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世纪西欧骑士的典雅爱情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典雅爱情是反映中世纪骑士文化的一个重要主题 ,也是研究骑士所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约翰·赫伊津哈写道 :“这个阶级 (骑士阶级 )的智识观念和道德观念都保存在Arsamandi(爱情艺术 )中。没有哪个时代的文明理想和爱情理想融合到这种程度。”① 国内对西欧骑士制度的研究 ,大都从军事制度的角度入手 ,本文作为社会生活史研究的一个侧面 ,拟通过剖析典雅爱情的含义、起因及其影响 ,集中阐述中世纪的这一文化现象。一、典雅爱情的内涵从表面上看 ,典雅爱情应该是非常容易界定的一个概念 ,它是指 1 1世纪末以后 ,在西欧中世纪兴起…  相似文献   

2.
以台湾的研究经验,论述汉人传统庄社的基本性质。其一,汉人庄社是一个仪式共同体,汉人庄社基本上是一个仪式界定的社会单位,人们在所居住的庄社里崇拜神明,举行共同的祭祀,有很强的社会凝聚力。其二,汉人庄社具有法人性格,这可以从传统汉人庄社拥有公地,以及庄社神明拥有田产,看出端倪。其三,汉人庄社是一个命运共同体,长期共同生活经验的累积,让庄民产生命运与共的一体感,可从庄社地理的说词与每年所抽的年签看出。其四,汉人庄社是一个生命的有机体,村庄和人一样有生老病死,生命不断变化,也有毁庄灭庄的情况发生。其五,村庄是一个意志单位,村庄作为社会集体的存在,可以透过头人表达其自由意志的选择,特别是在与外界建立村庄联盟的时候。其六,村庄是村际关系的交陪单位,透过友庙、交陪境、联庄组织等,村庄与其它村庄建立长期稳定的交陪关系。  相似文献   

3.
关于西欧中世纪庄园和村社组织研究,欧洲史学界先后出现两种倾向。不论漠视村社的存在还是重新发现村社而"撤离庄园",最终都不足以解释该时期繁复的历史现象,必须着眼于整体的、长时段的经济社会史,引入"庄园—村庄混合共同体"新概念,厘清二者之间的逻辑关系,建构西欧乡村组织双重结构的分析框架,方能揭示这一时期历史的本来面貌。在这一概念中,"庄园"和"村庄"是平行共存的两种成分,"混合共同体"是对这一组合的定性。封建制下的庄园与久已存在的村社,二者没有一体化,也没有完全各行其是,而是形成既协作又对抗的关系,推动乡村社会的发展。这种关系是乡村组织双重结构的基础,也是西欧乡村社会独特的历史特征。中世纪乡村共同体理念对欧洲影响深远,是一笔值得研究的历史遗产。  相似文献   

4.
骑士制度是西欧中世纪社会的重要内容,它对中世纪社会的经济、政治、军事、生活方式、思想文化等都产生了深刻影响。由于它的存在,西欧中世纪社会具有许多与之相关的特征。  相似文献   

5.
在原始的马尔克村社民主传统的影响下,中世纪英国的乡村社会中的村民集体作为一个整体积极地参与到了村庄共同体的各项事务中。在共同体的内部,他们不仅从自己的群体中间推选合适的人员对自己进行管理,还会为了自己的集体利益,通过"一致同意"来制定法律,并且他们还是法庭的执行者和决策者。本文试图从中世纪村庄共同体的行政、立法以及司法三个方面来分析中世纪村民对其内部事务的参与性。  相似文献   

6.
一中国史学者向来对于种族与民族没有明确的科学概念。资产阶级学者从民族主义的立场出发,把民族看作永恒存在的人们生活共同体,却不是看作社会历史发展一定阶段的产物。例如孙中山先生解释民族构成的因素,为血统、语言、宗教、风俗、生活等,他不但忽略了民族形成与资本主义制度发展之连系性,而且把血统列为民族构成的因素之一,把种族与民  相似文献   

7.
庄祺 《攀登》2013,(4):57-60
公共性问题在现有的理论研究中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本文试着从人的公共性角度对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进行论述。作为现实个体的人,都是以社会共同体的存在为前提的,从这个层面讲,人本身就是公共性的人。社会共同体的存在与发展状况与作为个体的人的生存与发展是紧密相连的,人的公共性的存在状况又对社会共同体有巨大的反作用,因而对特定时代条件下的人的公共性给予应有的关注,对促进人的自由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文化旅游愈来愈热的今天,乡村古建筑作为文化旅游的典型代表,更是受到人们的青睐,利用社会力量对乡村古建筑进行保护从而实现其可持续性开发具有重大意义。本文界定了社会保护的概念,从周家大院自身的旅游开发价值、以及在社会保护框架下周家大院的旅游开发现状和存在的相关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并提出周家大院在社会保护框架下的旅游开发的相关策略,为我们剖析其它乡村古建筑在旅游保护与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了重要的素材,也为以后乡村古建筑的在社会保护框架下进行旅游开发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9.
从什么角度观察历史是史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骑士制度存在于西欧中世纪社会,它可作为我们观察历史问题的一个基点和角度,从而发现或重视一些问题,并关注西欧中世纪社会现象中的军事特征,以及这种特征与我国古代历史现象的明显区别。  相似文献   

10.
本文着重探讨中世纪中国和西欧不同的财产继承形式对家庭结构、婚姻状况、迁移流动等基本人口行为所产生的作用,从而对中西人口变动的特征进行分析,并进一步从财产继承与人口的关系角度来剖析中国和西欧近代社会发展过程的差异。一、简单说明中世纪的概念实际是西方学者...  相似文献   

11.
马克斯·韦伯与结构功能论者否定了直观的历史进化论对西欧现代化内源性的各种论证,而他们自己却也陷入历史进化论的困境。灾变论否定了历史进化论,用偶然性因素或灾变性历史事件来解释西欧的兴起。罗荣渠的灾变论从强调“外因”的作用入手,力图突破欧洲视野。通过对这些思想观点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现代社会是在西欧这块地方而不是在西欧传统社会的母体中孕育出的;西欧所经历的现代化进程是一个在世界范围内聚集与融合现代性因素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以山西省翼城县"滦池"泉域为中心,对前近代华北乡村社会水权的形成过程及特点作了实证分析,指出前近代华北乡村社会初始水权的分配原则并非绝对平均主义,也非单纯以土地多寡、需水多少为依据,而是综合了多方面的因素,这些因素既有自然因素,也有传统文化因素。水权由此具有等级性、不公平不合理性等外部特征。以村庄集体为单位分配水权的形式,表明前近代华北乡村社会的水权本身是非常明晰的,并不存在界定困难的问题。因此,明清以来水利纠纷不断并非水权界定困难造成的,从根本上讲应是资源稀缺和配置不合理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缙绅会议在俄国从16世纪中期开始到17世纪中期逐渐停止召开,存在了一百多年。俄国学者多从西欧政治制度发展的模式来理解俄国缙绅会议,认为它是俄国的等级代表制度。与西欧封建等级议会相比,俄国缙绅会议在起源、作用上都有很大不同。它只是在16—17世纪发挥了短暂作用,并没有演变为西欧那样稳定的等级代表制机构。缙绅会议的代表制只不过扩大了沙皇进行统治的阶级基础,成为沙皇制度在一段时期可以利用的工具。使用西方模式和概念来认识俄国政治制度的演变,只能说其像谁,而不能说其是谁。  相似文献   

14.
“主体权利”文本解读及其对西欧史研究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首先对Subjective Rights一词文本起源、内涵、演变等作了较为系统地梳理。认为它是中世纪的有限的权利,作为人的主体的权利,也是中世纪西欧法律和法律结构向近代变化的重要标志:自然法向自然权利的转变,客观的法为重心向个体权利为重心的转变。为表述该概念中昭示的人的主体性及其在西欧中世纪法律政治建构中的重要性,故译为“主体权利”。主体权利起源于12世纪,从此西欧存在两种法系,即源于上帝的“神法”或人之本性的“自然法”与“人法”、“实定法”并立。两种法系存在距离,但前者总是作为后者的内在原则出现,并对后者的走向有着巨大的影响。主体权利观念是西方文明之魂,是现代权利和权利思想的母体。是解读西方历史与社会的重要切入点。  相似文献   

15.
什么是新农村,怎样建设新农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首要的和根本性的问题。新农村建设必须在农村语境化背景下从村社本位出发,将农村建设成为与农村社会实情与村庄生活特质相吻合、村民关系融洽和村庄认同感强的生活共同体。  相似文献   

16.
一般而言,西方学者将10至14世纪的西欧王权称为封建王权。西方的酉欧封建王权理论主要包括如何估价王权的性质、地位、权限、发展等重要问题。这些问题极为复杂,要对它作出理论上的界定和论证颇为不易。当代英国著名史家N·扎考尔曾指出,由于日耳曼原始民主传统、教会王权神授理论和封建“契约”关系等诸种相互矛盾因素的影响,“中世纪社会中的国王地位变得模棱两可”,难以论证。一个世纪以  相似文献   

17.
张子敬 《攀登》2000,19(4):83-88
政治概念是政治学的基本概念。本文认为:政治是一定经济基础上的社会主体为实现特定目的,通过社会公共权力所进行的活动及所产生的关系。这一界定在政治的涵盖范围、政治主体等七个方面,有别于以往某些界定。  相似文献   

18.
在西欧许多公地共同体的全体成员之间,存在着由公地制度所决定的经济方面、法律方面、政治方面的某种程度的平等。主要表现在共同体成员之间份地地块的平等分配,其他资源的平等分配;共同体成员在村规面前的平等;共同体成员在管理共同体事务资格方面的平等,包括平等地参加庄园法庭与村民会议,参加立法、审判、判决与决策,平等地选举与担任共同体管理、执法人员。这一切都体现出公地制度中的平等精神。  相似文献   

19.
论战争、王权和意识形态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将意识形态界定为一种权力,它具有传播性、渗透性、神圣性和超越性。作者从边界概念、等级观念和共同体(国家)意识三方面探讨在战争环境下王权对意识形态的控制和再造及后者对前者的影响。边界概念使人民辨别外敌并认识王权的地域范围;等级观念与权力的互动有助于征服者对权力的垄断;国家意识培养被征服者的认同感和人民的凝聚力。战争征服带来疆土的统一,为王权确定了统治范围;对意识形态的控制与再造带来了观念(至少在形式上)的统一,为巩固王权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20.
本文运用历史文献分析和比较的方法,探讨了满族共同体形成过程中,以民族政权的建立、八旗制度的创立和满文的创制为代表的重大事件,认为这是促进满族共同体形成的主要因素,并把其所承栽的意义和内涵上升为满族共同体形成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