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唐代诗人赵彦昭张仲元让我们从一棵松树说起。在甘肃省张掖市西部新乡青松村有一棵古老的松树,相传为唐代五松园遗迹。当初,五松国有五棵松树,因以为名。在解放前,五松被地方豪强砍伐两棵。50年代初,尚有三棵,占地约八九亩,东、西、北三面筑有高大的夯土围墙,面...  相似文献   

2.
遵义湘江连同今日老城那块地方,在宋代均称“穆家川”。播州杨氏第十二代统治杨轸对他的官衙所在地白锦堡极不满意,认为它狭窄且陋劣,醉心“堡北二十里穆家川山水之佳”,便于南宋淳熙三年(公元1176年)将其官衙迁至穆家川。自此,老城一直成为黔北府级机构驻地。明代编修的《大明—统志》始出“湘江”之名,用作河道名称的“穆家川”渐被多数人遗忘。  相似文献   

3.
唐代,洛阳诗歌创作繁荣,诗人云集,被誉为“诗都”。唐代三大诗人,“诗仙”李白、“诗圣”杜甫相会于洛阳,“诗魔”自居易晚年长期居住于洛阳,最终长眠于龙门山琵琶峰。宋之问、沈俭期、孟浩然、王维、刘希夷、王昌龄、杜牧、等60多位名的唐代诗人,他们或在洛阳做官,或来洛阳访亲寻友、观光游览,都为洛阳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  相似文献   

4.
汪扬 《北京文史》2004,(2):41-41
明清时期,北京作为封建皇朝的首都,是王侯公卿达官贵人的聚居之地,到处是豪门大宅。但是与豪门大宅形成强烈反差的却也有不少低矮窄小的房屋,特别是在北京城的边缘地带,如几座城门外的沿河地方,还有着一种被称为“鸡毛房”的破破烂烂的小屋。  相似文献   

5.
正王维(701—761),生于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永济),祖籍太原祁县。王维不仅是中国唐代的杰出诗人,而且多才多艺,对中国传统书法、绘画、禅学及音乐方面都很有造诣。王维十五岁(716年前后)进京(长安),开元九年(721年)二十一岁中进士,任太乐丞,掌管朝廷礼乐方面事宜。后来,因伶人舞黄狮子(违规使用帝王之礼)受累,贬为济州司仓参军。但王维在京的五六年间,很受京城人们的欢迎,王公贵  相似文献   

6.
《广西文史》2007,(1):46-46
曹邺(816—875),字邺之,桂州阳朔(广西阳朔)人,晚唐名诗人。自小勤奋读书,然屡试不第,曾流寓长安10年之久。公元850年(唐大中四年)考中进士,旋任齐州(今山东济南)推事、天平节度使幕府掌书记。后调京为太常博士,寻擢祠部郎中、洋州(今陕西洋县)刺史,继而又升吏部郎中。公元868年(咸通九年)辞归,寓居桂林。曹邺平生擅长作诗,尤以五言古诗见称。其诗作内容广泛,[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唐代诗人郡望及地望标注陈冠明自六朝至唐代,史传体例,相沿用郡望,习以为常。否则,倒会贻笑“大方”。唐刘知几曾预修唐史,配纂《李义琰传》。义琰家于魏州昌乐已经三代,因云:“义琰,魏州昌乐人也。”监修者大笑,以为深乖史体。知几不得已,依李氏旧望,改为陇西...  相似文献   

8.
熊飞 《文献》1999,(3):54-72
一、张谓"往年在西域"情况综考 关于张谓的生平情况,与其年辈相当且曾一同在湖南观察下作刺史的元结写过一篇有名的《别崔曼序》,对研究张谓生平况极为重要.现节录如下:  相似文献   

9.
于武陵、于邺为中晚唐时期两个重要的诗人,但宋代以来长期将二人混为一谈;历代艺文志和书目文献所载二人诗集又重出互见,莫衷一是,研究者稍不留意便会落入其诗、其人的双重"陷阱"。突破此难题的一条线索是寻找二人诗集的演变过程及版本渊源,据此判定诗歌的归属。通过对现存明初汇刻唐人诗集中二人诗集版本的对比研究,可以一定程度上恢复二人诗集的原貌。另一条线索是从二人生平资料中寻找其诗歌的印证,从而反推二人重出诗歌的归属,而出土于邺家族人物墓志中的新材料是重要的突破点。  相似文献   

10.
熊飞 《文献》1999,(4):58-68
(接上期) 三、在潭州刺史任曾因事被停职审查 张谓在潭州刺史任上的任职时间,《张谓考》言:"大历二年间,张谓在湖南任潭州刺史之职……大历三、四年间离潭州任,入朝为太子左庶子."《唐刺史考》引孙望《元次山年谱》称:张谓为潭州刺史"约在永泰末大历初年","傅璇琮《张谓考》称大历二年至四年张谓在潭州任(《唐代诗人丛考》),疑误."(53)并系张谓为潭刺"约永泰元年--大历二年(约765-767)".  相似文献   

11.
浅谈唐代三大诗人写岳阳楼和洞庭湖的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比较研究分析法,对孟浩然、杜甫、李白写岳阳楼和洞庭湖的诗,不从诗作技巧角度去评论他们的诗的高下;而是从他们的生平思想、生活背景、感情世界和诗歌意境人手,分析他们的同一主题、同一景观的诗,在不同的时代、不同命运、不同性格的观照下,所产生的不同的社会意义、艺术特色和美学效果。  相似文献   

12.
姬秀丽 《沧桑》2010,(3):232-233,240
在唐代诗人的笔下,泰山是神仙居住的洞天福地,泰山神神通广大,能与天沟通、能治鬼、能生云造雨。诗人的泰山信仰带有鲜明的附势与媚俗色彩,这表现在诗人泰山诗的创作热情和描写内容明显受到皇室在泰山政治活动多少的直接影响并打着深深的国教——道教烙印,这种泰山信仰与诗人的身份和社会地位有关,在他们心目中,泰山首先是一座政治山,其次才是神山。  相似文献   

13.
漫话滹沱河     
《沧桑》1994,(5)
滹沱河,发源于山西省恒山南麓泰戏山脚下之桥儿沟村.该村后有一条深沟,由三条小沟岔的清流从悬崖汇入沟中,婉若飞泉,直泻而下,其中最大的一股水流叫青龙泉,这便是滹沱河之源头也.《水经》云:“其大三轮,泉源涌沸,腾波奋发,以巨石投之,水辄喷出,亦云潜通燕京山之天池也.”从发源地由东向西经繁峙、代县,折转西南入原平、忻州,又向东到定襄、五台.因受五台山阻隔,复流定襄,继续向东进盂县,在盂县境内过3乡,21村,行48.75  相似文献   

14.
张毅 《沧桑》2010,(3):104-105
滹沱河是我国北方一条重要的河流。但史书对其记载很少,妨碍了人们对它的深入了解。各地方志的存在,大大弥补了这一不足。通过相关方志史料,可以对滹沱河的源流、特点及其成因、历史上变害为利与防灾救灾、解放后对滹沱河的治理等情况作一系统了解和掌握。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敦煌诗歌残卷中,特别是敦煌诗人的诗歌中抽绎出关于敦煌风貌的线索,力求更加客观地分析敦煌的地理环境、风云变幻、异域风光、民族风情等,从而对敦煌的地域文化风貌获得一定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正> 滹沱河是海河五大水系之一子牙河水系的主要河流,在历史时期变迁很大,以”善淤”“善决”而闻名,有“小黄河”之称。至明清时期泛滥加剧,变迁更为频繁。 滹沱河源于山西繁峙县,进入河北平山县境后,汇入冶河,  相似文献   

17.
提起40年前——1963年的那场洪涝灾害,50岁以上的人无不记忆犹新:今63岁的藁城市南董镇南大章村民董银同说“要不是紧急打起了护村堤埝,村子不知要受多大灾”;56岁兴安籍干部武小果说:“只记得那水,平地1米多深哪”;而现年70岁时任县水利科副科长的李英山更是动情:“那真是历史上罕见的洪涝灾害呀……”据《藁城县水利志》记载:“1963年,是历史上罕见的洪涝年,8月4日至9日连续6天降雨691毫米,滹沱河洪峰流量  相似文献   

18.
在陕西省蓝田县南六公里一带的山川之间,中有流水环凑沦涟而泻出于两峰之间的,便是世之所谓辋口。辋口南有川即辋川。唐诗人王维曾隐居且埋骨于此,其所居止即有名的辋川别业。这儿适巧正是我的故乡。我每每咏读王维《辋川集》中所描写的辋川胜迹时,联系今日辋川山谷郁盘、云水飞动的情景,难免产生“欲觅千古游人处,摩诘胜迹今何在”的感叹。故曾无数次趁兴跑遍散布在今日辋川一带的村村落落,去寻觅诗人昔日所描写的田园山  相似文献   

19.
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对他晚年在洛阳唐城履道里的居所十分欣赏。他在《池上篇》序中不无得意地写道;“都城风土水木之胜,在东南偏。东南之胜在履道里……即白氏叟乐天退老之地。” 履道里白居易宅园确曾为胜地一隅并闻名于世。且不说史料中多有记载,仅白居易自己就曾在100多首诗中提及此居。 一千多年过去了,昔日的履道坊已夷为洛阳市郊的一片  相似文献   

20.
雷明鉴 《神州》2012,(31):10-10
波德莱尔是一位游荡的抒情诗人:他徘徊在巴黎城的大街小巷,寻找他遗失的字眼;他穿梭于茫茫人海,寻觅一份偶然,在与行人擦肩而过的“惊颤”中,他便找到了那契合(应和)的诗行。波德莱尔也是一位出色的文学批评家,他将“批评的智慧与诗的才华结合到一起”①。在《再论埃德加·爱伦·坡》一文中,波德莱尔通过分析爱伦·坡的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