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湯開建 《中华文史论丛》2012,(3):143-200,397,398
福安是明清時期中國天主教最爲發達的地區之一,也是教案頻發之地,而清乾隆十一年爆發的福安教案在中國傳教史上極具影響力。它不僅是中國天主教傳教史上第一次流血的教案,而且還促成了嘉道時期清政府在立法中訂立了對西洋人治罪的律令專條。這對中國天主教的正常傳播與發展産生了根本性的影響。以往對此事件研究者雖多,但由於資料、檔案屢屢披露發現,故以往成果多有偏頗。本文竭力綜合各類中西原始檔案,深挖全案的過程、原因及影響,以圖超邁。  相似文献   

2.
清代旗人书院的发展与驻防文试政策关系紧密。清朝前期禁止驻防文试,旗人书院很少;清朝中晚期允许驻防文试,旗人书院才增长较快。清朝前期旗人书院的教学侧重清语骑射,到中晚期则重汉文。旗人书院和八旗官学在师资、经费来源、教学内容等方面存在差异,和其他少数民族地区的书院在初始设置时间、设置目的和最终效果上也各不同。多民族文化互相交流和融合是大势所趋,限制旗人学习汉文化是行不通的。  相似文献   

3.
清代江苏府志门目的设置,以门目平列体为主体,纲目体、史志体为补充,而且同一类型的门目组合形式略有区别;性质相同或相似的门目,所涵盖的资料内容或相似,或差别较大,对资料内容的编排、编纂方法也多有不同。多数府志能因地制宜,在设置门目和选择资料时有所侧重,以门目升格单列、内容详载等方式,使志书得以较好地体现地方特色,一些府志还注重记述发生于当地的一些重大历史事件或萌生的新兴事物,从而使志书具有较强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4.
機關、團體、企業單位等公文檔案,是國家各部門工作的記錄,是國家秘密的基礎。這些逐漸失去現實意義的公文檔案,仍然還有科學歷史的價值。這些材料都有建立典型的檔案舘來保存的必要。一九五○年四月二十九日,蘇聯檔案專家米留申寫了一篇"關於組織檔案局問題的說明"他建議政務院下設檔案局。檔案局除領導中央各委員會、部、院、行、署等中央機關檔案室及大行政區的国立檔  相似文献   

5.
八旗既是清代重要的军事组织,也是重要的社会组织。它既以旗统兵,又以旗统人,编入八旗的人户称为"旗人",也称为"旗下人"。在清代,旗籍对于旗人来说极为重要,取消旗籍也就意味着旗人身份的豁出。  相似文献   

6.
清代档案是清朝中央和地方各级官府衙门形成的各种官文书和各项政务活动的文书纪录的总称。按其总体来说,它是一宗非常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是我国现存的文化典籍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所反映的内容极其庞  相似文献   

7.
清代“八旗制度”以严密的组织形式,实现了旗人社会的兵民合一.旗人的一切生活待遇,都在八旗制度下获得,住房也不例外. 清初,北京旗人的住房有一定之规,以现代标准看,就是科级官员住3间房,处级官员住4间房,司局级住7间房. 按官阶高低分配相应住房 旗人住宅的出现,与八旗制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清顺治入关后,八旗精锐集中驻守北京,朝廷为数十万进京的八旗兵民提供禄米、俸银、住宅、田产.经过“圈地”和对汉人的驱赶,清廷控制了北京内城和西北郊区的大片田宅,形成“满汉分城”的局面.  相似文献   

8.
旗人是清代京城休闲娱乐的重要群体。清廷对八旗部队的特殊政策,造就了大批八旗闲人。有闲的旗人以充裕的时光和精力,拓展和丰富了休闲娱乐生活,并全面影响了韵味独具的京城文化的形成。虽然他们的闲在状态,有着历史性的错位,但他们因此在戏曲、书画、文学等领域做出的重大成绩,亦推动了社会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纪传体国史纂修是清代官修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卷帙浩繁的纪传体清国史记录了有清一代近三百年的历史沧桑,为后世保存了大量珍贵的史料。纪传体清国史是清代人物传记之渊薮、典章制度之总结、民国初年所修《清史稿》的重要史源,并可校补《清史稿》舛误。虽然纂修者为维护统治者的形象和利益,不惜曲笔隐瞒历史真相是纪传体清国史之不足,但从整体上看,尊重历史,秉笔直书,仍然是清国史纂修的主流。  相似文献   

10.
今年初,笔者有机会到满族聚居的凤城市进行调查研究,在那里有幸找到一本清代朝鲜族旗人文氏家族的族谱。这本族谱尽管有许多地方不尽人意,但仍然给我们提供了民族发展史方面的丰富而宝贵的资料,可以说它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和研究价值。在此,笔者就文氏族谱试作一次粗浅的评介。一立碑修谱始于雍乾文氏族谱对文氏家庭的立碑修谱经过做了较为详细的交代。文氏始祖文瑞谢世葬于凤城北山,雍正二年(1724年)恭近全碑,到了一百多年后的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五月被“骤风折损”。道光二十五年(184年)四世孙达明阿、六世孙思庆受都京利…  相似文献   

11.
清入关后统治者便施行恩养旗人的政策。旗人作为八旗制度的主体,在经济和政治上都享有特殊的地位。清代恩养旗人的政策分为常规措施和临时性补救措施,恩养政策对旗人的生计问题和整个清代的经济状况都有严重的影响,是一个值得深入讨论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正满洲人统治中国,实施旗民分治两元体制,即以八旗制度统摄旗人,以省府州县制度管理民人。满洲人在崛起建国及征服全国过程中,掳掠大批汉人为奴,满语称包衣阿哈(简称包衣,即家奴)。在旗人中,汉人包衣占大多数。随着内务府建立,包衣被分别归入两个系统:上三旗包衣称"内务府属",为皇家私属,编为内务府镶黄、正黄、正白三旗;下五旗包衣称"王公府属",为各王公私属。内务府上三旗的  相似文献   

13.
張閌 《中华文史论丛》2021,(3):267-290+403
長白山爲清代滿洲人祖宗發祥之地,自康熙時起建立了高規格的官方祭祀制度。先行研究主要利用會典、實録等傳統史料,對清代官方長白山祭祀的制度規定層面進行了研究。本文主要依據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藏滿漢文檔案,探討了長白山望祭殿修繕、長白山祭文撰擬、長白山祭祀所用若干物品等問題,研究了官方長白山祭祀的實際運行層面。  相似文献   

14.
《大清会典事例》内容丰富,有重要的史料价值,但是也有记载失实的地方。清代编修有关《实录》及《大清一统志》、续修《三通》、《大清会典》等,这些官方纂修历史文献事在《大清会典事例》中都有记载,但讹误失实的地方很多。对这些《会典事例》中的错讹加以辨正考订,对研究清代史学是不可或缺的工作。  相似文献   

15.
八旗兵是清代统治的基础,宫庭对京师八旗的管理尤其严格,制定了种种制度约束八旗兵丁的行动,使八旗兵成为维护封建皇权统治的忠实奴仆。为了保持八旗制度的军事职能,八旗兵丁常年被圈在营房之内,行动很不自由。据章润普所著《满洲谈往》一书中所述,八旗营房制度有十条:(1)旗人不准私自远出,(2)不准经营商业、与民人争利;(3)不准与民人交产;(4)不准与民人通婚姻;(5)读书者不得染名士习气;(6)  相似文献   

16.
《文物》1951,(3)
蘇聯檔案工作歷史分兩個階段。十月革命前檔案工作並不集中,僅有外交與司法的檔案機構,無科學基礎,雖有教授寫成專著並不能引起重視,結果不能通行。革命後認為檔案工作是文化的一部分,也是思想教育的一部分,蘇維埃把它看成文化革命的一環,因而提到極重要的地位。一九一八年六月列寧會發佈一項關於檔案之管理的規定,指示檔案工作的重要性,並着重指出管理檔案的原則,  相似文献   

17.
《四库全书总目》清代官修史书提要订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清乾隆年间,在清高宗亲自指挥和督察下,开设了《四库全书》馆,进行这部大型丛书的编辑工作,同时撰写了著名的目录学著述《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以下称《四库提要》)自《四库提要》产生以来,一直被文史学者用为重要的工具书,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但其中也存在不少错误之处。近人胡玉缙先生《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补正》和余嘉锡先生《四库提要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传统社会,官兵为国捐躯,朝廷多有抚恤之举,除恩赏丧葬银两外,对为国惨烈捐躯的将士,或于原籍、或于战殁地修建祠堂,列其牌位于祠内。地方祭祀以褒慰忠魂,以资观瞻。清代昭忠祠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创修的。清军入关,定鼎北京后不久,即供奉祭祀阵亡旗籍重臣。顺治年间,清廷就在京师东交民巷台基厂修建祠寺,用以祭祀以和硕敬谨亲王尼堪为首的开国功臣。雍正二年(1724年),京师正式修建昭忠祠。至嘉庆、同治两朝,东北地区相继掀起了修建昭忠祠的浪潮。昭忠祠创修与春秋两季致祭所需银两是由专款拨发,祭祀活动由地方官主持,忠烈后裔参加。入祀人群早期以旗籍官兵为主,晚期则旗籍与民籍并存。清代东北昭忠祠的功效主要有三:修建使治所祭典完备,司土之官受益;春秋致祭活动有助于告慰亡灵,激励后继;入祀者的遴选为地方士绅参政提供了机遇。昭忠祠的修建与致祭中,出现了地方政府虚与委蛇、大批阵亡将士未能及时入祀、入祀者事迹失考、发展中失去了儒释道宗教势力之怙恃等弊政。  相似文献   

19.
清初崛起于白山黑水的满洲勇士一路过关斩将,入主中原,建立了清朝。作为旗人是特权阶层的王朝,清朝从政治到经济,乃至社会生活都体现出优待旗人的色彩,特别是其生计方面,经历了入关前"出则为兵,入则为民,耕战二事,未尝偏废。"(1)到入关后由国家供养、不事工商的转变,这一转变使旗人享受锦衣玉食,国家钱粮同时,又为后来其生计困难的出现埋下祸根。特别是清代中叶后,旗人人口数量的倍增,加之其不谋职业,披甲兵额有限等因素,旗人的生计问题逐渐严重化,成为清中期皇帝们急于解决,却无良策的难题。最为重要的是旗人生计问题的严重化给当时的政局和为政者的决策以及施政方针带来巨大的影响,这一点,嘉庆朝时期尤为明显,成为后人关注的焦点,也成为探寻此问题者的主要研究对象。  相似文献   

20.
刘小萌 《文献》2006,194(2):31-48
有清一代,八旗(首先是满洲旗人)世家大族素有修谱的传统.在历经百年来岁月沧桑、社会动荡尤其"文革"浩劫后,旗人谱书存世者依旧不少.日本学者多贺秋五郎潜心研究中国宗谱30年,在《中国宗谱的研究》中,他把旗人谱书纳入"东北谱",下分汉人谱(居住东北的汉军和汉人)、满人谱(居住东北、北京、华中)、蒙人谱(居住东北、北京)①.近20年来,东北旗人谱书受到中国学者的重视,仅对吉林、辽宁两省的不完全调查,就发现500部以上.有人据此估计,存世总数超过千部.同时陆续出版了一批研究成果②.相形之下,对北京旗人谱书的研究起步较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