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长沙市博物馆藏有一批清代名人对联,皆为博学多才、饱读诗书之著名学者所作。现选取6件精品,稍作介绍。作者依次为洪亮吉、俞樾、祁寯藻、王拯、龙启瑞、莫友芝。洪亮吉是乾嘉考据学代表,与孙星衍等研讨经史,并称"孙洪"。俞樾是清末著名学者,被尊为朴学大师。祁寯藻官历四朝,被誉为一代儒宗,同时又是清代四书家之一。王拯、龙启瑞为祁寯藻的得意门生。莫友芝被誉为"西南巨儒",他以再传弟子之礼,多次拜见祁寯藻。祁寯藻对莫友芝的才华非常器重,对其关爱有加。这些名人对联,不论是篆书、隶书,还是行书、楷书,其共同之处就是气息醇正、神采焕发、富有韵味、品味不俗。  相似文献   

2.
祁寯藻是晚清道咸时期重要的大臣之一,在咸丰朝主管户部事务,为缓解财政危机,致力于盐政改革与实践。祁寯藻多次参与处理盐政人事问题,试图整顿盐政系统,为其推进盐政改革打下了基础。为缓解财政压力,祁寯藻大力推进盐政改革,推行留商改票、捐免充商、官运官销等改革措施,增加了盐课。祁寯藻有浓厚的民本思想,在盐政改革中试图便民利商,保证盐价稳定,减免灾贫地区盐课。祁寯藻改革盐务措施得到咸丰帝支持,短时间内取得预期效果,一定程度上改良了盐政,缓解了清廷的财政危机。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笔者从全国各地图书馆、古玩市场搜集到不少祁寯藻的遗稿和碑拓。清代晚期刘声本撰《苌楚斋随笔》卷四中记载:“平定张石州,穆,明经,工书法,当年时专为寿阳祁文端公寯藻代笔作字。光绪丁未在京师琉璃厂中购得书法直幅,字迹确为明府,下款为祁寯藻,可见其说非诬。”为探究竟,笔者作了如下考证。  相似文献   

4.
牛树梅、牛树桃《胞兄纪略》一书录有晚清名臣胡林翼致牛树梅信札一通、祁寯藻复牛树梅信二通,均不见胡、祁二人相关著述,当为佚札.信札内容与时局政务有关,对于研究湘军以及胡林翼吏治、人才思想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而对于钩稽祁寯藻晚年生平事迹、师友交际也具有一定的史料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兰小平 《文物世界》2006,(5):91-93,86
祁寯藻(1793~1866年),字叔颖、淳甫,号观斋、息翁,山西寿阳县平舒村人。清嘉庆进士,曾任翰林院侍读学士、礼部侍郎、兵部侍郎、兵部尚书、户部尚书、协办大学士,直至体仁阁大学士、首席军机大臣。世称“二.代帝师(道光、成丰、同治)”、“寿阳相国”。他一生忠清亮直,勤政爱民,举贤荐能,政绩卓著,对朝政有极大影响,而最为今人所称道的祁寯藻书法艺术,精湛高妙,领袖群伦,横绝一时,对当时及后代的书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拟就祁寯藻的书法艺术和他的一幅传世名作——石刻《(子史粹言)摘句四条屏》进行初浅的介绍论述。  相似文献   

6.
正祁寯藻是清代中晚期的名臣贤相,世称三代帝师,他名声显赫,政绩卓著,朝野共知,官民同赞,他的行迹成为官吏学习的楷模,民间传为佳话,朝廷、巡抚、县衙在祠堂设有祭祀他的神像。首先说官方对他的评论:皇帝赞他"学粹品端,忠清亮直","始终是正派人",死后赠太保,谥文端,入祀贤良祠。《清史稿列传》一百七十二卷论祁寯藻曰:"三朝耆老,辅导沖主,清望所归  相似文献   

7.
《马首农言》是清代中后期山西寿阳籍大学士祁寯藻,撰写的一部有关当地农业的书籍,是这一时期为数不多的反映山西地方农业与农业社会的宝贵文献。然而,这样一部重要的农书,在之后的一段时间内,并没有在大范围内引起重视。近年来,有学者从不同方面对其进行了解读,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深入发掘。研探《马首农言》,有利于了解祁寯藻编撰背景和复杂情感,对于将《马首农言》的现实意义发扬光大,打造地方特色文化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祁寯藻是清代道、成、同三朝帝师,位居首辅,影响整个咸丰初期的政局走向。他在政事之余作诗,出之以性情,寯平生哀乐于诗中,展示出晚清特定的时代风貌与文人士大夫的心态。他是宋诗派领袖,诗歌除宗法杜甫、韩愈、苏轼外,尤其推崇白居易,在师法渊源上独具特色。在表情达意方面,则常借助“剑”“春晖“‘萱草”等意象,形成个性鲜明的抒情体系。  相似文献   

9.
<正>祁寯藻(1793—1866),字叔颖,一字实甫,清代山西省寿阳县平舒村人。嘉庆十九年(1814年),祁寯藻考中进士,旋任翰林院庶吉士,走入仕途。道光元年(1821年),奉旨在南书房行走,进入清朝政权的上层决策机构,之后官至户部尚书、兵部尚书、军机大臣、体仁阁大学士,咸丰三年(1853年),赏太子太保衔,并两度为首席军机大臣,入主枢廷,为众人瞩目。他是晋人在清代近三百年中居官最高最长的人,  相似文献   

10.
<正>祁寯藻(1793-1866年),字叔颖,号淳甫,后改实甫。山西寿阳平舒人。官至军机大臣,体仁阁大学士。世称"寿阳相国"、"三代(道、咸、同)帝师"。  相似文献   

11.
《卫太恭人墓志铭》由晚清名人祁寯藻撰文、徐继畬书丹,讲述了卫太恭人的生平,记录了阳城县王瑶台、王遹昭父子两进士的从政经历、社会关系等,历史信息非常丰富,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和研究价值。文章试就该墓志铭的价值展开阐述。  相似文献   

12.
日前,在运城地区河东博物馆一位书画家手中,获清代大学士祁寯藻手书的《蓝公教织记》碑帖,因喜其字,爰及其文,细品细读一过,心里不禁暗自叫好:这分明是旧时代一位父母官体恤百姓,捐资富民的真实记载,文中主人公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读帖文,思其人,深感在我们当今社会仍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给人以诸多启迪,谨录如下:  相似文献   

13.
祁寯藻,寿阳县人,晚清重臣,当过同治帝的老师和道光、咸丰帝的讲官,世称“三代帝师”、“寿阳相国”。不仅爵位显赫,同时又是诗坛主持,书法大家,享有盛誉。清代宣武门外上斜街有一名人故居“小秀野草堂”,“小秀野”匾额是清代学者查嗣瑮所写。草堂主人叫顾嗣立(1665—1742),字侠君,江苏长洲(今苏州)人。在家乡的读书处取名为“秀野草堂”,  相似文献   

14.
<正>第二十站——柱邦站:邦柱站位于今佳木斯市沿江公园。遗址及所在村落无存。《辽东志》记为"柱邦站",据祁寯藻《三姓志·山川村落里数》:"株板(柱邦),东北至贾木司(佳木斯)五里;贾木司,东北至音达穆河口七里",并"敖奇(即柱邦站的上一站阿凌站,今佳木斯市敖其镇松花江右岸敖其屯,或敖其湾)至株板为七十五里"。据此,交叉的地理坐  相似文献   

15.
张穆《蒙古游牧记》,是清代外藩蒙古地理的重要著作。全书述事赅贯,考订精确,为清代乾嘉以来西北史地之学重大成果之一。诚如祁(?)藻所言:“是书之成,读史者得实事求是之资,临政者收经世致用之益。” 笔者在阅读《蒙古游牧记》(同治六年寿阳祁氏刊本)过程中,发现错误多处,现在予以证误。不当之处,敬请方家指教。  相似文献   

16.
王志超 《沧桑》2011,(5):123-125
几年前,刘长海秘书长告诉我,他所负责的山西省祁甯藻研究会要搜集编辑出版祁寓藻集,我当时觉得这是一项浩大的文化工程,单凭一个民间学术团体要完成这件事情恐怕不现实,即使最后勉强费几年工夫弄出一个集子也不可能搜罗齐备,最多是个开了头没有完成的半拉子工程。  相似文献   

17.
介绍1枚存世绝罕的"咸丰通宝宝苏当五"精铜母钱,以"型大、缘阔,料精、字美"著称。书法隽秀,有祁藻相同之遗风,抑或为其手迹,有较高的钱币文化价值,难得一见。据《宝苏局钱币》一书85页记载,它是"咸丰年间宝苏局试铸钱币之一,从未正式投入流通领域,仅有极少量祖、母钱存世,设计制作精美,书法神态一致,但有多种版式,向来泉家视为奇品,它和同类钱品有许多不同之处,此版别谱无载。"  相似文献   

18.
<正>第十一站——能站:能站在今通河县浓河镇浓河屯,位于松花江左岸支流浓浓河河口。浓镇因浓浓河得名。《经世大典》记作"然站";《析津志》记作"捻站"。"捻"大概意思是天鹅起落的地方。《析津·辑佚·天下站名》载:"不牙迷,一百(里),捻站"。清祁寯藻《三姓山川记》载"浓浓河自大青山发源,东南曲流二百余里入松花江,自河口至三姓一百五十  相似文献   

19.
园墅无俗情     
<正>著名建筑学家童寯在《江南园林志》序言开篇写道:"国凡有富宦大贾文人之地,殆皆私家园林之所荟萃,而其多半精华,实聚于江南一隅。"与姑苏一样,秦淮筑园,屐痕久远。历史上的秦淮,私家园林众多。古人造园,往往将府宅别墅和园林艺术合二为一,追求生活的惬意、自然的本真,力求天人合一的逸趣。在这种自然山水一般宜居、怡情的环境里,能够折射出园主对不同文化的偏  相似文献   

20.
“四王”画风与清宫院画之关联,在21世纪再度成为学术研究的焦点。这一研究的活络气象与清宫画史研究视野的拓展有关,特别是近年来以帝王为主导角色的思考,乃至对宫廷制造之功能意义的探索等。是以,原被贬抑为宫廷画家应制之作的清宫院画,于今日学界不断获得新的关注。本文延续此思考方向,希望重新思索与评价“四王”风格于清宫所扮演的角色。本文将集中探讨王原祁与清宫的互动成果,检视王原祁的宫廷经历如何影响其绘画创作,并说明这样的调整与变化于清宫艺术中的关键意义。本文研究的王原祁臣字款作品以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画为主,共计十八组件。文中梳理了此批作品的形制与尺幅,并指出其中超过150厘米以上的大幅作品之独特构图设计。整体而言,王原祁此类应制山水,一有传达山水中的现世感的特色,二有构造画面的推远效果,三则透过设色强化山水中的块体结构感和光线效果。可见,王原祁的应制山水有其独特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