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九九七年三月,黄陵县地方政府对府河大堤进行扩宽加固工程。在盘龙城遗址以东约500米的原郑家嘴村落(现已搬迁)设取土场。在取土过程中,发现古井一口(编号ZJ1),闻讯后工作站即派员进行抢救性清理。ZJ1位于盘龙城古城址的东部,仅隔盘龙湖相望,盘龙城遗址在盘龙湖西岸,郑家嘴是盘龙湖东岸的南北走向岗地,古井在岗地最南端的边缘上,府河岸边,现属府河涨水季节的河床内〔图一〕。一、水井的形制与结构ZJ1为圆形上壁竖洞式井。由生土壁、过滤层、井圈三个部分组成。生土壁:它是直接在生土上挖成的坑壁,壁面粗糙,人工略加修…  相似文献   

2.
一九六三年湖北黄陂盘龙城商代遗址的发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文物》1976,(1)
盘龙城遗址位于武汉市北约五公里的黄陂县境。整个遗址处在一片起伏的丘陵地带,西有甲宝山,东、北两面为盘龙湖围绕,南去一公里有府河流过,形成一个三面环水的半岛似的岗地。遗址主要分布在江家湾到孙家坟、李家咀一带,南到王家咀、艾家咀,西北到邓家大湾也有遗址发现。面积东西长约1100米,南北宽约1000米,中心区约5平方里左右。遗址东南部有半里见方的土城一座。解放以来,这里不断出土青铜  相似文献   

3.
盘龙城一九七四年度田野考古纪要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文物》1976,(2)
盘龙城在今湖北省武汉市北五公里许的黄陂县滠口公社叶店大队境内,南边紧靠流注长江的府河,北面是一带小土岗,东北面今为盘龙湖。从古城周围到城北土岗,都有商代文化堆积,整个遗址,断断续续地分布在东西约1,100米、南北约1,000米的丘陵地带上。现每逢夏、秋涨水季节,古城的东、西、南三面环水,枯水时则可在盘龙湖靠近西岸的湖底及其迤南处发现商代地层和墓葬,可知当时城内城外,终年陆地相连,地貌与今大不相同(图一)。这种变化,联系到宜都、江陵一带数  相似文献   

4.
正如果你从未亲临此地,你永远也无法想象,在繁华的江城——武汉市竟还潜藏着这么一片隐蔽的"城市绿洲"。她南邻府河,北靠盘龙湖畔,依天然水体与人工院墙为界,将一片绿水青山与周遭的四衢八街分开。墙外,车水马龙;墙内,草长莺飞。彼岸,高楼栉比;此岸,漱石枕流……缠满绿藤的院墙与汩汩湖水隔绝的不仅仅是都市  相似文献   

5.
<正>在老省城武昌的诸多方物中,历史上有四样时令菜蔬,承载了一方水土的乡愁情结。笔者记忆中的老辈人,常津津乐道:“司湖汗菜沙湖藕,洪山菜苔南湖蒿;四样方物有缘品,不枉武昌走一遭。”司湖汗菜“司湖”这个名字,对于今天的年青人来说,已经非常陌生。司湖遗址,就在今天的武昌廉政公园至中华路小学一带,东起解放路,西到都府堤。1950年代司湖改造成公园后,司湖水面随即消失了。  相似文献   

6.
商代盘龙城遗址,位于武汉市北郊黄陂县境西南的盘龙湖畔,与今汉口城区近在咫尺,仅隔府河相望,是武汉市辖区内发现最早的古代城址,经多年考古发掘研究,证实是商文化在长江流域发展极其重要的物证,考古发现的城址、宫殿、濠沟、手工业作坊以及出土大量精美的青铜器、玉器、石器等奠定了它在考古学领域以及城市发展史上的地位,有关的专家学者多倾向于这里是武汉市文明的起源之地。为配合“武汉建城年代及商周时期武汉历史综合科研”项口,由武汉市博物馆和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盘龙城工作站、黄陂县文物管理所联合组成考古队配合中国地…  相似文献   

7.
盘龙城之名的由来,民间祖传有三说,一说盘龙城靠近盘龙湖,因盘龙湖而得名。二说因盘龙城四周为江,河水系所盘旋而得名。三说曾有地方志和解放前的旧地图称盘龙城为“盘土城”,其意是因“城是土筑,其形为方盘”。我们可以从民间传说中且有字可依的资料来证明这一名称的来历:  相似文献   

8.
《文物》2017,(4)
洪武十一年(1378年),朱元璋改封吴王朱■为周王,建藩开封,并在宋皇宫的旧基之上修建王府。王府遗址位于今河南省开封市龙亭公园一带,地处现存明清城墙的中北部,今均淹没在潘湖和杨湖水下。遗址内清理出房屋、廊庑、城门等遗迹,并出土了大量陶器、瓷器、漆木器等,瓷器尤以青花瓷为大宗,多为生活用具,器形主要有碗、碟、盘、盅等。本文择部分明周王府遗址出土青花瓷器进行介绍,并对其进行初步研究。这批瓷器的发现为明清之际青花瓷器的研究提供了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9.
奇怪的怪     
陈珍 《文史月刊》2010,(9):80-80
不辞而别的漏水湖:爱尔兰有一个两平方公里的湖,每隔几年,湖水就要消失一次。原来是在湖的底部,有两眼井,消失的水,就是顺着这两眼井漏下去的。科学家认为,在这个湖的底下,还有一个湖,当它的水位下降时,两个湖就合成一个,上边的湖水就不见了。  相似文献   

10.
通过调查勘探确定了万福垴遗址是一处以春秋时期遗存为主要内涵的大型聚落遗址。在其周边还发现了杨家咀、桂溪湖、中沙湾等三个遗址。桂溪湖遗址的年代范围为西周晚期至春秋时期,以春秋时期遗存为主要内涵;中沙湾遗址以战国时期遗存为主要内涵;杨家咀遗址的年代为东周时期。  相似文献   

11.
黄伊 《江汉考古》2015,(2):116-120
<正>盘龙城遗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二十世纪中国100项考古重大发现之一,也是"十一五"期间就被列入国家大遗址项目库的100处重要遗址之一。在考古发掘与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如何保护规划利用一直是盘龙城遗址新时期以来的重大课题。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便形成了《盘龙城遗址风景区开发规划》。2006年,在国家《"十一五"期间大遗址保护总体规划》思想指导下,又编制了《盘龙城遗址保护总体规划》,进入"十  相似文献   

12.
正从2013年起,盘龙城遗址的田野考古工作从服务于大遗址的保护与展示出发,探究盘龙城聚落布局和地理环境变迁。以武汉大学历史学院、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武汉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盘龙城遗址博物院四家单位为主体,组成盘龙城考古工作队,并联合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武汉大学遥感信息工程学院等多家单位,在盘龙城遗址范围内水域开展大规模的水下考古勘探测绘工作,意图通过探索新的考古领域,复原盘龙城遗  相似文献   

13.
正2013年下半年,盘龙城遗址内村民整体搬迁工作结束,盘龙城遗址博物馆对遗址范围内所有地面临时建筑和养殖场进行了彻底清理。笔者在巡查盘龙城城垣西仅一水之隔的小嘴遗址时,在小嘴岗地东坡中段的湖边,发现一近圆形红烧土圈遗迹和几个小型近圆形黑灰遗迹,这些遗迹的特征与盘龙城遗址其他地方发现的遗迹现象有所不同,同时采集到一些小型石范残件和石器、陶器残片等。现将具体情况介绍如下。(一)采集的主要遗物  相似文献   

14.
<正>上林湖的文物保护工作起步非常早。上林湖越窑遗址早在1963年就经由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了加强遗址的保护和管理,慈溪市政府于1987年批准建立了上林湖文保所,作为上林湖越窑遗址保护管理的常设机构。当时对于遗址的威胁,主要是人们挖沙、建坟,也有一些盗掘现象发生。建坟会破坏环境,挖沙会破坏窑址,所以当时市政府发布通告,明令禁  相似文献   

15.
近日,宁夏石嘴山星海湖湿地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全国20处国家湿地公园之一。截至目前,我国已建立国家湿地公园38处,面积36万公顷。星海湖位于石嘴山市大武口区城区东部,山水大道穿湖而过。总面积43平方公里,湖水面积20多平方公里。这里曾是明代古沙湖遗址,原为城市边缘的一片湿地。近年来,石嘴山市委、市政府以湿地生态环境抢救性保护和开发利用为出发点,以防洪、调洪、  相似文献   

16.
试论点将台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点将台文化是以江宁县点将台遗址命名的考古学文化.一、点将台文化的发现和分布范围点将台文化遗存,最早发现于1956年发掘的南京安怀村遗址,其后在南京太岗寺遗址亦有发现,但囿于当时的认识,大多归入了湖熟文化的范畴.1973年发掘了江宁县点将台遗址.遗址分为上、中、下三个文化层,中文化层属早期湖熟文化,下文化层属于一种新的考古学文化,即点将台文化.这是第一次从考古地层学上对点将台文化遗存与湖熟文化遗存进行划分,由于早期湖熟文化地层叠压在点将台文化地层之上,从而证实了点将台文化在时代上早于湖熟文化.  相似文献   

17.
2005年,武汉市盘龙城遗址博物馆筹建处与黄陂区文物管理所联合,对盘龙城遗址周边及黄陂区内的部分区域进行文物调查。盘龙城遗址西北部约1.5公里的磨元城遗址,是这次调查工作的重点。现将磨元城遗址调查情况简报如下。一地理位置磨元城位于江汉平原与丘陵交界的府河  相似文献   

18.
2005年6~7月,南京博物院对新浮遗址进行试掘,发现了灰坑等遗迹,出土陶器、石器以及少量的原始瓷器等遗物。该遗址属于早期湖熟文化,遗物与郑州二里冈遗址下层有很多相似之处,年代相当于中原的商代早期。此次发掘丰富了早期湖熟文化的内涵,反映了早期湖熟文化在茅山山脉以东也有所发展。  相似文献   

19.
浙东上虞皂李湖灌溉区域以运河为界,运河北岸为湖水灌溉区,南岸则不在灌溉范围之内。运河干涸时,县级官府希望开湖水济运,这与南岸民众旱时要求分水灌溉之愿望契合。因此,在明代的湖水纠纷中,北岸灌溉区湖民与县级官府、南岸民众间的矛盾始终存在。北岸灌溉区湖民通过构建湖由曹黎二姓割田而成之"史实",抵制官方济运与南岸分水之诉求。万历年间,南岸精英家族通过编纂由县级官府主导的地方志,意图将湖泊变为公有,使双方矛盾彻底激化。湖水灌溉的地理区域界限、运河两岸农田分布差异和家族势力等综合因素,决定了湖水纠纷的发生及运作过程。矛盾双方通过对文献的建构与解构,以实现护水与分水之目的。  相似文献   

20.
今年是盘龙城遗址发现 51周年。在经过多年的发掘勘探所得的资料基础上,人们对盘龙城遗址的认知和研究也逐步地走向深入。2001年湖北省考古研究所主编出版了《盘龙城——1963-1994年考古发掘报告》。这是1963年到1994 年这段时期在盘龙城所做田野发掘工作的收获成果。这些成果,具体地说明了盘龙城遗址对武汉城市发展历史的重要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