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前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均建立了不动产登记的法律制度,由于我国对不动产登记制定尚未进行深入的研究,致使国内立法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制度缺陷,时至今日,除《物权法》的规定外,我国的不动产登记制度主要散见于《土地管理法》、《城市房地产管理法》、《森林法》、《草原法》等法律中,专门的不动产登记规则,主要有《土地登记规则》和《城市房屋权属登记管理法》等部门规章,我国当前的不动产登记制度存在如登记机关分散、登记效力偏低、登记法律依据不健全等诸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可以先行通过修改《土地管理法》,推行土地优先登记来完善我国不动产产籍资料,并辅以协调当前各登记部门构建统一的"不动产产权产籍管理信息系统"来完成过渡期间的不动产物权公示问题,时机成熟时,制定《不动产登记法》,最终完成我国登记制度和登记体系的规范化。  相似文献   

2.
孟雨亭 《攀登》2014,(2):128-133
我国于2007年正式确立了不动产预告登记制度,此制度对于规范不动产交易秩序,保障买受人权益有着重要意义。但是由于实行的时间较短,且在市场中的实践情况也不容乐观,许多不足有待完善。本文旨在对我国的预告登记制度现状加以分析,从而提出完善措施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银雀山竹书《守法》、《守令》等十三篇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文物》1985,(4)
银雀山竹书《守法》、《守令》等十三篇,其中《兵令》篇舆传本《尉缭子》的《兵令》相合,已在本刊1977年第2、3期《银雀山简本〈尉缭子〉释文(附校注)》中发表;《王兵》篇内容与《管子》的《七法》、《兵法》等篇相合,已在本刊1976年第12期《临沂银雀山汉墓出土〈王兵〉篇释文》中发表。现在发表的是《兵令》、《王兵》以外的十一篇。《守法》、《守令》等十三篇竹简的缀合和繋聊工作主要由裘锡圭同志负责进行,各篇注释工作分工如下:《守法》、《守令》,朱德熙:《兵令》,曾宪通、李家浩;《王法》,李家浩;其他九篇,裘锡圭。整理《守法》、《守令》、《王兵》、《兵令》各篇时,曾参考过罗福颐《临沂汉简分类考释初稿》的"墨子残简"、"管子残简"和"尉缭子残简"三部分。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清华简《皇门》篇"■(库)门"进行了考释,认为在周王寝宫之外,宗庙之门也可以称"库门"。《皇门》篇中的"库门"即是宗庙之门,正可与传世本《皇门》篇中代表宗庙之门的"闳门"相互印证。这也说明,《皇门》篇所载周公训诰在宗庙进行。"闳"、"库"义同而字异的情况,成因于《皇门》篇简本、传世本属于不同传流系统。  相似文献   

5.
古文《尚书》真伪之争是学术史上最棘手、最难以解决的学术公案,而对先秦时期《尚书》传流的考察,是揭开古文《尚书》真伪之谜的前提与基础。清华简《保训》形制、字体与《尹至》、《金縢》等篇明显不同,因此《保训》并非是先秦《尚书》或《逸周书》的佚篇。清华简《金縢》篇"周武王有疾,周公所自以代王之志"不是篇题,而可能是《金縢》篇的序言。相传孔子编订《尚书》,《逸周书》为孔子删书之余,清华简中《尚书》与《逸周书》部分篇目并存,形制相同,清华简的时代断限是战国中晚期,郭店简《缁衣》也将《逸周书》与《尚书》并称为《书》经,《汉志》"《逸周书》为孔子删书之余"的主流说法并不成立。  相似文献   

6.
《汉书·艺文志》"杂赋"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伏俊琏 《文献》2003,(2):25-35
《汉志·诗赋略》把赋分为四类,其中第四类是"杂赋"."杂赋"共12家:《客主赋》十八篇,《杂行出及颂德赋》二十四篇,《杂四夷及兵赋》二十篇,《杂中贤失意赋》十二篇,《杂思慕悲哀死赋》十六篇,《杂鼓琴剑戏赋》十三篇,《杂山陵水泡云气雨旱赋》十六篇,《杂禽兽六畜昆虫赋》十八篇,《杂器械草木赋》三十篇,《大杂赋》三十四篇,《成相杂辞》十一篇,《隐书》十八篇.  相似文献   

7.
《尚书》各篇定名与序次的规律,可借由清华简中"书"类文献原始文本的外部信息重新进行总结与归纳。"书"类文献篇题的拟定,大致不与"书"的作成同时,可能是出于流传过程中区分篇目的需要,由后来的整理者或藏书者根据自己的理解所添加。后人对"书"篇进行命名的方式,至少有"摘字命篇"、"因人命篇"、"因事命篇"三种。而这种定名的随意性,就导致了《尚书》中常见的同篇异名现象。"书"类文献篇目间的序次,一般而言遵循的是时代先后的原则。但清华简中与伊尹有关的三篇竹书编连在一起的现象,说明还有以人物为中心的编次原则的存在。此外清华简的编联方式以及篇题的书写位置等信息,也有助于思考《尚书》中《顾命》《康王之诰》以及《康诰》《酒诰》《梓材》等组的分合问题。  相似文献   

8.
正《南京名志导读·府志篇》,南京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编纂,南京出版社2017年12月出版,是"南京名志导读"丛书开篇之作。该丛书分为《府志篇》《县志篇》《专志篇》3册。《府志篇》即从现存的南京志书中,精心挑选出六朝、宋、元、明、清、民国等历史时期具有代表性的《丹阳记》、景定《建康志》、至正《金陵新志》、洪武《京城图志》、万历《应天府志》、康熙《江宁府志》2种及嘉庆《江宁府志》、光绪《续纂江宁府志》《首都志》共10  相似文献   

9.
根据《汉书·艺文志》的记载,我国古代的字书,当推《史籀篇》为最早,其次是《苍颉篇》。汉代以后,小学发展起来,先后又有《凡将篇》、《急就篇》、《元尚篇》等等。然而,这些字书中,至今只有《急就篇》流传下来。班固和许慎都曾指出,《苍颉篇》本诸《史籀篇》,而《急就》、《元尚》又"皆《苍颉》中正字也"。对于考察古代字书的源流、研究秦汉时代的语言文字,《苍颉篇》是十分重要的资料。自清末以来,在汉代的遗址和墓葬中,曾陆续发  相似文献   

10.
民国时期,黄元炳全面继承王弼及宋明学人以《易》解《庄》的传统,在其所著《庄子新疏》中,将《庄子》视为"易教之别传",更以《易》"乾"卦疏解《逍遥游》篇,以《中庸》、《大学》结合《易》"乾"卦爻辞等比附《齐物论》,并在此基础上对《庄子》内七篇作出了独特的阐释,同时对于《庄子》外、杂篇也有所涉及,从而使《庄子新疏》成为了庄学史上易学化倾向最为显著的一部庄子学著作。  相似文献   

11.
《汉书·艺文志》记载,"《孙子兵法》八十二篇",而传世本、汉简本均以《孙子兵法》13篇为主干,且六朝以来,《七略》、《隋书·经籍志》、《两唐志》、《宋史·艺文志》、《明史·艺文志》、《郡斋读书志》等公私目录都不见82篇之踪影,为何《汉志》与其他文献记载出入甚大?本文认为,《汉志》所谓"《孙子兵法》八十二篇",包括本传所说之13篇,这是《经》,其余69篇中包含孙子后学累世增加而成的《传》。同时,西汉校勘书籍时有大量复本,82篇中当主要是13篇的复抄本。  相似文献   

12.
《唐大诏令集》是研究唐代历史的重要典籍,但此书流传至今已非全璧。本文依据《古今合璧事类备要》之征引,辑出《唐大诏令集》佚篇七篇,并对佚篇之佚文、撰时作了辑考,对佚篇之真伪作了辨析,对佚篇之归属作考订,同时对《唐大诏令集》"政事"类下之阙目作了辑补。  相似文献   

13.
《庄子》杂篇由《庚桑楚》、《徐无鬼》等十一篇文章构成,其中有些词语至今尚有不同的解说。文章对杂篇中"画然知者去之"、"南面而不释然"等18条语句进行了辨证,对有些词语提出了新的解说。  相似文献   

14.
张福平 《黑龙江史志》2012,(14):20+25-20,25
<正>笔者作为《宾县志》(1986——2005年)《人物》篇的责任编辑,对于《人物》的写作格外留心,相继拜读了已出版的二轮《呼兰县志》、《巴彦县志》、《五常县志》、《木兰县志》、《阿城市志》的《人物篇》中"人物简介"部分。阅读后有一种如鱼刺卡喉,不吐不快的感觉。  相似文献   

15.
京剧《红灯记》、现代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在"文革"中曾被"四人帮"树为"样板戏",大加鼓吹。至于它们出台前后的一些内幕,知之者可能不多。  相似文献   

16.
黄老帛书的哲学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73年12月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帛书《老子》乙本卷前有《经法》、《十大经》、《称》、《道原》四篇古佚书,从它们的思想体系和一些用语可以看出,这四篇合起来是一部比较完整的书。《十大经》里托为黄帝和力黑、果童等的问答,显然为"黄学"。把《经法》等四篇同《老子》抄在一起,正是黄老合卷的证明。我这里叫它们为《黄老帛书》。黄老之学始于战国,而盛行于汉初。司马迁说:"申子之学本于黄老,而主刑名。"韩非"喜刑名法术之学,而其旧本于黄老。"  相似文献   

17.
临沂银雀山汉墓出土《王兵》篇释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物》1976,(12)
一九七二年临沂银雀山一号汉墓出土大量竹简(概况见《临沂银雀山汉墓发掘简报》,《文物》1974年第2期),墓中还出了一些记篇题的木牍,其中一块抄列《守法》、《要言》、《库法》、《王兵》、《市法》、《守令》、《李法》、《王法》、《委法》、《田法》、《兵今》、《上篇》、《下篇》等十三个篇题。除《委法》、《上篇》、《下篇》外,其余十篇均可根据篇题含义在一号墓竹简中分别理出相应的简文。这里发表的《王兵》篇的文字错见于《管子》的《参患》、《七法》、《地图》、《兵法》诸篇。我们根据简文文义并参照上举《管子》各篇相应的文字系联为一篇。(图版肆)此篇竹简的形制及字体,与篇名见于篇题木牍的其它各篇属于同一类型,篇末又有"王兵者必三具"一段文字,可以确定其为木牍所记之《王兵》篇无疑。《王兵》篇在当时不一定被看成是《管子》书,但它与《管子》的《参患》、《七法》、《地图》等篇关系密切,对我们研究《管子》的源流和沿革提供了重要线索,同时这篇简文也是校勘《管子》相关各篇的重要资料。《王兵》篇竹简大部分残断,经过拼合后,整理出的简文占二十三根整简的地位(篇题简不计在內)。与《管子》相关各篇参互比较,并据本篇文义推勘,中间似无缺简。第一简"主所以卑尊贵贱,国所以存亡安危者,莫凿于兵……",很象是本篇的开头,其前可能亦无缺简。最后一简残断,其后是否有缺简无法确知。但从文义看,全文已近接尾,即使有缺简,也不过一两根而已。下录释文中无法辨识的字用□号表示;因竹简残断而缺去的字也用□号表示,但加〔〕号以与前一种情况相区别,缺字数系参照邻简字数推断。简文中的假借字、古字都随文用( )号注出。为了把《王兵》篇与《管子》的《参患》、《七法》、《地图》等篇的关系显示出来,释文之后另附《王兵》与《管子》相关各篇对照表。我们在对照表中把《王兵》篇分割成八段。这种划分只是为了便于和《管子》各篇相应的文字对照,不是从内容上着眼的。表中《管子》各篇只列与《王兵》篇对应的文字。不过有些片段虽为《王兵》篇所无,但能由此看出《王兵》篇与《管子》各篇的不同或能反映出《管子》各篇经过后人改动的痕迹,这些部分就不作删节,一并录入。所录《管子》原文据《四部丛刊》影宋本。  相似文献   

18.
臧知非 《史学月刊》2008,(11):20-26
学界普遍认为《史律》之"试史学童十五篇"之"十五篇"是指《汉书.艺文志》所述识字课本《史籀》十五篇,"卜学童讽书史书"之"史书"是指隶书。但是,认真考证后可以看出,这里"史书"不是指书体,更不是指隶书,而是基层官吏——史所要掌握的"簿书"——各种公文文本,包括司法文书。"十五篇"也不是识字课本《史籀》十五篇,而是"簿书"的一部分,和"史书"属于同一个系统。学童考试系按年举行,三年举行大考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史官选拔。辨别清楚这些,都有助于人们深化对汉代政治特点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清华大学藏简《尹诰》篇是失传了的《咸有一德》,但不是古文《尚书》中的《咸有一德》,非常重要,其内容目前可以基本疏通。由其内容来看,其中已经有建立在"君权天授"、"天人合一"基础上的民本思想,这是孟子思想的源头。从其内容上也可以说明清华简《尹诰》篇不伪,其史料价值非常珍贵,古文《尚书》中的《咸有一德》则确系伪书。  相似文献   

20.
敦煌初唐卷子本裴注《史记·管蔡世家》残卷之附篇前、后,有两大段包括两个相同的"太史公曰"在内的重复之文,又,附篇增衍"曹叔振铎世家"一题.敦煌本此卷这两处重大文字错误,乃因附篇拼补入卷所造成.敦煌本《管蔡世家》中误重之文和增衍的附篇之题,后为司马贞《索隐》所据本、北宋景祐本《史记》相继沿存下来,而又有所变易.初唐盛唐至北宋这三个重要阶段有代表性的《史记》传本文本之同异,既显示出《史记》夹注本之传承有绪,又反映该本在不同时期的重要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