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刘毅 《东南文化》2016,(1):6-14
现代"文物"概念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国古籍中的"文物"有着与今日不同的内涵,最初是指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传统礼乐文明和相应的典章制度,后来在有些语境下也包含了典章制度的物化表现形式,有时还指文明或文化。现代"文物"的概念在古代则用"古器物"、"古物"、"骨董"、"古玩"等名辞来表述;民国时期的官方文件一般用"古物"来表述,涵盖了一切有文化价值的古代遗物。民国时期重新使用的"文物"一词,与今日之"文物"有相通之处,奠定了现代"文物"内涵的基础。1950年后,"文物"成为正式的官方表述名称,并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包括了从古代到近现代乃至当代的、一切有价值的、可移动和不可移动的物质文化遗存。  相似文献   

2.
陈佳 《神州》2012,(8):17-17
识文断字是语文学习的基本功。汉语语言表达非常丰富,往往一个字,基于不同的角度,往往可解出多种语义,让人悟不难释卷。近来教学杜甫诗《咏怀古迹》(其三),教材对“画图省识春风面”一句中的“省”注释为“曾经”,让人费解,对此句,教参“整体把握”中理解为“委婉的讽语”;而教参赏析又别有解释。本文多方参考,分析自己的解析。  相似文献   

3.
谢建平 《文史天地》2012,(11):94-94
秀才是古代中国对某些土大夫的称呼。明清时,一般指通过了科举中院试的生员,属士大夫中的最基层。 秀才一名在隋朝科举开始以前已有。在汉朝使用察举制时,由各州推举的民间人才称之为“秀才”。东汉时为避汉光武帝刘秀之讳,将秀才改名茂才,或称茂材。茂才科主要是选拔奇才异能之土,所以通常称“茂才异等”或“茂才特立之士”。秀才最初为特举,在西汉后期成了岁举,举主为刺史,遂形成州举秀才、郡举孝廉的体制。  相似文献   

4.
《文史天地》2011,(6):95
"走狗"一词,最早出现于先秦时期,本意指"猎犬",如《晏子春秋》中有"景公走狗死,公令外共之棺,内给之祭"的句子。其后,迟至西汉,词义开始出现变化。《史记.袁盎晁错列传》中有句云:"袁盎病免居家,与闾里浮沉,相随行,斗鸡走狗。"此处"走狗"意为"驰逐、驱狗出猎"。而  相似文献   

5.
近代贵州金融业变迁中的省银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省银行的存在是近代中国金融业中的独特现象。它既属于国家银行体系,但又不是国家银行的分支机构,而是自成系统,与国家银行一样采取总分行制。近代中国的省银行大多都经历了由专门发行货币向参与地方实业的过程,贵州的省银行也不例外。以1935年为间,贵州省银行的发展明显地分为了两个阶段,前期依附省财政,主要业务便是发行货币;后期开始涉足实业,从事于地方经济建设。  相似文献   

6.
“青鸟”意蕴的历史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王母是昆仑神话中的主神,她是吉祥与长寿的化身。西王母身边的青鸟,是为她捕食、传达信息的使,也是吉祥与长生的使。  相似文献   

7.
“边茶”的概念“边茶”是内地销往藏区的专供茶,其叫法很多,有“西番茶”“乌茶”“马茶”等多种叫法,但在民间最普遍的叫法为“藏茶”。它早期始于唐代,到了元代,松潘、黎州、雅安地区藏族所需的茶叶已单独形成一个种,  相似文献   

8.
《百年潮》1997,(6)
偶然从近出的某个杂志上看到一篇文章,记述1927年周恩来的事情。那时,南昌起义的部队南下到潮汕地区,遭到严重的失利,周恩来正患恶性疟疾,甚至神智不清。同志们历经艰险,把他送到香港治疗。香港的党组织让一个年轻的女同志照料他。这篇文章里写道,在周恩来渐渐病愈时,和这女同志有一段对话,原文如下:  相似文献   

9.
本对于古籍献中“百工”一词的多义和歧义现象进行分析、考证,发现它与“百官”一词的关系错综复杂,于是从字形、声音及化历史的研究对比中取证,认为“百工”作为上古一官职名,后世直接对译成“百官”实际上存在混淆和误解,却也可从中看出它们意义上的联系与区别,对这一特殊语词的变化的历史考证将对训诂学有所补益。  相似文献   

10.
六十年代,于豪亮先生曾作《居延汉简中的“省卒”》一文,对“省卒”的性质、执行的任务等基本问题做过探讨,至今三十年过去,旧简的重新整理,新简的发现,使我们有条件对居延汉简中的“省卒”作出比于先生的时代更深入、更完整的认识。因此,笔者以于先生的文章为基础,对“省卒”的有关问题,做些更细密的考察。  相似文献   

11.
泰栋  尚之 《炎黄春秋》2010,(3):49-54
沙文汉是1925年入党的老党员,是熟悉俄文、日文,有学术著作的革命知识分子,是长期在白区(江苏省省委,上海局)担任领导,解放后又担任浙江省省长的高级干部。他在京沪从事地下策反情报工作屡建奇功,1957年错划为“右派”,是全国党内最大“右派”,而且是最后一个彻底改正的“右派”。大部分“右派”的改正时间是1979或1980年,沙文汉一直拖到1982年才改正。  相似文献   

12.
《金瓶梅词话》中经常出现“省恐”一词,其义颇为费解.如第七十七回云(引文均据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排印本):(琴童)到各房里,并花园书房,都瞧遍了,没有(西门庆).琴童在大门首扬声道:“省恐杀人,不知爹往那里去了,白寻不着!大白日里把爹来不见了.……”台湾魏子云先生在《<金瓶梅词话>注释》一书中说:“‘省恐杀人’一词,在此上下语中不知何意?似为一般人的口头语,但喻意实难揣测.留此以待知者.”又如第二十八回云:  相似文献   

13.
《文史天地》2009,(3):69-70
中国古代审判机关的称谓很多,叫法多样,有时同一名称的机关在不同朝代,实际职权也不一样。  相似文献   

14.
我的一中     
Chris 《贵阳文史》2011,(6):32-32
听朋友说,一中拆迁了,原来的校园不知道是不是要变成什么河畔风景或者人文艺苑之类的漂亮项目。可惜不在贵阳工作,没有办法为这个蛮有说头的项目贡献一些作为一中人的最后一点缅怀。期待这是个大大的豪气云天的项目,千万别辜负了贵阳第一的这个好名头和秀水环绕的曲韵流觞雅意,毕竟老师和学生都对一中情怀深种。  相似文献   

15.
张方洁 《神州》2012,(15):83
"省直管县"改革正在加速推进,行政区划正面临着重大的调整。从目前的理论研究和现有的政策推行结果来看,中央和省级层面的推行力度很大,积极性很高;但地级市的大多反映则比较消极,行动上比较被动,县级层面则不得不产生矛盾的情绪。本文就省直管县的优越性、必要性以及改革中的问题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6.
居延汉简常见"省卒"一词,下列数简即是例子: (1) 五(?)三年四月丁未朔,辛未,候长贤敢言之,谨移省卒名籍一编,敢言之。(159.21,见劳榦《释文》) (2) 第廿三部建平三年五月省卒名(480.16,见劳榦《释文》) (3) ·最省卒十六人,见卒二人(234.9,见劳榦《释文》) (4) ·右省卒家屬名籍用榖卅石(《甲编》763) (5) 出(释文誤作十)省卒六人,計(釋文誤作字)当到(《甲编》1475B)从上面所举(1)、(2)两简,可以看出,"省卒"有"名籍簿",第(3)簡是有关"省卒"数  相似文献   

17.
18.
北宋的苏洵和他的儿子苏轼、苏辙 ,被称为“三苏” ,他们都在“唐宋古文八大家”之列。正因为这个缘故 ,“三苏坟”便成为人们凭吊的一项古迹。“三苏坟”在河南郏县。据 1932年重修的《郏县志》载 ,在郏县城西北4 5里的地方 ,有一座小峨眉山。山南麓有一所院落 ,院中隆起三坟 ,这就是“三苏坟”。居中的是苏洵墓 ,苏轼和苏辙墓分列于左右。三苏是四川眉山人 ,死后 ,却葬在河南郏县。为什么 ?若想弄清其中缘由 ,我们有必要简单地了解一下苏轼一生中的坎坷遭遇。苏轼差不多一辈子都在贬谪中过日子。北宋哲宗绍圣元年 (公元10 94年 ) ,他受到…  相似文献   

19.
从五代以后的文献记载来看,"辽泽"即指下辽河(沈阳石佛寺以南的辽河河段)平原沼泽地区,又指西辽河平原的沼泽湿地。西辽河平原在辽朝后期沙漠化严重,沼泽湿地萎缩,到元朝末年不再有辽泽之称,明清时期辽泽专指下辽河平原沼泽地区。下辽河平原辽泽在古代不断扩展,其核心地区在今北镇与辽中之间,从远古到清末一直是面积广阔的沼泽湿地,而辽河以东的沈阳西部至辽河地段、辽阳南部至牛庄地段的沼泽地主要形成于明清时期。清朝末年,沼泽面积大大缩小,辽泽不再见之于史籍。造成辽泽历史变迁的原因除了地形、气候等自然因素以外,人为因素也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典文学中关于山精野怪、仙灵圣佛描写的作品不在少数,而狐狸精作为精怪内的一大分支,拥有庞杂的故事体系,历来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在漫长的岁月里,狐狸精的形象一变再变,即使在同时代的不同作品中,狐狸精的性格品质也很可能截然不同。这种反差所展现的往往不止文字表象那样简单,托物言志、御物谈心,隐藏在后面的往往是作者对人间百态的唏嘘,是一个时代社会风貌的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