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正>著名史学家戴逸(原名秉衡)先生是常熟人。他自1944年秋读大学后就与家乡渐行渐远,先去上海,两年后去了北京,从此就在北京学习、生活、工作了70多年。在漫长的70年里,虽然也曾回乡探亲或公干,但毕竟行色匆匆,席不暇暖。"近乡情更怯"与"感时花溅泪"的缕缕情思交替缠绕在他心头,虽然没有"白发三千丈"的夸张,但乡情乡思乡愁与日俱  相似文献   

3.
忆王力先生     
正少年失学凄凉娃,矢志求知也无涯。寒来暑往数十载,苦读豆灯独月下。功夫不负寒门子,龙虫并雕集百家。了报沧桑辞世客,一代宗师耀中华。每谈论到王力先生,每读到关于王力先生的文章或传记,脑海里总会浮现出抗战时期那一群被视为中华民族文化脊梁的西南联大的名师学子们的伟岸身影——一群衣衫褴褛的知识分子,器宇轩昂地屹立于天地之间,他们身上没有媚骨,有的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  相似文献   

4.
正2020年是王力先生诞辰120周年,收到王力先生的儿子王缉志先生的电话,他说,《文史春秋》杂志要出一期纪念国学大师王力的专刊,邀请我写一篇纪念文章,而我也正有这种意愿,自然就满口应允了。前不久,见到知名作家、摄影家邹士方于2019年在《文学报》上发表的一篇回忆王力先生的文章,其中有这样一段:"王力教  相似文献   

5.
6.
黄健 《文史春秋》2014,(4):17-21
今年,广西政协建立广西政协文史馆并设立永久性的大型综合性展览——广西政协发展历程展,我作为总审稿人,对于每一个部分的重要人物,都作了深入研究。历程展的第八单元是尾厅,  相似文献   

7.
正一王力(1900.8.10—1986.5.3),字了一。中国著名语言学家、教育家、翻译家、散文家、诗人,北京大学原中文系一级教授,中国现代语言学奠基人之一,曾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1900年,王力出生于广西博白县岐山坡村。他7岁上私塾,博闻强记,勤奋好学。少年时的王力在听私塾先生慷慨激昂、声情并茂地讲述《三国演义》时,深受  相似文献   

8.
徐中舒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和古文字学家,早在30年代,他就以一个“学术水平很高的专家”①扬名于学术界。他一生勤勤恳恳,自强不息,从事学术研究和教学工作达70年之久,撰写学术论文100多篇,专著数册,为国家培养出一批又一批优秀的专业人材,硕果累累,...  相似文献   

9.
今年是故宫博物院首任院长易培基先生逝世五十周年。五十年前传扬一时的所谓“故宫盗宝案”,夺去了这位先生的生命。如今,事实昭然,真理发扬,先生的业绩,先生对故宫博物院的贡献,激起了后人的崇敬与怀念。  相似文献   

10.
因为有事在身,没能赶上徐君慧老先生的告别会,一直有些愧疚。在读完李欣广教授的来稿《回忆父亲徐君慧》后,我突然萌生试写一篇的念头,虽然自己不会写文章,但如果能在文字里送别,是否可以弥补一些遗憾之情呢。  相似文献   

11.
正著名历史学家李学勤先生于今年2月24日遽归道山,消息传来,我深感震惊和无比悲痛。李先生是当代中国古史、古文字及古文献研究的杰出学者,也是数十年来中国先秦史学界公认的领军人物。我自从学习古史专业以来,有幸与李先生有很亲密的交往,从他身上学到了许多为学做人的原则和方法,李先生的高大形象及所给予本人的教诲将永远铭记在我心中。在与李先生相识的30多年中有许多往事难以忘怀,在此谨略叙数事以表达对先生诚挚的怀念。我的导师是吉林大学金景芳先生,金  相似文献   

12.
谢飞 《文物春秋》2000,(1):60-62
在人类社会进入新千年之际 ,在河北文物事业走过了近百年风雨历程之时 ,我们抚今追昔 ,感慨系之。是几代文物工作者自甘寂寞、艰苦创业的奉献奠定了我们事业今日的基础 ,是几代文物工作者锲而不舍、顽强进取的足迹引导我们走向明天的辉煌。为追溯过去 ,激励后来 ,本刊特开辟“河北文博人物”专栏 ,重点介绍一批为河北文博事业做出过贡献的老一辈文物工作者 ,以为河北的文物事业留下这永远值得珍视的一页  相似文献   

13.
赵俪生先生是中国史学界的一位大师,今年是他的八十华诞。他投身革命已有六十多年,从事史学研究也有半个多世纪了。从那个时代过来的史学巨匠到今天硕果仅存的已经没有几人了,先生仍笔耕不缀地劳作着。先生是1957年被划为“右派”的著名学者之一,而他的学说在今天看起来却是合于马克思的历史观、特别需要加以再认识和重新评价的学术成就和思想财富之一。他的遭遇在中国学术、思想史上非常典型而且有代表性的,先生是我的恩师,曾为我的论文集作序,题为《春波与我》。作为先生晚年的学生,我仅从个人角度由感性到理性地谈一点对先生的认识,以便读者,特别是比我年青一代的学者们进一步了解先生,故循先生笔法作本文是为纪念。  相似文献   

14.
15.
1986年5月3日,享誉海内外的汉语言学大师、北京大学的王力先生去世。我既非其入门弟子,也从未谋面。其治丧委员会及其夫人夏蔚霞女士分别寄来讣告,邀我去京参加5月14日在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的追悼会并向遗体告别,我因故未能成行,只寄去了哀悼的诗联。但我确是王力先生的私淑弟子。同他的交往受益长达30年之久!  相似文献   

16.
1976年初夏,为解决两地分居问题,我设法调入了开封师范学院历史系中国古代史教研室。当时,室主任朱绍侯老师已清醒地预感到了学术后继乏人的危机,便对我说:"孙海波、朱芳圃先生都故去了,连老系主任刘尧庭先生也被整死了。先秦史方面的知名教授就剩下了孙作云先生,算是硕果仅存。系里十年未进人,你是唯一的青年教师,就去  相似文献   

17.
朱启钤先生字桂辛 ,号蠖公 ,贵州开阳县人。 1872年 11月 12日生于河南信阳。解放后 ,任中央文史馆馆员 ,全国文物整理委员会委员 ,第二、三届全国政协委员等职。于 196 4年 2月 2 6日在北京病逝 ,享年 93岁。这位德高望重、具有强烈爱国心和民族气节的黔籍名士 ,其事迹传遍京、津、沪各地 ,是中国近代史和近代经济史上重要人物。值朱老诞生 130周年之际 ,贵州召开了纪念会 ,以颂扬他对国家对民族对人民的奉献与功绩。笔者以其一生中之几件事 ,宣诸与世 ,以缅怀先生。(一 )向留法勤工俭学学生捐款192 1年徐世昌任总统时 ,法国巴黎大学授予他…  相似文献   

18.
杜任之先生是我一生中永远不敢忘记的师友之一.1935年,我大学毕业回到太原,在海子边中外语文学会偶遇翟新亚同志,经他介绍,认识了杜先生.他简单地介绍说:“这是李毓珍,崞县人,是在监狱里同时被关押的朋友.”杜先生很亲切地跟我交谈起来.知道我是学俄文的,还未找到工作,他就说:“那很好,懂俄文的人很少,给我们的刊物翻译点东西,多少还有点稿费.”随后,我就给学会的刊物《中外论坛》翻译了一篇《苏联货币》(以后每期有我译的一篇).  相似文献   

19.
裴中先生是中国第一个北京猿人头盖骨发现。发现时间是1929年12月2日。时年,裴先生25岁。  相似文献   

20.
1999年11月中旬 ,桂林的冬天来得比往年早 ,白天最低气温已降至2℃左右 ,而且阴雨连绵。15日晚上9时许 ,桂林两江国际机场上空飘着毛毛细雨 ,这时从香港到达的客机上走下一位特殊的客人 ,随同他的有香港电台电视部的四位工作人员。他高高的个子 ,精神奕奕 ,红润饱满的脸上笑容可掬 ,一头黑发当中偶见少许白发 ,但看上去也不过50左右年纪。他用地道的桂林话同前来迎接的人们互致问候。他就是6岁离开故乡桂林 ,现今已62岁的著名旅美华人作家白先勇先生。正是“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这次白先生返回故乡 ,是应香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