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陈乐 《文物春秋》2015,(1):61-64
数字技术、新媒体应用可以使博物馆无处不在,这就是博物馆泛在性理念。本文以故宫博物院近几年所做的探索为例,介绍了故宫博物院积极利用数字技术、新媒体等手段为观众打造以人为本的学习型平台,从而发展出新的博物馆模式和相应的交互手段所做出的尝试。泛在性博物馆架起博物馆与观众之间的桥梁,改变了博物馆以往庄严肃穆、清冷高峻的形象,拉近了博物馆与观众的距离,让观众感到亲近,让进入博物馆的观众不单单是到此一游,还可以从中学到知识,并愿意再次走进来,进而逐渐把逛博物馆变成一种习惯。  相似文献   

2.
时兰兰 《丝绸之路》2022,(3):184-188
博物馆调查问卷架起了博物馆公众文化服务工作与公众之间的桥梁。新时代博物馆的研究发展迅速,以观众为主体的研究日渐受到重视,多元和需求是新时代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发展的趋势,各个博物馆都践行着为观众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为宗旨,调查问卷是必不可少的首选之一。博物馆进行观众调查问卷并对调查数据进行科学分析,对观众需求有更全面、更精准的了解,是提升博物馆公共服务水平的必要手段。博物馆通过观众调查问卷,及时了解观众需求并采取相应措施,满足广大观众的文化需求,公共文化等服务水平也得以持续提升。  相似文献   

3.
如今,在高新技术领衔的时代背景下,交流与传播变得更加丰富、多元化,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为博物馆展陈提供了更多的叙事空间和手段,VR/AR技术、三维全景技术、网络云技术、数字化灯光照明技术的运用和交互式的策展理念,拉近了观众与博物馆的距离,促进了博物馆教育功能的有效发挥。从博物馆未来的发展来看,要特别注意避免出现数字化的过度应用和同质化,时刻谨记博物馆及展品本身所肩负的历史与文化使命,用心挖掘、展示藏品信息,传承文化,服务社会。  相似文献   

4.
在当代教育理念的影响和教育手段的运用下,作为博物馆三大职能之一的教育职能不断得到加强和完善,已经成为当代社会教育的重要补充。本文主要就博物馆在全民终身教育中的地位、作用以及教育形式、手段等方面进行初步探讨,对传统的讲解和陈列等形式作了进一步阐发和补充,介绍了现代一些新的教育方式和内容,为博物馆进行教育活动提供参考,并对观众与博物馆的互动作了简要讨论。  相似文献   

5.
服务观众是博物馆服务社会及其发展的重要方面,研究和服务观众已成为当下博物馆工作的重心之一。此文以中国闽台缘博物馆为例,运用ASEB栅格分析法,得出该馆在观众感知体验上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并在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满足观众文化需求的发展对策,以期形成博物馆与观众的良好互动态势,让更多观众分享博物馆文化,促进博物馆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闫岩 《神州》2012,(23):88-88
在新的发展环境下,现代科技同样对博物馆教育职能产生了重大影响。因此,本文扼要阐述了现代科技环境下博物馆教育职能的新发展,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现代科技对博物馆教育职能影响的特点,进一步认识现代博物馆的教育职能,使其在社会、经济、教育等领域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王裕昌 《丝绸之路》2010,(4):100-101
博物馆安全防范报警系统对于馆藏文物安全至关重要。如何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博物馆安全防范水平,是文博工作者应当认真研究和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博物馆结合了多元化的传播媒介,从最初的单一传播到互联网时代下的泛众传播,无线网络正改变着当今世界上大部分人的生活方式。无线网络覆盖率的增加以及无线设备的迅速发展让博物馆观众参与到博物馆信息传播过程中的行为越来越多样化,颠覆了传统互联网的交互形式。目前多屏交互设计已作为博物馆陈列展览、科学研究等各项具体工作的重要应用手段,在拓展化信息开展、数字化展示查询、多层面互动体验、远程型媒体传播方面为公众带来了博物馆文化的全新体验。未来多屏互动交互设计将缩短观众与博物馆的距离,引发观众思考,进而引起观众的共鸣。  相似文献   

9.
唐艺 《东南文化》2019,(1):109-112
博物馆结合了多元化的传播媒介,从最初的单一传播到互联网时代下的泛众传播,无线网络正改变着当今世界上大部分人的生活方式。无线网络覆盖率的增加以及无线设备的迅速发展让博物馆观众参与到博物馆信息传播过程中的行为越来越多样化,颠覆了传统互联网的交互形式。目前多屏交互设计已作为博物馆陈列展览、科学研究等各项具体工作的重要应用手段,在拓展化信息开展、数字化展示查询、多层面互动体验、远程型媒体传播方面为公众带来了博物馆文化的全新体验。未来多屏互动交互设计将缩短观众与博物馆的距离,引发观众思考,进而引起观众的共鸣。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科技技术的不断创新,博物馆发展建设也逐渐从“曲高和寡”中走出来,将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与自身的发展建设结合起来,融入信息化时代的潮流中。基于此,本文从三大领域研究人工智能对博物馆发展建产生的影响;通过数字化手段来实现对博物馆藏品以及观众信息的管理;通过数字化手段来对参观者提供周到的服务,观众也可以通过数字化媒体等途径来获得参展信息,了解文物获得相关知识,旨在为国内博物馆在人工智能渗透到各行各业的背景下进一步发展建设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1.
在数字时代背景下,"快乐"成为博物馆体验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现代博物馆吸引观众、提升自身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数字媒体技术为博物馆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工具,通过将快乐与博物馆展览相结合,可以更好地服务观众,为观众提供更加丰富的参观体验."游戏"作为一个重要展示方式,不仅对儿童具有强大吸引力,对成年人也同样重要,数字时代的博物馆应该充分利用游戏机制使展览变得更具吸引力.创造快乐也是实现博物馆教育功能的重要途径,数字时代博物馆需要将知识与趣味相结合,使观众在快乐的博物馆体验中获得新知.  相似文献   

12.
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博物馆档案管理手段逐渐增多,不断朝着现代化、科技化、系统化方向发展,为文物的保护、鉴别、追回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文章系统地分析了文物藏品档案管理的具体工作内容和管理现状,并提出了一些参考建议,以提升博物馆档案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3.
2017年4月10—11日,"浙江大学博物馆认知与传播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浙江杭州召开,近40位来自国内外的学者以及博物馆从业人员进行了口陈报告,从博物馆观众认知特征、博物馆传播理论、博物馆策展与设计实践、观众研究与评估和新社会形势下的博物馆使命五个方面,就"博物馆认知与传播"问题展开解析。博物馆传播的核心是观众,因此,博物馆需要更多地关注观众的认知特点与偏好,并以此为基础探索传播方式与策略,让观众真正加入到传播的过程当中来,成为博物馆的合作者、积极发言的行动者,而不是被动的接收者。这次会议为日后的博物馆发展提供了一些借鉴,希望能够促进更多的相关研究和实践。  相似文献   

14.
随着博物馆定义和作用的演进以及新技术的发展,数字故宫需要进一步丰富内涵、更新技术,创造全新的博物馆形态。本文从五个方面阐明数字故宫未来的发展方向、原则和手段。其一,内容始终为王,数字故宫以紫禁城建筑、院藏文物、故宫文化、智力成果四大资源的IP解读与传播为对象,致力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其二,融合始终为法,从传统技艺与现代科技、多学科、互联网、博物馆与社会四个方面进行全方位的跨界融合,创新博物馆运营手段;其三,内功始终为源,数字博物馆不应仅是博物馆核心业务的延伸和数字化,还应以数字语言重新审视当代博物馆建设中的诸多元素,实现现代化转型;其四,技术始终为器,数字故宫未来将以人工智能为核心,实现博物馆藏品研究、保管、修复、展示和观众管理的全智能化;其五,转化始终为宗,今后数字故宫需做好两方面的转化,一是从故宫文化、中华文明的单向解读,向站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进行文明互鉴与传统文明当代再创造转化,二是以公益服务为根基,探索数字故宫生活化、产业化。  相似文献   

15.
博物馆是知识传递与文化传承的叙事空间,数字媒体时代下观众体验需求的升级要求博物馆重新思考展览呈现与价值传递。荷兰WonderKamers 2.0和MicroPia两座博物馆十分注重交互体验设计,获得了良好的观众体验效果。博物馆交互体验可以看作是一种从内容到技术再到情感的转化模式,由此构建博物馆交互体验设计模型,能够为我国博物馆交互体验技术的运用和知识的传播提供新思路。在构建交互生态体系时,我国博物馆应注重叙事的空间优化,通过数字媒体的合理调用实现内容和技术的高度适配,提升博物馆交互设计的合理性、系统性和可持续性,进而创建展览内容与观众之间的情感网络,帮助观众感受到愉悦的沉浸式体验。  相似文献   

16.
现在不少博物馆观众寥寥,博物馆对社会各界缺乏较强的影响力。如何改变这种状况,如何把观众源源不断地吸引到博物馆中来,是博物馆工作者要认真研究思考的重要问题。根据自身工作实践,笔者认为,一个博物馆必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得非常到位,才能在市场经济社会下实现其根本价值,才能吸引观众,有所作为。一、扎实基础工作,拓宽陈展思路陈列展览是博物馆进行社会教育、传播知识活动的最基本的形式,是向公众进行宣传教育的手段。设计出符合时代需求的,广大观众喜闻乐见的展览,是博物馆发展和增加博物馆观众流量的重要基础。一个博物馆搞了一个基…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也向更高的层次发展。人们重新认识了博物馆的价值,越来越多的人走进了博物馆,博物馆的观众群体日渐扩大。面对多层次的观众群体,如何为观众提供内容丰富的展览、拉近博物馆与观众的距离,已成为博物馆所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通过对综合类博物馆的观众进行定位,探讨其与陈列设计的关系,尝试陈列设计理念的革新。  相似文献   

18.
刘涛  刘静 《丝绸之路》2022,(2):138-141
博物馆是非营利性、具有常设展览、陈列收藏、学术研究、社会教育功能的组织机构。随着现代科技的高速发展,数字化技术在博物馆运营中普遍使用,使得博物馆展览、安防、管理等方面发生了较大变化。本文基于相关文献调研,对现代科技高速发展背景下数字化博物馆的发展、博物馆陈列展览内容、管理方式、未来发展方向、存在的问题等进行了分析研究。最后得出结论,现代科技的应运,使博物馆展览内容更为丰富、管理方式更为专业,但是还存在高层次专业人才欠缺等问题。因此,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亟需改进,需加强学术交流服务,增设培训机构,让现有文物管理、保护专业人员通过参加专业技术学习,提升专业技术水平,为文物数字化建设提供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9.
在信息技术的整体背景与环境下,数字化以及信息化手段已经能渗透于当前各个领域,从而诞生了数字化的博物馆虚拟展览以及虚拟展示技术。从博物馆本身的视角来看,建立于虚拟化手段之上的博物馆展览具有更加显著的逼真性,并且还能优化观众针对博物馆各类展品的直观印象。在此前提下,各地博物馆有必要借助数字化的博物馆展示技术用于举办各类虚拟展览,进而给受众留下全新的虚拟展览体验。  相似文献   

20.
张梦宇  刘冰夷 《文博》2023,(1):94-102
博物馆观众留言簿是重要的观众反馈方式,是博物馆最常使用的意见征集和观众交流手段。以符号编码的方式对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铭记伟大胜利捍卫和平正义--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主题展览》观众留言簿文本分析表明,“情感表达”是贯穿该留言簿文本内容的主线与核心类属。该展览观众留言簿成为了观众与自身和外界进行情感表达与交流的媒介,这一特性也使博物馆观众留言簿在博物馆实务工作和观众研究工作中的应用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