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阎锡山(1883-1960)是国民党元老,一级陆军上将,又是有名的地方实力派,人称"山西王"。1949年3月25日,阎锡山在太原解放前夕逃到广州,任国民党政府行政院长,12月,逃往台湾。1950年3月在蒋介石逼迫下辞去"行政院长"一职,搬到台北市郊阳明山附近的菁山,仿山西农居,建一窑洞。从  相似文献   

2.
1949年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取得三大战役胜利后,国民党中央政府开始迁出南京,到广州建立行都,继何应钦内阁之后组建阎锡山内阁。国民党行政院于2月3日"正式宣布开始在穗办公,院址暂设穗中华北路迎宾馆",至4月22日国民党政府从南京迁徙广州基本完毕。7月16日,国民党中央设立国民党非常委员会,已经下野的蒋介石任主席。之后,蒋介石三次从台湾飞抵广州,部署"广州保卫战";另一方面,他准备广州一旦失守,就炸毁广州的主要设施,将广州变成一座废城。但是,形势发展出乎蒋介石意料之外,1949年10月14日广州解放时,除海珠桥及少数设施遭破坏外,广州城基本完好地保存下来,为广州恢复生产和解放后的建设提供了基础。广州城为何得以保全呢?  相似文献   

3.
1947年《中华民国宪法》的颁布,标志着"宪政"揭开序幕。依据宪法之规定,将立法院定位为类似西方民主国家的议会,立法院的职权、地位得以扩展、提升。在第一届立法院内,国民党立法委员四分五裂,归属于不同的派系,并展开了激烈的政治角逐,蒋介石的个人权威大打折扣,立法院自主性日益突显。在实际政治运作中,立法院不仅承担立法工作,且依法制衡总统与行政院,多次对行政权进行了有力还击,对国民党政府的行政决策产生了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4.
本组史料系1943年1月国民党政府水利委员会奉行政院之命草拟之西北水利建设十年计划(稿)。计划详细阐述了陕西、甘肃、新疆、宁夏、青海五省水利建设目标及其进行步骤,对我们研究民国时期西北开发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5.
曾任北洋政府督军、省长及原国民党太原绥靖公署主任、山西省政府主席、统治山西近40年的阎锡山,于1948年我人民解放军围攻太原战役中,逃离太原,飞往京沪。1949年6月至次年3月,出任国民党政府“行政院长兼国防部长”。在此期间,他曾以“调人”身份,  相似文献   

6.
刺宋案的主谋是王亚樵还是田中隆吉? 1931年7月23日,上海车站发生一起重大谋刺案,国民党政府行政院副院长兼财政部长宋子文死里逃生,其秘书、卫士喋血候车月台。此案轰动国内外,引起国民党集团极度震惊。 24日,上海《申报》以长篇文章刊载此案消息:“财政部长宋子文偕机要秘书唐腴胪及卫士  相似文献   

7.
与溥仪的恩怨情仇1935年3月18日,汪精卫出现在《时代》封面上。这一年,汪精卫任中华民国国民政府行政院院长兼外交部长,年届52岁,已是暮年。《时代》封面选用了汪精卫近期的一幅肖像素描,脸上虽透出干练,但神情略显疲惫。曾以风度  相似文献   

8.
1935年,国民党政府财政部在上海创设中央信托局总局,隶属于中央银行总行。同时又受财政部管辖,即受双重领导。其资金为法币5000万元,另由中央银行予以透支贷款。时值日寇侵略气焰嚣张,国民党政府行政院藉抗日名义,向国外订购军资、军火武器.  相似文献   

9.
正我叫王云英,山西省定襄县王进村人。我的舅父邢殿元,字善章,清光绪九年(1883年)生于山西省定襄县城内的一个商人家庭。17岁那年,邢殿元被保送入山西令德堂,后考取公费留日。1906年1月,经丁致中介绍,谷思慎主盟,邢殿元加入同盟会,结识了孙中山先生。归国后,邢殿元与留日归国同学阎锡山、赵戴文、黄国梁等结为"金兰之交"。辛亥革命初期,邢殿元回到山西,与阎锡山、赵戴文、黄国梁等人共谋响应武昌起义。1912年(民国元年),邢殿元受派为  相似文献   

10.
秦立海 《百年潮》2002,(8):44-47
1948年底至1949年初,内外交困的南京国民党政府为摆脱困境,进行了一系列重要人事变动.首先,1948年12月20日,孙科接替翁文灏组阁,出任行政院长;紧接着,1949年1月21日,蒋介石在内外压力下被迫宣布再次下野,李宗仁出任代总统.但这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当时国民党政府所面临的困境,相反却出现了以李宗仁为首的总统府与以孙科为首的行政院之间的府院之争,从而使得国民党政府内部更加矛盾重重、斗争尖锐,进一步削弱了其本来就已十分脆弱的统治力量,加速了走向崩溃和灭亡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11.
进入4月以来,马英九为执掌台湾做准备的脚步明显加快:4月14日,马英九首次亲口宣布,东吴大学校长刘兆玄将出任"行政院长",马英九、萧万长("副总统")、刘兆玄组成的"九万兆"铁三角执政框架形成;4月21日,刘兆玄公布第一批"内阁"人员名单,"行政院副院长"邱正雄、"经济部长"尹启铭、"交通部长"毛治国等财经界高手入围,新"政府"拼经济意图显现;4月28日,第二批"内阁"成员名单公布。  相似文献   

12.
南京国民政府的武官,分将、校、尉三级,没有元帅的设置。将校尉又分上、中、少三级,没有“大”的一级。1935年,行政院在汪精卫的主持下,开会通过授予蒋介石特级上将的称号,并由中政会通过。按照1935年3月30日公布的《特级上将授任条例》,中华民国陆海空最高军事长官任为特级上将。蒋介石为当时中国军队的最高统帅,被任为特级上将。阎锡山、冯玉祥、何应钦、李宗仁、程潜、朱培德、唐生智等16人,被任为一级上将。顾祝同、卫立煌、陈诚、白崇  相似文献   

13.
陈诚是民国史上一位风云人物。陈诚之忠于蒋介石与蒋介石之宠信陈诚,在民国历史上已是不争的事实。自1934年7月蒋、陈分任庐山军官训练团正副团长起,蒋欲任陈为自己副手的端倪已经初现。蒋介石曾于1936年对阎锡山云:"中正不可一日无辞修。"抗战战事的激烈进行,更给蒋陈关系的急速升温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平台。抗战期间,陈诚往往一身兼任党政军数种高级要职,且经常不受所任职务的限制,被蒋特别  相似文献   

14.
阎锡山(1883—1960),字百川,山西省五台县河边村人。阎1902年入山西武备学堂,1904年入日本士官学校,1905年加入同盟会,1911年辛亥革命后任山西都督,从此长期盘踞山西。1927年,阎锡山投靠蒋介石集团,任陆海空军副总司令、国民党第三集团军总司令,兼山西省政府主席。1928年6月12日,奉系军阀张宗昌、褚玉璞退出天津,阎锡山的国民革命军第三集团军占领京津。  相似文献   

15.
北平地下党组织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中国东北。由于蒋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更加助长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气焰,日军又疯狂地向华北进行新的侵略扩张。1933年1月攻陷山海关,继而向热河、察哈尔和冀东进犯,威胁平津。5月,国民党政府又与日本侵略者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塘沽协定》,把热河、察东、冀东大片国土拱手送给了侵略者。平津及全国各地民众纷纷要求国民党政府出兵抗日。  相似文献   

16.
陈漱渝 《百年潮》2009,(4):76-80
"我这个人,可以当皇帝,但不能当宰相",这番话是胡适1948年在"行宪国大"期间讲的.何谓"行宪国大"?原来国民党政府于1946年11月25日通过了一部<中华民国宪法>,决定1947年1月1日颁布,同年12月25日正式实施,其目的是为了通过"宪政"巩固其摇摇欲坠的统治地位,在国际上树立"民主"形象,以争取更多的美援.  相似文献   

17.
不畏权势伸张正义发起宪政运动1932年3月28日,南京,对话的双方,一方是炙手可热的国民党政府行政院长汪精卫,一方为时为“国难会议”代表之一的一介书生王造时。汪精卫:“国难会议是政府召集的,我们是主人,诸位是客人。诸位如果不满意政府的办法,去革命好了!我们流血革命,打出来的政权,岂能随便说开放就开放!”王造时:“革命不是哪个人哪个党派的专利品,如果逼得人民无路可走,自然有人会去革命。不过国难这么严重,我们是不愿同室操戈来闹革命的。汪先生身为行政院院长,负最高政治责任,当此民族生死关头,应团结全国,共赴国难才对,反叫人家去革…  相似文献   

18.
一蒋经国高调"打虎"1948年8月,蒋介石为挽救因内战而迅速加剧的巨大经济危机,颁布《财政经济紧急处分令》等几项法令和办法,宣布发行金圆券,实行限价,规定各地物价必需冻结在8月19日的水准上,不得提高,同时限期收兑民间所藏金银、外币。8月20日,行政院特设经济管制委员会,下设上海、天津、广州三个督导区。上海区以曾任财政部长、中央  相似文献   

19.
1949年1月,内外交困、走投无路的蒋介石决定下野,把包袱甩给副总统李宗仁。1月21日,蒋介石带着儿子及少数随从离开南京,22日回到奉化老家。蒋介石初回奉化时,表面上不问政事,但暗中仍以总裁的身份,操控国民党政府的大小事情。对此,李宗仁颇为恼火。于是,李宗仁通过多种渠道,劝蒋再不要干预政事,最好能出洋。他还要行政院副院长兼外长吴铁城到奉化去向蒋转告他的意见。吴铁城不好在蒋介石面前开口,便派李惟果去谈此事。蒋介石听后,大骂李宗仁不讲情义,逼人太甚。3月3日,蒋介石在溪口接见张治中时,还大发牢骚地说:“他们(指李宗仁、白崇禧)逼…  相似文献   

20.
1948年之北平"七五事件",是中国近代学生运动史上独特的一页。它深刻反映了学生对国民党政府从期望到失望的心理变化。1948年上半年,国民党军队在东北战场节节败退,东北地区政治、经济、军事形势混乱,大量东北学生迁往平、津两地,国民党政府也宣称在平津成立了临时大学、临时中学。然而,由于经费、校址等原因,国民党政府所宣称成立的临大、临中不过是空中楼阁,学生入关"要读书,要生存"的期望落空,由此引发了北平"七五"事件。然而,国民党政府把该事件当做学生政潮来处理,措置失当。经过北平"七五"事件,最后那些尚对国民党政府抱有期望的知识分子和学生对其失望,政治态度转向共产党一方,投入到解放事业中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