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我国历史之悠久、幅员之辽阔、民族之众多、文化之灿烂,边疆研究是一个大有作为的学术研究领域。边疆研究涉及许多学科,应该组织各方面的专家学者共同努力通力合作。一些老一辈的专家在各自的研究范围内作出了许多成绩。解放后建立的一批研究机构、培养的一批包括各民族在内的中青年研究人员已经成长。他们奋战在各大中心城市,也奋战在边疆第一线。各方面的力量如果能够分工协作、取长补短,一定可以将我国的边疆史地研究推向一个新的高度,并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2.
近代中国边疆研究的第二次高潮与国防战略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中国30~40年代边疆及民族研究高潮的直接原因,是当时边疆危机的加深特别是日本侵占中国边疆,进而灭亡中国的侵华战略及其实施。高潮受边疆及民族危机的影响,中国方面最重要的是保卫国家独立、领土主权。因而在边疆与民族研究中首先强调的是体现主权的地域概念"边疆",而将民族的风习文化研究放在边疆研究之中。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和大批学者西迁,中国政治、经济、军事重心西迁,造成了"七七"事变后,边疆研究的第二阶段高潮。边疆研究高潮揭露了帝国主义对华侵略阴谋,论证了抗日持久战略、战略后方建设,介绍了边疆和民族研究工作者的活动。  相似文献   

3.
关注边疆、研究边疆是20世纪30—40年代中国学术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抗战之前,关注与研究边疆者大多为社会人士或者学生,而主流学界的研究人员并不多见。抗战爆发后,主流学界的传统史地以及新兴的民族学、社会学和语言学等学科之学者,开始关注并研究边疆,并掀起了一轮边疆研究的热潮。抗战前后对比,边疆研究之内容及其重点,从概述性的边地交通、资源、物产与边疆对外关系转到了边疆史地、民族、社会和语言为主的边疆学术综合性研究,并直接导致了"边政学"理论的提出与构建。边疆研究的这一转向,表明其已经从学术的边缘而进入了学术的中心。  相似文献   

4.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有悠久的历史传统,而各个时代的研究无论在观点、方法,或是侧重点方面,都有所不同。在本世纪九十年代初的今天,国际上许多国家和民族动荡不安;我国正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边疆、民族也出现了一系列新问题。在这一新的形势之下,如何开展我国的边疆史地研究呢?这是我们从事边疆史地研究的人值得认真思考的问题。我认为,在九十年代的今天,开展我国边疆史地研究应处理好下列几种关系:  相似文献   

5.
明末清初,西方的测绘技术传入我国,加之康熙年间政局稳定,生产发展,地图测绘有了长足的进步。地图测绘的发展,又促进了中国地名的研究,特别是边疆地名的研究。随着帝国主义对我国的侵略,许多知识分子深切感受到研究边疆地名的重要性。清政府这时也顺应了这一形势的发展,组织了大批有识之士进行地名研究。他们怀着振兴民族,安边护国的责任感,深入边塞山川,搜集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取得一系列成果。因而清代是我国历史上地名研究的一个高峰期,为我们今天的地名研究打了下良好的基础。中国广大边疆地区是少数民族首先开发和建设的。自夏、商、周至秦汉,正当华夏族在开发黄河流域的时候,边疆地区的各少数民(部)族广大劳动人民就开发了祖国的广大边疆地  相似文献   

6.
清代中期,云南边疆地区聚集了大批内地民人从事银矿开发,形成了在边疆地区有影响的移民集团。本文对矿民集团中最有代表性的茂隆银厂吴尚贤的事迹进行了研究。认为矿民集团是边疆移民的重要类型,其在边境地区的拓张,和当地土司、山地民族乃至外国朝廷皆发生了复杂的关系,深深卷入到复杂的边疆事务中,对清王朝的边疆秩序既有冲击和扰动,也有支持与合作。清王朝对其策略是将其纳入边疆秩序中,如矿民的活动对边疆秩序形成冲击时,就给予无情的打击。这进一步说明了追求稳定而非扩张是清王朝在西南边疆最基本的政策。  相似文献   

7.
边疆与民族问题近年成为学界关注较多的研究热点。特别是魏晋南北朝史学者、宋辽金史学者、蒙元史学者和清史学者,以民族关系较为特殊的时代作为研究对象,多有高质量的论著问世。而对于汉唐大一统时代,中原以农耕为主体经济形式的社会文化向周边施行强大影响的历史背景下的边疆与民族问题的研究,也有一定的进步。  相似文献   

8.
台湾的边疆史地研究承袭了本世纪三四十年代我国学术界边疆史地研究和政府边政研究的传统。其研究对象包括中国历代的边疆沿革,行政建置、地理考释、边疆政策、宗教信仰、民族民俗、语言文字等,与我们习惯上开展的民族史、地方史、民族学、民俗学以及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研究有十分密切的关系。60年代以来台湾出版了数量可观的边疆史研究著作,其选题方向和研究深度都有较高水平。同时,台湾出版商竞相影印出版大型系列资料丛书,如《中国边疆丛书》一、二辑(30种117册),《中国方略丛书》一、二辑(30种244册),《中国方志丛书》(1362种3128册),《中华史地名著丛书》等。这些大型资料丛书的出版,在国际学术界的影响甚至超过  相似文献   

9.
西南边疆汉族的形成经历了复杂的过程。元代以前,迁入西南边疆的移民逐渐被原有民族融合,并形成新的本地民族。元代后外来移民大量进入,融合原有民族人口形成西南边疆汉族群体,其作用和地位明显增强。对于西南边疆的外来移民和西南边疆汉族及其演变发展的情形,历朝都十分重视并有程度不同的认识,并以此为制定治策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0.
同志们:“中国边疆史地学术讨论会”就要闭幕了。我受大会领导小组委托讲几句话。这次讨论会是建国以来第一次全国性的中国边疆史地学术会议。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北京、河北、黑龙江、吉林、辽宁、山东、内蒙古、河南、四川、江苏、福建、浙江、云南、广西、新疆、陕西、甘肃17个省市自治区,包括汉、蒙古、满、回、朝鲜、柯尔克孜、白等7个民族成分的代表107人。其中有多年从事中国边疆史地研究和教学的老一辈专家、学者,也有中年专业骨干和年轻的新秀。提交会议的论文80篇(包括发给代表的刊物所载的21篇和仅送交一份文稿的4篇),内容包括古代边疆政策、古代边疆管辖、边疆民族与民族关系、边疆开发、边疆经济与文化,近代边界、边臣疆吏、研究概况和综述等十余个方面代表的广泛性,论题的多元性,充分说明中国边疆史地学工作者的队伍正在壮大,中国边  相似文献   

11.
解放军出版社编辑出版的《可爱的祖国边疆》一书,1988年底在中宣部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共同举办的“第二届全国通俗理论读物评选”活动中荣获一等奖。本书对我国边疆的地理概貌、历史沿革、战略地位、经济开发、民族文化以及广大军民保卫和建设边疆的英雄业绩作了全面系统的介绍。它对人们了解边疆的历史与现状,激励更多的人特别是青年一代积极投身于保卫建设边疆的事业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对于边疆史地研究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书的开篇,阐述了祖国边疆的概貌和历史沿革。特别是作者对边疆形成的历史与历代的变迁作了大量的研究与考证,从古代的人类遗址,到秦汉帝王对边疆地区的巡视与官员的设  相似文献   

12.
边疆学研究在我国有很悠久的历史。周秦以还,记述我国边疆历史地理、区划沿革、民族民俗、政军文教、治边防边政策以及边疆重要人物事件的典籍,卷帙浩繁,即使穷个人毕生之精力,亦难免兴“以有涯逐无涯”之叹。洎乎有清一代,先是因奠定中国多民族统一国家的需要,后又因边疆出现全面危机,更促使许多封疆大吏、仁人学士关注边疆问题,留下的有关边疆的资料典籍、档案著述可谓汗牛充栋。这说明,我们先人是十分看重边疆问题研究的。  相似文献   

13.
新发现的萧友梅合唱曲——《湖南大学校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萧友梅是我国近现代著名的音乐教育家和作曲家,他毕生致力于“五四”以来我国现代专业音乐教育事业的建立和发展,为我国培养了大批专业音乐人才,留下了大量的音乐论著和创作作品。全面深入地研究萧友梅的教育实践、学术论著和创作作品,对于正确评价其历史地位及启迪现...  相似文献   

14.
辽宁省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和选拔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培养少数民族干部,是我国民族政策的一项具体内容。培养、选拔大批少数民族干部不仅是改革开放形势发展的需要,而且是实现民族平等、团结,维护国家统一,促进民族发展,正确处理民族问题协调民族关系,做好民族工作,解决民族问题的关键。针对当前少数民族干部数量偏少、质量不高、结构不合理等现状,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多途径加速培养和选拔大批优秀的少数民族干部。  相似文献   

15.
正中国边疆是中国边疆学的研究对象,其暗含的理论前提是,中国边疆研究需要从国家与边疆相结合的视角出发。从这个角度说,所谓中国边疆学是研究中国边疆的科学。1981年在香山召开的中国民族关系史研究学术座谈会上,白寿彝《关于中国民族关系史上的几个问题——在中国民族关系史座谈会上的讲话》(《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81年第6期)提出当代中国"境内各民族在历史上活动的范围"论,  相似文献   

16.
中法战争结束后 ,边疆危机日益严重 ,清政府在桂西南地区积极推行移民实边政策 ,吸引了大批移民。移民实边不仅奠定了今天桂西南地区各民族的分布格局 ,而且对广西的国防、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也产生了深刻影响 ,促进了近代广西社会的进步。  相似文献   

17.
中亚地区与我国西北边疆地区山水相连,许多少数民族跨界而居,形成了复杂而多元的关系。在面向"一带一路"建设的过程中,中亚地区局势与我国西北边疆安全息息相关。中亚地区是"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关键区域,中亚五国存在的边界冲突、跨界民族问题、跨国犯罪、恐怖主义等边疆安全问题,与我国西北边疆地区的安全、发展和稳定直接相关。西北边疆的社会结构和自然表征十分独特,多民族、多宗教、多文化、多语言、多体制、多生态、多资源是其重要特征。通过对中亚局势对西北边疆安全威胁的识别、评估与边疆安全新难题的剖析,建构边疆安全治理新范式,探讨西北边疆安全治理新方略与新路径,有利于增强边疆安全的分析力、解释力、说服力与预测力,归纳边疆安全的驱动力模型,建构"边疆安全"的认识论与基本范畴、问题领域与研究对象、方法论与学术争论,以及边疆安全治理的价值支点、价值取向、路径选择等,从而推动新形势下的"中国边疆安全学"理论体系建构。  相似文献   

18.
围绕顾颉刚"中华民族是一个"展开的论辩,与泰国改国名造成中国西南边疆的危机感紧密相关。傅斯年、顾颉刚鉴于当时背景,认为"中华民族是一个",内部不应再析出什么"民族"及使用"民族"一词,也不要以各"民族"之名做研究,以免造成分离危机。费孝通和一些南方学者从民族学的学科立场出发,坚持"中华民族"应该包括西南边疆诸族,民族研究不会弱化各族对于"中华民族"的认同感,还有益于民族政策的制定,学术与政治可以有机合一。  相似文献   

19.
中法战争结束后,边疆危机日益严重,清政府在桂西南地区积极推行移民实边政策,吸引了大批人民往居。移民实边不仅奠定了今天桂西南地区各民族的分布格局,而且对广西的国防、政治、经济、化诸方面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促进了近代广西社会的进步。  相似文献   

20.
正2014年10月11-12日,由云南民族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抗日战争研究》编辑部、中共龙陵县委县政府联合举办的"抗战时期西南边疆与民族"学术研讨会在云南龙陵召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复旦大学、南京大学、南开大学等学术研究机构和大学的30余名学者与会,围绕抗日战争与中华民族复兴、抗战时期西南边疆社会与民族政治、抗战时期西南边疆地缘政治与国际关系、抗战时期西南边疆史地研究等议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