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王安石变法",是由北宋神宗主导、宰相王安石负责推行的涉及政治、经济、社会、军事、教育、文化等方面的改革。这场变法开启于宋神宗熙宁二年(1069年),结束于宋神宗去世时的元丰八年(1085年),前后16年有余。由于时间长,牵涉面广,牵连的人多,掀起的滔天巨浪对北宋的官场形势、人情冷暖甚至国运兴衰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于"王安石变法"的争议由来已久。  相似文献   

2.
苏东坡(1037~1101年),名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宋代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仁宗嘉祐年间进士,神宗熙宁初上书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任杭州通判,又转知密州、徐州和湖州。元丰二年(1079年)又因作诗讽刺新法,自湖州任上追赴诏狱。狱满,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元祐间还朝,任翰林学士,出知杭州、颖州、扬州,官至礼部尚书。是宋代著名文学家,诗词皆优,散文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三苏”。绍圣元年(1094年)因“元祐党人”案的牵连,被贬岭南,先在惠州(今广东惠阳),后到偏远的琼州(今海南)任别驾,奉命移昌化军(即儋州)安置。在赴琼州时,途经广西梧州、藤州(今藤县)、容州(今容县)、镡州(今北流)等地。在岭南生活五年。到元符三年(1100年)宋哲宗死,徽宗即  相似文献   

3.
吕惠卿(1032-1111年),字吉甫,福建泉州晋江人。嘉祜二年(1057年),进士及第,授真州推官,熙宁二年(1069年),参与王安石变法。变法失败后,长期就任地方官。政和元年(1111年)卒,年八十,赠开府仪同三司,谥文敏。吕惠卿为官50多年,历经仁宗、神宗、哲宗、徽宗四朝,  相似文献   

4.
陇西出土一批窖藏北宋铁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7年秋,在陇西县城关镇修建地下水道时,在距地面2.5米处发现了一批窖藏北宋铁钱。现场未发现有容器装载的痕迹。因在地下埋藏过久,大多数钱币字迹不清,腐蚀严重,但经挑选仍有部分字迹完好。清晰可辨。这批北宋铁钱中以“庆历重宝”为最早(1046年)。以“宣和通宝”为最晚(1124年),包括宋仁宗、神宗、哲宗、徽宗四个皇帝,近八十年的时  相似文献   

5.
1985年5月,庄浪县韩店乡西门村村民修房挖地基时,在距地表一米深处,出土一铁钱窖藏,共100余公斤。铁钱成串锈结在一起,绝大部分已被氧化腐蚀,残不可辨。清理出来的全系北宋铁钱,共有12个品种,均为北宋仁宗、神宗、哲宗、徽宗四朝所铸,上限为仁宗庆历年间(1041-1048年)“庆历重宝”,下限为徽宗宣和年间(1119-1125年)的“宣和通宝”背“陕”小平钱。故可推断这批铁钱为徽宗宣和年间所藏。这批铁钱中,“宣和通宝”背“陕”平钱  相似文献   

6.
<正>杜詩爲後世書家所寫,当以蘇軾爲最著。蘇軾,字子瞻,一字和仲,四十六歲後自號東坡,四川眉山人,生於宋仁宗景祐三年(1037),卒於宋徽宗建中靖國元年(1101),南宋孝宗乾道六年(1170)追謚"文忠"。自嘉祐二年(1057)蘇軾考中進士後,歷仕仁宗、英宗、神宗和哲宗四朝。神宗元豐三年(1080),因"烏台詩案"受誣陷被貶爲黄州任圑練副使。哲宗即位後,曾任翰林學士、侍讀學士、禮部尚書等職,並出知杭州、潁州、揚州、定州等地,晚年被貶惠州、儋州。徽宗時方@大赦北還,途中病逝於常州。  相似文献   

7.
治平四年(公元1067年),宋英宗病逝,20岁的神宗皇帝赵顼继位。 神宗青春年少,雄心勃发。他不愿因循守旧,积极寻找有志于改革的人材,以改变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 还在他当太子的时候,常听他的老师韩维讲论经义,每到精彩处,赵顼禁不住连连拍手叫好。这时,韩维总是微笑着说:“这并不是我的发挥,是我的好友王安石的见解。”由此,赵顼一直想见见这位博今通古、很有见地的王安石,只可惜一直未能如愿。 熙宁元年(公元1068年)四月的一天,神宗破格降诏:特召翰林学士王安石入殿,商讨国家大政。按惯例,皇帝不会单独召见翰林学士。所以,这一不寻常的召见,…  相似文献   

8.
我国历史悠久,古代史籍浩如烟海,北宋司马光编纂的《资治通鉴》,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一部历史巨著。司马光(公元1019——1086年),字君实,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人,世称涑水先生,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历史学家。北宋仁宗时中进士,任天章阁待制兼侍讲谏院。英宗时,进龙图阁直学士,开始编纂《资治通鉴》(原名《通志》)。神宗时,擢翰林学士。因反对王安石变法,曾被贬宫陕西。熙宁四年(1071年)起长期住在洛阳,全力编纂《资治  相似文献   

9.
方学志 《广西地方志》2001,(2):49-50,53
王安石变法引起的政治斗争,是宋代是也中国历史一件大事。宋崇宁间(公元1102~1106年),划定元祜党人司马光等为奸党,由徽宗和蔡京手书,多次立石,昭告天下,影响重大。崇宁五年(1106年)出现星变,朝野大震,诏令尽毁党人碑。自是,曾立于京师和各州县的党人碑荡然无存。  相似文献   

10.
王安石为解决团教保甲、训练将兵的经费问题,赋予封存缺额禁军俸廪的北宋惯例以新的意义,建议神宗实行封桩缺额禁军钱制度,从而收到了训练保甲、将兵“未尝费户部一钱”的一定效果。元祐占旧党执政,曾有意将其取消,只是迫于经济压力而未果。绍圣以后,虽然“民兵亦衰”,封桩缺额禁军钱却畸形发展,至徽宗宣和年间造成了禁军严重缺额的恶果,以至于金军南下时素号“冗兵”的北宋竟然无大军抵御,这却是王安石始料未及的。  相似文献   

11.
王安石在宋英宗朝一直閑居江寧,不肯回朝復職,因爲他和當政的首相韓琦有很深的矛盾。治平四年正月神宗即位後,北宋朝廷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一方面,神宗很早就對王安石具有深刻的印象,希望將他召回委以重任;另一方面,神宗對長期專政的韓琦産生不滿,希望收回下放已久的權柄。次相曾公亮爲了排擠韓琦,力主再次召用王安石,並與參知政事吴奎産生齟齬,這些矛盾最終在治平四年閏三月的一場御前辯論上集中爆發。嗣後,神宗起用王安石知江寧府。這是具有濃厚的政治象徵和文化隱喻意味的任命,在政治上象徵神宗、王安石"君臣合作"的開端,在文化上隱喻王安石"以道進退"與"觀時而動"相結合這一出處哲學的成功實踐。  相似文献   

12.
祝尚书 《文献》1998,(1):220
<忠惠集>十卷,宋翟汝文撰.汝文(1076-1141),字公巽,润州丹阳(今属江苏)人,元符进士.徽宗时除秘书郎,历中书舍人、给事中.钦宗时为翰林学士.绍兴二年拜参知政事,忏秦桧罢.  相似文献   

13.
古战场风光     
古战场在蜀南竹海中部,以大营盘山为中心。据《宋史》记载,北宋徽宗年间(棘火)人卜漏作燕州(今兴文县)酋长时,因与泸州当局争夺竹类资源,宋徽宗命监押潘虎一举杀害了罗始党族头领50人,卜漏大怒,于政和五年(公元1115年)元月,借上元观灯为名,率众攻克了梅岭堡今江安县梅花镇和乐共城(在兴文县境内),然后安营扎寨于万岭菁,与宋王朝为敌,徽宗派赵禹为招讨  相似文献   

14.
1985年5月,庄浪县韩店乡西门村村民修房挖地基时,在距地表1米深处,出土一铁钱窖藏,共100余公斤。铁钱成串锈结在一起,绝大部分已被氧化腐蚀,残不可辨。清理出来的全系北宋铁钱,共有12个品种,均为北宋仁宗、神宗、哲宗、徽宗四朝所铸,上限为仁宗庆历年间(1041—  相似文献   

15.
舒华 《文物》1977,(12)
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县)人。生于北宋庆历五年乙酉,卒于崇宁四年乙酉(1045—1105年)。英宗治平四年(1067年)举进士,后调叶县尉。神宗熙宁五年(1072年)除北京(今河北大名)国子监教授。哲宗时为秘书省校书郎,曾修《神宗实录》,迁著作佐郎,加集贤校理。《实录》书成,升为起居舍人。绍圣初,章惇、蔡卞等得势的一党,说黄庭坚  相似文献   

16.
《宋史·乐志》大宴仪系年考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钩稽史料,排比史实,发现《宋史·乐志》十七所载大宴仪非太宗朝所能有,亦非真宗、仁宗朝的实际情况,而是徽宗建中靖国元年十月十日天宁节的仪制。但徽宗建中靖国元年的大宴仪实际仍是由神宗熙宁九年、元丰年间所创立,并用于神、哲、徽三朝,迄徽宗大观三年因新大宴仪的出世才罢用。  相似文献   

17.
正丰稷(1033-1108年),宋代明州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字相之,死后朝廷赐谥"清敏",故典籍中常称作"丰相之"、"丰清敏"、"丰清敏公"。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徽宗五朝,多著政绩,特别在皇帝昏昧,党争激烈,群奸肆虐,政局残酷多变的哲、徽两朝,始终不忘儒者修齐治平之初心,气节高直,公忠不阿,勇毅敢为,正己心,正人心,正世心,如泥潭青莲,如高松清露,如深夜孤鹤,广受时人赞誉,史家褒  相似文献   

18.
通过考证可知宋代马步军专勾司、诸军诸司专勾司、诸军诸司审计司 (合称审计院 )的演变过程 ,监司机构审计既各有侧重、又相互监督的特色形成于北宋神宗至徽宗时期 ,提举帐勾磨勘司始置于熙宁五年十月。① 拙文还对《肖文》中引用史料的一些疏漏进行正误。  相似文献   

19.
北宋神宗熙宁四年五月,正在试行雇役法的开封府东明县的大量县民因不满官府为征收役钱重定的户等而进京越诉。反对变法之臣将此事归咎于雇役法的施行,试图借此迫使朝廷撤销雇役法。事发之初,神宗与王安石的失措几乎导致雇役法的夭折,但曾布、邓绾、赵子幾等人的应对与配合十分到位。他们或迅速面见王安石,助其控制事态;或逐条辩驳反对派之言论;或揭发对事件负有重要责任的东明县知县贾蕃的违法事实,为变法君臣将事件化"危"为"机"奠定了基础。事后,变法君臣一方面针对东明县民的诉求改进雇役制,另一方面更加注意新法的系统性,变法派的理政能力亦由此得到提升。曾布由于事件中的出色表现,奠定了其后在变法集团中的核心地位。  相似文献   

20.
苏颂与史学     
苏颂(1020~1101年),字子容,泉州同安(今属福建)人。出身仕宦之家。他的父亲苏绅做过翰林学士。庆历二年(1042)苏颂考取进士,开始踏上仕途,历任州县官佐。在南京留守推官任内,以“处事精审”,得到留守欧阳修的赏识,“一以府政委之”。皇祜五年(1053)入为馆阁校勘、集贤校理,编校书籍。馆阁为储才之地,藏书极多,苏颂刻苦钻研,积累了渊博的知识,对历代典章制度尤为娴熟。神宗即位,由颖州召拜知制诰。王安石荐秀州判官李定,特擢太子中允、监察御史里行,苏颂与宋敏求、李大临以为不循旧制,相继封还词命,世称为“熙宁三舍人”。因此出知婺、杭、亳等州。后又入修围史,权知开封府,编纂《华戎鲁卫信录》。元祐年间(1086~1094),升任刑部尚书,尚书左丞,一直做到宰相,以年老致仕,卒年八十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