生是否受到古埃及碱金属硅酸釉的影响,长期以  相似文献   

16.
扬州出土的古代波斯釉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苏扬州在唐代是商业繁华的重要贸易港口之一,各国商人云集。据《旧唐书·邓景山传》载,当时在扬州的波斯人达数千人之多。唐人笔记及扬州地方志中常提到"波斯邸"、"波斯庄",表明不少波斯人在扬州长住。扬州出土的唐代陶俑中,也可见到波斯人的形象。最近几年在扬州三元路、汶河路等地发现的罕见的波斯釉陶器皿残片,其数量之多,更加证明当时居住在扬州的波斯人为数众多,同时也说明唐代扬州与波斯  相似文献   

17.
界首土窑民间三彩釉陶考察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间陶瓷艺术是民间艺术的一个分支,它的发展当然也不能背离民间艺术的一般规律。陶瓷的发明,出于民间,它的服务对象也是普通老百姓,它的作者是民间艺术家,它的生产技术是民间手艺,它的烧制也出于民间匠师,所以,它是地地道道的民间艺术。笔者在1998年至2002年间,五次考察安徽界首民间土陶工艺,重点考察界首土窑生产的三彩釉陶,这种陶器的表面装饰颇具特点,其刻花、画花的内容,大量表现当地节令时俗和地方戏曲,陶艺艺人的创作,也兼有自娱性和娱他性的特点。在考察中,我们感到影响界首民间陶瓷艺术发展方向的因素主要有三,即地域环境、人文因素和社会因素。  相似文献   

18.
2020年8月,河北蔚县蔚州镇东关小学在挖掘集中供热管道沟时发现大量带字绿釉陶器残片,经拼对修复,发现是一座无垢净光塔和10块书写有《无垢净光大陀罗尼经》的陶板。此塔及经板的发现,对研究辽代《无垢净光大陀罗尼经》的内容及底本溯源、辽前期蔚州政区归属、辽代宗教信仰和官制等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正>一、三彩釉陶骆驼鉴赏2014年11月,国家博物馆举办了《丝绸之路》展览。该展览第二单元的内容是沙漠之舟组成的丝路商队。为了表现这部分内容,展览设计者从外地博物馆借用了多件三彩釉陶骆驼,现介绍如下:三彩釉陶单峰驼,1973年陕西省咸阳市渭城区渭阳镇双泉村北的唐契苾明墓出土,现藏于咸阳博物馆。高82厘米,长70厘米。该骆驼为低温铅釉,高岭土胎。驼俑扬颈昂首,额上至背披长毛,颈上下及前腿亦垂长  相似文献   

20.
胡成芳 《考古与文物》2007,(1):38-38,F0003
2003年5月,为配合济源市沁北电厂西窑头工地的施工,由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济源市文物工作队联合对该工地进行了发掘,其中M10出土了一批精美的汉代釉陶俑。现择要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