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文博》2017,(5)
陕西历史博物馆馆藏唐墓壁画种类多、数量大,珍藏了自上世纪50年代至今发现的近30座不同身份、级别墓主人墓葬中出土的唐墓壁画。由于壁画自身制作工艺水平及保存状况不一,加之后续揭取保护及保存方式方法不同,馆藏唐墓壁画出现了各种不同的病害状况,主要分为画面病害、地仗病害、支撑体病害等几个方面。馆藏唐墓壁画综合研究即是在对其病害进行调查整理的基础上进行分类、分析、探讨,以期为唐墓壁画的保护修复提供基础借鉴。  相似文献   

2.
酒泉丁家闸五号壁画墓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酒泉丁家闸五号墓壁画为十六国时期壁画代表,从物保护角度出发,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从壁画制作工艺、病害机理、地仗脱落状况及原因与水水质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调查,为潮湿环境下壁画保护与研究提供信息和资料。  相似文献   

3.
空鼓病害壁画灌浆加固技术研究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壁画空鼓病害是最为严重的壁画病害类型之一,如何科学解决壁画空鼓病害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对保护人类优秀文化遗产具有重要意义。本工作在室内模拟实验和现场试验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对西藏布达拉宫等处古建筑空鼓病害壁画的修复加固治理,系统总结了空鼓病害壁画灌浆加固的基本原则、材料与修复工艺,重点讨论了灌浆孔与锚固孔位置选择的标准、注浆管的埋设,水灰比与灌浆量的控制,壁画支顶防护的作用,灌浆结合锚固补强的技术要求,补色的标准与原则,灌浆效果的评价及灌浆设备的研制与开发等关键的技术问题。结果表明,壁画灌浆结合锚固补强技术是解决空鼓病害壁画的主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4.
《门楼图》是慕容智墓壁画中保存最完整、幅面最大、价值最高的一幅壁画,对于研究唐代早期门楼建筑风格、武威地区吐谷浑王族墓葬特征、唐与吐谷浑民族关系史以及唐文化在丝绸之路上的传播具有重要意义。其自揭取后,随着本体结构与保存环境的变化,正面临着各类病害的威胁,亟待保护修复。遂本研究以《门楼图》壁画为研究对象,通过壁画成分分析,研究壁画制作材料类别及性能;通过壁画病害研究,确定病害现状与成因,并综合以上研究成果对壁画典型病害进行科学治理,在遵循真实性原则的基础上,采用最小干预手段,按照背面保护修复—正面保护修复—美学修复的顺序进行修复干预,以求能最大限度保障壁画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为壁画未来的保护展示和价值提取奠定基础,也可为其他相似壁画的保护修复提供重要借鉴。  相似文献   

5.
高松冢古坟是日本国宝级文化遗产,对其实施的原址保护一度是文物保护界的样板工程和国际典范,然而正是逐渐失控的微生物病害导致古坟解体搬迁至异地保护,复杂的人为介入手段是否有助于墓葬壁画的原址保护,值得更进一步探讨和反思。本研究回顾了高松冢古坟自发掘至今的保护历程,重点总结了侵害古坟石室及壁画微生物类群的调查分析及其防治措施的研究。通过对古坟病害微生物群落特征、环境因素变化及防治干预措施等方面相关文献资料的全面梳理和解读,客观评价了该遗址所取得的研究进展及经验教训,为我国乃至世界其他同类环境中壁画保护提供启示与借鉴。  相似文献   

6.
酥碱病害是壁画最为严重的病害之一,被称为壁画的“癌症”。因其受诸多因素的影响,使得病害产生机理复杂、修复材料匮乏和修复方法难度大等问题,严重制约着酥碱病害的修复与防治。本文系统梳理酥碱病害的成因、病害机理、加固材料、地仗修补材料,以及针对不同盐霜的保护修复方法的研究成果,客观评价酥碱壁画修复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为古代壁画酥碱病害的防治与修复提供系统的技术参考和实践借鉴。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太原刚玉五一生活区元代墓壁画的搬迁及异地保护工作,从前期搭建保护棚,现场调查、绘制病害图,取样材料分析、现场保护等科学手段,在完成前期保护工作的基础上,将墓葬安全搬迁至室内修复保护,此项保护工作的完成,为太原地区墓葬壁画的异地保护提供了很好实例。  相似文献   

8.
本文重点介绍了安徽歙县圣僧庵明代壁画的现状,以及产生病害的原因,修复保护的紧迫性和维修保护的方法。要想使壁画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中长期保存,治理壁画的周边环境至关重要,因此保护壁画必须创造一个良好的保存环境。  相似文献   

9.
义县奉国寺属辽代皇家寺院,寺内主殿大雄殿为辽代建筑,殿内四壁满绘壁画,规模宏大,绘制技法独特,对研究元代壁画具有极高的价值。但因战乱、地震等灾害受损严重,壁画保存现状堪忧。由于其保护难度大,病理研究尚不明确,目前无法对其进行实体保护修复,因此通过Photoshop对壁画线条病害、颜料病害和结构病害进行虚拟修复,虚拟修复内容包括对壁画表面覆盖物进行清理,对线条和颜料层缺失部分进行补全,对变色、褪色区域进行色彩校正,修复结果表明画面复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Photoshop虚拟修复对于壁画保护是一种可行且有效的方法,可为之后的壁画保护提供参考、借鉴,同时也可以最大程度地提取壁画信息,有利于壁画的展示。研究结果表明Photoshop虚拟修复是数字化保护文物发展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0.
墓葬壁画是我国重要文化遗产,承载着灿烂的文明与古代科技,体现着当时社会先进生产力,是能让文物"活起来"的典型代表。壁画类文物的保护研究与价值阐释,是国家文化自信建设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墓葬壁画本身材质的脆弱性以及较低的环境耐受性,目前墓葬壁画的保护手段还是以现场揭取、搬迁等异地保护方法为主。在这一过程中壁画承载的信息难免流失,保护壁画的材料亦为后续研究带来了干扰。故而,建立起一套墓葬壁画现场信息提取方法体系,在考古发掘现场第一时间提取表面信息、挖掘隐藏信息,开展综合研究十分必要。本工作参考了石窟、建筑壁画、考古现场遗迹信息提取方法,结合墓葬壁画自身特点,针对墓葬壁画信息提取不全面、不深入的问题,以多座陕西地区墓葬壁画以及四川、江西、河北、宁夏等地墓葬壁画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墓葬壁画信息提取方法研究,提出了全面的墓葬壁画现场信息提取的思路与方法。首先,开展有效环境监测,从而提出合理的小环境控制手段,以延缓壁画劣化;然后,通过有效组合各种照相技术和光谱技术,开展从宏观到微观,从可见光到多光谱全方位、多维度的画面信息提取,全面深入记录画面信息;联合多种便携检测设备,在科学选点基础上,提出由表及里、由点及面、重点关注逐层深入、互相补充的材质工艺研究思路,有效获得壁画的制作材料组成、工艺特征;最后,综合以上多重结果,通过观察与仪器检测,对壁画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病害调查,准确掌握壁画壁画病害分布、病害程度。此外提出了以研究需求与标本保存为目的各类标本采集要求与方法。墓葬壁画考古现场信息提取是现场科学保护和后续考古学研究的关键部分,其积累的大量影像资料、数据资料为壁画保护提供了支撑,为考古学研究提供了重要证据,为壁画价值的深入挖掘提供科学依据;极大地提高了考古学家对现场信息提取的重视程度,促进学科交叉融合。本研究弥补了墓葬壁画信息提取手段单一,缺乏方法体系的不足,为行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为实现壁画文物的有效保护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1.
空鼓病害是麦积山石窟壁画最为普遍且景为严重的病害之一。麦积山石窟现存洞窟编号221个,保存有壁画的洞窟仅120个,其中70%的洞窟存在壁画空鼓病害,且部兮洞窟壁画空鼓病害较为严重。文章总结了麦积山石窟壁画的制作材料、结构及工艺方面的特点,对造成石窟壁画空鼓的环境因素和人为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详细阐述了空鼓壁画的修复方法和工艺。  相似文献   

12.
成倩  宋燕  孙延忠 《文博》2009,(6):216-221
馆藏壁画是博物馆藏品中一类特殊的文物。在馆藏大召寺壁画、陕西唐墓壁画等现状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分析馆藏壁画区别于原址壁画的特殊性,并提出针对馆藏壁画特点进行历史信息与现状调查的内容框架。强调壁画揭取历史、修复史、搬运史和保存环境等历史信息的调查对于认知壁画的重要性:壁画的现状调查包括本体调查和病害调查两部分,能够帮助保护工作者以科学的视角综合评价壁画保存现状。本文分别论述调查各个方面的意义、具体内容和方法。调查结果无疑对于制定保护修复方案具有重要意义,为合理实施保护修复提供科学依据,并为后续研究和档案记录提供基础信息。  相似文献   

13.
2014年10月至12月,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在西安市常宁新区雅居乐花园住宅小区建设工地内发掘清理了一座唐太宗民部尚书戴胄墓。壁画绘制于墓道、天井和墓室土壁上,无地仗层,包括拄剑武士、佩剑男侍、带幞头男侍、女伎乐图等内容。文物保护人员经过壁画结构分析、病害调查、温湿度监测、土壤分析等壁画本体分析及环境调查后,结合文献资料,筛选出了框套法和胶布粘取法两种壁画揭取方法,并实施揭取保护。此外,本文还对壁画绘制技法和揭取方法做了初步讨论,认为绘制过程采用了细木条等某种硬物作为起稿工具,凹线痕迹为壁画底层未干透即起稿留下的痕迹;壁画揭取时应注意在尊重传统方法的基础上引进成熟的新材料和工艺,并尽快实施室内修复。  相似文献   

14.
馆藏壁画是具有重要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的博物馆藏品之一,大部分为来自考古发掘现场的墓葬壁画,其次为揭取搬迁的石窟壁画和殿堂壁画。因其制作材料(主要为泥质或石灰层地仗)脆弱,保存年代久远,各种病害多发且严重。已有研究结果表明,石窟壁画保护的难点是水—盐运移引起的壁画酥碱等病害问题,而当石窟壁画转移到博物馆作为藏品保存后,其赋存环境条件发生了根本变化,博物馆可控的、稳定的温度、湿度使其保护难度大大降低,保护现存实物原状与历史信息必然成为馆藏壁画保护的重要内容。本研究以甘肃省博物馆藏武威天梯山石窟壁画的保护修复为例,结合多年石窟壁画保护实践,探讨了馆藏石窟壁画保护理论与保护程序,重点阐述了壁画附加支撑体的去除、新支撑体的选择以及安装等方面的技术要点。提出通过举办专题展览,利用多媒体等高新技术,可以生动、形象、准确地反映和展示馆藏壁画的价值及保护修复过程,弥补传统陈列展览模式的不足。研究成果对同类文物的保护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5.
墓葬壁画经考古发掘后,墓室内原有的稳定环境被打破,在微环境不断变化的作用下产生各种不同的病害。为探究微环境变化规律,在陕西师范大学模拟壁画墓室内对空气温湿度、土壤温度、土壤含水率及土壤电导率等进行长期监测。结果表明,外部环境的改变对墓室内部微环境的变化具有一定的影响,距墓底高度越高,其土壤温度、含水率变化幅度越大,越易产生酥粉等病害。利用离子色谱仪、X射线衍射仪(XRD)等仪器对土壤易溶盐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土壤中各种阴、阳离子含量与土壤埋深深度呈正相关关系;土壤表面析出盐分主要以硫酸钠和硫酸钙为主,在微环境的不断变化下,易产生酥碱等病害。对壁画墓葬微环境进行系统研究,为有效调控墓室微环境提出合理的对策,以期为原址保护提供更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现存的馆藏壁画和部分原址壁画中,为了加固、保护壁画颜料层,在20世纪70~90年代,曾经大量使用加固剂和封护剂对壁画颜料层进行保护修复。受当时修复材料和施工工艺的局限,经过仅40余年的变化,一些早期的保护修复有机材料老化,导致许多壁画出现了新问题,主要表现为眩光、变色、龟裂、起翘等病害,严重影响壁画的长期保存和展陈。文章列举了国内外早期修复材料因老化失效而损害壁画的几桩案例,讨论了现代有机材料的老化对壁画保存的不利影响,并对修复材料的"失效"概念进行了界定和阐述。可以认为,修复材料老化导致壁画外观的变化及保护材料未失效但造成壁画性质改变引发潜在病害的两种情况中任意一种,均可视为修复材料"失效",为了长久保护壁画必须予以清除。最后探讨了清除失效修复材料时使用凝胶清洗和微乳液清洗等方法的有效性和前瞻性。  相似文献   

17.
在对新疆境内主要石窟进行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了新疆石窟的主要病害类型及造成原因,结合建国以来我国对敦煌、麦积山、龙门、云岗等石窟进行加固经验.以新疆克孜尔千佛洞为试点.提出了一套适合于新疆石窟病害特点的治理方法.同时对库木吐拉千佛洞的壁画保护工作也提出了一些初步设想.探讨了新疆石窟维修保护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古代壁画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通过对大同关帝庙大殿壁画的保存现状、病害进行深入调查研究,根据实际情况,遵循壁画修复的基本理念完成了修复工作,并对壁画的保护修复效果做了跟踪监测,及时掌握各种病害的发展趋势和变化规律,提出预防性保护措施;对保护修复的整体效果给出科学的分析和评估。  相似文献   

19.
炳灵寺93窟是该石窟群中较为重要的洞窟之一,最早开凿于唐代,后经明代重修。现存佛教表面的彩绘及窟内壁画均系明代重绘。历数百年,由于人为破坏、自然因素影响,窟内壁画出现了空鼓开裂、起甲等病害。本文主要分析了该窟壁画的保存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保护、修复建议。  相似文献   

20.
石窟壁画是十分珍贵的文化遗产,但是其保存一直受到可溶盐及相关病害的威胁。研究石窟壁画可溶盐破坏过程是治理和预防这类病害的基础工作,深入的基础研究既需要全面的现场勘测,也需要实验室的模拟研究,能否制作出反映实际情况的试验样品仍然是十分艰巨的挑战。为此,作为一系列应用基础研究的第一步,通过对敦煌莫高窟壁画典型制作工艺和病害情况的调研,在敦煌研究院工作的基础上,规范地制作出便于实验室研究的模拟样品。通过对样品的破坏循环实验表明,所做样品可以重现可溶盐的迁移过程、分布状况和破坏情形。同时,样品的各种性能变化参数能够比较方便准确地测定,呈现的病害状况基本符合文物现场的实际现象,初步实现了石窟壁画病害的实验室模拟研究。本工作建立的模拟方法为深入开展壁画保护的基础科学研究开辟了一种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