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邓彩霞 《攀登》2015,(1):71-75
群体性事件频发已经成为社会管理中不可避免的重大挑战,是党和政府必须认真对待的棘手问题。群体性事件的发生与否、多少、程度如何等均与党和政府的群众工作是否到位有着重大的关联,因此,本文从分析当前我国深入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着手,认为脱离群众路线是引发群体性事件的重要原因之一,坚持群众路线是预防和化解群体性事件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进一步推进,许多尚未解决的深层次问题和矛盾将进一步凸现,协调社会利益关系和维护青年权益的责任加重,维护青年权益的渠道须进一步畅通、机制亟待建立健全,预防和减少青年群体性事件,维护社会稳定,需要建立青年群体性事件预警机制。  相似文献   

3.
马晓岗 《攀登》2007,26(4):17-19
本文从政治学和法学的角度对发生在青海省群体性事件的各种类型、产生的原因和性质进行分析与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寻求科学合理的化解机制,为今后正确处理和妥善解决群体性事件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对青海省群体性事件问题的反思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林友 《攀登》2005,24(5):116-117
当前,由于社会各种矛盾的相互作用,青海省发生的群体性事件规模和复杂程度凸显.这些事件的发生已经严重影响到我省社会治安的稳定,影响到我省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本文在对我省发生群体性事件的原因、特点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5.
文章从公民社会理论角度对群体性事件进行分析,认为群体性事件频发的基本原因是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矛盾凸显期,但根本原因在于中国公民社会不健全,公民组织的严重缺乏,民众与政府对话的平台缺失;由此提出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防范和治理群体性事件,必须建构中国自己的公民社会,培养公民政治参与的意识和参与的素质,推进公民政治参与的制度建设,培育和壮大公民组织。公民社会的概念虽然不是我们的本土理论,但公民社会理论在中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文章通过一个案例——瓮安事件、利用一个理论分析视角——公民社会构建理论来分析处于转型时期的中国群体性事件频发的原因和根据原因分析我们应对这类群体性事件可以借鉴的路径。  相似文献   

6.
蒋建国 《沧桑》2010,(1):70-71
近几年来,群体性事件广受关注,大有蔓延之势。对群体性事件性质的分析和把握将有利于合理和科学地应对。本文在分析群体性事件为人民内部矛盾性质的基础上提出了应对处理的思想政治教育思考。  相似文献   

7.
刘基本 《丝绸之路》2012,(10):116-117
2011年中国社会维稳形式有两个明显的特点:社会冲突的燃点降低,群体性事件频发并向暴力骚乱方向发展;压力维稳的格局进一步强化.刚性维稳结构也更加固化,维稳成本成为地方政府的巨大负担。在“稳定压倒一切”的背景下.社会群体性事件频发.其中以广东“乌坎事件”为典型代表。这些事件显现出我国社会群体性事件新的趋向:由自发松散趋向于组织严密。由单纯的追求自身利益趋向于社会骚乱。这些新趋向的出现一方面会给政府处理群体性事件带来更大的难度和挑战.另一方面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民众公民意识增强的另一种体现形式。具有一定的必然性。群体性事件的新趋向再一次证明维权才能维稳,政府应当正视和正确对待民众的合理诉求。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来,群体性事件广受关注,大有蔓延之势。对群体性事件性质的分析和把握将有利于合理和科学地应对。本文在分析群体性事件为人民内部矛盾性质的基础上提出了应对处理的思想政治教育思考。  相似文献   

9.
段惠方 《沧桑》2010,(6):65-66
大学生群体性事件对高校校园的稳定和谐有着很大的破坏作用。辅导员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在高校预防与应对大学生群体性事件中有着重要作用。本文分析了辅导员的角色优势和劣势,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辅导员在预防与应对大学生群体性事件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尹巧蕊  李雅萍 《神州》2011,(10):200-201
以近年来我国群体性事件发展趋势为背景,全方位思考诱发这种群体心理演变的社会成因,提出化解群体性事件的制度化、长效化的综合机制,防控群体性事件于未雨绸缪之中。为“改善民生”夯实和谐稳定的法治社会秩序。  相似文献   

11.
尹巧蕊  李雅萍 《神州》2011,(23):200-201
以近年来我国群体性事件发展趋势为背景,全方位思考诱发这种群体心理演变的社会成因,提出化解群体性事件的制度化、长效化的综合机制,防控群体性事件于未雨绸缪之中,为"改善民生"夯实和谐稳定的法治社会秩序。  相似文献   

12.
魏冲 《神州》2013,(5):171-171
社会转型关键期是社会问题凸显期,也是群体事件多发期,其中有些群体事件涉及到民族因素。群体事件的发生发展总有舆情形影相随。注重涉及民族因素群体事件的舆情引导,防范民族问题舆情危急,是应当高度关注的民族工作课题。现阶段,我国政府受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在应对网络舆情时还存在不足之处,部分群体性事件演变为舆情危机。因此探究如何有效预防与妥善也置涉及民族因素群体性事件的网络舆情危机,成为我们必须认真研究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3.
1956年初至1957年春,国内国际形势发生重大变化。中国在基本实现社会主义改造之后,出现了一些不稳定的情况,发生了诸如工人罢工、农民退社、学生闹事、复员军人集体请愿等社会群体性事件。这是中国共产党执政以来发生的第一次大规模社会群体性事件。面对复杂严峻的情况,中国共产党积极应对,妥善解决,维护了社会稳定。回顾和总结中国共产党应对这次事件的历史和经验,对于我们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珍惜改革发展成果、维护社会稳定、加强党的建设和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和谐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刘雅静 《攀登》2010,29(6):77-81
近年来,作为无序政治参与表现的群体性事件在我国呈现出频发的趋势,要求我们不断思考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制度创新及其有效性问题。文章对群体性事件中公民无序政治参与的基本形式、产生原因进行了客观的分析,从坚持基本原则、健全制度建设、培育公民社会及提升公民能力素质四个方面探讨了促进公民无序政治参与向有序政治参与转变的可行性路径。  相似文献   

15.
李若建 《文史博览》2009,(10):26-28
1950年代初期,华北和华东地区分别爆发过“割蛋”与“毛人水怪”两大谣言,其波及范围之广,在中国历史上罕见。其传播跨越了北京、河北、山西、内蒙古、江苏、安徽和山东,涉及约100个县,数千万人口。从1950年第一个谣言的大规模爆发到1954年第二个谣言基本结束,延续数年。其间过百人因此丧命,上千人被捕。  相似文献   

16.
通过中国居民营养状况和健康调查得到两个消息。好消息是,中国人体重增加了,不再是很多年前的羸弱形象。坏消息是,胖的人太多,胖得太快了。老罗,45岁,广州的一个民营企业家,明显发福,腰围超过95厘米,走起路来"掷地有声"。"将军肚"成为他的心头病,以前几公里跑下来都神态轻松的他,现在一  相似文献   

17.
王喜珍 《攀登》2006,25(2):117-118
当前,一些地方群体性突发事件屡有发生,严重影响了社会稳定,干扰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顺利进行。总结处置这类事件的经验教训,明确今后工作中应注意的问题已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8.
新形式下中国阶层矛盾、劳资纠纷等问题日益凸显,导致群体性突发事件呈现高发态势,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也给人民群众的财产和生命安全带来了一定损失。如何有效防控此类事件,业已成为广大社会管理者共同思考的时代新命题。论文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探讨一条针对社会群体性突发事件高效管理处置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9.
高校学生群体性事件一旦发生会产生非常严重的后果,而目前高校预防群体性事件的措施主要是以堵为主,本文从容易引起大学生群体性事件的原因分析"以疏为主"的预防措施,说明此方法能够最大程度的避免大学生群体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一、有官家背景的盐商撺掇县府取缔私盐,东乡人就开始闹事 咸丰二年(1852),段光清从浙江江山紧急调往鄞县,因为鄞县接连发生了严重的"群体性事件"。段光清向以干练著称,也算是"受命于危难之间"。当时,鄞县东乡人张潮青带领私盐贩子起来闹事,起因是因为有官家背景的盐商撺掇县府取缔私盐,而私盐是当地赖以生存的活路,虽不能明当当地摆上台面,但在许多近海农村,却是多年默许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