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玉烟斗     
爷爷在去世之前,送给父亲的最后礼物,是一个玉烟斗。这个玉烟斗做工精巧,上面雕刻了一条腾飞着的龙。在我的童年时代,我最想得到的东西就是这个玉烟斗,可是父亲却说要等到我长大以后才可以得到玉烟斗。我知道,父亲怕我把玉烟斗弄坏,就像我小时候把我的玩具弄坏一样。为了能够早一些获得这个玉烟斗,我渴望着快一点长大。渐渐地,我已经上初中一年级了。我对父亲说我长大了。父亲看了我一眼,没有明白我这话的意思。我又对父亲说道:″你承诺过的,等到我长大以后,可以获得玉烟斗。“父亲忽然笑起来:″我是承诺过,可是你才十三岁,还没有大学毕业。…  相似文献   

2.
美国目前的对华外交团队以赖斯为首。她既是一名重要的“设计师”,也是重要的执行者。地位特殊的女强人1965年,一个黑人小女孩随父亲来到首都华盛顿。在白宫参观时,父亲鼓励她长大后要当美国总统。她回答说:“我早晚会在那座房子里工作!”  相似文献   

3.
何世庸  何达 《百年潮》2007,(7):44-47
九一八事变当晚我正在沈阳。当时我是日本在沈阳办的南满医科大学预科的学生。我因此目睹了一场有预谋的侵略,也亲身体验了沦为亡国奴的痛苦。当我辗转逃回北平家中,向父亲讲述了在沈阳的经历时,父亲说:“果不出我预料,日本人真的动手了。”  相似文献   

4.
父爱有痕     
打我记事起,父亲给我的印象总是板着冷峻的脸,和我没有亲昵的话可讲。偶尔去同学家玩耍,见同学的父亲和儿子之间那种浓浓亲情,真令我羡慕不已。回到家时,也想模仿同学那样和父亲说上几句话,但望见父亲一脸的严肃,在路上酝酿了许久的话语,顿时就咽了下去。父亲是名医生,按理说,医生的脾气应该是很和蔼的,但父亲却不同,他对自己的病人总是冷着一副脸,好像人家欠了他钱似的,特别是现在家里的孩子都很少,一个孩子病了,后面跟了好几个大人来照看。父亲最拿手的是针灸,那些大人见父亲给他的孩子扎针时,心疼得直嚷嚷:“你慢些扎,别让孩子疼着了。”…  相似文献   

5.
<正>20世纪70年代,我的父母投奔亲友来到新疆伊宁,他们在这里相识相恋,组建家庭,我家所在的伊宁县东一区居委会辖区,居住着11个民族、1 000多户各族群众,以维吾尔族居多。我的父亲是一名医生,我出生的地方就是父亲工作的医院,母亲原是一名工人,由于我的出生,母亲辞去工作,父母经营了一家小商店,这样既能照顾家又能补贴家用。那时的商店就是在临街的墙  相似文献   

6.
1942年初春,当时的国立河南大学医学院在嵩县招收了50名第十五届春季班新生,我名列其中。因同时又考取了洛阳海关关员(只招10名),所以我就打算去海关就业。此时,正在河南周口逃难的父亲连写数封快信,劝我立即学医、不要就业。他说:“你十七八岁,正是学习的黄金时期。舍此年龄耽误读书机会,以后再想正规上学读书就难了。何况河大医学院设备精良,师资力量雄厚,条件不错。国难当头,生活固然困难,但有父兄在,自当鼎力扶持你上学读书。医生是治病救人,任何社会都离不开医生,且医生不至于轻易失业、看人眼色、巴结求人。”我觉得父亲的话很有道理,于是就决定走从医之路。  相似文献   

7.
我的早年经历和创业之路 1965年,我出生于湖北省团风县团风镇一个文艺之家、书香之家.父母给我取名"鹏"字,寄予了望子成龙的期望."长大后干什么?" 20世纪70年代初,面对父亲的提问,我当时不假思索就回答:"想当一名电影放映员."理由很简单,有工资拿、看电影还不要钱.那个年代,通过招工成为一名工人,是大多数城镇子弟最...  相似文献   

8.
发现     
不知从何时开始,我和父亲的关系越来越疏远,孩提时,他在我心中的那种伟岸也飘离得越来越远……沉默,是我和父亲之间永恒的主题。春去冬来,岁月如梭,我和父亲在沉默中度过了一次次的桃花绽放、落雪纷飞。我在日日长大、父亲也在夜夜衰老。沉默,始终如此。又一个银装素裹的冬夜来临了。正当我为了明天的考试忙得焦头烂额的时候,停电了,黑暗笼罩了一切,孤寂,沉闷。当我回头找寻父亲的时候,他却拿着手电筒沉默着径直走出去了,  相似文献   

9.
汉字     
从小我就对汉字充满敬畏。小时候,有时会突然莫名其妙地浑身出现一片片痱子,父亲就用毛笔给我在前胸后背左右臂分别写上两个字。过一会儿痱子就全消了——长大以后我才知道父亲写的是前“朱雀”后“玄武”左“青龙”右“白虎”。  相似文献   

10.
我对父爱的认识是经过漫长的恨才转化而来的。我的名字不是父亲取的。父亲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一个地地道道的文盲。在我满月的时候,父亲特意请来乡里一个挺出名的算命先生,得知我五行缺金,又因为父亲希望我长大有出息,能够跳出穷山村,于是算命先生便给我掐出这样一个名字:金翔。然而,就因为这个名字,我的童年很孤寂——小伙伴们常玩的“打仗”的游戏,是不会让我加入其  相似文献   

11.
父亲的柺杖     
小时候父亲曾让我猜过一个谜语,“生出来四条腿,长大了两条腿、老了三条腿”我怎么也猜下出来、我父亲哈哈大笑:“那是人啊!”这笑声还在耳边回荡,父亲却已拄上了拐杖。我写信给兄弟姐妹,告诉说:“年迈的父亲走路需要拐杖了。”不知是我没写清楚还是他们没读懂,每人都寄来了一概拐杖。一捆各式各样的拐杖够父亲拄上几个世纪的了。来信的内容就像复印件一样,都是问候老人、让我照顾好父亲的话,还说拐杖不合进再部R有大哥在信中说:“四弟,我寄出的只是一份孝心,而不  相似文献   

12.
我的儿子叫贾庆祥,是宜宾市第一中学一名普通的高中生。在成长过程中,我从来没有刻意地帮助他规划过人生,而是尊重他的兴趣爱好,一天天地看他长大。儿子荣获过“未来杯”全国中学生创意设计大赛二等奖,还是“中美太空少年计划”的最终获胜者。有人说:“一个父亲胜过100个教师。”我的感触是:只要善于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尊重他们的选择,就能把孩子引向成功的巅峰。  相似文献   

13.
我是1943年9月,出生在淮南赊县黄花塘新四军军部医院的。母亲生我时,父亲匆匆赶来安慰了母亲几句,就又匆匆离去了。这可引起了奥地利医生罗生特的不满,他生气地说:“一个丈夫,一个父亲怎么可以这样没有责任感!”母  相似文献   

14.
时光凶猛     
军区大院长大的孩子,多少有点早熟。我和小武十几岁时同时看上了小婧。在这件事情上我没什么优势,因为我父亲见了小婧的父亲,会“啪”的一声立正敬礼,而小武的父亲却只需上前拍拍肩膀。小婧的手腕上有5颗小黑痣,连成星形,非常好看。她那时就已经显露出绘画天赋,创作激情随时可被点燃。  相似文献   

15.
正我叫蔡振舟,1964年9月5日出生于毗邻武汉的一个农村。在农村长大的我一直怀着对城市生活的美好憧憬与向往。1980年,父亲病退之时,16岁的我"顶职"进入了武汉第四制药厂,成为一名普通维修钳工。24年的时间里,我在该厂结婚生子,又经历了下岗。2004年机缘巧合之际加入武汉人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从事设备维修保养改造工作。在公司提供的良好平台和营造的温馨氛围中,我终能发挥一技之长,实现心中的工匠梦想。  相似文献   

16.
父亲是我的偶像,在我童年的印象里父亲既威严、博学、勇敢,又慈爱、温和而无所不能,小时侯我最大的理想就是要做爸爸这样的人。我带着这份单纯的理想慢慢长大,从一个懵懂无知而简单的小毛头,变成了一个必须肩负多种责任义务的男人,三十一岁生日的第二天,我成了我家宝贝儿子的父亲。儿子的到来并没给我带来任何舒心和惬意,毫无自理能力的小BB用他那超大的嗓门时刻提醒着他的不满和需要,对于他,我除了和妻子一起手忙脚乱、焦头烂额地应对所有突发事件外,确实没有别的办法。我以为所有的状况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不久的将来,定会有被…  相似文献   

17.
我叫王三娃,是太原市晋源区王郭村人。小时,父亲在灵石县城一家杂货铺里当先生(即今之会计)。1945年春,也就是我12岁那年,我到父亲那儿去玩,结识了一名日军小兵。  相似文献   

18.
<正>认识第一把壶,是从父亲那里开始的。父亲喜欢喝茶,虽然不知茶叶的许多繁冗讲究,但知道哪种茶叶是最适合自己的,也知道用什么样的壶泡茶会有好的味道。手持一把壶,游走在宿舍大院中,这是父亲留给我的一个记忆,也是我对壶的记忆。长大以后,做过六年茶叶生意,也渐渐接触了不少器型的壶,但它们大多数产自宜兴和景德镇。偶然的机会,走进平定,结识了平定的张宏亮,才知道了山西的砂壶。  相似文献   

19.
我的同事戴莹告诉我,她在中医科学院采访时,一位专家说起鲁迅先生的那个名篇《父亲的病》,说文中给鲁迅的父亲看病的医生“陈莲河”就是当时的一位名医何廉臣,这位中医的医疗思想至今仍具影响。  相似文献   

20.
“唉,又一个骆驼祥子的孩子”我祖籍浙江绍兴,在杭州出生、长大。父亲是拉黄包车的。我们这个家在旧社会可苦呀。我只读了两年书,就在东街路的源泰丰炒货店学生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