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出生于一个旧军人家庭。父亲曾跟随黄国梁参加过北伐战争,在中任个小官:当时黄国梁是山西一标标统,阎锡山是二标标统,打进西巡抚衙门后,击毙了山西巡抚陆钟其,阎锡山掌了兵权。后来黄国梁编成了十二混编旅,父亲退出了军界。回不了老家,便在晋买了房子和十几亩地,带家眷留在了山西,有时帮黄国梁办一些地方上的事。  相似文献   

2.
浅谈阎锡山旧居的建筑装饰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西省定襄县河边镇阎锡山旧居是民国时山西督军兼省长阎锡山的一座私邸。它始建于1913年,1937年抗战爆发时停工。先后建成了东花园、西花园、上将军府、都督府、得一楼、串心院、新南院等30多个院落,700多间房屋(现存500间),总占地面积达30000余平方米。  相似文献   

3.
正阎锡山,字百川,山西省五台县河边村(今属定襄县)人,1883年10月8日生于地主兼商业高利贷者家庭。1911年10月29日策动辛亥革命太原起义成功后任山西军政府都督,1916年7月任山西督军,1917年9月兼任山西省长,从此集山西军政大权于一身。1928年3月任山西省政府主席,同年6月任京津卫戍总司令,执掌晋、察(察哈尔)、冀、绥(绥远)四省和平津两特别市的军政大权,成为雄踞华北的军阀。1930年发动蒋(介石)、阎(锡山)、冯(玉祥)中原大战,被推举为北平国民政府主席,  相似文献   

4.
1937年11月4日,日军向太原推进着,24架轰炸机在太原上空穿梭似地俯冲扫射,丢下了一批又一批炸弹,炸得墙倒屋塌,死伤无数。在此危急关头,张震和留守人员请周恩来副主席和彭雪枫主任隐蔽在成成中学内预先构筑好的简易地下防空洞里。当天傍晚,沉雷似的炮声隐隐可闻,太原城内的阎锡山和省主席赵戴文得知日军一部占领阳曲后,慌忙弃城乘车逃出混乱的太原城。这时,太原城内散兵游勇趁火打劫,敌特汉奸公开活动。周副主席镇定如常地问道:“阎锡山、赵戴文走了没有?”彭雪枫、张震回答:“他们早就走了。就连第二战区长官部、太…  相似文献   

5.
正西安张七先生,珍藏着他"太爷爷"张瑞玑(1872-1928,字衡玉,山西赵城人)逝世后的3册"哀挽簿"。张七先生是张瑞玑长孙祖望之子。"哀挽簿"里写满挽词、挽联、挽诗,大多是民国时期军界、政界、文教界、工商界的名流:黎元洪、宋子文、阎锡山、温寿泉、张凤翙、陈树藩、井岳秀、孙岳、胡景铨、徐永昌、田桐、刘盥训、丰玉玺、赵戴文、南桂馨、崔廷献、贾景德、杨澄源、常旭春、李亮工、张贯三、高时臻、王录勋、  相似文献   

6.
阎锡山统治(1883-1960)山西伊始,十分重视工业的发展,尤其是从民国初年到抗战前夕更是对工业发展倾注精力,在这20年的时间里,阎锡山相继颁发并实施了"六政三事"、"厚生计划"及"山西省政十年建设方案"等计划和措施,这些计划对山西经济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特别是对山西近代工业影响甚大,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有助于了解阎氏对山西近代工业发展的作用,同时对我们当今山西省转型跨越发展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杜任之同志,是山西民主同盟的创始人,是我国社科界的知名学者,他毕生追求革命,献身党的事业,在长期的爱国民主运动、新中国的解放及科学文教的建设和发展诸方面,都做出了突出贡献。 我认识任之是在40年代第二战区首脑部驻地的晋西吉县克难坡,当时我任阎锡山的秘书。他每次因公见阎,总要到秘书室与徐墉若和我坐一坐,谈谈时事,而后去阎新居住的窑洞与阎议事。记得是1942年秋,阎派他去孝义地区任组、政、教、经统委会主任。临行前他去找我说:“蓼源,陪我看看赵老先生。”我遂陪他去距我办公处不远的省政府主席赵戴文居室。恰好宗复(赵戴文之子)同志由隰县回其父处,相见甚欢。赵老先生对杜说:“你走我知道了! 孝义那里形势复杂,你要谨慎。日本人想经济上困死我们,你去要和晴波(指楚溪春)配合,打破日本人的经济封锁。这是  相似文献   

8.
正侵华日军战后"残留"是个重要的事件,它发生在我们山西省。日本战败后,军国主义势力通过与阎锡山"合谋",以"编入山西军的残留军事体制",保留武装部队,"残留"在中国大陆。日军"残留"后继续制造战祸,与阎锡山部队配合对解放军作战,在山西解放战争中被彻底消灭。这段历史是山西抗日战争史、解放战争史中不应缺笔的内容,也关涉对历史人物阎锡山的评价。几年前就看到过《残留》一书作者孔  相似文献   

9.
山西省银行是原山西官钱局改组的,以后经过官督民营、官商合营、官营民监等形式上的变更,值都是在阎锡山控制下为其统治山西服务的.我于1923年(民国12年)进入山西省银行,分派到平遥分行,中间任过太谷行的管理及总行营业组长,最后于1934年担任山西省银行天津行的负责人.七七事变时,我拒绝了  相似文献   

10.
正2011年,为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山西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征集山西辛亥人物史料并编辑出版《山西辛亥人物传》。其间,笔者通过查阅历史资料,采访收集有关人员口述史料等方法,收集整理了山西辛亥人物黄国梁的资料,并作《黄国梁》一文。文末,录入所收集的一份资料附言中就黄国梁先生后人为其修墓筹集费用一事所作的说明:"上世纪80年代,台湾开放赴大陆探亲后,黄国梁长子  相似文献   

11.
1883年10月8日,阎锡山在山西省五台县河边村(今属定襄县)出生,乳名万喜子.1892年,9岁的阎锡山入本村私塾读书.一次,他从村东狼窝提回两只小狼悬于村里树上,急得老狼天天在村里奔跑吼叫,全村不得安生.又一次与同学争吵,他用小刀把对方刺得鲜血直流,使同学们都不大敢和他接近.这些,显出了其性格的某些方面.  相似文献   

12.
城野宏,在日军占领太原期间,曾任伪山西省公署顾问辅佐官,名义上是汪精卫国民党南京政府的应聘者,实质上是日本山西派遣军司令部的政治要员和侵华日军总部安插在汪伪政府内的代理人。抗战胜利后,为继续控制山西,确保并利用山西的丰富资源为日本军国主义卷土重来服务,他提出了日俘“残留”山西的理论,诱胁日俘和日侨万余人“残留”山西。这一谬论正好与阎锡山利用日俘维持其统治的想法不谋而合,故深得阎锡山重用,曾任山西省保安司令部副司令、暂编独立第十总队少将总队副、“合谋社”军事组长等多种要职。  相似文献   

13.
在山西省定襄县河边村阎锡山故居,有一座正厅叫“当仁堂”。当年,这里曾发生了历史性的一幕。  相似文献   

14.
我与阎锡山接触是从1932年开始的.1932年1月、10月,我作为山西省抗日救国学生联合会常委、“一二·一八”惨案后援会主任委员,曾两次受学联会选派向阎锡山请愿.一次是请阎锡山出山抗日,惩办“一二·一八”惨案凶手;一次是促请阎锡山出兵抗日,支援热河.1933年作为李冠洋青年救国团青年委员,曾多次出席过阎锡山召集的会议.1936年,我作为自强救国同志会青年委员和山西“牺盟会”执委、常委,与阎锡山的接触就更多了.  相似文献   

15.
阎锡山(1883—1960),字百川,山西省五台县河边村人。阎1902年入山西武备学堂,1904年入日本士官学校,1905年加入同盟会,1911年辛亥革命后任山西都督,从此长期盘踞山西。1927年,阎锡山投靠蒋介石集团,任陆海空军副总司令、国民党第三集团军总司令,兼山西省政府主席。1928年6月12日,奉系军阀张宗昌、褚玉璞退出天津,阎锡山的国民革命军第三集团军占领京津。  相似文献   

16.
《文物世界》1999,(3):64-64
在山西省定襄县河边村阎锡山故居,有一座正厅叫“当仁堂”,当年,这里曾发生了历史性的一幕。  相似文献   

17.
1917年9月3日,阎锡山以都督兼山西省长独揽全省军政大权后,开始按照他的治晋方略进行了一系列的社会改革。整理村范就是这一系列改革中最重要的一部分。阎锡山在分析了当时山西社会各阶级的现状后认为:民国以来,山西商人已形成一支不可忽视的社会力量。  相似文献   

18.
1984年,在山西省忻州地区定襄县发现了孙中山先生“博爱”手书真迹,当时,在全国尚属首次。 1984年3月,忻州地区文管处文物普查队分成七个小组,开始大规模文物普查工作,其中第七小组负责普查定襄县、五台县文物。组长王效平,成员丁伟高、康贵生、祁俊伟共4人。他们在1984年4月1日,于定襄县季庄乡后营村李会元之家发现此物。李会元先生时年78岁。据他讲,其兄解放前在五台县河边村(今属定襄县)阎锡山旧居东花园当厨师,在战乱中得此物后长期珍藏。其兄去世后传于他。李会元把此幅孙中山先生手迹无偿捐献给文物普…  相似文献   

19.
张学良先生在本世纪30年代,为中华民族生存,为促进国共两党的合作,共同挽救国家的危亡,抵抗日本帝国主义的疯狂侵略,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半个多世纪的历史证明,张学良是一位可敬的民族英雄、抗日救国的“千古功臣”,其英名将光照华宇,永载史册。 张学良先生当时为达其联共抗日的愿望,在西安事变前,曾与国内诸多实力派人物进行联络,意图说服他们谏蒋联共一致抗日,其中与山西阎锡山的联系尤多。 阎锡山在1936年10月9日和10月15日的日记里,就曾记载张学良派机要秘书李金洲和任过陆海空军副司令部的参谋长、东北军军长的戢翼翘(字劲成)先后来晋,商讨联共抗日,但细节未录。1989年我因公去美国,曾在洛杉矶阅李金洲之《西安事变亲历记》一书。其中谓:“张氏(注:张学良)对剿共产生怀疑,为明了素以老谋深算之阎伯川氏对剿共意见,密令作者以私人身份前往太原。作者到太原后先谒赵戴文氏,据称阎主任以剿共非计为念,理由为对内则将来无以对外也。继由赵陪同谒阎,所谈亦同。并称有机会将与张氏联合向蒋进言。返陕后  相似文献   

20.
叶昌纲撰写的《阎锡山与日本关系史研究》一书(25万字),作为《山西大学百年校庆学术丛书》之一,已于2001年12月,由书海出版社(山西)出版。从1904年7月阎锡山东渡日本留学起,至1949年4月阎锡山政权倾覆时止,阎锡山与日本的交往长达46年。本书就此间各个历史时期的阎日关系中的一些重要问题,以专题的形式进行考察和研究。故本书实际上是作在阎日关系史这一领域中研究成果的结集。其内容涉及军事、政治、经济和思想等几个方面。通观全书,我觉得有以下几个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