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七月 《旅游》2012,(8):36-39
老张闭目倦躺在藏式长榻里侧,阳光通过树叶、窗棂泼在他身上,像幅画明暗交织,极其丰富。古丽挨着他温柔的呼吸(古丽是只狗),一双眼睛却半醒半睡写满迷离,王勇的"招魂"之曲伴着高棉菩萨奇腩香的味道在房梁走道、家饰花草间穿越纠缠,十分安静自在。细看那炉印香竟是佛手图,老张终究是磕头十万的虔诚者。  相似文献   

2.
曹野那姬考     
本文对唐代史书上一带而过的"曹野那姬"进行了考证,"野那"(Yānakk)其粟特语原意是"最喜欢的人"。指出这个胡人女子作为唐玄宗后宫里的姬妾,很有可能是来自中亚西域曹国进献的胡旋女。  相似文献   

3.
让大脑翻墙     
正第一次知道万维钢(网名同人于野),是因为他写的一篇博客,标题叫做《最高级的想象力是不自由的》。这篇文章出来得非常及时,因为当时正是博客热,一大批小说家、诗人和时评家们在这个新的舞台上如鱼得水,写了一大堆似是而非的口水文,也就是被称之为"心灵鸡汤"的那种东西。这类文字的一大特点是特别爱引用名人名言,然后将其曲解,给读者灌输一些廉价而又没用的营养品,比如万维钢在那篇博客里提到的郑渊洁曲解爱因斯坦就是一个经典的例子。  相似文献   

4.
陈海儒 《文史博览》2007,(10):49-51
汪曾祺说:"如果我现在还算一个写小说的人,那么我这个小说家是在昆明的茶馆里泡出来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李政道也常自称他是"茶馆里的大学生"。  相似文献   

5.
纪中展 《环球人物》2021,(7):110-110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这出自李白:的五言组诗《月下独酌》,写他怀才不遇的心境:他一个人在月下花丛独酌,突发奇想举起酒杯,对着当空明月共饮。这"三人"便是李白、明月以及李白的影子。从一人到三人,场面顿时热闹起来,也刻画出李白豪放乐天派的底色。那这里的第三个人。  相似文献   

6.
鬼才森茂     
他永远有些朦胧、有些醉意,蓬着头发,神思眇眇,因此,我称他蓬头醉仙。他爱酒,而且深得曲中三味。他俯临山川,吟哦着、歌啸着,烟云在幻化,雨露在泣诉,狂风在肆虐,或海天一色,皓月当空;或萧然古渡,孤舟自横。这其中,不正藏着他的爱恋、他的幽怨、他的悲怀、他的欢乐、他的愤怒?森茂,他是一个被情绪煽动着的人,而且是一个纯情天真的人,所以他的画很容易将你引向他灵魂的深处,那儿有他崇高的追求和寄托,他以诗人的激越而质直的胸怀,拥抱着祖国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他立长城,浩叹千古兴亡,这逶迤万里的建筑,包含着中华民族两千年励精图治、捍卫…  相似文献   

7.
几只野黄羊在山前的草地上悠闲自在地觅食,不时抬起头来相互望上一眼,太阳出来后暖融融地,正是它们觅食的好时光。自从有了动物保护法就没有人再伤害它们了,它们变得越来越温顺,与人的距离拉得越来越近。由此我想到了眼下很时髦的一个词汇,那便是许多人尤其是政府机关里的人常挂在口上和写在纸上的“和谐”一词。  相似文献   

8.
初识北海舰队训练基地主任王发令,他那一米七五的身高、黑红的脸庞给人的感觉是刚毅、果敢、睿智、沉稳。细心的人从那凝重的眉宇间,可以看出他似乎每时每刻都有太多太深沉的思考;从他不苟言笑的话语里,可以发现那双洞察力极强的眼睛是多么敏锐;他的神情并不很威严,但他的言辞、他的思想、他的工作作风,他以一个职业军人29年来所做出的一切,是那样令人不由得刮目相看、肃然起敬!  相似文献   

9.
裴仰山文革前是河北省委书记处候补书记兼省监委书记。1965年的夏天,省委通知仰山去北戴河参加"省委书记处生活会"。从北戴河回来后,像是变了一个人。原来就很瘦的他更瘦了,原来爱说爱笑的他,变得沉默寡言了。更奇怪的是,他不再去上班,整天待在家里写东西,而且秘书一来,两人就关在屋子里,秘书一走,他把所有的东西,一股脑儿锁进抽屉里。种种反常现象让我忐忑不安。可问到他,他却什么也不说。直到有一天,我发现锁着的抽屉里露  相似文献   

10.
正民国肇造,百端待举,财政自不待言。在娘子关内,应招自陕西归来的张瑞玑,被临时省议会选举为山西财政司长。临时大总统袁世凯于1912年5月14日正式颁布了这一任命。回山西前,张瑞玑(1872-1928)已"宦秦十年"。他是山西赵城县(今洪洞县赵城镇)人,字衡玉,号老衡、窟野人。1903年中进士,以知县分发陕西。他的文章经济誉满关中,上达"天"听,光绪、宣统均"传旨嘉奖"过。《兴平县  相似文献   

11.
金兴明 《收藏家》2010,(7):42-44
唐驼是上个世纪30年代上海有名的写市招的高手。和他同时的还有天台山农刘介玉(1878—1932年)、马公愚(1890-1969年)。刘介玉学清道人李瑞清的魏碑,骨架峥嵘,结构比清道人还要夸张。马公愚的字则敦实厚道。三位写市招的高手,以唐驼最受欢迎。如今,上海那家以经营绸缎棉布闻名的老店“老介福”,店门口挂的金字招牌,还是唐驼当年写的那几个字,这是唐驼卖字生涯的处女作。  相似文献   

12.
《炎黄春秋》去年约我写一点回忆父亲的文字,因公务繁忙我未敢答应,后又将刊载其他同志写我父亲文章的杂志送我,使我和家人很受感动。我的父亲田家英生性活泼、开朗,长期在中央机关严谨有余的氛围里工作,竟一点没有改变他那洒脱不羁的性情。他有一方从地摊上买来的古印章,上刻“活泼泼地”,他特别喜欢,我以为那正是他的本性。父亲喜与人交往,好友来了,或清茶一杯,或茅台一盏,品酌之间,纵论天下。他曾对人说,他视人生两件乐事,一是读好书,一是和志趣相投的人聊天。的确,父亲有许多可以交谈的朋友、书友、挚友。何均伯伯就是…  相似文献   

13.
一联两挽     
裴伟 《钟山风雨》2014,(4):62-62
正1998年,著名学者、中国社科院原副院长李慎之在题为《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的悼文(写于钱锺书逝世后六日)里,将钱锺书誉为"天不能死,地不能埋"的人,并透露了别在花篮上的一副挽联文字,他回忆:事情来得匆忙,他什么都没有准备,一直到了八宝山,才买了一个装着白菊花的花篮。想写一副挽联别在上面,·临时想不出词儿来,凑了两句"万流失倚依,百代仰宗师",可能是陈三立诗里的句子,虽然文字拙直,但是钱先生是当得起的。2010年,著名学者、中国社科院美国研究所原  相似文献   

14.
学会品茶     
学会品茶,学会的是一种心境"唐朝有个爱茶的人,写了《茶经》三卷,流传了千年,他是个真正懂茶的人,人们叫他茶仙..…,,, 父亲是个嗜茶如命的人,常常给我讲着他的"茶经",那时我并不懂茶,只看父亲那沉醉的模样,便觉得这茶,定是好喝的。  相似文献   

15.
徐天祥 《古籍研究》2002,(4):136-139
吴老离开我们已经七年了。吴老又一刻没有离开我们。我的案头有他老人家送给我的好几本作,书页上苍劲的题字还散发着淡淡的墨香;我整理的两本古籍里有他写的序言,序言中洋溢着一行行热情鼓励的话语;我收集的杂志里有他的许多章,章中有他老人家议论风发的字。每当我翻检它们的时候,老人那音容笑貌便栩栩如生地浮  相似文献   

16.
上个世纪90年代一个春天的早晨,阴法唐一个电话将我召在大拐棒胡同的邸宅里,刚落座,他便拿出一份约稿信说:“人老了,都在忆当年的峥嵘岁月,二野的老人要征集《二十八年间》,写小平同志从师政委到总书记的经历,分给我的题目是邓小平与西藏。我觉得很有意义,毛泽东同志是马背上崛  相似文献   

17.
有天张香华(诗人,柏杨妻子)给我一封信。那是30年前我写给柏杨的,他还保存着。她说,你拿回去作纪念吧。那封信里写了些爱国、互勉的话。今天看来,我不会说好笑,倒自省是否还抱持当年的想法。当年柏杨就是今天我这个年纪,他在"国父纪念馆"地下室"匪情研究中心"养着。那是属于中国国民党的"党产",负责人是中统的老特务,一个像电影《色,戒》  相似文献   

18.
杨乃云  雷发林 《旅游》2005,(10):38-47
十三陵野陵,于我,于大多数人来说,一直都是十分神秘的。曾经看过一些零零碎碎关于野陵的照片,那风雨飘摇中如破草帽般的明楼,那几百年风雨侵蚀的破败围墙,那被雷击的无头松柏,甚至是那满院的狗尾巴草,都透出一种“野”的残缺、悲壮,诱引着人想去寻觅,即使许多人现在仍只能隔铁门内望。而我们,则有幸得以零距离接触到了所有的野陵。  相似文献   

19.
在香港,有两位作家的名字是家喻户晓的,不折不扣,毫不夸张。一位是"武侠"大师金庸,另一位就是"科幻"高手倪匡。金大侠的情况无需赘述,倪先生的简历有必要交代一二。倪先生自称是"世界上写汉字最多的人",因为他自1957年从内地迁港后,一气写了整整30年,一个星期写足7天,每天要写数万字。令人称奇的,是他写30年而灵感不断,  相似文献   

20.
雪蓝。您好:最近真的很头疼,我的正上初中的儿子虽然内向了些,但是一直都很乖,可是最近他却像变了一个人一样。老师告诉我们,他经常把同桌的课本藏起来,还在别的同学写好的作业上泼墨水,回家问他缘由,可他却什么都不说,我们真的很苦恼,为什么他会变成这样?一名困惑苦恼的家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