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传统的天文分野是基于"在天成象,在地成形"的宇宙生成论而构建出来的一套天地对应学说,其中蕴涵着丰富的政治文化和思想文化内容,值得我们从思想史及观念史的层面去加以考察。本文着眼于中国传统天下观的视角,对历代分野说体现出来的世界图景及其与国家政治版图之间的密切关系进行了系统研究,揭示出分野学说"分野止系中国"的文化地理观念,以及象征国家疆域主权、宣示中国与周边藩国政治臣属关系的政治功能。这些思想文化与政治文化特征所折射出来的就是充满华夏中心主义意识的中国传统天下观,自宋代以后,一些先知先觉的知识分子开始对这种狭隘的世界观提出质疑和批判,从而构成了晚清以后中国传统天下观崩溃的一个远源。  相似文献   

2.
余冬林 《黑龙江史志》2013,(21):103-104
志刚在《初使泰西记》中记述了美、法两国议会的职能范围、议事规则及其与最高统治者之间的关系等。但是,志刚依然是从"衙门"与"官员"的角度来理解议会的设置与议员的选举的,实际上,志刚将对西方文明的评判,置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框架之下。因囿于传统的价值观"、道器观"和以中华文化为本位的思维方式,当他观察法、美等国的议会文化时,看到的却是中国古代的"圣人之道"和贤人政治的理想。  相似文献   

3.
当代中国政治文化构建的一种历史审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强调集权主义、注重伦理关系、强调道德至上 ,其最大优点就是注重人生的理想和精神因素的作用 ,而最大的弊端是重人治、轻法治 ,“文化大革命”将中国政治文化的特点充分展现出来 ,特别是将传统政治文化的缺陷充分显露出来。这说明传统政治文化对我们存在着深远的影响 ,因此我们要从自己历史上的政治文化中 ,找到稳定的、持久的、有积极意义的因素 ,从传统中构建“现代政治文化主体意识” ,即在构建当代中国政治文化时 ,要在重视精神理想的中国政治文化中 ,注入法治文化的基本要素 ,形成更科学的政治文化。  相似文献   

4.
《民俗研究》2021,(5):95-108
作为一种政治文化传统的"礼俗互动"话语及其实践,建构了传统社会的统一性。顾炎武的风俗教化观是传统"礼俗互动"的缩影,他认为作为一种政治文化的风俗是全民性的,论世必考其风俗,历史兴衰与风俗美恶联系紧密。整顿风俗必然要以礼乐教化为纪纲,"民德厚而礼俗成"是其风俗教化观的主要宗旨,其风俗教化观对当下的礼俗互动话语具有一定的现代启示意义。新格局下的"礼俗互动"话语及其实践方兴未艾,传统礼俗的现代性转化及其互动为我们理解当下中国社会提供了新的视角,发挥这种本土思想资源在国家治理与民间自治上的社会整合功能,有助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社会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5.
王志刚 《黑龙江史志》2013,(15):155+157
顾友仁博士的著作《中国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阐述了我国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历史进程,论述了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纳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使命,提出了"马克思主义教育与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相融通"等创新观点。文本基于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视角,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全新的盘点和分析,使我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有了更全面的认知和理解。在"国学热"与党和国家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今天,该著作的出版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6.
<正>一问题的提出圣人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理想人格,在传统思想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诸子依据自己的理想人格塑造各自不同的圣人形象。有学者立足儒家圣人观的表达,试图透视中国文化的精神(王文亮:《中国圣人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4~22页)。但在《庄子》文本中,最高理想人格的内涵却非圣人所能体现。至人虽不是《庄子》原文中的唯  相似文献   

7.
对人生的终极关怀始终是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主流.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中心问题是人的问题,其特点是从"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出发,从中确立自己的价值理想和生活意义,为人生文化提供种种价值理想和实现此等价值理想的途径与方法.这是中国传统文化区别于西方传统思想文化的重要标志."天人合一"思想是其中突出的表现.  相似文献   

8.
李萍 《攀登》2005,24(6):55-57
政治价值是指那些为全社会所普遍认可和追求的理想政治目标和政治状态,是评价政治生活和政治发展的基本标准。追求国家的稳定、社会的和谐,历来是执政者治国的一个政治目标,也是人们普遍追求的一种理想。为此,本文认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要借鉴和吸收中西方传统政治文化中具有积极、合理的政治价值成分,也要不断探索人类共同追求的崇高价值取向,尽快形成转型时期的主流价值观,这就是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相适应的公平与正义观。  相似文献   

9.
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具有深厚的中国历史传统与政治文化传承,代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方向,具有浓郁的中国特色和社会主义风格,它主要具备三个方面的特征:第一,与中国国情相匹配,突出表现为有雄厚的文化资源作支撑,一是中国儒家思想中的"和合"政治文化传统等政治理性和智慧,二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中国革命中的统一战线和政治协商的思想;第二,是当前中国一种有效的民主治理形式,有着最广泛  相似文献   

10.
刘铭  徐传武 《民俗研究》2010,(2):104-113
"七七"丧俗是中国传统丧葬风俗文化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它的源头,应当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对数字七的崇拜和由之而来的儒家的"七虞之礼"。另外,渊源于我国传统文化的道教的"七七"奠和佛教的"七七"斋对该丧俗的形成亦有重要的影响。三者之间相互融会才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而又影响深远的"七七"丧俗。  相似文献   

11.
<正>"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在精神和重要特征,"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目标。中国的群众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从原始社会先民的生产劳动之中诞生以来,就寄托着先民的美好社会理想,洋溢着和谐精神。群众文  相似文献   

12.
刘保刚 《史学月刊》2022,(4):92-102
天下观是中国文化的核心理念。中国天下观如何形成?内在理念是什么?对中国自身有何影响?作为中国文化的辩白者,钱穆先生对此有系统的阐述。钱穆认为中国天下观不是地理、政治、文化等意义上的中国中心观。中国天下观是一种心胸,一种道义,它以人文关怀为本。它追求的是人与人相处的大通之道,而不是消灭差异的大同标准。中国人所说的大同是大处同,而非处处同。由人总是人,人性善这个大同,求人与人能够心灵、情感相通。中国天下观是由中国的地理环境,以及中国历史发展过程所造成。中国天下观对中国疆域、民族、文化的形成都有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3.
传统政治文化在中国传统政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其中,作为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主要内容的儒家学说为我国封建社会的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传统政治文化不仅在当时造成了震撼的影响,而且对现代中国政治经济的繁荣与稳定也起了不可磨灭的积极作用。于是,研究传统政治文化的历史影响就成为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相似文献   

14.
《攀登》2017,(1)
和合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为中国特色政党制度构建提供了深厚的政治文化土壤。当前,将中华和合文化传统与现实国情结合,以现代政治文化的培育促进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发展完善,应倡导现代和谐理念、和谐意识,重视"差异""不同"在科学决策中的价值,完善"和而不同"的党际互动机制。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学者们对人文主义的深入研究,发现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在一定程度上渗透着人文主义思想。这一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对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及法律制度等领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唐朝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政治、经济、文化、法律制度空前繁荣的朝代,这与唐初统治者李世民的人文主义思想是分不开的。唐朝在立法司法指导思想上、政治经济制度改革上都体现了唐太宗李世民的人文主义思想观。  相似文献   

16.
中国传统民居建筑文化的自然观及其渊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沙润 《人文地理》1997,12(3):25-29
本文讨论了中国传统民居建筑文化以功用观、审美观及生态观为内涵的自然观,并分析了它们的产生渊源是中国的地理环境、当时的自然经济以及中华和合文化中的"天人合一"思想。  相似文献   

17.
在传统中国的复杂社会系统中,"礼俗互动"奠定了国家政治设计与整体社会运行的基础,并在"五四"以来的现代民族国家建构中有所延续。礼俗互动的核心要义,是借助全社会的广泛参与,将国家政治与民间"微政治"贯通起来,保障社会机制内部的脉络畅通,以文化认同的方式消除显在与潜在的社会危机。在全球化、信息化急速发展的今天,我国面临着国际规则、国家法权与民间治权等方面的多重考量,礼俗互动所寓含的传统政治智慧与社会运作机制或有助益。  相似文献   

18.
曹婷 《神州》2012,(21):211
中国传统哲学和美学思想中的创作理论有很多与西方艺术流派表现出的观点是相通的。道家老子思想中"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的意境与西方极简主义设计理论的"少即蕴含更多"相近似,"简"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简约,清醒,洁净,是美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19.
在胡适的著述中不乏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严厉批判,以至其被认为是"全盘西化"论的代表人物,更有甚者,称其为"洋奴"。但遍观胡适的英文著述,却给我们以完全相反的印象,在其英文著述中,胡适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炽烈的依恋与爱护,对传统文化多方回护。这些表达与中文著述多不一致,甚至看似矛盾,本文拟就此做一简单探讨。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传统农村聚落营造思想浅析   总被引:21,自引:4,他引:17  
金涛  张小林  金飚 《人文地理》2002,17(5):45-48
本文通过对中国传统农村聚落营造思想的探索,旨在引发对现代村镇建设活动的思索。文章首先从以下四个方面考察了传统农村聚落建造的相关特征表现:顺应自然的村落用地选址;注重整体架构以传达传统文化意蕴的古村落空间组织;富于变化而形式多样的街巷广场;因地制宜而各具特色的传统民居。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揭示传统农耕社会"天人合一"的环境观的内涵,及其体现在农村聚落规划设计中的基本思想,即与自然环境相和谐的生态观、与传统社会环境相适应的形态观、寄托民众关怀生命之情感的情态观、和表达中国传统文化追求的意态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