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乐山麻浩鱼村崖墓清理简报胡学元,杨翼1993年6月,在四川乐山市中区麻浩鱼村船形建筑工程的修建中发现崖墓群,市文管所闻讯立刻派员赶到现场。该墓群位于大佛与乌尤之间的麻浩河东岸,墓前系鱼村居民住宅。由于崖墓群早年被盗,后又遭多次破坏,墓室残缺不全,有的...  相似文献   

2.
仁寿县在四川西南部,县境多大小起伏的山峦和巉崖峭壁,所以对石刻造象是一个有利条件。县境内的造象,计有:望峨台、千佛崖、龙兴寺、蛮子洞及父子寺等地。千佛崖离城四十里,在太乙乡红土村,原来的佛龛造象及千佛浮雕象,几已风化殆尽,惟存大佛一躯,依崖刻成,高约15米,形象  相似文献   

3.
谷威 《文史月刊》2002,(1):29-29
由于职业的关系,我曾游览过国内外不少名胜古迹,其中参观过河北正定隆兴大佛、四川乐山大佛、河南龙门大佛、山西云冈大佛和日本的镰仓大佛、福进县越前大佛……应该说这些大佛各具特色,均具有吸引观赏者的魅力。但是又有诸多相同之处,正定大佛和日本镰仓大佛、越前大佛都是铜铸佛,只是高度不同,越前大佛高达17米,镰仓大佛只有11米多,正定大佛最高,有22米,而且是立姿,前两尊均为坐姿;云冈大佛、  相似文献   

4.
谈谈浚县大石佛的创凿年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坐落位置、地理环境大石佛坐落在浚县城东南二里许的大伾山东崖,面向偏东南,目注黄河故渎。大石佛,古称大佛岩,俗称镇河将军,倚山凿就,高与崖齐,实测22.9米,巍然坐于七丈高的大佛楼内。“八丈佛爷七丈楼”,遐迩传奇。大佛楼,原为北魏时期建的七层高阁,隋、唐、后周均有重修。元末,毁于兵燹。现今的大佛楼为明代正统十年所建。  相似文献   

5.
宜宾市大佛沱唐宋摩崖造像丁天锡宜宾市岷江北岸旧州坝的坝首崖壁上,有唐宋两代摩崖造像。此地位于古戎州城北郊,从旧州坝沿岷江上行200余米即可抵达。岷江未改道以前,江水至此回旋成“沦”,濒崖巨石又刻成了巨大的弥勒头像,故岷江此处名为“大佛沦”,“大佛沱摩...  相似文献   

6.
石笋山摩崖造像,位于四川邛崃县城西偏北32公里处的大佛沟,此地距大同乡14公里(图一),鲜为世人所知。全部造像集中在长120余、高30余米的崖壁上,背东面西,依崖镌凿而成。南段造像龛窟为一层,北段分为两层,排列次序较为整齐,除少数龛窟有毁损外,现存约有33龛窟,  相似文献   

7.
峨眉山为中外著名的旅游圣地,雄踞于四川盆地西南。高差2600余米,主峰海拔3099米,巍峨绮丽,遐迩闻名,素有“天下名山”、“峨眉天下秀”之称。 乐山大佛位于乐山市城东,大渡河、岷江、青衣江三江合流处,是国家级的风景旅游胜地。古有“上朝峨眉,下朝凌云”之说。世界著名的乐山大佛矗立于凌云山临崖处,大佛体态匀称,神势肃穆,依山凿成,临江(衤危)坐。始建于唐玄宗开元初年(公元  相似文献   

8.
尉迟迥曾出镇秦陇,史书中除记载他“好施爱士“之外,对其佛教信仰记载很少。然而,此缺憾却被武山拉梢寺旁题记的发现而弥补了。此题记指明拉梢寺大佛崖造像造于北周明帝宇文毓三年(559),为陇山左右及河西一带北周造像的断代提供了可以借鉴的实物资料。题记提到大佛崖造像主是尉迟迥,证明北周时期较大规模的造像均与政治势力有切实关系。由此可以认为:尉迟迥在拉梢寺的修造佛像,可能带动了这一带的石窟开创。  相似文献   

9.
《丝绸之路》2011,(23):74-74
2011年11月11日,由峨眉山、乐山大佛景区倾力打造,四川西南铁路国际旅行总社、国川康辉国际旅行社、成都中国青年国际旅行社共同成立的成都火车东站旅游咨询服务中心负责具体营运的峨眉山、乐山大佛免费旅游直通车成功开行。标志着峨眉山、乐山大佛“一站式”便捷服务模式的成功推行。  相似文献   

10.
乐山大佛的研究与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在详细勘察乐山大佛的基础上,对乐山大佛的历史、现状和造像岩石的地层、岩性、水地质特征等方面进行了科学的研究。指出长期危害乐山大佛的主要风化因素,提出了具体、可行的治理方案。  相似文献   

11.
为配合荣县大佛的维修工作,笔查阅了有关荣县大佛的历史资料,并对荣县大佛佛身上的遗迹、遗物进行了调查、分析,提出了荣县大佛始建于唐而非宋,其后进行过多次修缮,尤为重要的是宋元丰——元祐时期和清嘉庆年代,两次修缮都曾为大佛妆彩贴金。结合遗迹、遗物的分析,可以恢复大佛的历史面貌,为科学维修荣县大佛提供了较为准确而且必要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2.
王建 《文史春秋》2006,(7):32-35
四川乐山名胜古迹众多,文化底蕴丰富,值得探索的文化现象非常多,仅一个大佛文化就有许多课题可做。多年来,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大佛文化有了一些探索和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这远远不够,围绕乐山大佛还有许多文化之谜,有待人们去解决。修造耗时近一个世纪,屹立1200多年,乐山大  相似文献   

13.
乐山大佛.以其高大雄伟而著称“世界第一”.属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被批为世界e然文化遗产。距此不远百余公里的四川仁寿县牛角寨大佛.高15米.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曾于1988年载入《中国美术全集·四川石窟雕塑卷》。两座大佛均为弥勒怫.依山而凿.均属唐代。鉴于此,1982年第4期《旅游天府》文载:‘“牛角寨大佛与乐山大怫在艺术上、工程上有血缘关系,人们甚至怀疑古和乐山大佛是来自同一张蓝图.出自同一批工匠之手。”无独有偶.1986年7日18日的《文摘周报})转《人民政协报》丈《仁寿发现乐山大伟蓝本;说:‘”四I:1’…  相似文献   

14.
正乐山大佛坐落在四川乐山市峨眉山东麓的栖鸾峰,通高71米,是世界最高的大佛。佛像开凿于唐玄宗开元初年(713),完成于唐德宗贞元十九年(803),历时90年。雄伟的大佛和它古老的历史,让人感到无尽的神秘和向往,再加上"佛中有佛,佛在心中,佛心藏宝"的民间传说,更使人相信大佛蕴藏着无尽的宝藏。1962年,维修人员在大佛胸前发现了人工  相似文献   

15.
古时在塑佛像时,通过在佛像的身体内部放置一些经卷等物品,使造像更为庄严和神圣。明清时期,在造像中进行装藏活动是一种比较普遍的做法。文章介绍了麦积山石窟东崖大佛头部发现的宋定窑白瓷碗、护国经卷《金光明经》及麦积山西崖大佛胸部的宋代"铜钱幡"等文物的发现过程及在佛像中的安置特点,为麦积山石窟的历史、开凿及佛教装藏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相似文献   

16.
雷玉华  王麒  王剑平 《文物》2021,(11):70-82+97
<正>四川广元千佛崖摩崖造像是四川境内规模最大的石窟寺及摩崖造像群,亦是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世纪80年代以来,这里进行了一系列保护工程建设和考古调查,公布了以《广元石窟内容总录·千佛崖》(上、下卷)[1]为代表的大量学术成果。2018年10月至2019年1月,在新的小型航空器(无人小飞机)、高清正摄影像及全息三维数据模型等技术的支持下,调查组对千佛崖崖面现存遗迹进行了识别,大致可分为崖面建筑、崖面栈道与崖前道路、施工搭架及其他防护附属物遗迹;  相似文献   

17.
本文所考察的北周强独乐造像与著名的北周文王碑同位于成都市龙泉驿区山泉镇大佛岩村北"大佛岩摩崖造像"区内。20世纪80年代学者们曾对"北周文王碑"做过大量释读,并对其真伪、年代等问题进行讨论,对与之毗邻的34号龛佛道造像多持中晚唐造像之观点。本文结合"北周文王碑"碑文、造像组合、特征等,提出34号佛道合龛组合造像正是北周文王碑中所提到的强独乐为文王所造像,是四川境内最早的北周造像,意义重大,弥足珍贵。  相似文献   

18.
乐山大佛通高71米,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古代摩崖造像。大佛的建造,始于唐玄宗开元初(713年),完成于唐德宗贞元十九年(803年),历时九十年。 乐山大佛现已确认为唐代杰作。但是进一步从文物的角度研究,能够证明大佛建造年代和经过的,是流传下来的唐韦皋撰的《嘉州凌云寺大佛像记》(以下简称《大像记》)这篇文章,保存在清嘉庆八年的《嘉定府志》和嘉庆十七年的《乐山县志》、嘉庆二十年的《四川通志》以及民国二十三年的《乐山县志》诸书中。唐贞元时作为西川  相似文献   

19.
川北石窟札记——从广元到巴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89年9月到12月,笔者一行六人在四川北部先后考察了广元千佛崖、皇泽寺、观音岩,剑阁鹤鸣山、环梁子,巴中南龛、北龛、西龛、水宁寺,通江千佛崖、赵桥崖、鲁班石、佛日崖诸石窟。上述石窟,恰当古代中原北方通往四川的秦蜀走廊所经之途,即由长安经汉中(褒斜道)至广元、绵阳、成都一线(金牛道)及汉中至巴中、通江西达川东一线(米仓道)。70多年前,法国学者色伽兰调查四川汉代崖墓、汉阙和广元、巴中石窟时,曾发现绵阳东北4公里平阳阙上,有南梁大通三年(529年)补凿的佛像,并据此推断,古代还有一条从建康到四川,联系南朝与高昌、柔然的通路,即由建康沿  相似文献   

20.
广元千佛崖石窟位于广元市城北5千米的嘉陵江东岸山崖上,是四川境内最大的石窟寺和摩崖石窟造像群。石窟因长期受自然环境的影响,石刻造像各类风化病害极为严重。其中物理风化引起的岩石风化脱落、鳞片状起翘与剥落、片状剥离与脱落、裂隙等病害对石窟造像长期保存与展示的影响最大。为了科学有效治理造像物理风化引起的各类病害,在造像岩石特性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石窟保存环境数据分析,研究了广元千佛崖石窟石刻造像物理风化的原因及其影响因素,以期为石刻造像物理风化病害的治理,以及抢救性保护修复材料、工艺筛选提供基础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