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史前城址与古代文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史前城址主要集中分布在黄河、长江流域,在较大的史前城址周围,分布着若干与之关系密切的聚落遗址,甚至还有一些小型城址,产生了众多的方国文明。经过长时期的战争、征伐、兼并,逐渐形成华夏、东夷、苗蛮三个部落集团。到了距今四千多年的龙山文化晚期,夏王朝建立,在中原地区形成了更高一级的王国文明。  相似文献   

2.
史前文化遗存与早期人类活动发展之间存在密切关系,占据了整个人类社会历史进程中的绝大部分。在掌握现有资料的基础上,对史前文化遗存信息进行科学、全面地提取,有助于促进人们对史前文明有更深入的了解。文章立足行业视角,以沧源崖画及周边遗址调查研究为例,通过对调查研究中使用的方法、技术进行归纳总结,获取相关经验,为广大文物工作者开展实际工作提供思路参考。  相似文献   

3.
从夏朝建立距今已约4000年,这期间中国历史已有文字可考.夏朝再向前推1000年,属于中国历史上的新石器时代晚期,被称作史前文明时期.那个时期没有文字,社会组织只有部落,部落里有首领.那么,部落中的首领们都是谁呢? 因政治需要而编造的史前首领 史前文明时没有文字,只有石器文化,自然部落首领的事就没有记载.之后进入夏商周三朝,这期间有了文字,可是直到东周后期(也是春秋末期),三朝已跨时近1600年,这期间还是没有关于史前部落首领的记载.  相似文献   

4.
史前城址与聚落一样,愈来愈成为研究中国古代文明起源时所不可逾越的课题。本文在分析中国史前城址形成与演变的基础上,对史前城址产生的背景因素及时代内涵略作了分析,并试图在一定程度上对中国文明形成的总体场景进行某种描述。另外,文中还假设性地提出中国原始社会末期可能存在部落联盟与酋邦两种前国家模式。  相似文献   

5.
西藏和平解放前印制钱币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西藏是祖国最早铸造银币的地区之一西藏在原始的氏族部落时代,就已和汉族有了联系。随着文成、金成公主及随从人员的先后进藏,给西藏带来了汉族的物质、文化、技术等文明。此后,藏汉民族长期往来不绝。到了元代,由于西藏正式归入祖国版图,这种关系有了更大的发展,内地的各种物资,尤其是货币流入西藏日渐增多,这对西藏的地方贸易和货币制度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明代以前,西藏地方的货币主要是称量货币黄金和白银,十六世纪中期,尼泊尔铸造的  相似文献   

6.
欧洲流行病进入北美洲,对北美印第安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流行病不仅使印第安人人口锐减,更重要的是,它在心理上给印第安人以沉重打击,使他们陷入了一种宿命论和悲观主义。它还改变了印第安人的部落社会组织和权力结构体系,疫病肆虐之后的部落村庄、幸存者重新组合成混合不同部族、语言、文化的新的群体组织,新的社会组成、战争局势和部落上层人口的减损都冲击了部落的权力结构。不同的部落受流行病影响程度不同,死亡率不同,导致部落间军事力量对比发生变化,进而改变了战争的胜负状况,改变了地区的局势,影响了各部落之间以及印第安人部落与欧洲殖民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在远古的青藏高原上,居住着众多的原始部落,他们在这几乎与世隔绝的辽阔大地上,繁衍生息,创造出了独特的高原文明。当时,众多的部族中,象雄部落、雅砻部落最为强大。象雄部落以广袤的西藏北部和西部为中心,以游牧为主要生活方式,疆域辽阔、强盛一时,创造出了古藏人灿烂的文明。象雄文字是当时高度文明的有  相似文献   

8.
史前武器及其军事学意义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钱耀鹏 《文博》2000,(6):21-29
战争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社会文化现象,且往往与社会政治联系在一起。随着考古发现不断增多和研究工作日渐深入,在相关问题如文明起源与形成等问题的讨论过程中,人们也普遍开始注意到战争对文化和社会发展的影响作用。然而,迄今在史前战争以及武器与战争的具体关系等方面,尚未取得明显进展,有待深入讨论。本文拟就史前武器及其与战争的内在联系进行一些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庾莉萍 《文博》2006,(1):78-82
茶马古道是云南、四川与西藏之间的古代贸易通道,通过马帮的运输,川、滇的茶叶得以与西藏的马匹、药材交易。茶马古道起源于唐宋时期的“茶马互市”,兴盛于明清,主要有滇藏线和川藏线,是西藏高原与内地进行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也是我国各民族之间长期交往的证明。它是中国历史上对外交流的第五条通道, 在沟通西藏和内地的经济文化联系中发挥过巨大的作用,与“丝绸之路”具有同等地位。  相似文献   

10.
《文物世界》2004,(1):78-80
人文考古中国史前防御设施的 社会意义考察   钱耀鹏在龙山时代以前,防御设施包括史前城址的发生发展似乎主要体现着史前战争的加剧,而龙山时代城址形态的发展演变似乎更多地体现着社会集团规模的扩大和社会组织结构的一些重大变化。也就是说,以城垣设施为显著特征,在环壕聚落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来的史前遗址,可能也经历了两个重要发展阶段,即龙山时代以前的城堡阶段和龙山时代以来的城乡分化阶段,两个阶段既有联系又有较为明显的区别。   (摘自《华夏考古》2003年第3期)地层学…  相似文献   

11.
交通道路之于一个区域犹如大动脉之于身体,早期地理交通研究对中国古代文明起源与形成的探索具有重要促进意义。晋南运城盆地与洛阳盆地以西地区今三门峡之间至少存在着一条南北向最便捷古道——中条浢津道,这条古道至少在史前时期的庙底沟文化以来就已存在,并逐渐发展成繁盛之态。道路之上的寺里—坡头遗址很可能就是当时的交通控制点。而盐道很可能是其史前时期重要的功用之一。  相似文献   

12.
他植根于西藏高原的黑土地益西康珠近年来,全国各地都在抽调人员支援西藏,和藏族人民一起建设团结、富裕、文明的雪域高原。其实,自西藏和平解放以来,内地各族干部和技术人员支援西藏已经形成了传统。他们之中不少人为此献出了青春年华、健康的身体甚至宝贵的生命。有...  相似文献   

13.
辽代女真人的历史,是从野蛮到文明过渡的历史。大约从昭祖石鲁开始,随着女真部落联盟的产生和发展,女真人的社会便进入了军事民主制。因此,这一历史时期,也可以称作军事民主制的时期。“军事首长、议事会和人民大会构成了发展为军事民主制的氏族社会的各机关。其所以称为军事民主制,是因为战争以及进行战争的组织现在已成为  相似文献   

14.
正中原地区有着完整的文化发展谱系,其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她不单是一个地域文化,也是黄河流域史前文化的主体,更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主干和重要源头之一。在中华文明起源的过程中,特别是龙山文化晚期到二里头时期,中原在多元一体的史前文化格局中,起着核心作用并率先进入文明社会。这种文明的地位是建立在吸收和借鉴周边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在玉器的起源和发展过程中,这种整合形态  相似文献   

15.
距今约4000年前的防风古国,是江南一个较大部落,因部落首领防风氏治水有功,被尧帝封为“防风王”,立防风国,是唯一在正史中记载的史前江南先民,他带领防风子民们创造了辉煌的良渚文明。防风古国文化园景区位于德清县三合乡境内,紧邻下渚湖。该景区占地3D0亩,以防风部落聚居地的遗址上采用独特的表现手法,设计了丰富而独特的旅游项目,有体现防风人高明的  相似文献   

16.
在70年代末以前,关于中华远古文化的发祥地,不论学者或是普通大众,都会认为是黄河流域。但随着各地新石器时代考古发现的大量增加和研究的深入,人们逐渐对“单一中心”起源论提出了质疑。迄至今日,中华史前文化有若干个起源和发展的中心,并且均自成系统,已成为无可争辩的事实。长江中游即是中华远古史前文化起源的中心之一。本文旨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在大量考古学物质文化材料中,就长江中游史前文化系统形成和发展的内在机制、变迁的状况作一个粗约的讨论,以期寻出这一系统所代表的氏族部落文化形成和发展的一些规律。一、氏族…  相似文献   

17.
舒秋玲 《旅游》2008,(3):76-83
金沙江自古就是西藏和四川的地理分界线。在金沙江东岸,川藏南线和北线之间,就是四川甘孜白玉县山岩乡,山岩因为地理的偏僻和险要,将作为父系部落活化石的戈巴文化完整地保留到了现在,让人叹为观止。但随着时间的流逝,部落里的一切也因为外来文化的渗透逐渐走向文明,而古老的戈巴文化终将成为一种永恒的记忆符号。[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论点摘编     
《中国西藏》2013,(5):96-96
西藏传统杂技艺术起源丁玲辉和阿旺晋美在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6期上发表文章,从劳动技能与技巧、游牧与农牧兼营,宗教礼仪等方面对西藏传统杂技艺术起源作了探讨。作者认为史前时期的西藏杂技起源于生产劳动和其他社会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19.
明朝对西藏的经略始于洪武初年,至洪武八年(1375)基本确定了对西藏的全面统治和管辖。永乐时期的明朝,以西藏为中心阻断蒙古、西域之间的联系,使西藏成为明代"中国"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出现终明一世,西陲晏然的景象。西藏与明朝之间明确政治管辖关系的形成,既体现出西藏文明东向发展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层面的强烈需求,也包含有明朝继承元朝疆域遗产的政治意图和构建防御北方蒙古势力的北方防御体系的战略需要。西藏作为明代"中国"与"天下"在西部疆域范围的重合部分,为近世"中国"疆域的最终形成奠定了基础。可以说,明代"天下"的范围既包括明代"中国",也包括周边的朝贡国家。明代"中国"划定出明朝的西部疆域范围,明代"天下"则是由明朝主导的东亚朝贡体系所确立的亚洲地缘政治格局在地理空间上的投射,并在古代向近世转变的世界历史发展进程中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20.
唐启翠 《华夏考古》2012,(1):47-53,62
为了探索正在急剧消失的成都平原"林盘"聚落形态与史前聚落的关系,本文借由聚落考古与环境考古,比较集中地综览了平原上史前各聚落城址之间的历时性共性,对史前城址聚落群与成都平原的地貌、水系、文化习尚、宗教信仰等关系的研究,以及各聚落城址的内部特征予以研究述评,以求探究成都平原上这种"林盘"聚落形态与史前聚落城址及水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