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运用现代科学仪器,超景深三维视频系统、扫描电镜能谱仪、红外光谱仪等对司马金龙墓木板漆画的制作工艺及使用材料进行分析,以了解漆屏画的工艺特点,为北魏漆器的研究乃至中国漆艺研究提供有力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漆工艺由中华民族最早发明,并经历代传承和发展形成了独特的漆文化。精妙绝伦的漆工艺制品承载着中华优秀文化,它含蓄蕴藉的材质之美、得天独厚的功能之美、流光溢彩的装饰之美、如胶似漆的意蕴之美,为人类文明做出了巨大贡献。其中,平遥推光漆器作为我国极富盛名的四大漆器之一,曾在海内外享有盛誉。然而,随着传统工艺的集体衰落,平遥漆工艺也随之陷入困境,如何能使传统漆工艺重新焕发生机,使我们博大精深的漆文化继续传承下去,是本文要讨论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玉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学界已经从多个领域对其开展了研究,但玉器的古代修复工艺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对出土玉器的修复痕迹进行研判和梳理,归纳可知中国古代玉器主要采用了常规修整、连缀修复、补配修复以及改制(型)修复等四种修复方式,其中连缀修复案例最多、形式多样。在此基础上,从古代玉器修复方式的选择、美观性、稳定性等方面对修复工艺的发展过程进行论述,有助于构建玉器的古代修复史并丰富对中国玉文化和中国古代科技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收藏家》2020,(8)
正中国玉器历史悠久,目前我国考古发现最早的玉器是黑龙江饶河小南山遗址出土的玉璧、玉环等,距今大约9000余年。在这近万年的玉器发展历程中,玉器不仅是实用品和装饰物,而且在宗教、礼仪、政治道德观等诸多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尤其先秦时代,玉器的使用有着严格的等级和规范制度,《左传》中曾记载:"匹夫无罪,怀璧其罪。"随着时代的不断变迁,玉器的使用也逐渐走向世俗化,摆脱了礼仪、  相似文献   

5.
殷墟时期漆器主要仿青铜器,种类较多,制作精美,纹饰繁缛,色彩艳丽,与当时社会生活、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宴乐战争等有密切关系。殷墟漆器制作与青铜铸造、制骨、制玉等一样,都是当时最重要的专业手工业门类。以辛店遗址为代表的殷墟漆器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大量的漆器参与到高等级墓葬的随葬器物组合中去,漆器与青铜器等配置在一起,形成完整的礼器组合,也使漆器具备了礼器的地位和功用。  相似文献   

6.
从上世纪以来,大同地区发掘了多座辽代壁画墓,墓葬中不仅出土了大量文物,还有风格多样的精美壁画,展现了辽代大同地区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本文从发掘墓葬壁画人物的服饰出发,以服装形制、材质及颜色等方面,探索蕴含其内的文化意义,从而展现了契丹统治下的大同地区的人文生活,体现了契丹民族与中原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相似文献   

7.
《收藏家》2020,(4)
正沈阳故宫是清王朝的发源地,是我国保存完整的清代帝王宫殿建筑群之一,以其为代表的盛京文化、清前文化是享誉世界的人类文化遗产。这里不仅保存着清努尔哈赤、皇太极、乾隆三个时期所建的建筑群,还尊藏着皇家珍宝。自清中期始,北京紫禁城曾向这里输送过大量帝后御用器物和宫廷艺术品,这里是与北京宫苑、热河行宫齐名的清代皇家三大宝库之一。据辽宁省档案馆现存道光及光绪朝形成的盛京皇宫所藏古物清册来看,其中在《翔凤阁恭贮宫殿各宫陈设清册》《飞龙阁恭贮器物清册》内,均登记了大量宫廷御用品,其中宫廷漆器数量颇多。  相似文献   

8.
在内蒙古自治区最西部的阿拉善盟,就在有着"世界第三大沙漠"之称的巴丹吉林沙漠的边缘,分布着先民们创造的珍贵文化遗产--岩画.这些岩画分布地点繁多,而以阿拉善右旗曼德拉山分布的岩画最为密集.也最为著名.其创作的起始年代甚至可以早到旧石器时代末期,上万年以来一直绵延未辍.岩画的创造者也包括多个北方民族,实为众多民族的文化艺术瑰宝.  相似文献   

9.
商代作为王朝国家,继承了新石器时代玉器的发展,商代晚期手工业发展,玉器种类增多,制作工艺更为精湛,玉文化较为繁荣,是王权社会发展的重要表现。妇好墓是商代后期墓葬的典型代表,对其出土玉器进行探析,讨论商代后期玉器象征神权与王权的文化内涵,得出商代后期巫术观念渐淡,玉器的神秘色彩逐渐减弱,王权象征的内涵不断增强。商代玉器的发展为周王朝借助玉器规范行为举止的礼玉制度奠定了基础,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镇墓神像的随葬始于春秋战国,历经汉、三国、魏晋南北朝、隋唐各代的不断发展和演变,形成富有时代和地域特色的各式镇墓神像。目前所见研究多就某座墓葬(墓葬群)或某个时代、地区的资料进行分类、分期,这些断片的作业很难把握其发展演变的全貌。本文在对全国各地出土的历代镇墓神像资料全面把握的基础上,首先提出一套新的命名与分类方案,进而从宏观角度对其形成、发展与变迁加以概括,最后就其体系问题提出自己的一些认识。  相似文献   

11.
"毁墓"是唐代一种特殊而又常见的现象,本文从文献记载和考古发现的唐代毁墓实证入手,分析了毁墓行为的实施主体、动机及期望达成的效果。又以唐昭容上官氏墓为例,通过考古发掘遗迹,试图还原唐代毁墓的具体做法。毁墓暴尸这种看似有悖常伦的行为背后隐藏着深刻而复杂的政治斗争和心理威慑因素。唐代当权者自武则天开始,就运用毁墓手段彰显其价值观,成为一种值得深入研究的现象,展现出包容博大的唐代社会的另一面。  相似文献   

12.
刘慧中 《南方文物》2013,(3):190-196
"人类的视觉图像并非凭空产生,是创造者与特定视觉环境作用的产物。若要分析其物质层面与社会情境,必须理解其功能与视觉作用。……历史的终极目的是要借助这些遗物复活人类的往昔,其中最重要的是已然消失的思想观念和社会结构的演变,……"①任何一个时代的艺术,都是这个时代社会真实的写照。本文拟就从图像学的角度对江西汉代墓葬花纹砖进行一个全新的诠释。  相似文献   

13.
高密度电阻率法是在传统电阻率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电探方法,它在考古勘探中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本文采用高密度电阻率法对江苏省无锡市后宅乡4个土墩墓进行了探测实验,探讨了高密度电阻法探测土墩墓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15.
墓葬是安置死者遗体的特殊建筑,是我们了解古代丧葬思想的重要媒介。汉代是中国古代墓葬制度形成的重要阶段,本文主要以汉代墓葬为例,就如何真实客观地释读墓葬信息进行探讨,论证了古代墓葬的诸多性质,如神圣性、象征性、礼仪性、等级性、安全性、时代性,并希望通过以上论证,解析中国古代墓葬制度演变的根源。  相似文献   

16.
张晋藩 《清史研究》2020,121(5):53-67
由于国情的特殊性,法制文明发达的古代中国没有出现一部单行的、纯粹的民法典,但民事立法仍大量存在。清代民法以《大清律例》"户律"、《户部则例》等为主体,不仅是中国古代民法的最后形态,而且面临向近代转型,《现行刑律》中的民事有效部分和《户部则例》中的民事有效部分,一直适用,直至1929年《中华民国民法》颁布才宣告终止。清代民法具有以下特点:民事法律渊源的多元化;以儒家礼法文化作为民事法律的指导思想;重视宗法族权,以家法族规补充国法;因案生例,循变立法。  相似文献   

17.
在全社会对文物价值的认识有深刻提升的形势下,文物安全成为文物工作的重点。云霄县唯一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陈政墓始建于唐代,是开漳文化中重要的不可移动文物。陈政墓的安全问题客观存在,设计一套文物安全体系刻不容缓。按照相关国家标准,通过勘察,陈政墓被定为一级工程。文章通过笔者自身参与项目的经历,从安防系统的设计到工程施工的全过程,对古墓葬安防工程设计进行一个深入的探讨与分析。  相似文献   

18.
葬玉是专门为丧礼制作的器物。成体系的葬玉礼仪在西周时期形成,春秋时期,秦人接收了周人的葬玉文化观念并发展出具有本土特色的葬玉体系。本文对陕西历史博物馆藏一批具有代表性春秋秦墓出土的葬玉,进行分类整理与介绍。  相似文献   

19.
苏轼作为文化巨人,一生中留下了大量的诗词文赋,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也有对古代壁画的描写。本文以苏轼诗文中的古代壁画为线索,对这些壁画的年代、属地、内容、作者进行考证,进而深入研究壁画作者的绘画风格及擅长领域,为壁画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银行业的稳定与否直接关系着国家金融系统的安定,由于它在经济中地位的特殊性,使得银行业受到比其他行业更为严格的监管。银行业的监管一般分为内部监管和外部监管。内部监管作为银行监管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银行业健康的发展,以及经济、社会的稳定都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中国银行业的监管结构框架在经过清末到北洋政府再到南京国民政府时期逐步的建立起来,其中的许多地方对当今金融体制改革仍有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