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关于聚落考古的方法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所谓聚落考古,就是以聚落为对象,研究其具体形态及其所反映的社会形态,进而研究聚落形态的演变所反映的社会形态的发展轨迹。聚落考古往往要与环境考古相结合,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我们讲的聚落形态不是遗址形态。在聚落形态没有根本改变的情况下,它所反映的社会面貌或社会组织结构也应当没有本质的改变。有些聚落中的遗迹保存得比较好,不但可以进行功能区的划分,还可以进一步了解各功能区乃至单体建筑之间的联系,借以复原当时的社会。要做到这一点,仅仅依据地层关系和文化分期难以达到目的,还需要引入地面的概念,要设法揭示完整的地面。聚落调查的目的不仅是要了解有没有遗址,也不仅仅是了解遗址中有哪几个时期的东西。从聚落考古的要求来说,至少要了解遗址中是单一文化期的聚落,还是有几个时期不同范围的聚落。  相似文献   

2.
地理信息系统在考古研究中的应用类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简单介绍了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及GIS考古学的国内外研究状况,并结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GIS支持的山东沭河上游聚落考古研究”课题和“基于GIS的黄河上游官亭盆地史前文化人地关系研究”课题所完成的工作,初步总结了地理信息系统在考古研究中的应用类型。  相似文献   

3.
4.
本文从大连大嘴子遗址第三期聚落发现的房址以及出土物的研究入手,探讨大嘴子遗址第三期聚落形态的相关问题。认为该聚落遗址是一处青铜时代的土著文化,经济上以渔猎采集兼营农耕为主,社会组织仍处于原始氏族公有制阶段。但该时期聚落的繁荣,反映了土著文化的蓬勃发展,为其后的文化扩张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论聚落考古中的空间分析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空间分析在聚落考古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从单座房屋,到整个遗址,再到由若干遗址组成的区域,空间分布和与此相关联的空间分析能够提供同一时间维度上当时人们共同体的聚落结构、社会关系和组织形态的信息。同样,依据这些信息还可以进行不同时间维度社会和文化变迁的研究。因而,空间分析为我们提供了认识古代社会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6.
王湾三期文化是主要位于豫西北、豫中地区龙山时期的考古学文化。本文将王湾三期文化的田野及研究工作分为三个阶段。王湾三期文化研究中某些问题尚未解决。  相似文献   

7.
发现区域聚落形态是一项重要的研究,也是令人振奋、挑战智慧的工作。区域考古学看来总是会产生新的、始料未及的洞见,它具有持久的价值,并对不同规模的其他研究是基础性的,而且它也是(或者说应该是)遗产保护的根本所在。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聚落考古学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和现状进行了细致的梳理与理性的分析,指出了现今聚落考古实践中所存在的问题.作者将以往田野考古中进行的聚落考古实践分为全面揭露一处遗址、区域考古调查、区域考古调查与全面揭露及多学科结合三种形式,并对如何进行聚落实践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9.
大嘴子第三期文化聚落遗址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大嘴子》考古报告的基础上,对大嘴子第三期文化的聚落遗址进行了综合研究,对诸如聚落形态、陶器变化、文化去向、社会性质以及族属研究等方面进行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0.
任冠  魏坚 《江汉考古》2020,(4):102-111
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是城市考古研究中重要的技术手段。借助遥感技术,在识别遗迹的基础上,首先可以对城址开展地图测量,确保研究数据的准确性,其次可以获取不同精度的地形地貌数据,从宏观和微观层面分析城址的空间环境和布局结构,最终可以为城市复原研究提供线索,提高田野考古工作的效率和精度。在地理信息系统应用方面,本文提出了"城市圈"的概念,将城址与周边遗址和自然环境纳入同一个空间集合进行考察,可以充分发挥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分析功能,行之有效的剖析城市空间属性所反映出的人地关系和社会关系。  相似文献   

11.
中原龙山城址的聚落考古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在夏商周文明发祥的中原地区,诸多龙山城址已具早期城市性质,并形成了以城址为中心、明显具有不稳定性和对抗性特点的扇形聚落群布局结构.其中聚落群同盟组织的存在可能是扇形聚落群成立的社会基础,而导致扇形聚落群及其同盟组织发生的原因则应是中原地区居民所面临的巨大生存压力.  相似文献   

12.
考古学中的聚落形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编者按 :SettlementPatternsinArchaeology (《考古学中的聚落形态》) ,原是作为CurrentTopicsinAnthropology之一种 (vol 5,no 2 4:1 - 2 6 Mass :Addison -WesleyPublishingCo )于 1 972年出版的。这篇长文和张光直先生主编的论文集SettlementArchaeology (《聚落考古学》 ,PaloAlto :NationalPress,1 968)等一道 ,奠定了先生在西方考古学中聚落考古理论方面的领导地位。论者认为 ,张光直先生关于早期人类聚落形态及其演化的研究 ,“使几代考古学者受益 ,其中不仅仅是那些对中国有兴趣的人。” (WolfgangSaxon ,“K C Chang ,69,anthropologistwhodocumentedChineseBronzeagesociety ,dies” ,NewYorkTimes,January 1 6,2 0 0 1 )也有学者指出 ,直到今天还是这样。他对 2 0世纪六七十年代考古学方法论的讨论做出过重要贡献” (RobertE Murowchicketal “Editor’sPreface”viii,JournalofEastAsianArchaeologyVol 1 ,1 - 4 1 999)。张光直先生 (1 93 1~ 2 0 0 1年 )生前对本刊非常关心 ,本刊也先后发表过先生多篇论文和采访录。这篇原本计划收入张先生文集的早期论文 ,为纪念张光直先生逝世一周年 ,经文集编者同意先行在这里发表 ,以表达本刊对这位伟大学者的悼念之情。〕  相似文献   

13.
Drawing on evidence from South Central Africa, this paper explores two methods for linking the linguistic and archaeological records. Since the 1960s, scholars have correlated the hypothesized spatial and temporal overlaps of linguistic speech communities and pottery traditions, with varying success in the face of revisions to linguistic classifications and debates over pottery typologies. This paper assesses similar correlations between speech communities within the Bantu-Botatwe family and ceramic traditions of South Central Africa. Then, it proposes direct associations for specific activities and tools attested in both the linguistic and archaeological records in order to test correlations between pottery traditions and speech communities as well as the reliability of glottochronology. The development of a dense cluster of direct associations between the two records converging on the “when and where” of historical processes allows for the incorporation of theoretical and historical interpretations founded on one body of evidence into narratives developed from another type of data and, therefore, facilitates a “peer” engagement between the disciplines.  相似文献   

14.
考古学中的聚落形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考古学中聚落考古的概念自上世纪80年代由张光直首先引入中国,已经有20多年的历史。在这20多年中,聚落考古学在中国有了很大的发展,大家对聚落考古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已经比较熟悉,在实践方面也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就。可以说,聚落考古学当前已经与地层学、类型学一样成为了中国考古学的基本方法之一。欧文·劳斯这篇与张光直的名篇同名的文章都是发表于1972年。在那个年代,西方考古学中的聚落考古研究正是方兴未艾。虽然同为全面介绍聚落考古学的论文,但劳斯在概念的理解与运用上与张光直却有很大的不同。张光直主要侧重聚落考古在社会关系研究方面的作用,与威利和特里格一样认为聚落考古就是运用考古资料进行社会关系的研究。而劳斯则从另一个角度出发来看待聚落形态概念在考古研究中的作用,受系统论的影响较大。将这篇文章与以往介绍到国内的聚落考古方面的文献结合阅读,会对西方聚落考古学有一个更加全面的认识。劳斯认为一个人群的生活系由三个系统所组成,即生态系统、文化系统和社会系统。生态系统反映了对环境的适应和资源的利用,文化系统系指人们的日常行为,社会系统则是指各类组织性的群体、机构和制度。在针对过去人类生活的全部问题中,聚落形态的概念(本文作者用的是残存聚落形态,指出了聚落形态作为考古遗存和研究对象的特点,认为它是由人类行为点的网络和每个点位的行为组合所构成)在与此三个系统有关的研究中特别有用。运用聚落形态方法,不仅可以研究文化的社会关系方面,也可以研究文化的生态和行为方面。在实践中,可以从这三类系统所拥有的亚系统入手,寻找证据以重建以上三类系统,复原人类的生活。他将聚落形态分为三个类型,即分散型、集中型和共生型。其中最有启发性的是维生和专职共生形态,它为研究文明化问题提供了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工具。另外,从聚落形态的概念出发,劳斯还探讨了文明与城市化的区别及其在考古学实践上的价值,也颇有意义。  相似文献   

15.
聚落考古综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建华 《华夏考古》2003,(2):97-100
聚落考古研究的探索开始于20世纪30年代,进入20世纪80年代随着考古资料的极大丰富和外国考古学理论与方法的引入,聚落考古研究逐渐深入。本文在总结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聚落考古的定义和内容提出了一些粗浅的看法。作为一种考古学方法,聚落考古应该加强对于人和自然环境的研究。与此同时,还必须加强聚落考古资料共时性的确定。  相似文献   

16.
17.
作者强调了聚落形态考古在古代人口估测中的重要性。然后根据山东日照两城镇地区系统性调查资料 ,论述了从史前到汉代不同时期的人口密度和数量。  相似文献   

18.
中原地区大汶口文化因素浅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河南境内的大汶口文化因素是大汶口文化在河南境内传播的结果。约在公元前三千一二百年至公元前两千五六百年,由于大汶口文化的人口增长,势力膨胀及中原原始文化的相对衰弱,部分大汶口人沿颍水及其支流贾鲁河迁徒到豫中,继而又迁徒到豫西地区。这给中原原始文化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为中国古代文明在中原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