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杉  王秀伟 《文博》2023,(3):109-112+39
数字时代下,博物馆作为文化资源富集的公共文化机构,其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形式多元、内容丰富、表达方式新颖。数字技术使现场化和在线化交互传承成为博物馆文化传播的新常态。博物馆需要构建云端与现场相融合的传播路径:通过场景营造实现具身互动范式转换,借助数字技术赋能打造开放性沉浸式博物馆,构建受众双向参与的传承体系。  相似文献   

2.
于萍 《丝绸之路》2009,(18):92-93
博物馆这座神圣而高雅的文化殿堂,承载着人类发展的记忆,它是一部我们祖先创造的物质与精神文明的百科全书,也是一个国家、一个城市的胎记和文化脉络。目前,全国博物馆面向社会为公众免费开放,大量的观众涌入博物馆,我们有责任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关注博物馆。本文主要介绍了博物馆的产生和博物馆文化传播。  相似文献   

3.
郑礼丽 《东方收藏》2023,(12):85-87
红色文化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和文化瑰宝,要深入挖掘好、研究好、阐释好、展示好,让红色文化在新征程上焕发时代光彩。进入新时代以来,高校博物馆已经成为传播红色文化的中坚力量。文章认为,高校博物馆应结合校内实际,分析师生认知特点、把握受众兴趣倾向,采取有针对性的方式方法,从而实现红色文化传播路径的升级与创新。  相似文献   

4.
博物馆文化大众化是博物馆在新时代的使命,博物馆应保障文化权益,加强与公众的互动,满足公众的文化需求。为此,博物馆应该在构建文化传播体系、信息化建设、志愿者服务和调动社会各界积极因素等方面采取有力措施,加速博物馆融入社会的进程。  相似文献   

5.
《文博》2016,(1)
博物馆的工作应该以传播文化知识、传承文化精髓为目地。如何能有效的收集、整理并向受众传递文化信息,成为博物馆工作人员研究的课题。作为接收信息的受众,在选择信息时要经过注意、理解、记忆三个环节,三个环节环环相扣。笔者希望通过观众调查、展览策划、社教活动和网站平台几个方面,提高受众对博物馆的关注度,让更多的人能走进博物馆,接收并能继续传递博物馆所承载的文化信息,最大限度的发挥博物馆的公共价值。  相似文献   

6.
信息时代为博物馆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也赋予了博物馆行业新的生命力。文章阐述了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如何更好地发挥博物馆新的文化潜能,如何以更多样化、个性化的方式进行文化传播、讲述文物故事、传播文化内涵,分析了中小型博物馆文化传播的实现路径,以期为博物馆积极创新运营模式,直面未来的挑战与机遇提供实践性参考。  相似文献   

7.
博物馆与传播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播在博物馆事业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说,博物馆的社会效益的发挥,主要是通过传播途径来达到的。因此,1974年6月14日,国际博物馆协会(ICQM)在哥本哈根拟定的会章中指出:“博物馆是一个不追求营利,为社会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公开的永久性机构,为研究,教育和欣赏的目的,对人类和人类环境见证物进行搜集、保存、研究、传播和展览”。中国国家文物局在一个文件中也规定:“博物馆通过征集收藏文物、标本,进行科学研究,举办陈列展览,传播历史和科学文化知识,对人民群众进行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为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两个文件都同时提出了博物馆的传播工作。我想对博物馆与传播学作一些探索,以求教方家。  相似文献   

8.
试析当代博物馆的文化传播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秀媚 《南方文物》2006,(2):124-126
博物馆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向全社会展示和传播传统民族文化的精华,以期在保存历史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在现代社会中,文化的传播已经呈现了学校、报纸刊物、电台电视、计算机网络等多方面并举的局面。在这些社会传播媒体中,相对来说,博物馆文化传播的力度要显得弱小许多,但博物馆文化还是有其特定的难以替代的内涵,这主要就是作为保存、延续和弘扬民族精神文化的特殊载体而存在,博物馆文化的传播更能激励民族精神和强化凝聚力。由此,博物馆在它所辐射的区域内强化文化传播是义不容辞的责任,要实现这一责任就更需要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9.
博物馆、纪念馆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文化水平的象征。在我国文化不断传播的过程中,博物馆、纪念馆肩负着重要的使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也面临着很多问题。本文主要针对博物馆、纪念馆当前存在的管理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来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10.
谢砚文 《东南文化》2018,(3):95-100
社交媒体时代下互联网与手机应用等新媒体技术的兴起,构建出覆盖全球的信息网络,以博物馆为锚点的连接,辐射向更广阔的文化景观与观众群体。社交媒体为一些鲜少涉足博物馆的潜在观众群提供了多种渠道互动沟通的可能。从社交媒体与受众群体的内容和特点入手,可将博物馆社交媒体的运营模式分为平台型、社群型和泛在型三类。从徐州博物馆与国内外博物馆在这一领域的实践探索来看,社交媒体在博物馆信息传播中已有一定的创新应用,收到较好效果,但也面临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11.
单霁翔 《文博》2014,(2):67-76
博物馆只有充分发挥社会教育和文化传播职能,才能更好地实现其历史使命。博物馆可以为青少年的社会教育提供理想场所,也可以成为文化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更能为文化创意产业提供多元化的平台。可以成为人们"休闲的共享空间",也可以是文化沟通与交流的场所。可以走出馆舍,促进博物馆文化在更大范围的影响和传播,使更多的人享受到同等的文化权益。通过数字技术、互联网和物联网技术,可以突破实体博物馆的局限,实现博物馆文化更加及时、快捷和方便的传播。通过志愿者活动等方式,建立起社会动员机制,使更多的社会力量共同投入到文化遗产保护和中华文明传播的历史使命中。  相似文献   

12.
文旅融合是新时期我国旅游业发展的一大趋势。针对当前文旅融合存在的问题,本文首先通过分析旅游和博物馆的关系,然后指出博物馆在文化旅游发展中出现的受众基础薄弱、缺乏创新管理、服务设施不完善及其文创产品创意不足等问题,最后提出推动博物馆与旅游融合发展文化旅游的有效策略,以期对博物馆文旅融合的发展提供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3.
博物馆属于非正式教育机构,以具有空间形态的视觉形象为传播载体,其传播和学习的目的主要通过观众对展品的观察来实现。实物展品的解读,主要通过语境化和组合化等方式进行,前者指将展品放置在传播目的一致的框架位置中,从而使展品自叙与故事线相关的文化内涵;后者则采用组合的方式,通过概念性还原,使展品内涵得以彰显;非实物展品的传播方式主要包括:1、借助于情景再现进行现象还原;2、借助于教具化模型进行分析与阐释;3、借助于视频影像进行连续和深度的叙述;4、借助于互动装置进行操作与体验,等等。多渠道的传播使博物馆学习具有空间性、视觉化、体验感及多种媒体综合作用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于萍 《丝绸之路》2011,(2):81-83
文化传播是博物馆的主要属性和基本功能。博物馆是保藏人类发展和人类环境见证物之处所,为研究、教育和欣赏的目的举办各种陈列展览进行文化传播和宣传教育,是为社会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向公众永久性开放的机构。做好博物馆文化传播工作,提高公众参观质量,是博物馆宣教工作者的重要责任。  相似文献   

15.
在新的历史时期,讲解艺术是普及大众知识、建构文化回忆的主要手段,其在博物馆文化传承中扮演着越来越突出的角色。如何通过讲解艺术提高博物馆文化的传播效率,实现大众化、高质量的文化传承与发展,是当前博物馆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6.
博物馆的文创产品作为文创产业中的基础部分,对促进博物馆文化传播和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对"互联网+"背景下的博物馆文创产品营销创新策略进行了探讨,对其文创产品营销创新策略及营销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旨在为博物馆文创产品营销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正> 近年来,随着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落实,文物博物馆事业有了较大发展,不但国家级和省市级博物馆在改革中不断完善和壮大,在一些地方还相继建立了县级博物馆。一般来说,大型博物馆藏品丰富,专业化程度较高,而地县级博物馆则由于种种条件的限制,藏品较少,专业化程度较差。但各类博物馆都有一个根本的共同特点,这就是通过各类藏品和传播手段,对人民群众进行社会教育,从而为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水平,为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发挥作用。关于博物馆的社会教育问题,似乎已是老生常  相似文献   

18.
博物馆担负着征集、保护和研究、展示人类生存及其环境物证的重要文化传播功能,一向被誉为人类文明的宝库、智慧的结晶。博物馆又因其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作用,而日益成为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历史文化和现代文明的形象代表。中国地大物博,历史悠久,文化和自然遗产极其丰富,又有注重人文、重视祭祀与收藏的传统,发展博物馆事业有着得天独厚的资源条件。从1905年著名的爱国实业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张謇创建中国人的第一个博物馆——南通博物苑开始,中国博物馆事业已经历了整整一百年的历史。一百年来,中国的博物馆事业走过了曲折发展而又充满活力的道路。  相似文献   

19.
博物馆作为一个非正式教育机构,通过展示向观众传播文化知识,进行信息灌输是其工作职责.在传统的信患传播模式下,博物馆优先考虑的是传播的内容及其数量的多寡.然而,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注意力成为一种稀缺资源.博物馆要在日益激烈的注意力竞争中实现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就必须从注意力传播模式中寻找突破.  相似文献   

20.
博物馆结合了多元化的传播媒介,从最初的单一传播到互联网时代下的泛众传播,无线网络正改变着当今世界上大部分人的生活方式。无线网络覆盖率的增加以及无线设备的迅速发展让博物馆观众参与到博物馆信息传播过程中的行为越来越多样化,颠覆了传统互联网的交互形式。目前多屏交互设计已作为博物馆陈列展览、科学研究等各项具体工作的重要应用手段,在拓展化信息开展、数字化展示查询、多层面互动体验、远程型媒体传播方面为公众带来了博物馆文化的全新体验。未来多屏互动交互设计将缩短观众与博物馆的距离,引发观众思考,进而引起观众的共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