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 毫秒
1.
唐代著名文学家柳宗元在柳州刺史任上病逝后,柳州百姓自发地为其立庙祭祀,尊为"罗池神",并由此衍生出诸多关于他的神话传说。这些尊神行为没有触及儒家的礼制,得到了地方官员的默许。但柳宗元贬官的身份以及唐代严苛的地方祠祀政策,使其只能以"民间之神"的身份存世。同时唐后期政局动荡,中央对地方的文化控制力大为减弱,也使得柳州的"罗池神"信仰得以保存延续。  相似文献   

2.
师杰 《神州》2012,(11):5-5
在八十年代,张洁、廖辉英作为大陆新时期女性文学、台湾新女性主义文学的重要代表作家,两人分别活跃于两岸女性主义思潮之中。但共同的女性意识和身份认同使她们的创作均强调女性自我意识,女性自强、自立。因此,两人在创作上具有可比性。本文笔者将以女性书写视点作为切入点对张洁与廖辉英小说进行比较研究,进而展现两人对女性生存境遇的探索。  相似文献   

3.
明代士人程敏政在《篁墩文集》中提及20余位医者,这些医者身份多样,但缺少道医、僧医和草泽铃医等社会下层或不符合儒学传统的医者。程敏政在文集中书写医者时呈现明显的“重儒轻医”倾向,这种书写方式不仅反映出明代中后期士人群体依旧使用符合士人自身取向的价值标准去要求医者群体的现象,也从侧面反映出明代中后期“儒医”依旧是医者群体为提高社会地位而试图拥有的“理想”身份。但也恰恰是因为“儒”与“医”的合体,使得医者群体在比附儒的同时,依旧难以与完全拥有儒学传统的士人平起平坐。  相似文献   

4.
田卫卫 《文献》2020,(3):138-150
2019年末《大唐故李府君(训)墓志铭》的公布一度成为热点,学界对"日本国朝臣备"是否吉备真备一事各执己见,往复撰文进行了论辩。本文从中日关系史的角度出发,依据中日两国史料,从日本遣唐使采用汉名的发展过程,来论证吉备真备自称朝臣备的可能性。而他为《李训墓志》书丹的原因,与李训在暂住地洛阳去世,且去世五天即匆匆下葬,非由家人主持葬仪,而是由李训所结交的士友操持有关。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史籍中存在数量可观的相人故事,故事中相人术不仅是一种用来预测命运的形法知识,更是一种与政治生活密切相关的功利知识。尽管我们尚不能断定相人故事真实与否,但它们在特定政治事件中所承担的功能却是可以被把握的。本文选取《史记》所载汉初女相师许负的相人故事为个案,详考许负故事的背景与原委,并着重讨论了其与文景政局书写的关系。许负故事产生于文景朝特定的政治语境中,并参与了文景之治的建构过程,藉由许负故事,文景政局中某些历史细节或可更为清晰地被呈现。同时,司马迁选择将许负故事收入《史记》,亦是其叙史策略之需。  相似文献   

6.
清代台湾官绅积极通过方志书写强化地方社会对清王朝的国家认同。康熙年间统一台湾后,修志者对此标志性事件予以突显,并大力称赞清王朝的统治政策对台湾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以此树立清王朝的正统地位。雍正至道光年间是清王朝在台湾地区开拓经营的重要时期,地方官绅充分利用方志编修弘扬教化,宣扬国家观念,渗透国家意志。同治光绪年间,列强环伺,地方官绅积极借助修志唤起人们的危机意识与爱国意识。清代台湾地方志的大量纂修以及修志者作出的努力,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地方社会对中央王朝的向心力,对于边疆治理与国家认同具有重要意义。(1)  相似文献   

7.
从美国军舰帕奈号在中国长江被炸到日本袭击美国珍珠港,美国对日本的态度逐渐转变着,同时也开始深入的关注了中国的抗战.在这一时期,中国人在美国人眼中的形象也在悄然的改变着.美国媒体和中国政府在美国的宣传活动,促进了中国人的抗战形象在美国民众眼中的变化.中国抗战得到了美国民众舆论的支持,从而获得了美国大批的物质援助.  相似文献   

8.
崔华杰 《近代史研究》2022,(2):139-151+161
鸦片战争爆发之前,来华西人将中国历史当作叩开中国国门的必备认知信息加以研究。此后,借助于殖民主义的地理扩张,西人在书写中国历史过程中形成了地方视角的研究特点,将历史视为认知地方的知识背景。这种从历史的维度审视和理解中国的路径取向,助推西人逐步发现中文文献所承载的世界史事资源以及中国历史所蕴藏的文明规律。对来华西人中国历史书写内容的构建及其路径演进的揭示,有助于我们理解西方的中国认知在近代的生成及其变迁。  相似文献   

9.
<正>首先,我想向各位介绍一下我的两个"家园":一个是我的学术"家园",即欧洲民族学,另一个是我的"家园"城市柏林。我希望这些有关柏林以及我和同事们在那里的工作的概述,能够给大家一些关于我们所说的"都市民族学"的印象。都市民族学这一领域,也是我目前为数不多的"户外"研究范围中的一项工作,它能够使我获得几个小时的时间,得以逃离书桌和各种行政事务。  相似文献   

10.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既是西方艺术发展的一个黄金时代,亦是西方艺术观念史上的一个分水岭。伴随着绘画、雕塑和建筑艺术令人瞩目的发展,这三门艺术从此上升为"自由艺术",艺术家也被塑造为文化精英。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首先肯定了艺术家的价值并建构了截然不同于手艺人的艺术家形象。15世纪晚期,对艺术家的新认识逐渐与新柏拉图主义哲学家费奇诺的天才观合流。随着费奇诺天才观的传播,"天才谱系"从圣徒、哲学家和诗人扩展到艺术家,丢勒、米开朗基罗和瓦萨里以不同方式传播并促进了天才艺术家形象的建构和发展。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从手艺人到天才的形象建构成为浪漫主义时代滥觞的天才艺术家形象塑造的先声。  相似文献   

11.
今甘肃、陕西、山西、东北、内蒙、新疆等西北部中国均有甘草分布。此前,先在《神农本草经》时期,甘草疗效记录在列,产地相关的记述则要晚至魏晋南北朝。直至清代早期,甘草产区的变动大致未能超出今甘肃、陕西、山西和内蒙西部。一战期间,作为国际甘草市场供货地的土耳其销路受阻,中国甘草开始作为替代出口海外。域内原有的甘草产区难以应对持续且大量的出口,原生有甘草的内蒙、东三省、新疆、西藏等地陆续加入,开始成为新增甘草产区。与国内主要作为治病良药的社会情形不同,出口甘草的大端,是作为烟草等物的矫味剂来利用。迥异的利用方式,诚然深刻影响了本土甘草产区的变动。还有随着大量甘草的持续采掘,原生资源渐衰,栽培甘草也陆续在这一时期出现。此外,传统本草学发展至清代,医理、药性逐渐成为这一时期的本草主题,近代接续这一进程,开始逐步向鲜少涉及产地知识的药物学转变。  相似文献   

12.
《史记·孔子世家》作为司马迁总揽式历史评价的篇章,不仅概括了理想政治人格的主要特质,更描述了乱世之中政治德性和君子所遭遇的压制和暴力.在《史记》的其他篇章中,司马迁试图通过隐微的笔法来进行现实批判,但是在《孔子世家》中却颇为直白地表达了历史书写的政治职责和道德担当.时至今日,该篇章对于身处现代性漩涡的政治和历史仍然具有振聋发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民国律师界一直努力建构一个不同于讼师的高尚职业形象,但律师的职业特点与角色定位使其难以摆脱讼师的阴影。在1930年上海律师"连环"名誉纠纷中,律师伪证、诈财、诽谤、人格侮辱、互相攻讦等污名行为进一步恶化了这一职业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上海律师甚多败类"这一自毁形象的言行刺激了律师界敏感的神经,致使更多的上海律师卷入其中。上海律师公会整肃纪律、重塑律师形象的努力因担心"自暴其短"而没有"壮士断腕",效果极其有限。民国律师界试图自我建构的形象与其真实的公众形象仍存在相当大的差距。  相似文献   

14.
胡宪洋  白凯  汪丽 《人文地理》2013,28(5):139-146
在形象修复理论基础上,开发了旅游目的地形象修复量表,通过对441名入境游客的问卷调查,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对旅游目的地形象修复量表进行了整体验证,并关联分析了其对游客行为意图的影响,结果表明:本文所开发并实测的旅游目的地形象修复策略量表,整体结构良好,量表信度和效度值都处于较好水平;旅游目的地形象修复策略由6个基本维度构成,其中柔和的形象修复策略对游客行为意图有显著影响;本量表提出策略的实施效果与西方的研究总体趋同但略有差异。文章同时指出,针对入境客源市场,目的地形象修复策略要遵循跨文化信息传播的基本特点,同时要重点使用渐进式的目的地形象修复方式。  相似文献   

15.
16.
王倚天 《神州》2011,(4):66-69
大众媒介对当代社会中政治、文化、经济和日常生活的意又是毋庸置疑的。其中最强大的两大阵营——媒体与影视。不仅代表舆论,还可以左右舆论。由于媒介偏见的存在,受众接收到的信息毋庸置疑是被意识形态、文化背景等因素加工过的。尤其是在外国媒体和影视塑造中国形象的时候,这种偏见表现得更为明显。本文通过对法国《世界报》有关中国的报道的分析以及对含有中国元素的、由法国导演拍摄的电影《解放军在巴黎》(1974)、《的士速递Ⅲ》(2003)、《巴黎我爱你》(2006)中中国形象的研究,来阐述法国媒体对影视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秋瑾就义后,在清末社会舆论的推动下,以"男女革命"的无辜受害者的形象出现;辛亥革命成功之后,革命党及后来的国民党为其构建了"革命先烈"的政治形象;抗战爆发以后,为了动员全国妇女投身抗战,秋瑾以"女革命家"的政治符号出现在国民党领导的妇女运动之中。秋瑾的形象转换主要受当时政治形势、社会舆论及文学作品等影响,其中政治因素是决定性的。  相似文献   

18.
游彪  周玥 《史学集刊》2020,(1):65-71
陶榖曾先后在后晋、后汉、后周和北宋任官,是五代宋初文人的典型代表之一。其性格偏激急躁,追求名利,行事作风为当时人和后世所诟病。然而,陶榖的形象通过史料和文学作品的加工处理而典型化、脸谱化,并不能够完全反映其真实面目。通过对陶榖家庭背景和行为的具体分析,可以对陶榖其人有更加真实全面的了解,同时也能够更好地认识五代宋初所面临的士风重建问题。  相似文献   

19.
牛是人类生产生活中重要的伙伴之一,肉、奶可食,皮可保暖,角、骨可制器,北京周口店山顶洞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中曾发现18000年前的牛骨化石,最晚到7000年前黄河、长江流域已经畜养驯化后的黄牛、长江流域已经畜养驯化后的黄牛、水牛。牛是中国上古时期祭祀的主要牺牲,农业社会犁耕、运载的重要工具,也是人类财富的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