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十二星座币     
我国传统历法中采用无干地支纪年;十二地支与十二种动物相配,形成属相(生肖)。此说最早见于东汉(公元一世纪)。唐宋(公元八世纪)后已有生肖花钱。1976年香港首发十二生肖纪念币。  相似文献   

2.
张宏林 《收藏家》2013,(6):31-36
2013年是我国农历癸巳年,也就是生肖民俗中所称的蛇年。生肖中的“生”指出生年,“肖”是说相似,故也叫属相。所谓癸巳年,是以干支纪年的一种方法。干为天象,支为地象,故又称天干、地支。天干,又称十干,是甲、乙、丙、丁、戊、已、庚、辛、壬、癸的总称,通常用来表示次序。地支,又称十二支,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的总称,古代用以记时。  相似文献   

3.
丁酉话鸡     
按照我国传统的天于地支纪年法,公元2017年是我国农历的丁酉年,十二属相以酉为鸡,也就是鸡年.生肖动物排行榜里,鸡是十二属相中唯一的鸟类.  相似文献   

4.
玉鼠迎春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干支纪年的传统,十二生肖是与之匹配的民间动物纪年,即将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十二种动物,依次与十二地支搭配,称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鼠是十二生肖之首,与十二地支中的"子"相配属,故称作子鼠.  相似文献   

5.
辽代的纪时法建立在中原历法基础之上,由于史料缺略,其记载多见于金石文字中,但其种类繁多、错误不断,究其原因,是碑志铭记的作者多为下层知识分子。辽代的纪时法由纪年法、纪月法、纪日法和纪时法四部分组成。纪年法主要是年号纪年法和干支纪年法,还有十二辰纪年法、太岁纪年法和生肖纪年法;纪月法分为:四季纪月法、序数纪月法、十二支纪月法、干支纪月法、律吕纪月法、专名纪月法及其他异名纪月法;纪日法共分为干支纪日法、蓂荚纪日法、月相纪日法和五行纪日法;纪时法有三种:地支纪时法、特殊的天干纪时法和干支纪时法。对碑志铭记中的纪时法进行研究,对了解辽代"纪时内容"作用巨大,也能纠正因碑石残泐而产生的误释现象。  相似文献   

6.
今年为农历庚午年,六十年前的庚午,一九三○年六月八日(农历五月八日)为近代文化名人贵筑前辈姚华茫父忌辰。今年为茫父逝世六十周年纪念。一九七六年茫父诞生百周年时。正值文化大革命末期,动荡未定,没有什么纪念活动。  相似文献   

7.
十二生肖是标记时间的符号,但当我们去试图寻找生肖在时间长河中的痕迹,其早期形象却是模糊难寻。自何时而起,中国人开始用生肖来纪年?这个问题困扰了自古以来的许多人。不过可以确认的是,生肖自诞生之后,与人们生活愈发密切。  相似文献   

8.
司马迁《史记》关于战国时期诸侯各国的历史纪年,有许多自相矛盾、混乱不清的错误。这些错误中有的属于系统性的误差,有的属于个别性的误记。如齐桓公午的在位年数,《史记》中的《田敬仲完世家》和《六国年表》均作六年,面《竹书纪年》作十八年,但青铜器《陈侯午敦》的铭文记载有齐桓公午十四年的事。这说明,“《纪年》为是,而《史记》实非”,《史记》关于齐桓公午的在位年数存在着少记十二年的系统误差。又如,《史记》中的《秦本纪》和《六国年  相似文献   

9.
<正>生肖文化历受重视。羊,自古就是美好、财富、和平的象征。羊的形象,可追溯至远古岩画、新石器时期彩陶,以及商周青铜器。市场上流通的羊艺术品,门类众多,以铜器、玉器、瓷器、书画作品具代表性,总量上少于牛、马、兔、虎、鸡、鼠等生肖艺术品。2015年是乙未(羊)年,市场上生肖羊艺术品已热销。2014年12日5日北京保利秋拍,第二场古董珍玩,一件清乾隆时期的白玉卧羊为封面(长13厘米,图一),估价250万至350万元拍至460万元;清早期黄玉卧羊(长7厘米)估价10万至15万元,拍至26.45万元。  相似文献   

10.
周到 《中华遗产》2009,(5):14-15
我国的传统纪年,源远流长。除大家普遍熟知的干支纪年法之外,中国历史上曾存在过若干种纪年方法,主要有元首名号纪年法、谥号与元首在位期间改元相结合的纪年法、年号纪年法、国号纪年法、政体纪年法和用传说或历史人物纪年法等等。其中,用谥号、庙号、年号等纪年的方法均首创于中国。据历史学家们研究发现,在汉武帝以前,中国主要采用包括谥号纪年法在内的元首名号纪年法,历时一千四百年以上;其后,我国则主要采用年号纪年法,历时两干多年。由此可知,年号纪年法和谥号纪年法是中国元素含量最高的纪年方法。  相似文献   

11.
杨恒 《中国钱币》2013,(3):62-63,I0003,I0004
2013年春节起为我国传统蛇年。蛇在十二生肖中居第六位。以生肖排序纪年在我国古代早已有之。中国历代颁行的阴阳历称为夏历(也称农历),而夏历的年月日时是用干支计算的,即用十天干配十二地支进行循环: 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甲、乙)  相似文献   

12.
1970年,郑州西郊自来水厂平整球场时,发现一批窖藏铜造像和一件鎏金铜造像。其中有确切纪年和铭文的七件,无纪年的四件。造像中最大的高43、最小的7.5厘米。按纪年顺序分别予以介绍:1、永安二年造释迦像(图一)造像通高7.5、宽3厘米。高肉髻、面  相似文献   

13.
楚国有三种纪年方法,即序数纪年法、岁星纪年法和大事纪年法。大事纪年法较多见于楚简和铜器铭文,于是许多专家认为大事纪年法始于楚人。但根据西周青铜器铭文资料,西周早期就有以大事纪年的方式,因此大事纪年法并非始于楚人。齐国铜器铭文和陶文中也有不少大事纪年资料。楚国和齐国都继承了周人的大事纪年方法。  相似文献   

14.
西周铜器中有一部分带有月相纪年的铜器,其纪年铭文为铜器的分期提供了比较客观准确的标准。历象方法就是以长历来推断纪年铭文所纪的年、月和月相,由此断定铜器的分期。早在宋代,吕大临就以这种方法推定过散季簋的年代。不过,当时的历象方法与今天所说的历象方法不可同日而语,真正意义上的历象法西周铜器研究还是开始在清代以后。铜器上的纪年铭文一般包括四个要素:年、月、日(干支)、月相,如牧簋铭文“七年十  相似文献   

15.
简谈广东连县出土的西晋犁田耙田模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1963年底,广东连县附城公社龙口大队一座古墓中,出土黑色陶质犁田耙田模型一方。墓为砖室结构,有前后两室。墓砖上有"永嘉四年庚午岁六月卅日立"和"永嘉六年六月立"的纪年铭文,并见几何纹、叶脉纹和兽面网纹。永嘉是西晋怀帝年号,四年当公元310年,六年当公元312年。整个墓葬特征与墓砖纪年相符,可以确定属于西晋时期。墓早期已被破坏,犁田耙田模型以及陶井、陶屋、陶鸭、陶盂等器物散乱弃置于后室,多已破碎。但犁田耙田模型大体完整,可以复原。模型作长方形,长19、宽16.5厘米,四角各有一漏斗状设施,中间纵贯一田埂将耕地分为两块,一块上有一人使  相似文献   

16.
瑞霖 《东方收藏》2020,(2):15-17
今年我国进入鼠年。这是中国传统纪年法的一种,以十二生肖"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和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相对应,组成"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每十二年一轮回。今年鼠年以农历立春为界,从公元2020年1月25日起,到2021年2月3日止。去年是"猪年",后年就是"牛年"了。所以今年春节常出现这样的对联:"宰掉肥猪开美宴,迎来金鼠庆新春";而到今年底明年初,将换为另一类对联,如"鼠年谱就惊天曲,牛岁迎来动地诗"。  相似文献   

17.
黄海霞 《神州》2014,(1):59-59
<正>1月5日是全国邮政马年生肖邮票《甲午年》的首发日,不少市民排队抢购。图为南宁金浦路邮政营业网点排队购买马年邮票的集邮爱好者。中国邮政本次发行《甲午年》生肖"马"特种邮票,面值1.20元。邮票图案为生肖马身上画有蝙蝠,并装饰牡丹,寓意  相似文献   

18.
凤翔彩绘泥塑,连续两年上了国家生肖邮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若峰 《旅游》2004,(2):68-72
我国发行生肖邮票,包括1980年的“猴”票和2003年的“羊”票,已经发行了两轮。2002年壬午年“马”图案,2003年癸未年“羊”图案均为陕西凤翔县六营村的彩绘泥塑。连续两年被国家邮票发行总局选中做了生肖票的主图,不可不谓这一民间工艺品极具民族特性和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9.
周璕(1649~1729年),字崑来,号嵩山,河南商丘人,后入籍江苏南京。清初画家。擅画龙、马、人物、花卉,尤以画墨龙著称于世。清张庚著《国朝画征录》记载他画龙“烘染云雾,几至百遍,浅深远近,蒸蒸霭霭,殊足悦目。”周璕所画人物、松柏、牡丹及马,亦别具一格。他少时就学于颜习斋,“其文事,武备,兼而有之。好胜游,广交结,平生足迹,几遍天下。”(见清人《读画辑略》) 周璕传世的作品稀少,现存作品大约只有30多件,纪年最早的是1685年他三十七岁时作的《张天师像》轴,现藏上海博物馆。纪年最晚的是1724年其七十六岁所作的《相马图》轴,现藏浙江省博物馆。其传  相似文献   

20.
浙江安吉天子岗汉晋墓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93年4月,我馆在紧邻安徽广德的高禹乡天子岗抢救性发掘了三座砖室墓(图一),其中东汉永和二年(137年)、西晋太康六年(285年)纪年墓各一座,另一座墓无纪年。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