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朱良 《炎黄春秋》2008,(11):12-17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对内政策开始了根本的调整。中央没有就过去的对外政策做过较全面的总结,但是,对外政策是不可能不做重大调整的。  相似文献   

2.
苏维民 《百年潮》2011,(1):23-27
1978年12月,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提出将全党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12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决定胡耀邦任中共中央秘书长,胡乔木、姚依林为中共中央副秘书长,负责处理党的日常工作;任命姚依林为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免去汪东兴的中央办公厅主任职务。  相似文献   

3.
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夕对外开放的酝酿和起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而1976-1978年对外开放的酝酿和起步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对外开放政策的前提和基础。1977年3月的全国计划会议和1978 年7-9月的国务院务虚会,使全党在对外开放问题上达成了一致,为后来的对外开放的实践创造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中央决定加强对党史特别是对建国后、对“文化大革命”十年历史的研究和总结。并且指出,这是全党的任务,也是党史工作者的光荣职责。为此,中共中央先后成立了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央党史资料征集工作委员会和中央党史文献研究室;中央党校也加强...  相似文献   

5.
陈大斌 《百年潮》2006,(4):17-24
粉碎"四人帮"以后,由于各种因素,我这个从来没有担任过什么领导职务的记者、编辑,走上了负责新华社农村报道组织工作的岗位(1977年5月,我任新华社国内部党的核心小组成员,负责农村组工作;1978年4月任国内部副主任兼农村组组长).这样,我就和全社农村组记者、编辑一起,参与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农村改革这一伟大历史事件的整个进程的报道.在那个时期,我处在极度紧张、同时也十分兴奋的状态,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在实践中努力学习.这是我终生难忘的岁月.  相似文献   

6.
正出版时间:2018年12月定价:30.00元ISBN:978-7-5154-0887-3本书作者朱佳木,1977—1980年间担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国务院研究室主任胡乔木同志的秘书,由于工作原因,近距离地接触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的一些高层决策过程。  相似文献   

7.
孙照红 《攀登》2008,27(5):70-74
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转折点,民主党派章程建设在中断了近20年后又走上正轨发展轨道并随形势变化不断创新。回顾改革开放30年来民主党派章程的发展及其演变,总结民主党派章程建设的经验,对于进一步加强各民主党派的自身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今年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当代中国研究所与国史学会、浙江省党史研究室联合举办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与当代中国的历史发展为主题的第八届国史学术年会是很有意义的。这样可以更好地总结30年来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成绩和经验,分析研究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改革开放,坚  相似文献   

9.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与此前的中共中央工作会议重新确立了党的马克思主义的路线,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从而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实现了中国当代史上的伟大转折。这一转折不是自然形成的,而是大多数与会代表在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带动和支持下通过斗争取得的;但也不是偶然发生的,而是粉碎四人帮之后到会议召开前的两年,党内正确力量在思想上、组织上所做的大量准备工作与国内外形势发展相互作用的必然结果,是或迟或早总会发生的。它既不是一般方针、政策的转变,也不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改变,而是从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由不完全清楚到比较清楚的转变。从探索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到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转变,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改革开放与四项基本原则的有机结合,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三中全会以来30年的实践告诉我们,中国面对新的历史条件,不改革不开放没有出路。改革开放不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同样没有出路。  相似文献   

10.
共和国历史上的伟大转折——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的拨乱反正陈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的拨乱反正,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的一个相当重要的事件。它的发生、发展和基本结束,关系着中国共产党、中华民族以及共和国的前途与命运。从历史的角度讲,拨乱反正这一过程...  相似文献   

11.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8年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结束了粉碎四人帮后的两年徘徊中前进的局面,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做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揭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以此为起点,中国走上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近30年来,对这一实现伟大历史转折的重要会议的研究成果非常丰富。  相似文献   

12.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恢复和极力倡导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打开了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中不断开拓前进的道路;这次全会开始逐步形成、中共十三大正式确立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这一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引导着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不断健康前行;这次全会形成的发展理念指引着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又随着改革开放实践的推进而发展,成为改革开放取得成功的关键。因此,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开辟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新时期。  相似文献   

13.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我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是重新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伟大起点,也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历史起点。其所以如此,从根本上讲,就是因为这次全会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初步总结了建国以来社会主义实践的历史经验,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坚持了四项基本原则并赋予其新的时代内容,并且重启了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的进程,作为邓小平理论核心内容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思想开始形成。  相似文献   

14.
赵金康 《史学月刊》2005,3(9):64-68
融会中西,研究创新制定一部适合中华民国需要的宪法,是孙中山一生的刻意追求.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宣称继承孙中山遗愿,把法制建设作为全力以赴的要事,社会各界利用国民党召开二届五中全会的机会,纷纷要求制定约法,在国民党方面,有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朱霁青、南京特别市党务指导委员会,国民政府方面有国民政府法制局在大会召开之前正式提出制定约法的议案于前,国民党中常委将法制局的建议作为提案提交大会,社会团体方面有上海商业请愿团于大会期间请愿,要求制定约法,有着重要社会影响的〈大公报〉的舆论推波助澜于后,又有上海市党务指导委员会于会后积极要求起草约法,形成了蔚为壮观的要求制定约法的声势.  相似文献   

15.
刘长福 《攀登》2003,22(1):57-59
从1956年起至“化大革命”结束,这是中国共产党初步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历史时期。在这一时期,中国在工业化,现代化上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也有一些失误,不仅没有解决农业人口向非农业人口转化,农村工业化及城市化问题,相反,却进一步恶化了农村劳动力剩余的形势。其原因是由于人地矛盾,小农经济制度,重工业优告急 战略及计划经济体制共同造成的。  相似文献   

16.
国民党六届二中全会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国民党六届二中全会是第二次国共合作由巅峰走向破裂的转折点。在此次会议上 ,国民党内部各派系就政协宪草原则和东北问题发生激烈争论 ,蒋介石亦表现出政治动摇。各种矛盾冲突最终形成巨大的政治破坏力 ,使蒋介石、国民党从政协会议全面倒退 ,由此构成国共两军四平决战的政治背景  相似文献   

17.
在1939年1月召开的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上,时任行政院副院长兼财政部长的孔祥熙向大会作财政报告,汇报当前国家财政金融状况,同时也全面回顾和总结了其就任财政部长后,特别是抗战爆发以来国民政府的财政金融对策.  相似文献   

18.
中国国民党五全大会述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35年 1 1月召开的中国国民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 ,是中国国民党历史上的一次重要会议 ,对当时中国政治局势的走向具有相当的影响。从五全大会开始 ,国民党自 1 931年“九·一八”事变以来的对日妥协的外交政策 ,发生了某些变化 ,国民党内亲英美派和亲日派的矛盾进一步发展 ,亲英美派势力占据上风 ,国内政策也出现了局部的松动 ,国民党在形式上达到了新的统一。这对后来全面抗战的爆发 ,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一根据 1 92 9年 3月召开的国民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国民党党章修正案的规定 ,中国国民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应该每两年举行一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