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门六进士     
清代乾隆、嘉庆、道光年间,贫寒的贵阳士人周奎,在身处极其困窘的生存条件下,贫不坠志,穷且愈坚,以圣贤之道身率其家,敦品力行,勤奋向学,在封建社会的科举场上书写了“一门六进士”的辉煌事绩,被人誉为“黔南士族冠冕”,为数代黔中士人所钦仰。这六名进士是周奎之子际华、际钊、际铨,际华之子周顼、周颚、周灏。  相似文献   

2.
我国自西周开始,建立了宗法社会的等级制度。这制度把人分成了若干等级,从天子、诸侯、卿、大夫到士,各级礼遇不同,任何人不得僭越乱位,甚至婚姻也要受到等级地位的限制,只能在同一级别间进行,大夫之子配大夫之女,士人之女配士人之子等。如果贵族之子看  相似文献   

3.
在辽朝科举制度发展演变过程中先后出现了乡贡进士、前乡贡进士、前进士、殿试进士等与"进士"身份相关的称谓。乡贡进士、前乡贡进士指获得礼部贡院科举考试资格而落第的士人;前进士指擢第之后释褐授官之前的进士;殿试进士指殿试合格的进士。  相似文献   

4.
祖远 《湖南文史》2010,(9):67-68
陶澍(1779—1839),字子霖,清嘉庆七年(1802)中进士,任翰林院编修后升御史。曾先后调任山西、四川、福建、安徽等省布政使和巡抚,后官至两江总督加太子少保,道光皇帝曾亲书“印心石屋”匾赐之。1839年6月病逝于南京。  相似文献   

5.
罗小红  王勇 《文博》2002,(6):39-52
唐代的进士在科举及第、春风得意之际,往往会将自己的姓名题写在大雁塔上,称之为“雁塔题名”,后人遂将其视为进士及第的代名词。本文拟就雁塔题名的渊源及留存实物等问题,作以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正>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诗经·国风·周南》另见:《诗经·国风·召南》何彼襛矣,华如桃李!平王之孙,齐侯之子。  相似文献   

7.
本文全面考察洪武四年中进士的120名士人的履历和授官任职情况,结合洪武初年征举人材的举措和开科取士的背景,解释洪武六年科举停罢的缘因.进而指出元末明初士人存在不乐仕进的心态,以及要面对有司征迫,中进士后授职低微等现实.  相似文献   

8.
陶廷杰:刚直潇洒书忠信陶廷杰(1785-1856),字子俊、涵之,号莲生,贵州都匀府(今都匀市)人。嘉庆十八年(1813年)拔贡,次年进士,入翰林院授庶吉士。历任翰林院编修、山西主考官、广东学使、湖广道监察御史、甘肃按察使、陕西布政使、陕西巡抚等职。秉性刚直,敢于直言上谏,不避权贵,为官清廉。曾主讲贵山书院。陶廷杰喜诗文、善书法,留下不少书法遗迹。据称在福泉市东山奎阁和高贞观  相似文献   

9.
状元居然被"蛮烟僰雨"、"鸟道蚕丛"、"红革紫姜"、"鸱张鼠伏"之地的贵州士人夺走,天下为之震惊。中外以为"异士在黔,对贵州的士人刮目相看。光绪十五年(1886年),贵阳青岩人赵以炯,在清光绪丙戌科殿试中才压群芳,成为贵州省以状元及第、魁夺天下的第一人。状元居然被"蛮烟僰雨"、"鸟道蚕丛"、"红革紫姜"、"鸱张鼠伏"之地的贵州士人夺走,天下为之震惊,以为"异士"在黔,对贵州的士人刮目相看。贵州人则扬眉吐气,欣喜若狂。李端棻先生在为这位后进举行的宴会上赠联一副:沐熙朝未有殊恩,听鸿胪初唱一声,九十人中,先将姓名宣阙下;岂吾黔久钟灵气,忆仙笔留题数语,五百年后,果然文物胜江南。  相似文献   

10.
在辽朝科举制度发展演变过程中曾出现举进士、业进士等与进士身份相关的称谓,他们各有其特定的内涵。举进士指获得参加礼部贡院举行的科举考试资格,尚未获得擢进士第的士人群体;业进士、习进士指以参加科举考试为目的而自幼研习儒家经史,尚未取得礼部贡院科举考试资格的士人群体。弄清楚这些带有修饰语的进士称谓及其内涵,对辽朝科举制度的深入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万足吾先生本名万徵,字足吾,去台后,以字名于世。13岁,父万际赓死,随伯父万际轩到北京求学。万际轩是清光绪二年(1876年)进士,历任工部主事、农工商部员外部,是曹禺(万家宝)潜江万氏家族先世中唯一的进士和科举入仕后在京城做官的人。万际轩虽身处“冷曹”(无厚禄,无外快油水),却能恬适自守,一面手不释卷地专心研读,一面又把自已湖北潜江的族中子弟接到京都求学,提携后人。万氏族中能有今天遍及海内外的子孙,也是他当初的奖掖之功。他的兄长万际赓之子万足吾后来成了台湾的教育家、数学家,只是他苦心孤诣造就的人才中的…  相似文献   

12.
柳宗元主张天人之分论,注重以生民为本的世间事务,生民之意成为其政治社会论的起点。子厚认为道体现为从天子至庶人的秩序,法制礼乐是维持此经分秩序的凭藉。在四民社会架构下,所有成员履行符合其分工位置的行为,始能达成秩序的和谐运作。生民之意有待士人、君主等理物者实践其公共职能,而士人惟有入仕始能承担理物之职。世间秩序既本诸生民,士人入仕自须以生民为念,从而为士人入仕提供合理性的理据,以提升士人的积极性。子厚进而提出“明与志”之说,强调通过认识与明辨,始能认识道与现实处境,进而采取合理行动,拯济生民。  相似文献   

13.
《增校清朝进士题名碑录·附引得》进士籍贯刊误述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以列表的方式,论述了《增校清朝进士题名碑录.附引得》中存在的6种进士籍贯刊误现象,即:省际进士籍贯刊载互误、省内进士县际籍贯互误、进士籍贯标注字误、以俗名标注进士籍贯、以府名标注进士籍贯及以府、县二级标注进士籍贯。文章并较细致地探讨了该书出现这些刊误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张发奎与两广抗战述论左双文张发奎,字向华,广东始兴人,是中国近代史上的著名军事将领。北伐时期,他先后担任过师长、副军长、军长的第四军是北伐军的主力,曾取得醴陵、平江、汀泗桥、贺胜桥、武昌等战役的胜利后,被誉为"铁军"。抗战军兴,他又受命出任第四战区司...  相似文献   

15.
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全国性政权,与中原的儒家文化存在很大的差别。而元代的科举举行的时间很短,录取人数少。元代科举共分三级考试,最基层的考试是以行省为单位的乡试,录取的士人被称为乡贡,而廷试录取的士人被称为进士。江浙行省的乡贡及进士在元末明初这个特殊时期或战或降或隐居,本文就对其动向问题加以简略探讨。  相似文献   

16.
东北边疆地区的科举家族,由于史料的缺少,向来无人研究。本依据近年来台湾出版的《清代朱卷集成》中的11份东北籍进士会试履历表中的资料,将9个进士家族分为世代官宦、军功、力田三种类型。透过不同类型进士家族的发迹史和珍贵的史实证明。经济基础是东北士人参加科举考试的先决条件,化传统是考取进士的重要因素。并且论证了进士家族对边疆地区教育发展、化建设、公益事业和中央对地方政策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7.
卫周胤与《寄园藏稿》周君平(山西省文物局)卫周胤(公元1606—1660年)字邰孙,一字斯盛。寄园,为其京城所居园林名。山西曲沃通利坊人。父服贾,客卒仪真。母许氏抚育周胤与弟周诈成人。少从学于亲戚之长者郝唐再,崇祯三年举人、七年进士,八年任金华府推官...  相似文献   

18.
广西学者闵光弼所著《诗经大义》,因晚清古文名家、同乡友人朱琦所撰《后序》而为人所熟知,但闵氏生平因文献记载稀少、分散而不为人所知。目前通过汇考相关方志、笔记、文集、书信等,可略知其家世、仕履、政绩和交游。其交游对象包括广西巡抚梁章钜及其子梁恭辰、同乡士人龙启瑞、周必超,晚清名臣左宗棠及其子左孝威。而闵氏的著作除了《诗经大义》,还有任职桑植时撰写的《移建奎星楼记》一文。  相似文献   

19.
一我国自隋代开始,行科举取士之制。唐朝初年,取士的科目较多,有秀才、明经、俊士、进士等。唐高宗、武则天以后,秀才、俊士两科停止,明经科也日渐被人轻视,只有进士科的地位日渐重要,天下士人纷纷竞集于是科。当时,进士科的考试一般分两个阶段进行,即地方上的“初试”和中央的“省试”。唐玄宗时,“省试”改为“礼部试”,我国古代由礼部选士,自此开始。宋代仍沿用礼部试之制。元代开始“会试”,“省试”的说法日渐消失。明洪武时定会试之年为辰、戌、丑、未年。至此,会试的称谓正式使用。会试之后,天子亲临策士之制,为“殿试”。唐高宗、武…  相似文献   

20.
《旧唐书·李翱传》勘误一则郝润华中华书局本《旧唐书》卷一六0《李翱传》谓:李翱字习之,凉武昭王之后。父楚金,贝州司法参军。按,"父楚金"当是"祖父楚金"之误。《全唐文》卷六三九录李翱《皇祖实录》一文曰:"公讳楚金,咨议诏第二子。明经出身,初授卫州参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