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论唐代的土地租佃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论唐代的土地租佃关系唐任伍一在中国历史上,自从领主土地所有制产生以来,土地部分地成为私有,与之同时,耕地租佃现象随之发生。在唐中叶以前,相当部分土地还是属于国有。国家凭借政治权力,实行限田、占田、玉田、均田等各种土地分配制度,把土地分配给各阶层成份的...  相似文献   

2.
甘肃省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跨青藏、内蒙古、黄土三大高原,与四川、陕西、宁夏、内蒙古、新疆、青海等省和自治区为邻,古时曾是“丝绸之路”必经之地。由于自然条件和社会、历史等诸多因素影响,甘肃省的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土地占有关系及租佃关系也颇具地方特色。尤其是甘肃省是众多少数民族聚居地,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级关系交织在一起,使得解放前甘肃省的土地占有关系更为复杂。本文拟就这个北方内陆省份解放前的土地占有关系及租佃关系作一初步考察,希望学界师友指正。  相似文献   

3.
邢焕峰 《神州》2021,(2):9-10
国家土地所有制、地主土地所有制、自耕农土地所有制三种土地所有制形式的形成、存在及形式的螺旋式运动方式,促使了三种土地所有制的发展,这种土地所有制的运动方式,决定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也遵循着螺旋式的运动方式发展着.  相似文献   

4.
封建制度的基础是封建土地所有制。所谓基础亦即指生产诸关系的总和而言。生产关系「这里包括:(甲)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乙)由此产生的各种不同社会集团在生产中的地位以及它们的相互关系,或如马克思所说的,「互相交换自己的活动」:(丙)完全以生产关系为转移的产品分配形式。」(?)因此若想说明封建土地所有制问题就必然联系的触及到下列几个具体问题:土地所有权与占有权使用权问题,赋役(特别是地租)剥削问  相似文献   

5.
论汉代土地所有制的结构和运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土地所有制形成和发展的前提--劳动与土地的结合这一思维视角,分析了汉代土地所有制的结构和运动的前提条件、基本结构、运动特点和运动的结果,从中总结出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时代土地所有制的形成和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6.
(一) 抗日战爭爆发后,对外貿易的港口被封鎖了,工商业大城市相继淪陷,縮小了国內市场;胜利后,又紧接着蔣介石在国內全面地发动了內战捎诹暾綘幒凸倭怕虬熨Y本及地主經济的摧残与掠夺,使得社会經济日趋凋敝,工商业紛紛倒閉和破产。在这样的社会条件下,对于粮食的投机情况也就严重起来,国民党統治区吸血鬼們,他們发財致富的主要目标,放在残酷地地租剝削,这就是各种吸血鬼对于土地大量投机的原因。四川土地集中的情况,在抗战爆发前后有了剧烈的发展。首先是由于軍閥、官僚、高利貸者竞相购买土地对人民进行残酷剝削的結果。軍閥、官僚,不谨拥有大量的对人民搜刮而来的經济力量,而且还凭借着政冶势力对土地进行强买豪夺。因  相似文献   

7.
甘肃敦煌和新疆吐鲁番出土唐代文书中,有一部分与土地租佃有关的文书,对于了解当时的社会经济状况颇为重要,中外学者曾对这些资料进行了研究,发表了一些文章,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也引起了争论。遗憾的是,由于当时能看到的土地租佃契约等文书较少,各方论据尚嫌不足,问题未能深入展开,结论也有待于新发现的资料加以证明。此后随着新中国  相似文献   

8.
土地所有制与中国奴隶社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古史分期的讨论已经持续了七十年之久,有论者将七十年采的研究成果归纲为”三论五说”八种不同意见。三论即西周封建论,战国封建论,魏晋封建论。这是早在40年代形成的三种主要意见。五说即后起的与战国封建论意见相近的春秋统一说和秦统一说,与魏晋封建论意见相近的西汉统一说,东汉统一说和东晋统一说。近年来又出现一种无奴隶社会说,持这种意见的论者或认为“夏商是封建社会”,或认为“夏商二代可以称之为‘氏族封建时代”’。说法虽然不同,但都“不再套用‘五种社会形态’的演变模式”。都认为中国在原始社会之后没有经过奴隶社会发展阶段,而是直接进入了封建社会。  相似文献   

9.
明代,贵州社会形态发生了划时代的变化。清代,这一变化了的社会形态诸领域继续向纵深发展,最终导致封建领主制的崩溃和封建地主制的确立。就其发展进程看,首先因上层建筑的核心——政治制度发生变化,然后引起经济的基础——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的变化。上层建筑的能动作用表现得明显、突出。这是贵州的地理位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及其与  相似文献   

10.
封建租佃关系与几亿农民的生产和生活具有密切关系,它是中国现代史的重要课题之一。但长期以来,研究成果很少。至于河南省的租佃关系,迄今尚无专文论列。本文利用大量农村调查资料,并结合一些土改档案及有关文献,对此问题进行初步探讨,希望得到指正。  相似文献   

11.
封建租佃关系和几亿农民的生产生活有密切关系,它不仅是社会经济基础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且是现代史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但长期以来,这是一个薄弱环节。至于山东省的租佃关系,研究成果更少。本文试根据农村调查材料和一部分土地关系档案,并结合有关文献,对此问题进行初步研究,提出供参考,希望得到指正。  相似文献   

12.
秦汉时期,在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下,出现的是“或耕豪民之田,见税什五”、“分田劫假”和“与田户中分”之类的租佃关系。隋唐时期,无论在公私土地上,租佃关系均有所发展。介于两者之间的魏晋南北朝怎样,是有其历史的继承性和延续性呢,还是一个特殊的阶段呢?长期以...  相似文献   

13.
南宋是北宋腐朽的大地主阶級政权的繼續,对內加紧剝削,对外妥协投降,一貫享乐苟安。只是由于人民的英勇抗战,才捍衛了国南半壁江山,觅遭胡骑蹂躪;只是由于人民的辛勤劳动,促进了南方社会經济进一步向前發展,才使得南宋政权有了一个稳固的基础。在民族矛盾尖銳的情况下,在南宋初年改良措施的影响下,阶級矛盾暫时退居次要地位嗣裨谝桓霰容^安定的环境里,坚持生产劳动,把社会經济向前推进了一步。然而經济发展并没有导致劳动人民生活的改善。反而剌激了地主阶級無厭的貪慾。南宋一开始,人民的土地就被剝夺着。民族矛盾的扩大,人民流离失所,土地荒蕪,給了地主阶級一个趁火打劫的机会;政府、官僚、大地主迅速激烈地扩充着自己的庄田。他們随时随地都沒有忘記这一点,只图个人财富增加,不顧民族、国家的利益,是一切剝削阶級的本性。从南宋初年起,政府、官僚、大地主就集中了大量土地,越到后来,土地集中的程度越大,大地主土地所有制获得了高度的發展。同时,随着整个社会經济的發展,土地經  相似文献   

14.
何平 《世界历史》2007,(4):112-122
本文认为,在缅甸历史上,以土地私有权为基础的、以租佃关系为特征的地主土地所有制是在英国殖民统治时期形成的,这种土地所有制的形成和发展,不仅对当时缅甸农村的社会经济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也是导致领导缅甸走上独立发展道路的民族主义者们,在独立以后不久即在缅甸推行土地改革和后来选择"缅甸式社会主义"道路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亢鼎铭文与西周土地所有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亢鼎的年代及其铭文中的疑难文字,分别做了考定与补释。并以此为线索,对周代中期金文中的“贮田”问题重新做了探讨。认为“贮田”之“贮”当读为“赎”,是抵偿、相抵的意思。西周中期还不存在纯粹意义上的土地买卖,当时的土地所有制应该称之为王有或国有名义下的贵族所有制。  相似文献   

16.
日伪14年的殖民统治史是东北3000万人民血泪交织的历史,而血腥的地籍整理与土地掠夺则给我国东北农村造成了深重的灾难。回顾这段悲惨的历史能够激发我们不忘过去,总结经验,发愤图强。(一)  相似文献   

17.
《周礼》中的土地所有制问题李雪山《周礼》又名《周官》,是研究先秦史非常重要的一部著作。书中土地制度的资料颇多,是本文的基本材料。所反映的土地制度是国有还是私有,这是我们首先遇到的问题。一般说来土地国有是指国家对土地有绝对控制权,诸侯、官僚贵族和平民只...  相似文献   

18.
近来研究中国历史的史学家们,都认识到了“封建社会的基础是封建土地所有制”这一著名原理的重要性,明确了要研究中国封建社会史必须首先从封建土地所有制问题着手。目前已经有很多史学家发表文章来论述这一重要课题,现在我们就把几篇专门论述中国封建土地所有制并具有代表性的文章,作一个简单概括的介绍: 一、主强封建土地国有制占主要地位者的论点侯外(?)先生在一九五四年第一期的“历史研究”上发表了一篇论“中国封建社会土地所有制形式的问题”的文章。侯外(?)先生在文章中根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理论大师论述“亚细亚土地所  相似文献   

19.
以前对满族土地制度的研究多侧重于旗地在经营方式上由农奴制向租佃制的转化,但对土地所有制问题尚无专文论述。本文仅就满族士兵土地所有制发展趋势,进行初步的考察,以就教于专家及读者。  相似文献   

20.
关于中国封建社会的土地所有制形式問题,是目前史学界正在討論而尚未獲得一致看法的悬案。在我国史学界中,首先对这个問題發表见解的,是侯外廬先生。他在“中国封建社会土地所有制形式的问題”(見歷史研究創刊号)一文中說:“中國中古封建是以皇族地主的土地垄断制为主要內容,而土地所有权的法律观念是比較缺乏的。”接着,他又在“論中國封建制的形式及其法典化”(見歷史研究一九五六年第八期)一文中,認为在中国封建社会中是“皇权垄断的土地所有制形式”占着主要的地位。他的这一論断,我認为是不符合中国封建主义时期的实际情况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