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延安记者要求"采访自由"事件1941年初夏,在延安清凉山上的一个窑洞,我的爱人田海燕带我拜见了博古。我们为何拜访博古呢?这需要作点背景介绍。我的爱人田海燕,是四川泸州人。上个世纪30年代,他离开家乡到上海求学,进入中国医学院习中医。"七七事变"后,他通过邹韬奋先生介绍到了延安,先在抗大(四期)学习,毕业后先后在抗大政治部、新华社、《新中华报》工作。1941年5月16日,中共中央机关报《解放日报》创刊,  相似文献   

2.
爱在乌镇     
邹师玥 《丝绸之路》2009,(13):53-54
中国江南的封面 走进乌镇,仿如走进一卷古画,那一洞洞石栏拱桥、一道道过街券门、一座座深宅大院、一处处河埠廊坊,仍是旧时模样。  相似文献   

3.
高高地隆起一座山一九八一年夏天,我和山南扎朗县吉令乡一个名叫克珠的青年农民,一起搭 船渡过雅鲁藏布江,到著名的桑耶寺去参观。船到江心,四处白茫茫一片, 像航行在大海般,偶然朝下游一看,发现那里隆起一座特别巨大的山,高 高地矗立在蓝天白云上面。它是那样的大,大得让我吃惊;它是那样的高,高得让我不敢相信,好象天空放下一张幕布,又像大地长出一座屏风,堵住了雅鲁藏布江流,遮住了东南半壁天空。  相似文献   

4.
一张老照片     
这是一张62年前在延安拍摄的照片,依然保存得很好,没变成灰黄色调。留下这帧照片,实在不易。彼时,我们延安鲁迅学艺术院上上下下800多人,谁也没有一台照相机,其他机关、学校、军营,莫不如此。荒芜的黄土高原,哪来相机——这么一种令人珍视的奢侈品?我因为结识电影团的吴本立同志,才获得如此好的机遇。  相似文献   

5.
1947年3月19日上午,胡宗南所部整编第一师第一旅“经过血战”,首先占领了延安。胡宗南在洛川指挥所得到的前方报告是:延安是一座空城,没有人,也没有可以缴获的东西,整个战斗“歼敌”千余。经反复推敲,胡宗南向蒋介石报捷:  相似文献   

6.
李兆忠 《炎黄春秋》2014,(12):69-74
延安七年对于张仃的人生至关重要。从一定意义上甚至可以认为,张仃一生丰富多彩的艺术事业从这里开始,也就是说,如果没有延安,就不会有后来的那个张仃。但是张仃的延安岁月并非一帆风顺,而是一波三折,尤其是最初在鲁艺的一两年,处处碰壁,一事无成。然而,正是在鲁艺的挫折,促使张仃另求出路,促成艺术上的"转向",他由一名擅长变形夸张的漫画家,  相似文献   

7.
全面抗战爆发后,全国掀起一股知识青年奔赴延安的浪潮。从1937年至1943年,4万多名有志青年从五湖四海汇聚到宝塔山下,在硝烟弥漫的年代里,经受战火洗礼,学习锻炼成长,为全民族抗战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延安,这座深藏于中国腹地的山城,当年缘何会成为知识青年们心中的“圣地”?  相似文献   

8.
1941年初,皖南事变爆发,国内政治形势紧张。在八路军重庆办事处的帮助下,诗人艾青让妻子随办事处的车子先行一步,踏上去延安的路。艾青和东北籍画家张仃、作家罗峰一道稍后启程。张仃和罗峰是国民党江苏反省院狱中的难友。“九·一八”事变后,失去家园的张仃到处流亡,曾于1938年以抗日艺术队队长的身份去过陕北,由毛泽东亲自介绍到延安鲁艺工作,不久又被派回大后方工作。这一行三人是利用张仃原来的关系,搞到一张绥蒙自治指导委员会长官公署高级参谋的身份证。将身份证上的“一”人改为“三”人后,身材稍高,气质高雅的艾青乔扮为…  相似文献   

9.
人的一生中有几个八年呢?你能记住哪一个?别人我不知道,但是在我的生命中,最难忘的就是在延安参加抗战的八年。辗转到延安八岁进剧团1937年夏,我的父母接到任务,要假借“北平学生假期参观团”的名义,带一批热血青年奔赴延安。我随父母同行。出发的日子,同伴们上了火车,却久久不见发动,终于传来消息——卢沟桥出事!那天正是1937年7月7日,“七七事变”爆发。  相似文献   

10.
戴碧湘 《纵横》2012,(5):31-32
我到延安的经过,说起来是有些出人意料的。1938年4月,我奉党中央的指示改组四川旅外剧人抗敌演剧队(以下简称“旅外剧队”),后任旅外剧队支部书记,在四川各地宣传抗日。1939年底,我接到指示:将旅外剧队转移到二战区工作。行至中途,又接到通知说:晋西发生事变,二战区政治环境变坏,不宜前往,可转赴延安。这样,剧队就连夜从边区的察坊直奔延安。  相似文献   

11.
2013年6月夏,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在距延安市区约35公里的李渠镇冯庄乡的延安至延川高速公路建设中,发掘了一批古墓葬,共计24座,其中M8、M18、M23属于北魏时期,出土有盘口罐、水波纹壶以及铁■等。这几座北魏墓葬对研究陕北地区,特别是对延安周边北魏时期墓葬分布及其与周边遗址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漫画是针砭时弊的武器,也是政治宣传的工具。延安时期的漫画是十分活跃的,1942年2月在延安举办的《华君武、蔡若虹、张谔三人漫画展》,不仅赢得全国漫画界的瞩目,而且在延安地区引起了巨大反响。毛泽东等中共领导人前往参观,《解放日报》进行了报道并刊发评论,延安各界茶余饭后纷纷议论此事。这次漫画展的内情到底怎样,事实经过如何?毛泽东是什么态度,延安时期共产党文艺政策的调整与此有没有关系?这都是本文所要回答的。  相似文献   

13.
延安院校校友会在北京举行新春敬老联谊会1996年3月1日,春光明媚,微风和熙,在首都中山公园的中山纪念堂内,到处是一张张笑脸,一阵又一阵朗朗笑声。三百多位鹤发童颜,精神矍铄的老人们,亲切的握手,热情的招呼,又像回到了五十多年前在延安生活的情景。这是由...  相似文献   

14.
1950年以前,我国还没有毛泽东主席的标准像,1949年开国大典时天安门城墙上悬挂的毛泽东画像是1945年在延安拍摄的一张头戴八角帽,身穿粗呢子制服的照片。 然而新中国成立不久发生的一件事,引起了党中央对国家领导人标准像的重视。 1949年12月至1950年2月,毛泽东访问了苏联,访问期间,美国一家报纸刊登了毛泽东与斯大林的照片。斯大林的照片是一张身穿大元帅服的新照,显得华丽端庄、威风凛凛。而毛泽东的照片是延安时期穿着土布服装的老照片,看起来老旧,两者放在一起,反差很大。  相似文献   

15.
忆延安时代的张树德文/武承宗河南省七届人大常委会主任、党组书记张树德同志逝世已经十年了。他去世时才66岁,以他的经历、见识、品格、才华应该仍是大有作为的时候。但是他却突然离我们而去了。我是1939年春得遇树德同志的,那时他从延安中共中央组织部党员训练...  相似文献   

16.
黄其明与现代淮剧□刘则先在苏北抗日民主根据地戏剧运动史上,黄其明创作的《渔滨河边》等淮剧,有着突出的贡献和深远的意义。一黄其明是四川广安县人,生于1916年8月,1937年奔赴延安,在鲁迅艺术学院学习。1940年10月随新四军、八路军会师开辟苏北抗日...  相似文献   

17.
浦祖康 《世纪》2023,(2):11-13
<正>在岳父岳母的家庭相册中珍藏着一张周总理和邓大姐在延安时期的合影。1938年、1939年岳父岳母先后奔赴延安,然而相册中,记录延安时期的照片不多。风风雨雨数十年,这张照片却始终被珍藏。偶尔翻到岳父的手稿,发现这张照片背后有一段难以忘却的记忆。1998年3月,上海举行周恩来百年诞辰纪念会,在延安和中央局首脑机关工作过8年的岳父艾丁应邀出席并在会上发言。77岁的岳父,亲自动笔撰写发言稿,从手稿中看出岳父为发言反复推敲修改。细读原稿,浓烈的真情实感扑面而来,字里行间充满着对总理的尊敬和爱戴。  相似文献   

18.
怀念新四军文化老战士黄其明徐月亮我的老文工团团长黄其明,是四川广安县人,1916年8月出生,1937年12月奔赴延安参加革命。先后在延安抗日军政大学、鲁迅艺术学院、中央组织部训练班学习。1938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1月后到抗日战争前线,在...  相似文献   

19.
吕春 《文史月刊》2009,(2):11-12
一 杨虎城的第一位夫人叫罗佩兰,是四川广汉人,家里排老大。罗佩兰的母亲常常帮助在四川做生意的陕西商人张西铭洗洗缝缝,挣点工钱补贴家用,幼小的罗佩兰则常常给母亲打下手。张西铭见罗佩兰聪明伶俐,惹人喜爱,故认作义女。当张西铭返回陕西时,把罗佩兰也带回了陕西大荔县自己家里。  相似文献   

20.
《百年潮》2003,(7)
张泽石何许人?我的清华大学同学。不过他是一九四六年入学的,我一九四八年入学时,他已回四川准备打游击去了,所以我们在学校里无缘结识,至今也不曾谋面。前一阵闹SARS,我收到张的一封信,大概是从同学录上查到我的通信地址的吧,说他写了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