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文物春秋》2020年第3期刊载韩智慧、杨艳成先生《定兴县文物保护管理所藏八年郾王■铜戈、铜矛》一文公布了燕国带铭青铜戈、矛各1件,其中八年郾王■铜戈铭文中原释为"造"的第五字可隶定为"■",读为"作",原释文中缺释的两字可补释为"■(单)佑"。"单佑"为燕地名,在燕兵器铭文中尚属首见。  相似文献   

2.
郾王喜矛、郾王喜戈、鹰节、七年剑是《殷周金文集成》所收录的四件战国时期燕赵青铜器,但原书对铭文的释读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有待于进一步考证。文章对其中的"权""桀""俫""有""叚"等字进行了重新考释,并对其铭文作了重新释读。  相似文献   

3.
《文物》2009年第2期刊载了张光裕《■簋铭文与西周史事新证》一文,作者对■簋铭文做了精彩的考释,并指出了这一器物的重要价值,读后颇受启迪。然笔者以为,■簋铭文的考察尚有略可补充之处。  相似文献   

4.
中山王鼎铭文"■■夫■"可读"睿■傅御",意谓燕王哙的智慧在文武百官之上;"闬于天下之勿矣"一句中的"闬"当释为"■",整个句子的意思是说燕王哙"明察于天下之事";"克■大邦"之"■"当读作"剔",训"治"。  相似文献   

5.
目前所见到的陈矦因咨(齐威王)兵器包括新近出土的和传世的共有7件,还有2件没有被考释出来,本文从文字字形考释的角度出发,对2件陈矦因咨戈的铭文进行释读、考证。  相似文献   

6.
战国郾王戈辨析二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燕兵研究近年来有了长足进展,随着考古发掘成果的不断显现,研究工作也继续深入,对燕兵特别是郾王兵器的规律性认识几近成熟。在前贤研究的诸成果之上,本文对两件郾王戈的真伪问题略抒己见,以求教于方家鸿学。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见于著录的四件东周青铜兵器进行了考释:间右库戈应为春秋晚期晋国"涧"地所铸兵器;廿二年左矛铭文中的"■"字应隶作"■",释为"县",该矛当为周赧王二十二年(前293)"左县"所铸兵器;右库工师戈铭文中阙释的地名为"少曲",该戈为韩地少曲所造兵器;河南郸城出土的廿二年戈原为魏国兵器,后为韩国所获,铭文中的"廿二年"应为韩昭侯纪年。  相似文献   

8.
安徽六安出土一件铭文铜戈,上有"廿三年东阳"等十二字铭文。通过对铭文内容和辞例的研究,可知其为赵兵,铸造于赵惠文王二十三年(公元前276年)。此戈的发现,再次证明齿突与魏器并无绝对关联,亦说明赵国兵器铸造制度在赵惠文王二十三年前后有一个较大的转变,"东阳"建置之始则至迟发生在赵惠文王二十三年。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宜候■簋铭文中"王卜于宜,入社南乡"之句的全新考订,结合滕虎簋"虎"字与前贤所释"虞"字结体基本一致之比较,以及对西周初地缘政治形势的分析,考证宜侯矢原封虎侯,不属吴君世系,其迁封之邑为邳县北之祖。  相似文献   

10.
《文博》2016,(1)
上海博物馆旧藏的一件女■方鼎,对其年代的认定历来颇有争议。通过对商末周初方鼎的比较分析,女■方鼎所体现的商晚期特征比较突出。器内壁铸铭文十七个字,"女■"之"女"字磨沥较甚,过去旧释为"■"有误,"堇"应当读为"勤"。铭文的大意为女■勤于王事有功,在癸日这一天,王赏赐了■二朋贝,为此而作祭器。  相似文献   

11.
萧巍 《丝绸之路》2011,(12):16-17
围棋活动是供人们养身,陶冶情操,开发智力,培养综合、分析和逻辑思维能力的一项文体活动。本文对敦煌唐墓出土的围棋子及其发展历史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12.
2013年1月18日,“吉祥如意——浙江翰越堂藏古代艺术品精粹”展览在西子湖畔的浙江省博物馆孤山馆区开幕。这是浙江省博物馆近年举办的浙江私人收藏精品系列展览之一,主办方选取了王永良翰越堂3万余件文物艺术品中含有较明确吉祥寓意的精减143件,以为贺岁特展。  相似文献   

13.
刘宗洪 《攀登》2004,23(2):1-3
我们党要扩大社会基础,不仅要关注新的枉会阶层,更要重视农民阶级。在现代化进程中,执政党如果没有农民的支持,其执政地位就不可能巩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农民阶级内部出现分化,面临着一系列新的问题,特别农民的生存状况和农村自办组织的发展,对党的执政基础提出了挑战。因此,党要在农村巩固自身的执政基础,就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减轻农民负担,加强农村党支部建设,吸收优秀农民入党,并引导农村自办组织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2010年,意大利庞贝古城发生了三次坍塌事故。本文阐述了庞贝古城发生事故原因以及存在的问题,并联系龙门石窟实际,对其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了解决思路,强调了日常保养维护在文物保护工作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5.
戴克里先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重振罗马帝国,其中大部分政策为君士坦丁一世继承,并逐渐成为早期拜占廷帝国管理体制的基础.但是,戴克里先所创立的四帝共治制由于自身蕴涵着不可克服的内部矛盾,在戴克里先退位后随即崩溃.此后经过三个 王朝以及一个世纪的发展,拜占廷帝国皇位的血亲世袭继承原则得以确立,血统成为皇位继承合法性的来源.与此同时,军队也依然拥有对于皇位继承的强大影响力,血统与军队在皇位继承中形成互相制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朱军 《文物世界》2002,(4):38-42
觚,新石器时代马家浜化遗址即有陶制品出土,其用途为酒器。夏商较流行,西周后逐渐减少。部分器型仿青铜礼器,多用作陪葬冥器。  相似文献   

17.
20 0 3年 2月 2 1日至 2 5日 ,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在北京召开了“清史编纂体裁体例学术座谈会” ,来自京津、东北、华北、西北等地高校、科研院所、档案文博单位的近二百名学者参加了会议 ,就清史编纂的体裁体例等问题展开了讨论。这是清史工程启动后的第一次重要会议 ,也是建国以来第一次关于史书编纂的大讨论。一、新编清史的定位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 ,以世界眼光 ,在继承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上 ,编纂出一部能够反映当代中国学术水平 ,并…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从资本家阶级在辛亥革命中的实际表现这个角度来探讨这次革命的实质.作者认为资本家阶级事实上是君主立宪派而不是革命派的阶级基础.但在辛亥革命高潮中资本家阶级没有游离于革命斗争之外,不但如此,资本家阶级还利用革命党人在国内根基甚浅的现实使革命后来的发展远离了革命纲领.辛亥革命象一场暴风雨冲跨了早已腐烂的老房子--清王朝,但它却没能建立起真正的资产阶级共和国.革命之后中国有的仅仅是“民国“的招牌.因而辛亥革命实质上是一场推翻了满清的暴动,就其结果来说还谈不上是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尽管其三民主义的革命纲领充分体现了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性.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考察道教与辽朝政治的关系,揭示出在辽朝这样一个多元文化的社会中,道教如何阐释和构建政权的合法性将契丹开国君后及皇太子神化为道门尊神;采用谶纬与道教融合的方式来诠释契丹开国史;运用道教术语命名政治空间;把皇帝的行帐想象、神化为“洞天福地”;借用道教词汇命名帝王陵寝建筑;堆砌道教辞藻修饰帝后的哀册。一言以蔽之,契丹统治者利用道教塑造君主和国家权力的神圣性,以此构筑其政权的合法性。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