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丽萍 《文献》2005,44(3):268-280
<参天台五台山记>是日本京都岩仓大云寺寺主成寻(1011-1081)撰写的入宋旅游日记.该日记的史料价值之高是不言而喻的.仅就记载的人物而言,不但包括历史名人在内的各色人物屡现笔端,而且有关他们的记载中,还包含了不少在中国的文献中难以寻觅到的内容.因此,这些记载无疑是我们了解这些历史人物的重要史料.本文所论及的陈咏便是其中一例.  相似文献   

2.
任爱君 《史学集刊》2007,7(6):61-69
中原史料关于契丹"盐池宴"的记载,始终是学界产生困惑的疑端;但经过南、北史料系统(即《辽史》等代表的北方史料和《新五代史》等代表的中原史料)的分析与研究,可以清晰地辨别出"盐池宴"与"诸弟之乱"存在的史料类同关系,还可发现大夷离堇职务与部落首领世选与任期问题存在的疑端,从而解决辽初史料整理中的一些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3.
《明亚中大夫山东都转运盐使司运使郑君墓志铭》《敕封安人继妻陈氏墓志铭》是明代正德年间南昌知府郑及其家族史料的新发现,详细记载了郑与"宸濠之乱"相关的细节线索,对相关的研究具有重要学术价值。如关于"宸濠之乱"中郑受陷害的史实,传统史料记载较为粗略,而墓志提供了宁王朱宸濠谋劫郑家人等珍贵翔实史料。关于郑复官日期,一般史料记载为正德十六年(1521)五月,通过志文之载可纠正复官日期为嘉靖元年(1522)正月。此外,二志中所录墓志题名资料,亦可印证相关史籍记载。  相似文献   

4.
"飞蝗避境"是始出于西汉末年史料记载中的一种特殊现象,关于其出现原因历来学界多有争论。笔者通过梳理自汉代后记载关于此现象的史料并分析发现,关于"飞蝗避境"现象记载的产生及发展是在基于一定客观现实状况下,史家观念受到汉代天人感应思想及谶纬学说的影响,而将此现象有意识的与良吏、德政相联系,最后发展成为史家记载良吏和贤德人物的固定书写模式。这一过程起于西汉末年,东汉迅速发展,至魏晋之际逐渐发展完善,转变为与"猛虎渡河""鸟雀集庐"等并存的史家书写模式。中唐以后,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天命史观向天理史观的转变,"飞蝗避境"这一书写模式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相似文献   

5.
关于唐代夹纻大铁佛出土时间与地点的商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读《考古与文物》 2 0 0 2年汉唐考古增刊 ,当看到封面上一幅造型圆熟 ,冼练饱满瑰丽的大佛像时 ,再一次为这一稀世珍宝的重见天日而感到无比的惊喜。拜读增刊中王长启、高曼先生的《唐代夹纟宀一 大铁佛》一文后 ,笔者对大铁佛出土的时间与地点有所怀疑 ,特澄清之。大铁佛出土的时间。王长启、高曼先生的文章中说是 1 998年 4月在西安市水文局工程基建中发现的。笔者也注意到《西安晚报》 2 0 0 1年 3月 2 4日记者一篇《唐代大铁佛 7.1亮相》的报导中说大铁佛是“1 997年太白路省水文站一个工地盖楼时被发现的。”最早报导大铁佛出土消息的…  相似文献   

6.
本文运用史料类比研究的方法,考订出两唐书记载的孟就与《泾州大云寺舍利石函铭并序》的作者及敦煌本《食疗本草》作者为同一人。又从武周时期的崇佛、孟就之孙孟简的佞佛等方面证明了孟就与佛教的密切关系。通过对《石函铭》作者孟就生平事迹及有关情况的介绍,有利于我们加深对《石函铭》内容的理解,及对武周时期泾川佛教历史状况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歙事闲谭》中一则关于东晋时期"新安人歌舞离别之辞"的历史记载,被认为是徽商产生于东晋的依据。然而,追寻此则史料的源头及其背后的历史事实,则发现史料中的"新安"与徽州及徽商并无直接联系。此则史料与徽州联系的建立及其所载内容被归入徽州风俗的一部分,有一个历史过程,其背后反映的则是徽州地方社会的变迁。  相似文献   

8.
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中所见孙吴的屯田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孙吴屯田制的史料,在现存有关文献中记载较少。《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竹简·壹》的出版,不仅有印证某些文献记载的作用,而且能补充某些文献记载之不足。  相似文献   

9.
荷马史诗包含了不同时期的史料,其中有关波塞冬的部分记载存在可商榷之处。如《伊利亚特》中记载"驯马的特洛伊人不敬马神波塞冬"之事。考古证据和赫梯文献的记载证明,该问题虽看似不合逻辑但符合史实,其隐含了一些更早期的宗教和历史史料,与史诗的背景故事即特洛伊战争有关,可见史诗的相关记载并非空穴来风。  相似文献   

10.
朱红林 《华夏考古》2007,(2):112-117
本文把里耶秦简中有关"金布"的史料与《周礼》中的相关记载作了比较研究,发现里耶秦简的记载与《周礼》之间在史料上存在着继承与发展的关系.里耶秦简的记载更加制度化,更加细致,而《周礼》的记载则显得比较简略、分散,比较原始.这一研究,不但有利于对《周礼》史料的理解,而且对战国到秦汉社会制度的发展的探讨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千佛崖造像     
千佛崖造像田华明在距邻水县城22公里的王家镇地龙村境内,有一大型较完整的摩崖石刻造像群。据史料记载,该造像群体是唐朝中和元年(841年),由华严宗僧众凿造。是邻水县迄今发现最早的摩崖造像。摩崖造像镌刻于高耸的砂质石岩上,总长18米,高2.3米。石龛共...  相似文献   

12.
正起源于中国的面条,在1900年前的东汉已有史料记载。而据最新考古证据,中国4000年前就有了面条。"面"在中国北方指包括面条在内的所有面粉制品,而南方的"面"仅指面条。当面条爽滑有韧性时,北方人夸有筋道,贵阳人讲有嚼(jiáo)头,广东人则说弹牙。诸种说法中,北方  相似文献   

13.
《刘和墓志》是与隋末李轨河西大凉政权有关的石刻史料,主要记载了大凉"安乐"年号及其与薛举西秦政权的战争。志文虽简略,但与传世史料相对照,仍为了解偏居一隅的李轨政权提供了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14.
武昌黄鹤楼下,长江之滨有一条古朴喧闹的小巷——户部巷,小巷不深,其长不过150米,宽仅4米,追其历史,明嘉靖年间的《湖广图经志》中就已有记载。据此推算,户部巷距今至少已有400多年历史。有关其巷名的由来,史料尚无具体记载,民间现流传两个“版本”,一说是明  相似文献   

15.
根据张澍诗文记载,他最早于武威清应寺内发现西夏碑,而武威清应寺正是西夏碑中所记载的西夏凉州护国寺,位于寺内的姑洗塔也正是西夏碑中多次提到的那座充满灵异色彩的宝塔,即护国寺感通塔。但是西夏碑确实被后来学者发现于大云寺碑屋内,致使今日学者对于张澍发现西夏碑地点持怀疑乃至否定的观点。纵观大云寺塔与姑洗塔的历史,根据阿育王奉佛舍利建八万四千塔的记载,可以断定西夏碑的最初发现地应是武威清应寺。  相似文献   

16.
景延宾起义史料的新发现李金鹏最近,在"扫清灭洋"起义首领景延宾就义遗址(威县西关外)附近,发现了一块记载景延宾起义有关史实的残碑,引起文学界的极大关注。该碑为青石质。残高1米,宽0.6米,厚0.3米,碑额为二龙戏珠浮雕,碑额篆文为"永垂不朽"四字;碑...  相似文献   

17.
唐代墓志是一个丰富的史料宝库,唐代墓志的史料价值越来越受到重视。唐代墓志中有许多关于科举制度的史料,不仅可以补充《登科记考》中有关明经、进士科记载的不足,而且还提供了一些被文献忽略的科目,例如弘文和崇文明经、医举(医术科)、清白科、明法科等。  相似文献   

18.
《文物》1962,(12)
革命文物伙欢集的两件太平天国安民布告李科友,:52蟀秀成的宝剥重归祖国10:7 关于发见忠王宝剥的报告.〔英国〕柯文南10:8西双版钠傣族的佛寺建筑山西平顺县古建筑勘察靓—大云寺、纪念馆山西若即离永乐宫创建史料振年新疆天山以南的石窟 郭湖生2:35明惠大师塔 锡烈2:40 高寿田  相似文献   

19.
凉州大云寺位于武威市城东北隅.座北向南。遗址东依钟楼后院东围墙,西临东百家巷,南为钟楼巷,北至海子巷向东延伸段。南北长189米,东西宽177米,占地面积为33453平方米。现遗址东南角保存原大云寺建筑古钟楼一座,以及近年来搬迁的城内其它建筑火庙大殿和山陕会馆春秋阁及两廊,占地面积8000多平方米,现已对外开放。  相似文献   

20.
“加铸本省字样”银元并非“湖北省造本省银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北省造本省光绪元宝",俗称"湖北省造本省银元",即所谓"银元四大天王之一",或"银元十珍之一",价格高昂,数量极其罕见。该银元铸于何时,没有史料记载,泉界亦没有定论,但是却有几种可能性的推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