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金石、金石学与《通志·金石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志》首创《金石略》,从理论上说明金石学的价值 ,开拓了学术研究的新领域 ,扩大了史学研究的范围。《金石略》提出金石文献、文物双重价值论 ,在一定意义上说 ,是古代文博学理论的最初表述。  相似文献   

2.
宋代的金石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解放后,我国考古事业蓬勃发展,一日万里。考其发展过程似由清人古器物学而来,而清人古器物之学又渊源于宋代的金石学。所谓金石学者,商周以指铜玉礼乐器。《史记·秦始皇本纪》所载群臣奏议及始皇二世诏书,多称金石刻或金石刻辞,都是指金石器物上的文字而言。清初傅山问阎若璩金石学始于何代何人,阎氏所举古代出土金石器八事,王鸣盛序钱大昕《潜研堂金石文跋尾》又续举了十一事。但他们所说的都是出土文物之事,而并未曾触及金石器物的研究,也谈不上金石之学。我国金石之学,初  相似文献   

3.
金石学是古代中国一门传统学问,马衡先生说:“金石者,往古人类之遗文,或一切有意识之作品,赖金石或其他物质以直接流传至于今日者,皆是也。以此种材料作客观的研究以贡献于史学者,谓之金石学。”①金石学兴起于北宋,在清朝盛世时期极度繁荣,晚清金石学著作依然层出不穷;并且,以清末三大发现为契机,开始了向近代考古学的过渡。关于清代金石学的特点和地位尚鲜见专论,本文拟对此作扼要的探讨。一、清代金石学兴盛的主要原因学术的发展都不免要深深打上时代的烙印,金石学之所以在清代走向鼎盛,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和文化原因。第…  相似文献   

4.
张廷济作为清中期著名的金石学家,其金石题跋与印学思想具有广泛的影响力。本文从张廷济金石学著述《清仪阁题跋》《清仪阁金石题识》等文献作为切入点,对他的印学思想和学术影响进行梳理和分析,旨在从中探究出清代金石学背景下印学发展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5.
自宋代吕大临《考古图》、薛尚功《历代钟鼎彝器款识法帖》、欧阳修《集古录》、赵明诚《金石录》等辑录历代金石文字的专著问世以来,便产生了专门以石刻和铜器铭刻资料为研究对象的金石学。至清代,尤其在乾嘉考据学风的影响下,金石学达于极盛.学者辈出,  相似文献   

6.
金代的金石学虽然没有北宋那样繁盛,但是也涌现出了一批金石收藏家,不仅有汉族士大夫,也有女真权贵。金代对于前代的碑刻能够加以保护,并翻刻了一些名碑。金代还出现了以蔡珪为代表的杰出金石学家。所有这些,都为中国早期金石学的发展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马衡(1881年6月20日-1955年3月26日)是中国近代考古学的先驱之一,郭沫若称其继承了清代乾嘉学派的朴学传统,而又锐意采用科学的方法,使中国金石博古之学趋于近代化。清季以来,大量文物出土,如甲骨、简牍、封泥、瓦当、写经、图籍等,先生总结这些成果,于1923年写成《金石学概论》,对金石学的涵义、对象、范围和方法等作了系统化论述,使古器物学成为一种科学。马衡先生在1933至1952年任故宫博物院院长。他毕生致力于古器物的研究,尤长于金石碑刻的考鉴,有《金石学概论》、《凡将斋金石丛稿》等论著。他去世后,其家属遵嘱将家藏金石拓本9000余件悉数捐给故宫博物院,其中有清代与民国年间出土和访得的碑版、墓志、造像记、题名、刻经诸项,有的拓本上还留下了他撰写的题识。现抄录数篇发表,以纪念这位杰出的金石学家和中国考古学先驱诞辰120周年。  相似文献   

8.
一、传统金石学回顾碑铭资料包括古人的墓碑、功德碑、纪事碑、墓志、摩崖石刻以及佛教造像记等 ,这些刻在石头或崖壁上的文字资料 ,对我们研究古代历史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碑铭资料在我国古代属于金石学的一部分。实际上 ,重视收集和整理金石文字 ,在我国有着悠久的传统。《汉书·艺文志》记载有《奏事》2 0卷 ,班固解释说 :“秦时大臣奏事及刻石文也。”《奏事》一书应该是我国收录石刻文字较早的一部著作。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 ,开始有金石方面的专著 ,记载金石文字的著作也明显增多。据《隋书·经籍志》载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著作有 :《…  相似文献   

9.
朱添 《北方文物》2018,(2):106-109
武亿与黄易均为清代乾嘉时期著名的金石学家。二人在金石学大家朱筠京师府邸相识订交,以金石为媒介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他们互赠碑拓、共同访碑,在学术上砥砺切磋,相互影响。二人交游推动了彼此的金石学研究向着更广泛、更深入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0.
王明发 《文献》2000,(1):270-274
陆增祥(1816-1882),字魁仲,号星农,江苏太仓人,著名金石学家.其主要著作<八琼室金石补正>,是继王昶<金石萃编>之后,集金石学大成的巨著,历来受到学术界的重视和好评.  相似文献   

11.
阮元《山左金石志》作为清代乾嘉时期著名的金石学著之一,史料丰赡,考证详审,在校补史志年代、职官、舆地、人物与史事等讹阙方面价值突出。  相似文献   

12.
李飞 《中国钱币》2022,(5):27-32
<正>瞿中溶(1769-1842),字苌生,号镜涛,又号木夫、木居士、空空叟,室名甚多,有古泉山馆、吉羊灯室、铜象书屋等,江苏嘉定(今属上海市)人,历署辰州府通判、安福县知县。平生嗜金石,《书目答问·国朝著述诸家姓名略》将其列入“金石学家”[1],著述甚丰,今多不存。关于瞿氏的金石学成就,可参陈殷识《瞿中溶金石学研究》一文,此文介绍了瞿氏的金石学思想与研究方法,并评述了他多部金石学著作,由于作者认为瞿氏之《泉志续编》《泉志补考》皆已失传,  相似文献   

13.
金石学之金与石,包含了铜器和石刻两个部分,它们的来源是不一样的。石刻之学源于文献。孙星衍《寰宇访碑记·序》云:“金石之学,始自《汉·艺文志》《春秋》家奏事二十篇载秦刻石名  相似文献   

14.
正陈介祺(1813~1884年),字寿卿,号簠斋等,清代金石学领军人物之一。一生收藏宏富,铜器、玺印封泥、石刻、陶器砖瓦、造像等无不囊括,所藏钟鼎彝器金石为近代之冠。其更突出的是卓越鉴赏力,每得一器,必辨其真伪,察其渊源,考其价值,后世有"所藏无赝品"之说。与同时代绝大多数收藏家极不同的一点是,他极度重视传拓,甚至  相似文献   

15.
王翰章 《文博》2002,(5):77-80
陕西是我国保存历代碑石最多的一个省,清代人王昶所著《金石萃编》中所收陕西碑石,约占全国半数以上。据陕西社会科学院古籍研究所截至1989年10月初步统计全省现存各时代碑石约13840多座。碑石是有文字或图像的文物,有人说是会说话的文物,这是它不同其它文物之处,所以自宋元以来,便把金石学作为考古工作的一门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6.
我国历史悠久,幅员广大,文物丰富,特别是石刻书法艺术,很值得研究。自梁元帝的《碑英》百二十卷、宋欧阳修的《集古录跋尾》十卷和赵明诚的《金石录》行于世后,金石学遂成专门学问。由于近世发掘的金石文物日多,研究金石学日益盛行。从书法艺术上看,殷商甲骨周秦篆体,汉代隶书,魏晋六朝的魏碑、正楷、行书、草书,至隋唐的篆、隶、魏、正、行、草等无体不备,而且各种书体都达到了书法艺术史上的高峰。宋元以降,虽出现了不少名家,但以历代书家研究至论,还无出唐代  相似文献   

17.
李公麟作为安徽省最早从事金石研究的人物在中国金石发展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可由于他在绘画艺术上的“宋画第一”美称,致使人们忽视了他在金石考古等方面的成就.“然因画为累,故但以艺传云.”事实上.古代的一些文献中,关于是公麟在金石收藏、鉴定、著述方面的成就记载颇多,但零星而不系统.笔者试图根据这些材料,钩沉一下李公麟金石学上的成就,并恭请有关专家增广删正.  相似文献   

18.
清代是金石学研究的黄金时期,有关金石的著述层出不穷,研究成果亦蔚为可观。因唐代石刻在历代碑石中所占比重较大,故清代学者的金石研究成果中有关唐代历史的内容最为繁富,而墓志碑石的特殊性又决定了其中蕴含着大量地理方面的内容,因此清代金石研究中有关唐代地理的部分颇有价值。本文即从折冲府府名考逸、郡县之沿革隶属及地名讹误、佛教寺院、《长安志》考补等四个方面论述清代学者的研究成就,探讨这些成果的价值及其对今后唐史研究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碑刻、摩崖     
《文博》1997,(3)
陕西的碑刻及摩崖题刻在中国占有重要地位,清代集金石著录大成的《金石萃编》中,收录的陕西金石就占全国的半数以上.据记载,陕西最早的石刻文字有上古‘阳虚岩壁二十八字”、传为夏代禹王所刻的“嶓冢摩崖”和秦“石鼓文”、“诅楚文”,今除“嶓冢摩崖”尚残存于原地、“石鼓文”藏北京故宫外,其余二品已失佚.在全省现存的逾万通(方)碑刻和摩崖中,汉代至元代的有160余处、300余通(方)(不包括墓志和绝大部分墓碑),内容包括记事、颂功、石经等类.以处计,关中地区占三分之二以上.肇建于北宋的西安碑林,  相似文献   

20.
李清照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女词人,以诗词著称于世。但她在金石学上的贡献却鲜为人知。其夫赵明城所撰写的《金石录》能得以刊行并流传至今,李清照的功绩不可泯没。李清照自号易安,原籍山东章丘,生于北宋元丰七年(1084年),幼有才藻,擅长散文、绘画,书法也有很高的造诣。她18岁时嫁给吏部侍郎赵挺之的季子赵明诚为妻。赵明诚字德甫,时年21岁,在太学作学生。赵明诚之父官至宰相,工书法,喜收藏古籍碑帖。赵家收藏之富,给赵明诚以深刻的影响。他从青少年时代就对金石文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终生志于研究与著录。赵明诚在《金石录》自序中说“余白少小喜从当世学士、大夫访问前代金石刻词,以广异闻。后得欧阳文忠公《集古录》读而贤之,以为是正讹谬,有功于后学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