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非洲史研究的新视野——环境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与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历史研究相比,非洲史研究起步晚、难度大。但是即便如此,20世纪的非洲史研究还是取得了长足进步,尤其是在民族解放运动取得胜利之后。非洲史研究不但成为世界史研究中一道亮丽的风景,而且为冲破历史研究中的“西方话语霸权”贡献出了自己的地方性知识,丰富了世界史研究的史料学、理论观点、方法论。环境史是继传统史学、殖民主义史学和民族主义史学之后的另一重要流派。本将从史学史的角度着重分析环境史在非洲史研究中的兴起发展、主要的观点和方法以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漆侠先生是当代著名的历史学家,不仅在中国古代史研究尤其是宋史研究的诸多领域建树丰硕,而且对于史学理论与方法也形成了较为系统的见解:对史学的学科性质、研究对象、史学功能等史学本体问题提出看法;重视史料的搜集整理与分析审查,强调文学作品的史料价值;提出马克思主义方法是史学研究的最高层次研究方法,考据方法是基本方法,并重视对马克思主义史学考据方法的建设;强调了历史研究主体的素养特别是“史德“问题的重要性,提出了献身史学的治史精神。  相似文献   

3.
抗战前北大史学系的课程变革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尚小明 《近代史研究》2006,1(1):115-133
抗战前的20年,是北大史学系发展史上一段极为重要的时期。史学系的课程,由最初以中国史为主,逐步向世界史扩张,从而建立起较为完善的体系。就课程变革所体现的精神而言,20世纪20年代主要受以鲁滨孙为代表的欧美“新史学派”的影响,将大学史学教育视为“常识”教育,强调史学基本知识,特别是基本社会科学知识的灌注;而在20世纪30年代,则受以傅斯年为代表的“史料学派”的影响,将大学史学教育视为学术教育,强调史料整理辨析的训练和史学研究工具的掌握。精神不同,故成效亦有较大差别。20世纪20年代史学系的课程变革,在学术界有不小的影响,但在培养专业人才方面收效甚微;而20世纪30年代史学系的课程变革,则造就出一大批史学家,从而对现代中国史学发展发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4.
周新国 《民国档案》2012,(1):70-71,84
口述史资料是历史史料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不同史学领域,人们对口述史料的认识和运用是不同的,而在孙中山与辛亥革命史研究领域中,口述史资料有着独特的作用,本文拟结合辛亥名人及其后裔的口述史访谈为例,着重提出抢救辛亥口述史料,以推动辛亥革命史研究.  相似文献   

5.
泉弊     
《钱币博览》2008,(1):11
本刊新开辟“旧文采摭”栏目,选录部分旧报刊、杂志上的钱币文章。目的在于让读者了解一些前人对钱币研究的状况,及旧时代钱币界的信息。此文原刊于民国二十五年元旦出版之《新光邮票钱币杂志》第五卷第一期23页。为王荫嘉先生所作,末句中“毅泉”应为“殷泉”。  相似文献   

6.
黄景昉是“崇祯五十相”之一,其仕宦经历与晚明政局演进近乎相始终,是崇祯朝诸多重要政治事件的亲历者、参与者。该书在充分利用黄景昉存世著作的基础上,考证还原了其人生经历,从黄景昉个人的视角呈现崇祯朝纷繁的时局及其为挽救王朝危局所作的努力。同时,由于黄景昉长期任职于明廷中枢,并深受晚明经世史学、实证史学思潮影响,其存世著作的记载对于进一步深入研究明清之际的政治史、制度史、史学史具有独特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7.
彭晓静 《丝绸之路》2010,(14):27-29
《青史》一向被推崇为研究藏族史的翔实材料,是史册类、教法类著作二者结合的代表作之一,代表着文献创作的进步趋势。本文以阐述《青史》的史学价值为主旨,分析了作者著书的社会背景与叙事风格;与史学名著《贤者喜宴》中有关噶举派的记载作了对比研究,从历史学角度解析了《青史》的史料价值及其在藏族史学著作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8.
李安峰 《沧桑》2013,(1):90-93
现代口述史学伴随着科技和社会的进步应运而生,它推动了史学方法论的革新,丰富了现代史研究的史料,扩展了其研究的视野。农田水利史作为当代中国史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把口述史学引入到中国当代农田水利史研究中去,可以为其提供多元化的研究视角,扩展研究空间,一定程度上修正和补充传统档案史料的不足。  相似文献   

9.
钱锺书不写自传,且对时兴的自传写作屡次表达讥讽与批评。这与钱氏关於史传的看法一致。他依“六经皆史”说提出经、子、集莫非史的观点,初看似扩大了史料之范围,实则洞见到史传作为文本的非确定性。但这并不意味着钱氏否定“信史”的可能与努力,恰恰相反,他以“谈艺者”的生命历程,提供了解读史料与认知历史的深度思考。  相似文献   

10.
关于史料学的思路建国四十年来,学术界对史料的议论可谓多矣。关于对“史学便是史料学”观点的批判,关于史论关系的争论,关于治史道路的所谓史料派与史观派的分歧,等等,可以说辩论相当激烈。结果呢,问题并没有得到妥善解决,而对有关史料学对象的研究也没有引向深入,至今人们还大多认为史料学仅仅是研究处理史料的原则和方法。我们的先人遗留下大量珍贵的史料学遗产,可是在我们手中并不曾使之系统化、理论化。问题的症结大概在于我们对史料的涵义以及史料、史学的理解不那末辩证所致。早在二十年代,李大钊同志在《史学要论》一书里就比较系统地论述了历史、历史学以及历史学系统等概念,他把“历史”区分为客观历史和写的历史,又把历史学(广义的)区分为记述的历史和历史理论(狭义的历史学),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