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晓林 《历史研究》2022,(3):192-205+224
<正>元朝文化和制度中,以蒙汉两大因素的互动最为显著。蒙古传统制度、文化和习俗在元代文献中,称为“国制”、“国礼”、“国俗”等。这些词汇中的“国”,并非指现代意义上的“国”,而是指蒙古传统。研究“国礼”,有利于加深对元朝制度的理解。中原传统礼制中地位最高的郊祀、太庙祭祀,在蒙古因素影响下如何承续和嬗变,尤能体现元朝意识形态的特点。元朝郊祀的建立缓慢迟滞,而太庙祭祀在元世祖忽必烈即位之初即已开始,受“国礼”影响较大,最具典型意义。  相似文献   

2.
元代社稷礼的制定与实践,可分为国都、州县、村社三个层面。元代国都、州县社稷礼制是由国家制定的,但二者的建置是不同步的,因为蒙古统治者对于社稷所具有的农业神、政权象征二重属性的接受有先后之分。较之于唐宋,元朝的社稷礼既体现出一定的时代特点,又继承和延续了前代的发展脉络。元朝国都、州县、村社三个层面的社稷礼之间,存在着中央与地方、官方与民间的多重互动。国家对州县社稷礼的规定与州县的实际执行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弹性。基层社会自发的社稷祭祀多种多样,有的表现出国家礼制对基层社会的下行渗透,有的则是私家礼学的自主实践。总体而言,元代社稷礼是中国礼制发展史上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3.
南阳是河南省蒙古族的集中聚居地,依据传说及史料考证,南阳王姓蒙古族可能是元朝宗室诸王之后裔,南阳李姓蒙古族可能是元朝部将木华黎之后裔。南阳蒙古族经过数百年的发展,在生产、消费、礼仪、节日等方面的风俗习惯已与汉族基本一样。  相似文献   

4.
元代新疆“站赤”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元代新疆“站赤”研究田卫疆“站赤”(蒙古语jamuci的音译),《元典章》谓之“驿站”,是”驿传”的蒙古语译。驿传作为一种制度推行始于元朝建立以前的蒙古时期。元朝建立后,驿传制度进一步发展。据至顺二年(1331年)成书的《经世大典》记载,元朝建立后,...  相似文献   

5.
蒙古汗国及忽必烈建立元朝后,在天山南北各地曾因地制宜,随着政治、经济形势的需要,设立过不少名目繁多的军政管理机构和职官。这些军政管理机构和职官之设立真实具体地体现了内地中央政府对新疆广大地域的管辖统治,是汉代以后历代中央王朝对天山南北各地进行管辖统治的延续和发展,故而在新疆历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以下将分四部份来对蒙古元朝时期新疆的军政建置和职官设立进行探讨和论述。一根据史籍记载,蒙元时期在今天山南北各地置设的最早的军政管理机构是“达鲁花赤”。达鲁花赤是蒙古语的音译,意即“镇守者”,它是官名,…  相似文献   

6.
<正> 元朝有所谓四等人制度,其第三、四等分别称为“汉人”和“南人”。“汉人”系指淮河以北原金国境内的汉族和契丹、女真等族,高丽人以及较早为蒙古征服的云南,四川两省人也属汉人的范畴;“南人”则指原南宋境内各族人(主要是汉族人)。“汉人”、“南人”之称本起自金人,唯其具体含义与元人颇有出入。  相似文献   

7.
广海选制度是元朝在南部边疆推行的一种特殊的官员铨选制度,与南部边疆地区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有密切的关联,也与当地的战略地位有关。广海选制度下,特使的委派、官员的铨选均有相应的制度规范。广海选制度在实际运行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元朝也适时对其进行了调整。广海选制度是元朝蒙古统治者汉法政策的内容之一,反映了蒙古统治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蒙古汗国,继之元朝,简称蒙元(在《元朝中央政府治藏制度研究》中一律简称元朝。《元朝中央政府治藏制度研究》由黑龙江教育出版社于2003年出版,以下简称《研究》),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少数民族建立的一统政权。这个时期,西藏广大地区“正式纳入中央政府行政管辖之下”(第52页,凡未注明出处者,均引自《研究》一书),“成为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第218页),“藏民族加入中华民族大家庭”(第294页)。  相似文献   

9.
张晓慧 《历史研究》2023,(2):100-119+221-222
怯薛制是蒙元时代草原色彩最为浓厚的政治制度之一,不仅元人与之存在隔膜,现代学者亦有误读。怯薛制度建立之初,怯薛长的选任范围并非如《元史》记载限于成吉思汗的“四杰”家族,而是涵盖蒙古开国功臣集团。大蒙古国分裂后,怯薛制度作为重要的草原传统,在元朝和其他汗国中得以保留。受到蒙元时代汗位之争的影响,怯薛长选任经历了复杂的变动。《元史》所谓太祖创设的“祖制”,并非出自成吉思汗之手,而是元人对元朝政治的观察与总结。怯薛长的家族承袭,集中体现了怯薛制连结大汗与异姓贵族的纽带作用。  相似文献   

10.
元朝帝王巡幸上都的原因东湖出于政治、军事、经济诸方面的考虑,历代帝王除首都之外,还要营建一些暗都。元朝同样也实行陪都制度。蒙古初起时的政治中心是在漠北的和林(今蒙古哈尔和林),中统元年(1260年)元世祖忽必烈即位后,为了南下经略,将都城迁到了深水北...  相似文献   

11.
元朝是我国历史上蒙古族建立的统一王朝。元代在全国范围内发行纸钞,并建立一套较为完整的纸币制度——钞制。第一个少数民族一统南北后建立的政权,其控制地区之广,统治民族之多在我国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纵观元朝经济史,一个在整个中国经济史上独一无二的现象就是元朝长期使用纸币作为全国的通行货币,并且建立了一整套金融制度——钞制,而不是采用金银或制钱(铜钱)作为全国的通行货币。为什么元朝不采用金银或制钱呢?那些金银又作为什么用途了呢?元朝采用钞法对它政权本身又产生了何种影响呢?本文试对这些问题进行一些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2.
党项是我国古代西北民族羌族的一支 ,习性尚武而勇猛。公元1038年 ,党项首领元昊称帝建国 ,辖境包括今宁夏、甘肃和内蒙古西部。史称“西夏” ,蒙古人称之为“唐古特”。成吉思汗一生横扫欧亚无敌手 ,但他却六次攻伐西夏而未灭之 ,最终于1227年病逝于西夏境内的六盘山下 ,由此可知西夏军队战斗力之强。西夏军队总兵力为四十万人左右 ,主力号称“擒生军” ,人数约十万 ,其中最精锐的部队又称“铁骑军” ,骑士们都是从党项贵族子弟中精选出的。他们精骑善射 ,人与马联成一体 ,皆披铠甲 ,总兵力约三千人。据元朝蒙古人托托所编著的《宋…  相似文献   

13.
满洲贵族建立的清王朝与蒙古贵族建立的元王朝,有其共同特点,都是一个少数民族的贵族与汉族地主阶级的联合政权。然而,两者命运却大不相同。策马驰骋半个欧洲的蒙古贵族建立的元朝,从忽必烈定都大都到元朝灭亡,仅有七十年,而满洲贵族却对汉民族和其它民族进行了长达二百六十七年的统治。两者命运之不同,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而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是他们推行了两种不同的文化政策。蒙古贵族漠视汉族悠久的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14.
<正>黑龙江蒙古族的祭祀始于远古时代,继传至今。分为对自然物的祭祀、神偶的祭祀和祖先的祭祀。一、对自然物的祭祀祭天祭天是黑龙江蒙古族最古老的祭祀习俗。蒙古族建立元朝以后,祭天的习俗保留下来,从帝王到百姓无不祭天。古代祭天,实行“悬杆祭”,即  相似文献   

15.
《攀登》2016,(6)
荀子之“礼”是建立在群己观基础之上的。“礼”源于天,来自群,遵循义,符合一切事物的发展规律。进而言之,荀子之“礼”贯穿于每个个体人格完善的全过程。质言之,荀子之“礼”在每个阶段具有特殊的实现方式。具体来讲,从形而上——天人之辩层次上来说,荀子之“礼”源于天,在天人关系统摄下“引分入礼”;从形而下——群己之辩的层次上来说,荀子之“礼”源自于群,要注重融己于群,规约感性欲望,处理好义利关系,在处理好经权关系的同时完善理想人格。  相似文献   

16.
论点摘编     
帝师考源元朝统一西藏地方以后,设立帝师,总领宣政院,掌管全国佛教及吐蕃事宜,这不仅是元朝历史上的大事,也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著名事件。张羽新发表在《中国藏学》2004年第一期上的文章,对帝师的源流进行了考汪。史章认为,元帝师制度沿袭西夏说缺乏足够证据。忽必烈封八思巴为帝师的初衷是表彰其创制蒙古新字之功,只是在其圆寂之后,帝师才演变为萨迦派僧人独据的最高僧职,这和西夏不存在制度上的继承关系。“王者必有师”是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儒家治国思想,“帝师”作为帝王之师的专门用语,在西汉以后的历史典籍中屡见不鲜,这是忽必烈师“汉法”建立帝师制度的真正历史渊源。  相似文献   

17.
积贫积弱的宋朝至南宋而达于极点,终被元朝迅速灭亡。元朝是以蒙古封建贵族为主宰的封建统一大帝国。边疆民族贵族统治全中国,这是史无前例的事。于时,不但广大的内地人民(以汉族为主体)处于双重压迫之下,就是稍具爱国心的汉族士大夫(尤其是“南人”)也都有切肤之痛。另一方面,宋  相似文献   

18.
传统中国之礼,或曰起源于“戏”,或曰起源于宗教祭祀。礼一旦确立,既是一种道德规范,又是一种社会秩序。时至明代,因社会变迁而引发明代的礼观念发生了诸多变化,进而影响了明朝人的行为实践。在礼与情的关系上,明朝人提出基于人生、人情之上的新见,实现了从“以礼为情”向“礼由情生”的转向;借助于对“礼”与“非礼之礼”的辨析,将礼定义为内心的自觉;无论是朝廷行政,还是学者所论,礼与法无不有趋于合流之势;在礼与俗的关系上,则是礼通过简易化、通俗化的历程而渗透到地方社会的治理实践之中。明末清初,士大夫开始致力于礼教秩序的重建,礼观随之趋于中庸化。  相似文献   

19.
《蒙古秘史》是 1 3世纪时 ,以畏吾儿体蒙古文书写的 ,记载蒙古族古代历史的珍贵文献史料 ,原名为《忙豁·仑·纽察·脱察安》(蒙古的秘史之意 )。明洪武十五年 ( 1 382年 )始译成汉文 ,改名为《元朝秘史》。如今 ,畏吾儿体蒙古文原文早已佚失 ,流传下来的只有明代以汉字音写蒙古语的《元朝秘史》。国内学者研究《蒙古秘史》 ,已有悠久的历史。学术界也有人认为《蒙古秘史》研究始于明朝。白·特木尔巴根就曾在《明代史乘著录〈元朝秘史〉考略》(《内蒙古师大学报》1 990年第 3期 )一文中 ,指出了我国学者对《元朝秘史》的研究不是始于清代 …  相似文献   

20.
梁方健 《民俗研究》2004,(2):182-184
古代中国素以“礼仪之邦”著称于世。“礼”是我国古代社会最重要、最基本的特征。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中国传统文化就是“礼”的文化,中国政治就是“礼”的政治,中国历史就是“礼”的历史。传统礼学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而以现代学术视角对传统礼学进行探讨研究则是清理文化遗产、弘扬传统文化的题中应有之义。丁鼎博士的新著《〈仪礼·丧服〉考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7月)就是一部对传统礼学进行现代阐释的成功之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